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起卡片问“这是什么”,是在教命名还是对话?

发布|依米星ABA

作者|丁丁老师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联系授权。


在自闭症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个如下的训练项目。

老师拿起一张卡片或物品,问孩子:

这是什么?

孩子看一眼,说出物品的名称。

操作很简单,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个训练项目到底是在教什么?

命名还是对话?

命名受到的是非言语刺激(non-verbal stimulus)的控制,比如环境中的一个人、一个东西、一种味道;

互动式语言受到的是言语刺激(verbal stimulus)的控制,比如别人提出的一个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

如果前事刺激里,既有非言语刺激,又有言语刺激,这算是啥呢?

难不倒我斯金纳!

对于这种既有A又有B的“不纯粹”的语言行为,斯金纳把它们称为——

多重刺激控制语言行为(Multiply Controlled Verbal Operant)。

这种行为不是在一个刺激的控制之下,而是受双重甚至多重刺激的控制。

我们拿起卡片问孩子这是什么,就属于这一复杂语言行为范畴。

它不单单是命名或对话,而是以命名-对话的形式存在。

说一个其他组合的例子:

例如,孩子走进厨房看到了妈妈做的刚出炉的面包,大声说:“面包!”

这里,孩子说“面包”的行为就可能不单单是一个命名。

它可能受面包这个非语言的刺激和对面包的“渴望”(建立性动机操作/EO)的双重刺激控制,也就是命名-提要求。

那为什么我们要对语言行为中的“细枝末节”刨根问底呢?

因为这有助于我们明确教学目标,决定了我们下一步的教学走向。

比如在开头的例子中,我们的教学目标有可能是“纯粹”的命名。

即看到苹果,就能自己说:“苹果。”

那我们就要逐步撤除“这是什么?”的辅助。

我们的教学目标也有可能是“纯粹”的互动式语言。

即当我们问“什么水果是红色的、圆的”,孩子就能回答出“苹果”。

那我们就要逐步撤除展示苹果的辅助。

最后,你也许还有一个疑问——

在命名训练中,到底要不要问“这是什么”呢?

我做了一张图片,一起来看看吧!

如果你对“受多重控制的语言行为”感兴趣,请在下方留言,我找机会直播讲讲这个话题~

参考文献

Marchese, N. V., Carr, J. E., LeBlanc, L. A., Rosati, T. C., & Conroy, S. A. (2012). The effects of the question “What is this?” on tact‐training outcome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45(3), 539-547. doi: 10.1901/jaba.2012.45-539

Bondy, A., Tincani, M., & Frost, L. (2004). Multiply controlled verbal operants: An analysis and extension to the picture exchange communication system. The Behavior Analyst, 27(2), 247-261. doi: 10.1007/BF03393184

发表回复

相关推荐

關於誠信的名言警句

  01、沒有一處遺產像誠實那樣豐富的瞭。——莎士比亞  02、意志薄弱的人,一定不會誠實。——拉羅什夫利  03、信用既是無...

· 9秒前

求導,微分,積分的區別

導數和微分在書寫的形式有些區別,如y=f(x),則為導數,書寫成dy=f(x)dx,則為微分。積分是求原函數,可以形象理解為是函數導數...

· 3分钟前

带你识别茺蔚子

茺蔚子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 Houtt.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地上部分,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

· 4分钟前

企業如何做預算管理?

預算管理一、全面預算的實戰準備  1.從預算到企業  2.從預算到部門  3.從預算到個人  4.預算實戰環境 二、全面預算的...

· 7分钟前

滋补、治肾病、安眠、抗疲劳的奇妙菌物——蝉花

蝉花,别名蝉蛹草、蝉茸、冠蝉、胡蝉、蜩、螗蜩、唐蜩、大虫草、金蝉花、虫花、大蝉草,是一种外形具有“动物”和“植物”形态特 ...

· 7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