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互聯網+」

「互聯網+」是最近幾年的一個熱門概念,在百度百科上,它的解釋是這樣的:

我個人並不是很喜歡這個定義,因為這是一個近幾年才興起的,來自ZF的提法,總是顯得很假大空。但是,如果我們把時間線拉長觀察,會發現,所謂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結合,並不是最近幾年才有,而是由來已久。我將其分為三個階段。

階段一:渠道、媒體與工具(從前)

最初,對於「傳統行業」來說,互聯網是一種通信和宣傳渠道。在那個年代,一個機構做一個網站的用途,就像是裝一部電話一樣。有瞭電話,就建立瞭與外界溝通的橋梁,客戶就能夠找到他們。同樣,如果有一個網站,就可以把機構的介紹、產品信息、聯系方式等內容放在上面,讓「全世界的人」都有機會看到。

後來,在Web1.0的鼎盛時期,大量的門戶網站興起,新浪網是那時的典型代表。在這個時期,傳統行業中很多人將互聯網看做是一個媒體,可以看新聞,可以在上面做廣告——的確,那時的門戶網站本質上與報紙、雜志、電視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下圖為2000年時的新浪網)。

總的來說,在這個時期並沒有什麼「互聯網+」的概念。傳統行業隻是將互聯網作為一個簡單的新興工具看待,需要的時候順手用一下。本質上,跟他們使用電腦、購買機械設備、雇傭會計做賬是差不多的感覺。

隨著Web 2.0的興起,隨著互聯網上由用戶產生的內容越來越多,「平臺」的概念開始突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催生瞭第一批與傳統行業或者線下某些場景緊密連接的互聯網產品。最典型的就是電商網站,亞馬遜、ebay,包括中國的珠穆朗瑪(http://8848.net)、易趣、阿裡巴巴B2B等,都是從那個時期興起的產品。 對於電商類網站來說,不論是B2B、C2C還是B2C,其必須與傳統行業的倉儲、物流、支付等環節相結合,才能夠完成流程、體驗、商業上的閉環。在這個時期,在傳統行業的人眼中,互聯網是一種「高科技生產力」,一種「技術手段」,一種「輔助工具」。可以讓傳統行業原本的業務更加高效、快速、精準的運行,可以做到一些原來傳統行業就一直「想做」,但做不到的事情(例如不用代理商把產品賣到世界各地,下圖為2000年時的阿裡巴巴B2B)。

d9d8a642ee3cb8d038181b36d24a2a6a

在這個階段,互聯網和傳統行業的「分工」看起來還是比較清晰的。例如,那個年代電商的核心邏輯是,在線上找到供應商,然後去線下交易。那個年代最常用的網購支付手段是「郵政匯款」。所以在這個階段,互聯網和傳統行業的關系更像是相互「配合」來完成一件事情。

階段二:業務融合,改造與重構(現在)

如果說,過去的「互聯網+」隻是互聯網和傳統行業之間簡單的「組合」、「配合」的話,現在的「互聯網+」則更多的是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融合」。在未來幾年內,互聯網的產品、技術、基礎能力會越來越多的與傳統行業深度融合,去改造甚至重構一些行業內部的邏輯和體驗。

以滴滴為例。最初,滴滴出行主要做的是出租車的市場,在這個時期,對於傳統行業(出租車運輸)來說,滴滴是一個提升效率的工具。在沒有互聯網工具的時候,出租車司機需要放空車在路上行駛,邊走邊留意路邊是否有乘客需要乘車;而乘客則隻能站在路邊,等待出租車經過並招手示意。能不能找到乘客,能不能打到車,理論上是都要靠碰運氣。其實在滴滴出行出現之前,也有一些其他的方式來試圖緩解這類問題。例如:有一些城市及出租車公司可以接受打電話預定出租車;也有一些城市的出租車司機群體中會廣泛使用對講機來互相指引對方駛向乘客多的地方。而滴滴的出現成倍的提升瞭這個效率,細化瞭匹配的粒度,並且配合搶單等機制,總體上使得類似場景得到優化。說到這裡,互聯網其實還是「工具」(像是停留在階段一的後半段)。

但是,城市出行這個場景有一個特點,就是存在「高峰期」。在高峰期,很多時候即便整個城市中的出租車都處於載客狀態,也依然會有很多乘客打不到車。到瞭這個時期,對於傳統行業來說,就不再是一個「提升效率」的問題,而是資源短缺,或者說資源不平衡的問題。而在商業場景中,資源不平衡是一個復雜的、難以解決的問題。舉例來說,出租車公司和政府當然可以購買並運營更多的出租車,以便於更好的滿足高峰期的出行需求。但是這種方案在非高峰期就會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甚至企業和個人經濟上的虧損。在這個階段,滴滴推出瞭「快車」服務。事實上快車才是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真正的「融合」,它相當於用互聯網的手段擴大瞭傳統行業中的資源池。雖然在此之前,也有「黑車」服務,但如果沒有互聯網介入,黑車服務是不可能變成相對安全並且高效率的社會化服務的。具體來說,快車司機不一定是專職司機,可以僅僅在高峰期需要車的時候才充當資源池中的「資源」,其他時間,還可以從事原有的職業。這樣,事實上是對城市客運這個行業的資源池產生瞭「動態調節」的作用,以此「改造」瞭這個行業。

