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之所以要求死守扎波罗热,是因为它身后、第聂伯河西岸有苏联重要的铁锰矿区,能够为德军军工企业重要的原材料。此外,扎波罗热和南面的梅利托波尔是屏障克里米亚半岛通道的重要地域,这里如果失守,在克里米亚的德军A集团军群将失去与南方集团军群的陆上联系。
扎波罗热桥头堡核心防御地域宽40公里、纵深20公里,分为内外两层环形防线,最外围是一道5米宽、3.5米深的反坦克壕沟,并且灌入1米深的水。在苏军可能进攻的重点地段,德军布设了4排地雷。在主防御阵地,德军构筑了可以承受中等口径火炮的掩体。防守这里的是德军第1装甲集团军的第17军,兵力3.5万人。
为了加强扎波罗热的防御,希特勒还将第653坦克歼击营和第506重型坦克营派到了这里,他们分别装备了14辆“费迪南德”强击火炮和45辆“虎式”坦克。之所以希特勒会干预这里的防御部署,是因为此前曼施坦因就主张放弃扎波罗热,他认为德军在东线这种被动的防御毫无取胜希望,而且极力主张成立德军东线总指挥部,统一指挥德军在东线的战事。对此,希特勒一直忍而不发,两个人的关系也已经大不如前。
9月22日,苏军西南方面军逼近扎波罗热,近卫第3集团军和第12集团军企图一举拿下这里,却遭到德军的激烈抵抗。尤其是第506重坦克营的虎式坦克和第653坦克歼击营的费迪南德歼击车重创了苏军第23坦克军。在交战中,苏军在战场上也有所创新,他们使用122毫米重炮,对虎式坦克实施直射,击毁7辆虎式坦克。
9月27日,马利诺夫斯基投入了方面军最精锐的近卫第8集团军,这支部队前身是坚守斯大林格勒的第62集团军,司令员还是崔可夫。在不久前,朱可夫想把近卫第8集团军调给科涅夫的草原方面军,来加强那里的突击力量;统帅部则想要把他们调给中央方面军,以安抚失意的罗科索夫斯基。但马利诺夫斯基声称,如果调走近卫第8集团军,他将无法夺取扎波罗热,斯大林和朱可夫也只好作罢。
夺取坚固工事和重兵把守的扎波罗热绝非容易的事,崔可夫则有自己的一套办法,经过斯大林格勒会战,他已经练就了及时捕捉战场动态、随机应变的能力。
在苏军进攻前的火力准备阶段,德军通常会躲在掩体里躲避炮火;当炮击延伸后,德军会迅速进入第一道战壕,阻击步兵的冲锋。这一套常规的防御战术被崔可夫抓住了漏洞。
在进攻发起前,苏军炮火首先轰击了德军的第一道战壕,步兵则趁机前出到德军最前沿的反坦克壕沟;当炮火延伸到第二道战壕时,德军按照惯例进入第一道战壕,准备迎击苏军步兵;但他们发现苏军并没有发起冲锋,等来的居然是苏军第二轮炮火打击,一些炮弹直接命中工事,将德军炸得血肉横飞,苏军则趁机冲到了第一道战壕,双方展开肉搏。
德军也有应对,他们再次出动第506坦克营向已经突入阵地的苏军反击,而崔可夫此时已经用尽了炮弹,进攻被击退。次日,苏军如法炮制,但还是因为弹药不足,进攻到一半就停了下来。当天,华西列夫斯基和马利诺夫斯基亲临前线,看到了苏军因为弹药不足无法取得突破,遂下令近卫第3集团军停止进攻,待补足炮弹后再组织进攻。
10月10日,苏军恢复攻势,经过50分钟的炮火准备,苏军突入德军纵深1.2~1.5公里。此时德军还掌握著强大的机动部队,他们在当天向近卫第8集团军发起了11次反击。面对德军的坦克,从斯大林格勒废墟中走出来的士兵又发明了新的对付坦克的办法,他们先释放烟雾遮挡住德军坦克手的视线,然后趁机爬向德军坦克,向他们投掷手榴弹。在这一天的战斗中,双方都在消耗自己的力量,没有改变战场态势。
当晚,崔可夫受到白天使用烟雾对付德军坦克的办法,想到了另一个遮挡德军视线的办法,就是利用夜幕。他要求部队组建突击分队,带上集束手榴弹、地雷和燃烧瓶(像极了斯大林格勒的巷战),借着夜幕消灭德军的坦克。11日,苏军发动夜袭,收获颇丰。为了报复苏军的突击分队,德军的机枪阵地火力全开,企图消灭渗透进来的苏军,但又遭到苏军炮火的回击。为了保护坦克,德军不再让德军坦克在夜里距离前沿太近,而是撤到二线阵地。
