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省考判断推理—逻辑判断
逻辑判断一直是联考中的重难点题型,很多考生会感觉知识点复杂,题目难懂,往往正确率也不高。本文将针对联考,对逻辑判断做重要题型梳理。
一、翻译推理
翻译推理是逻辑判断中的常见题型,其难度并不大,其中涉及到了一些逻辑关联词,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只要学会并熟练掌握固定的翻译规则及推理规则,可以做到快速解决所有的翻译推理类题目。
【必会知识点】
1.前→后必背关联词:
(1)如果……那么(就)……
(2)只要……就……
(3)所有……都……
(4)……是……的充分条件
(5)……就 / 则 / 都 / 一定……
2.后→前必背关联词:
(1)只有……才……
(2)不……不……
(3)……才……
(4)除非……否则不……
(5)……是……的必要条件
3.逆否定理: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肯后不确定
4.否1→1,即当或关系成立,否定其中一句推出另外一句成立。
例:小明或者小红是党员,此句为真。
翻译:① -小明党员→小红党员
② -小红党员→小明党员
5.德摩根定理
(1)–(A且B)= –A 或 –B
(2)–(A或B)= –A 且 –B
例:(2019青海)昨天晚上,马辉或者去体育馆打球,或者去拜访他的老师秦楠。如果昨天晚上马辉开车,那么他就没有去体育馆打球。只有马辉和他的老师秦楠事先约定好,他才会去拜访他的老师。事实上,马辉事先与他的老师秦楠没有约定。
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昨天晚上马辉与他老师秦楠一起去体育馆打球
B.昨天晚上马辉拜访了他的老师秦楠
C.昨天晚上马辉没有开车
D.昨天晚上马辉没有去体育馆打球
【题目分析】
第一步:翻译题干。
① 打球 或 拜访老师;
② 开车→—打球;
③ 拜访老师→约定好;
④ —约定好。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根据③④可知,④是对③的否后,否后必否前,所以—拜访老师;再根据①中或关系的否一推一,可得去打球;最后根据②的否后必否前,得到“—开车”,即—约定好→—拜访老师→打球→—开车,只有C项满足。
故正确答案为C。
二、组合排列
组合排列是逻辑判断中比较常见的题型,主要考查我们根据各种信息进行推理的能力,很多考生认为该题型有些题目难度大,做起来花费时间较长,但其实并不是所有组合排列题目难度都很大,尤其联考中会有一部分相对简单的组合排列题,所以建议大家对这类题不要有畏难情绪。只要掌握好方法和技巧,再勤加练习,还是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的。
【解题思维】
① 优先考虑代入排除法;
② 从最大信息及确定信息入手开始推理;
③ 借助列表格等方式理清逻辑关系。
【必会知识点】
1.代入法与排除法的使用条件
当选项信息充分或者提问方式为符合、可能、不可能的时候,可以优先考虑排除法、代入法。
当题干条件确定(真假确定),优先考虑排除法;
当题干条件不确定(真假未知,如:每人说的两句话中一真一假,但哪句真不知道),优先考虑代入法。
例:(2018重庆)喻洪,覃彬,曾智,一个是马拉松运动员,一个是跳水运动员,一个是举重运动员。跳水运动员比曾智年龄小,覃彬和跳水运动员不同龄,喻洪的年龄比举重运动员大。
根据上述已知条件,可以推出:
A.覃彬是马拉松运动员,曾智是跳水运动员,喻洪是举重运动员
B.覃彬是跳水运动员,曾智是举重运动员,喻洪是马拉松运动员
C.覃彬是举重运动员,曾智是马拉松运动员,喻洪是跳水运动员
D.覃彬是跳水运动员,曾智是马拉松运动员,喻洪是举重运动员
【题目分析】
每个选项将三个对象的信息都进行了匹配,选项信息充分,优先考虑排除法,题干条件都是确定的,可优先考虑排除法。
由条件(1)可知曾智不是跳水运动员,排除A项;
由条件(2)可知覃彬不是跳水运动员,排除B、D项。
故正确答案为C。
2.辅助技巧
当无法用排除法或代入法做题时,我们就要根据信息去推理得出答案,为了使推理更加清晰,我们会用到一些辅助技巧,比如最大信息和列表格。
① 寻找最大信息
最大信息是指题干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信息,出现次数多,意味着与之相关的信息就多,推出确定结论的可能性就大,以最大信息为推理起点,会使推理更加简单清晰。
② 列表格
当题干信息比较多或者需要给题干信息排序的时候,可以借助表格进行推理,将已知的确定信息和每一步推出的结论逐一填入表格中,会使推理更加简单清晰。
三、论证
论证是逻辑判断中最重要的题型,题量最大。题干往往先给出作者的结论,需要我们选择一个选项去支持或者否定他的结论。做这种题目时解题思路一定要清晰,看选项时要会识别出题人常设的陷阱。
【解题思路】
1.读提问,确定题型(加强、削弱)
2.读文段,寻找论点论据
3.做预设,根据论点论据的特征,自行预设加强、削弱方式
4.看选项,选出与预设一致的选项。
【必会知识点】
1. 搭桥与拆桥:
①搭桥:当论点与论据话题不一致时,在论点与论据之间建立联系
②拆桥:当论点与论据话题不一致时,在论点与论据之间断开联系
例:论据:楼市成交量在增长。论点:楼市价格会上涨。
论点论据都在讨论楼市,但论点说的是“价格”,论据讨论的是“成交量”,二者讨论的话题不一致,加强可以考虑搭桥,即楼市成交量增长和楼市价格上涨二者有关,如:楼市成交量的增长会带动楼价的上涨;削弱可以考虑拆桥,即楼市成交量增长和楼市价格上涨二者没有必然联系,如:楼市成交量并非影响楼价上涨的唯一因素。
