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有人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句話怎麼看?
我在想,我的父母是“無不是啊父母”嗎?我們也是“無不是的父母”嗎?
其實,這句話說得太絕對。一般而言,太絕對的話,大都不完全對。孩子們心知肚明,隻是當著長輩【包括父母】的面兒,不好反駁而已。
首先,如果真的“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那麼就是說父母事事做得都對,培養出來的的孩理所當然應該個個品學兼優,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可是,為什麼還沒那麼多問題孩子呢?孩子剛出生來到世界上,都是猶如一張白紙,上面的畫是誰畫得呢?
從父母是“為孩子好”的視角看,這麼說是有些對。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為瞭孩子好,至少不是以孩子為中心。
其次,他們為孩子好,得搞清楚為哪個孩子好。尤其是對那些偏心眼兒的父母,比如重男輕女的父母。
再次,不少父母以愛之名,讓孩子為他們而活,把自己未達成的願望及對未來的希望,都寄托並強行壓在孩子身上,把孩子當做實現自己願望的工具。他們並沒有尊重孩子獨立的生命意志,而是把自己的生命意志強加在孩子身上。
其實,孩子是獨立的生命個體,有他獨立的生命意志,他通過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完成他們自己的人生使命和課題。在他們的生命當裡,他們自己才是主角,我們父母隻是配角。可是很多強勢的父母,卻沒找準自己的位置,把自己當做孩子生命歷程的主角,孩子是負責服從、配合、執行的配角,搞錯位瞭。這樣的親子關系搞不好,也都各自過不好。
哪怕父母是真心為孩子好,也不代表他們沒有“不是”。隻能說他們初心沒錯,但是思想觀念對嗎?思維方式靠譜嗎?表達方式正確合理嗎?我看未必。
比如,很多年輕人被父母催婚,父母這樣做就是對的嗎?不結婚就一定不幸福嗎?結婚就一定幸福嗎?他們想明白瞭這個問題嗎?我看他們大都是無明的為瞭讓孩子結婚而催婚。特別是自己沒把婚姻經營好的父母,也在催婚,暈!
父母隻是怕被說【沒操到心】而催婚,為瞭傢族繁衍而催婚,他們真的為瞭孩子未來的幸福來著想的嗎?到底是自己的羞愧感和面子過孫子重要,還是孩子的一生幸福重要?孩子如果過得不幸福,那麼,孫子能過得好嗎?這些事情他們竇沒想過,就是覺得孩子應該結婚,必須結婚。
比如,很多父母對孩子動輒批評數落,喜歡指責否定孩子,老是喜歡和別人傢的孩子攀比,經常說自己要不是為瞭孩子會咋滴咋滴。總是恨鐵不成鋼,隻看到孩子沒做到的,從來不看孩子已經努力做到的。有幾個傢長能做到對無條件愛,理解,尊重,包容,欣賞,支持,信任?我們隻管發泄自己的情緒,維護自己的面子,有幾個能維護孩子的尊嚴和自尊心呢?
比如,老師如果批評我們的孩子,你被叫到學校後,除瞭向老師道歉,表示回傢會教育孩子,是順著老師說的也訓斥孩子,還是當老師和孩子的面堅持說自己傢孩子的優點?
再比如,當有人因為孩子的事情,找上傢門訓斥你的孩子時,我們是當即訓斥自傢孩子一頓來息事寧人,還立刻當面回懟對方傢長:孩子之間矛盾沒有絕對的對錯,而你來訓斥我傢孩子就是錯。
這是為孩子“撐腰”,是為瞭維護孩子的自尊心。可是很多父母怕被說“護短”,怕被說不明事理,為瞭自己的面子而繼續再孩子已經受傷的自尊心上撒鹽!
所以,“天下無不是的父母”是個偽命題,不足為信。我倒覺得,天下到處都是充滿“不是”的父母,包括我們這些做父母的,不知道孩子心裡想過多少次:能換個父母該多好啊!
父母在管教孩子時,最欠缺的就是三個問題:理解孩子感受,尊重孩子感情和自尊,耐心的遵從孩子的自我節奏。出發點再好,如果這三個方面做不好,是不會贏得孩子的認同,支持和配合的。
所以,我們不要再拿“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來說教孩子,我們得從孩子認同的道理著手。否則,必然適得其反!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