德军的细微变动,让崔可夫又找到新的机会,苏军进攻最大的障碍是德军坦克的反击,既然夜里德军坦克回撤到二线阵地,那所幸就在夜里发动大规模进攻。10月13日夜,近卫第8集团军向德军发动了一次全面进攻,迅速击穿了德军的防线。夜里的坦克受到视线影响,不能提供有效的火力支援,还担心被苏军偷袭,所以只能向后撤退。苏军则趁机打掉了德军纵深一系列的支撑点,德军被迫退往扎波罗热市区。
得到战报的马利诺夫斯基于次日上午赶到崔可夫的指挥部,他在那里还得到了另一个好消息,为了阻止草原方面军渡河,德军已经将扎波罗热地区的装甲部队调往克列缅丘格。
10月13日,苏军发动总攻,失去坦克支援的德军全面溃败。当晚22时,苏军200辆坦克打开车灯,引导近卫第8、近卫第3集团军和第12集团军的步兵发起冲锋。14日凌晨,苏军冲进扎波罗热,德军被迫从这里撤退。
当天下午,扎波罗热被苏军攻占。由于撤退过于仓促,一部分德军在渡过第聂伯河时遭遇苏军的炮击,死伤甚重。
南方集团军群的南翼,是驻守在莫洛奇纳亚河的第6集团军,该集团军之所以坚守在这里,一方面是从扎波罗热到黑海之间的莫洛奇纳亚河防线更短,如果在这里退守第聂伯河,则防线将拉长三倍;另一方面就是这里掩护着克里米亚半岛德军A集团军群的退路。为了便于指挥,德军统帅部于9月下旬把第6集团军划归A集团军群指挥,这样更有利于第6集团军和防守克里米亚半岛的第17集团军协同。
至9月下旬,第6集团军退往新防线的兵力有16个师,其中有2个师装甲师,总兵力20万人,坦克200辆,德军防御的核心是梅利托波尔。
负责突破德军莫洛奇纳亚河防线的是托尔布欣指挥的南方方面军,统帅部给方面军下达的任务是将德军赶到第聂伯河下游西岸,切断驻守在克里米亚德军与内陆德军的联系,甚至是进入克里米亚半岛直接打击德军第17集团军。
南方方面军此时的兵力有55万人,包括右翼第5突击集团军、第44集团军和近卫第2集团军,以及左翼的第28、第51集团军。为了能够摧毁德军的坚固工事,苏军统帅部还给托尔布欣调来了一批KV重型坦克。
1943年9月26日,苏军开始进攻。托尔布欣将主攻方向放在右翼,经过5天激战,准备尚不充分的苏军在主攻方向只推进了2~10公里,弹药耗尽,只能停止进攻。10月9日,得到补充的苏军恢复攻势。在右翼的进展依然艰难。
意外地进展出在左翼的辅助攻击方向,第28集团军在第11坦克军的配合下,于10月10日推进到梅利托波尔南郊,逼近城垣。德军在当天夜里对苏军实施反击,却被苏军歼灭大部。托尔布欣立即加强了第28集团军的力量,苏军得以攻入城内,与德军展开巷战。在这座亚速海之滨的小城,双方的巷战进行了2周之久,苏军于10月23日夺取了全城,德军第6集团军的防线就此崩溃。
在争夺梅利托波尔期间,苏军对乌克兰境内的4个方面军重新进行命名,沃罗涅日方面军命名为乌克兰第1方面军;草原方面军命名为乌克兰第2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命名为乌克兰第3方面军;南方方面军命名为乌克兰第4方面军,原方面军指挥机构保持不变。
10月26日,霍利德在得到克莱斯特的允许下,命令部队撤往第聂伯河下游。对于克里米亚半岛是坚守还是放弃,德军决策层的意见出现了分歧。罗马尼亚统帅安东内斯库和A集团军群司令克莱斯特主张放弃,以加强乌克兰南部的防御力量。
陆军参谋长蔡茨勒主张坚守,他认为第17集团军还十分强大,完全可以在克里米亚半岛坚守一段时间,这样可以牵制大量的苏军,还可以掩护罗马尼亚油田不受苏空军的袭击。希特勒对蔡茨勒的观点十分赞同。与此同时,海军司令邓尼茨又给希特勒吃了一颗定心丸,他向希特勒保证,必要时德国海军可以提供足够的舰船,将德军第17集团军接走。
就这样,德军统帅部决定坚守克里米亚。
10月30日,乌克兰第4方面军第51集团军进入克里米亚半岛。31日,苏军抵近土耳其壁垒。11月1日,攻入彼得科普地峡。德军第49山地军发起反击,一度将苏军第19坦克军击退,该坦克军军长瓦西里耶夫也在战斗中负伤。11月3日,苏军第51集团军主力抵达,封堵住了克里米亚的出口。至此,德军第17集团军与东线德军失去了陆上联系。
除了进入克里米亚的第51集团军,乌克兰第4方面军其余各部队沿着德军撤退的路线向第聂伯河挺进。撤退中的德军南翼与第聂伯河渡口的联系被切断,大批士兵被苏第28集团军和第19坦克军驱赶向黑海沿岸,最终只得缴械投降。
