太長不看:
魚鱗壩本質就是水壩。為提高一段河道水位線的。
枯水期提高水位,雨季,山洪水水直接漫過堤壩
堰塞湖的堰也是指這個。
一般壩上能通行,就是水漫橋,或者漫水橋。
但是,
一旦來洪水,這個壩的下遊一側就會形成恐怖的滾水壩。一旦落入,船翻人死。十死無生。
所以,把下遊做成坡道,而不是垂直的。再模仿成九寨溝那種鈣化池,就兼具實用和景觀作用瞭。
中國最早的類似設計是安徽的漁梁壩。將原來的河道水位提高,以保證可以行船。又可以在洪水來臨的時候泄洪。
但是,魚鱗壩通常建設在枯水期和洪水水位相差極大的地方,除非你經驗豐富,否則洪水期躲遠點。
水漫橋也一樣。
常規水壩,水漫橋一遇暴雨山洪就可能形成滾水壩,人在水裡翻滾,沒經過訓練,必死無疑
活餌救援,是救援隊從下遊靠近,像魚餌一樣拴繩,抓住遇難者後用船動力或者其他隊友拉出危險地帶。 滾水壩,極難自行逃脫。
3df128cd9fcdf060d050f6434fbb60c6
8741f473b461a03ddc8cc6513498968a
9f1ec19aadac0d3e60970fd9ab3ea49b
漁梁壩在安徽黃山市歙縣。有1400年歷史。古代徽州商人把這段變成運輸河道,文房四寶的徽墨由此運到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