2. 否论点:
以下两种情况均可首先考虑否论点:
① 题干中只有论点,没有论据;
② 题干中有论据,但论点和论据话题一致
例:格正的老师喜欢吃火锅。
题干只有论点,没有论据,优先考虑否定论点,即格正的老师不喜欢吃火锅,或者格正的张老师不喜欢吃火锅。
3. 补充论据:
以下两种方式均可首先考虑补充论据的方式加强:
① 题干中只有论点,没有论据;
② 题干中有论据,但论点和论据话题一致
补充论据的方法:
① 解释原因:即解释论点成立的原理、原因
② 举例子:通过举例子的方式支持论点
例:论点:吃芹菜可以控制血压
A. 芹菜中的丁基苯酞类物质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紧张,减少肾上腺素的分泌,从而降低和平稳血压
B. 老李爱吃芹菜,困扰多年的高血压终于得到了控制
【分析】A项为芹菜降低血压的原理,即说明了为什么吃芹菜有助于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属于解释原因加强。B项举出老李的例子,说明芹菜有助于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通过举例子支持论点,属于举例加强。
例:(2020江苏)
每个“熊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熊家长”。这些“熊家长”对“熊孩子”百依百顺,溺爱娇惯,这使得“熊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规则意识,容易产生过激的非理性行为。当“熊孩子”有些行为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伤害时,“熊家长”也会以“他还是个孩子”来护短辩解,要求原谅。
以下哪项最可能是“熊家长”辩解所隐含的前提?
A.“熊孩子”犯错误不是故意为之
B.只要是孩子就难免犯错
C.“熊孩子”长大后会成为好孩子
D.孩子犯错误应当被原谅
【题目分析】
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熊家长”要求原谅“熊孩子”。
论据:“熊家长”以“他还是个孩子”来护短辩解。
题干中论点说的是要求他人原谅“熊孩子”,论据说的是“熊孩子”还是个孩子,论点论据话题不一致,因此考虑在“原谅”和“孩子”之间搭桥。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该项说的是犯错误不是故意为之,与“被原谅”无必然关系,不能加强,排除;
B项:该项说的是孩子就难免犯错,与“被原谅”无必然关系,不能加强,排除;
C项:该项说的是孩子长大后会成为好孩子,与“被原谅”无必然关系,不能加强,排除;
D项:在“原谅”和“孩子”之间搭桥,为搭桥项,是家长辩解的前提,可以加强,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例:(2020北京)
某环保组织赞助了一项科学实验,研究者对某国多个知名品牌的250瓶塑料瓶装水进行检测,发现仅17瓶水中没有塑料微粒。塑料微粒可能本身毒性小或没有毒性,但由于颗粒小、有疏水性等特征,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载体。有人据此提出:饮用塑料瓶装水对身体健康有害。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哪项最能驳斥该人的观点?
A.赞助该研究的环保组织是一个绿色环保组织,倡导绿色生活
B.保质期内的塑料瓶装水中塑料微粒含量,远低于各国饮用水塑料微粒含量安全标准
C.塑料瓶中的高密度化工产品和残余物会对人体产生巨大影响,导致健康问题
D.该研究发表在非医学专业的报纸上,既没有在专业杂志上发表,也没有经过其他研究的核实
【题目分析】
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饮用塑料瓶装水对身体有害。
论据:科学实验检测结果发现250瓶塑料瓶装水中只有17瓶水中没有塑料微粒,塑料微粒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载体。
论点与论据都主要讨论塑料瓶装水对身体有害,论点论据话题一致,故优先考虑削弱论点。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该项讨论赞助研究的是什么样的环保组织,与论点饮用塑料瓶装水对身体有害无关,不能削弱,排除;
B项:保质期内的塑料瓶装水的微粒含量,远低于各国饮用水塑料微粒含量安全标准,即塑料微粒的含量是在安全标准以下的,没有超过安全值 ,所以是安全的,因此饮用塑料瓶装水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可以削弱,当选;
C项:塑料瓶中的化工产品和残留余物会导致健康问题,即饮用塑料瓶装水对身体有害,可以加强,不能削弱,排除;
D项:该项讨论该研究发表在哪,与论点饮用塑料瓶装水对身体有害无关,不能削弱,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以上三种题型为联考中逻辑判断的高频考点,均有一些解题方法与技巧,希望大家掌握好方法后勤加练习,攻克难关。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