在此期间,苏军近卫第4骑兵军因行动缓慢,受到闻讯赶来的骑兵部队总监布琼尼元帅的恶评,军长吉里钦科因此被免职。11月4日,由普利耶夫接手这个军。
普利耶夫是二战期间从骑兵部队走出来的一位优秀将领,他在敖德萨战役、巴格拉季昂行动等行动中都表现出色。1944年11月,普利耶夫升任近卫第1骑兵机械化集群司令员,在德布勒森战役中建立功勋。德国投降后,他跟随马利诺夫斯基前往远东,担任远东战役外贝加尔方面军骑兵机械化集群的指挥员。战后,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曾担任驻古巴苏军总司令。
11月5日,乌克兰第4方面军主力进抵第聂伯河。从9月26日以来,托尔布欣已经推进了50~320公里(第聂伯河下游是西南流向,托尔布欣实际上解放了几乎所有第聂伯河下游左岸地区)。
在第聂伯河中游的乌克兰第2方面军方向,苏军于10月初已经在河西岸建立了多处登陆场,他们接下来需要用最快的速度将部队集结起来。
由于德军在撤退时破坏了所有的机场,苏空军一时无法启用新的机场,所以在第聂伯河西岸的上空,还无法掌握制空权,德军的飞机是苏军向河西岸移动的最大障碍。科涅夫让部队在第聂伯河上架设了很多舟桥,遭到德空军的狂轰滥炸。比如近卫第7集团军,他们于10月2日上午就架设了一座舟桥,车辆和火炮开始从桥梁上通过,但下午德军的飞机就破坏了这座刚刚架起来的舟桥。此后,苏军工兵部队加紧抢修,于10月4日再次将桥梁修好,却在次日遭到第二次破坏。
为了对付德军的空袭,苏军工兵研究了一套应对办法。他们发现德军每天中午和黄昏会出动飞机,所以每天入夜后开始架桥,部队在这个段时间抓紧过河,等到黎明时,苏工兵再将桥梁表面部分拆掉,防止被德军飞机发现。同时,苏军集中所有防空火力,阻止德空军进入渡口领空。就这样,苏军部队在10月20日前,逐渐在西岸完成集结,其中包括近卫第5集团军和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两支库尔斯克会战期间的攻坚利器。还包括近卫第7集团军、第37、第57集团军。
在此期间,德军的反击始终没有间断。第1装甲集团军的第57装甲军所属的7个师,包括4个装甲师、2个步兵师和1个党卫军骑兵师持续对苏军的登陆部队展开进攻。苏军先期过河的第37集团军和近卫第7集团军则始终坚守阵地不失,直到方面军主力部队完成渡河。
10月15日,科涅夫命令部队转入进攻,罗特米斯特罗夫的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经过休整和补充,在进攻中担任箭头,至10月16日,苏军向前推进了17公里,打开了一条40公里宽的突破口。
负责整个第聂伯河会战的朱可夫立即给科涅夫增派了部队,科涅夫利用这些部队继续扩大突破口。10月23日,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已经推进了125公里,先头部队第18坦克军一度突入到德军第1装甲集团军的后防中枢克里沃罗格城内。一片颓势的德军犹如被针扎了一样,立即引起强烈反弹。
舍尔纳指挥的第1装甲集团军第40装甲军的2个装甲师和1个步兵师赶到克里沃罗格,经过激战,将苏军第18坦克军逐出城外。同时,德军各路部队向克里沃罗格汇集,摆出跟苏军决战的架势。
10月25日,希特勒致电罗马尼亚领袖安东内斯库,他罕见地吹捧自己的盟友:“每一个抵达前线的罗马尼亚师,都可以使我腾出几个德国师进行反攻,这将有利于恢复第聂伯河下游态势。”
如此献媚的措辞,目的自然是让罗马尼亚派出更多的部队,向东线输送新的血液。希特勒自然不能全部指望他人,他还从第8集团军抽调出党卫军骷髅师、第11装甲师;从第1装甲集团军的右翼扎波罗热抽调走第16装甲师和正在后方休整的大日耳曼师,全部增援克里沃罗格。至10月26日,德军在这里汇集了6个装甲师和6个装甲步兵师,第1装甲集团军更是膨胀到23个师,在尚有优势的空军配合下,终于将苏军逼退。
科涅夫始终算不上是战场的幸运儿,1941年9月,他在初期指挥过一段时间西方面军,在维亚济马地区被德军几乎全歼,斯大林曾一度要解除他的指挥权。后来在朱可夫的力保下,出任新组建的加里宁方面军,为保卫莫斯科立下汗马功劳。