baa07872d1352fdf4e021c49e7aa926b

上圖,滴滴提供的所有出行方式中,有的位於「互聯網+」的第一個階段的後半段,即「提升效率」;而有的則位於「互聯網+」的第二個階段——改造與重構傳統行業。

當然,滴滴也成功的引入瞭很多有害因素,讓這個世界更加混亂,給很多人添堵,之後我們在其他文章中繼續討論。

階段三:思維方式融合(未來)

這一段是本文的重點,聽起來比「互聯網+」還要「假大空」,您先有個心理準備。

當今社會,互聯網、金融、高端制造等行業由於發展迅速並且相對薪資較高,相對公平,所以客觀上吸引瞭最多的頂尖人才加入,他們勤奮、聰明、專註;同時,善於自我認知迭代,善於創新,有責任感;他們對於推動社會的發展、技術的進步起到瞭重要的作用。所謂「互聯網思維」,在未來將不僅僅是指「適應互聯網行業的思維方式」,不僅僅是所謂快速迭代、試錯、用戶體驗等,而是會繼續升華為「以互聯網等行業為代表的,社會上最先進的人才、機構所相對通用的思維和行為方式」。我暫且將它稱之為「新互聯網思維」。但具體是什麼,如何表述,在當下,我們無法定義,也不可能定義。

我對於這個世界一直都有著自己的偏見,以至於我與很多同在互聯網公司(大部分是擁有自己產品,擁有一定知名度的大中型互聯網公司,非外包公司)工作的朋友們交流過一個問題,就是:你們覺不覺得,在互聯網公司,大傢做事情的態度相比於很多傳統行業的從業者更加認真和專註,其行為更加靠譜?我的大部分朋友有明顯的類似的感受。

當然,「感受」本來就是不靠譜的,但是這個「感受」背後的邏輯分析起來卻很有趣。我是這麼看的:

首先「認真」、「專註」和「靠譜」這幾個維度上,互聯網公司也並不是可以在任何比較中都勝出,如果去用互聯網從業人員的平均水平,跟很多工程師、分析師、科學傢等人士的平均水平相比,往往沒什麼明顯優勢。而如果跟其他一些行業從業者的平均水平相比,則秒殺他們——包括不限於:大多數傳統制造業、傳統服務業等。想想你遇到過的那些餐廳服務員、你打過的客服電話、你們小區的物業公司、學校的後勤保障部門、房地產中介、裝修公司等等。

其次,這個「感受」其實跟互聯網關系不大。你會發現,即便是互聯網化的裝修公司,大多數的設計水準和施工質量也依然是那個德行,有的還不如傳統企業,如果你不像監視著奴隸一般監視他們施工,你們傢就不一定會被搞成什麼鬼樣子;即便是互聯網化的房地產中介,大多數照樣是滿嘴跑火車沒一句實話,很多服務甚至不及傳統中介公司裡面做得比較大的那幾傢。

事實上,「認真」、「專註」和「靠譜」來源於前面說的「由於薪資高,相對公平,所以客觀上吸引瞭最多的頂尖人才加入」這個因素。在人類歷史上幾乎每一個重要的變革時期,能夠聚集到最多頂尖人才的行業,往往都是社會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其產出的思想、產品、方法,都像是「水和電」一樣,融入瞭當時社會的方方面面,並最終改造和重構瞭整個社會甚至整個時代。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傢,科學黃金時代的科學傢和工程師,啟蒙運動中的作傢和哲學傢,甚至一些時期的教會,都曾扮演瞭這個角色。

而另一方面,即便某個行業超高速發展,但如果它沒能聚集到足夠多的頂尖人才,或者它的商業模式決定瞭他不需要很優秀的人,亦或者隻是它的底層從業者準入門檻低,其也依然無法特別「體面」的活在世界上,更別說「重構社會」或者「改變世界」瞭——比如國內的房地產行業(這裡主要隻房地產開發和房地產銷售,把設計院部分先排除,其實這也是大多數人印象中的房地產),這是一個客單價很高的行業,但不論是產品還是服務,整體上依然是一團糟。再比如國內的保險行業,這是金融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金融是一個自古以來都帶著光環,其從業者感覺上總是站在人生巔峰的行業,但國內保險公司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依然是「騙子」的形象。我們也從來沒聽說過類似「房地產思維」或者「保險思維」之類的概念。

最後,即便是房地產行業,也有做得不錯的。例如:早年間我曾去到某小區拜訪,小區入口管理很嚴格,但底層的流程設計非常完善:

  • 對於陌生人,嚴格控制,沒有業主卡,沒有預約信息,禁止入內
  • 對於業主,一般情況下應該刷業主卡進入
  • 沒帶業主卡的,其保安GG居然能夠記住小區大部分業主的臉,口頭驗證業主信息後,放行進入
  • 對於訪客,首先,業主可以事先與管理處預約。與管理處指定一個「識別碼」,可能是房號+業主姓名+訪客姓氏的形式;也可能是訪客車牌號等。既能夠起到驗證作用,又不需要登記身份證防止隱私泄露。並且訪客身份獲得證實後,小區保安還會敬禮,並說:「歡迎x先生光臨」,同時,由於那一次我是開車進入,保安還詳細告知瞭到達我要拜訪的樓棟停車場的具體路徑
  • 對於沒有預約信息,又聲稱是訪客的人,才會電話與業主聯系,同時,業主可以設置「勿擾模式」;如果是後者的情況,就需要訪客自行聯系業主,然後讓業主主動聯系管理處放行
  • 同時,對於臨時進入的場景,比如快遞、外賣等,也有相應的邏輯來應對

其實,上述這些就是互聯網行業常用的「用戶場景」這個思維方式。而這傢公司通過把服務做好,換來的,就是其房子可以比同地段同檔次的其他小區賣得貴15%以上,物業公司的盈利能力也很強大(通過廣告等形式)。相比於我這些年住過的其他小區,相比於其他的物業公司隻能靠把小區空間租給賣棉被的商販賺錢的方式,上述不知道甩瞭其幾條街瞭。

所以,並不是互聯網在改變世界,或者說,互聯網所改變的那部分世界,其實隻是像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一樣,體現瞭其工具屬性而已。未來,這些行業聚集到的諸多頂尖的人才,才是改變世界核心動力。換句話講,他們在哪個行業,哪個行業就能改變世界。如果我們乘坐時間機器回到過去,不小心改變瞭某個因子,造成瞭時間線的改變,以至於「聚集到最多頂尖人才」的行業不是互聯網,而是某種別的行業,例如化工行業,那麼,今天我們所討論的,就不叫「互聯網思維」,而很可能是「化工思維」(具體表現形式,也可能不是「思維」,而是某種實體的形式)。他們說的內容可能完全不一樣,但其社會功能是一樣的。

扯瞭這麼多,對於「互聯網+」的未來,我認為是這些最優秀的人才會帶著他們的思維方式和態度,滲透到各行業中,與各行業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從底層去優化和重構傳統行業,從而重構整個世界。這樣的優化和重構很可能並不是「做互聯網的人」或者「互聯網公司」主導的,而是各行業中擁有「新互聯網思維」的人去主導。

到瞭那時,當今的關於「互聯網+」還是「+互聯網」的爭論將不復存在,它們會真正的從實體到精神都融合在一起。到瞭那時,互聯網將真正有望成為水和電,有望成為底層的基礎設施,像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作品,像黃金時代的科學技術,像啟蒙運動中傳播的思想一樣,去真正深層次的改變世界。

我將持續關註互聯網與傳統行業融合的歷史進程,我堅信,我們都將從中受益。

註:本文部分內容摘自我的新書《解構產品經理》,這是一本互聯網產品策劃入門書,適合3年及以下工作經驗的同學閱讀。

//-----

劉涵宇 xidea

騰訊高級產品經理

騰訊學院講師

關註互聯網與傳統行業融合的歷史進程,關註互聯網產品與用戶體驗。

微信公眾號ID:uxcafe

專欄原名:xidea的咖啡館

发表回复

相关推荐

丹麥B&O音響-潮牌音響代名詞!B&O音箱如何選購?

B&O音響-潮流代名詞藍牙音箱由於其具備播放簡單,攜帶方便等特性,已經成為目前音響產品的主力軍。備受眾多用戶喜愛,特...

· 5分钟前

硬件加油站 | 传感器 – PIR 人体红外传感器

什么是 PIR 传感器? PIR 传感器,全称为“Passive Infrared Sensor”,又称“人体红外线传感器”,是一种可以探测人体热量的电 ...

· 11分钟前

燒傷神藥——磺胺嘧啶銀

一、藥物簡介磺胺嘧啶銀是一種磺胺類/銀鹽抗細菌藥,化學式為C10H9AgN4O2S,白色或類白色的結晶性粉末,遇光或遇熱易變質。用...

· 15分钟前

不定时工作制的特点、适用、申请及管理

不定时工作制是相对标准工时工作制而言的一种特殊的工时制度。不定时工作制。它是指因工作性质、特点或工作职责的限制,无法 ...

· 20分钟前

中國古代美男圖鑒

當現代小鮮肉穿越古代,會被認為是美男嗎?來看看古代美男的評判標準。“郎有才,女有貌”這一對古代男女的溢美之詞,與儒傢文...

· 29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