此后他长期担任加里宁方面军司令员,配合西方面军与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在勒热夫突出部激战。1943年,他担任新组建的草原方面军司令员,作为战役第二梯队,掩护莫斯科方向,并在战役后期的反攻阶段负责夺取别尔哥罗德和哈尔科夫。由于部队缺少坦克,科涅夫的部队打得异常惨烈。
到了第聂伯河会战期间,统帅部将解放基辅的任务交给了他和瓦杜丁,但部队渡河的位置距离基辅太远,又被第1装甲集团军缠住,最终失去收复基辅的机会。
在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马利诺夫斯基的乌克兰第3方面军在夺取扎波罗热后,已经渡过第聂伯河,其右翼部队从南面逼近了这座城市。同时,科涅夫的乌克兰第2方面军左翼从北面形成了对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的包围之势。防守这里的是德军第1装甲集团军第30军,共4个步兵师,军长是皮科。乌克兰第3方面军的左翼,则推进至尼科波尔,这里有一座锰矿,为德军军工企业提供生产原料。
希特勒在东线最看重的就是苏联南部丰富的资源。现如今,德军握在手中的只剩下尼科波尔锰矿,所以希特勒无论如何不想失去它。由于秋冬季节到来,苏军的补给越来越困难,进攻也逐渐陷入停顿。德军则借此时机集结部队,准备对苏军发起反击,其中的重要目标就是威胁尼科波尔的苏军乌克兰第3方面军左翼。
至11月下旬,德军在尼科波尔地区集结了10个师,其中包括装备了116坦克的第24装甲师,以及装备了48辆裴迪南自行火炮的第653重型坦克歼击营。
蹊跷的是,在这段时间,希特勒解除了第1装甲集团军司令马肯森的职务,集团军的指挥权交给了胡贝。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也基本上没有参与这次反击的指挥,更多具体事项,都是德军统帅部,甚至是希特勒本人来操作的。
11月19日,德军反击开始,遭到打击的主要是第5突击集团军和第28集团军。由于缺少对德军反击的警惕性,第5突击集团军最靠前的3个步兵师险些被德军包围,他们于当晚奉命后撤;第28集团军的反应要迅速一些,他们迅速调来了近卫第34重型坦克团,双方爆发了一场重型坦克和反坦克火炮的对战。苏军的重型坦克团损失了6辆KV坦克和6辆SU-152自行火炮。
11月20日,德军的坦克开始进攻。正面交锋中,苏联人寄予厚望的85毫米坦克炮终于威力大发。5辆德军坦克被摧毁,苏方没有任何损失。11月23日,苏军继续进攻,突入德军纵深5公里,第34重型坦克团又损失了2辆坦克,被迫撤往后方休整。德军也没有继续进攻,双方在战场上迎来了第3个冬天。
苏军另一个损失是牺牲了一位集团军司令员。11月6日,第44集团军司令员霍缅科亲自驾车,拉着集团军炮兵司令员博布科夫检查前线,不慎闯入德军的阵地。在德军机枪扫射下,博布科夫当场牺牲,霍缅科身负重伤,不久也牺牲。霍缅科于1942年底从彼得罗夫手中接过第44集团军的指挥权,在高加索格罗兹尼与德军第1装甲集团军血战。此后他指挥集团军奔袭上千公里,一路打到第聂伯河,却因为一次意外丧命。
他的不幸还没有结束,斯大林因为不知道二人的下落,怀疑霍缅科和博布科夫投敌,因此下令将第44集团军解散。同时,以统帅部的名义,命令前线高级将领严禁亲自驾车。
上一篇
下一篇
074c3a6f7b760af9eb9cc7d22fb37e11f8da9e063cccf44936309932f9ae1b9e8102098a3066331e0a14299a00f90db0
本文主要介绍域自适应(Domain Adaptation)中的对抗域自适应方法(Domain Adversarial Learning)。
【了解更多艺术内幕,公众号:问艺术】 天梯:蔡国强的艺术 (2016) 导演: 凯文·麦克唐纳 《天梯:蔡国强的艺术》是当今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