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负性心尖搏动 : 表现为心脏收缩时 , 心尖搏动内陷 , 见于粘连性心包炎或心包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重度右室 肥大致心脏顺钟向转位 , 使左心室向后移位时 , 也可引起负性心尖搏动。
2 .脉搏短促 , 即脉搏短绌 ( pulse deficit), 指的是心房颤动时脉率少于心率。
3 .奔马律是一种额外心音发生在舒张期的三音心律 , 由于常伴心率增快 , 故表现为与 S ₁ 、 S ₂ 组成类似马奔跑时 的蹄声 , 可分为舒张早期奔马律、舒张晚期奔马律、 重叠型奔马律。 奔马律的出现提示心肌严重损害。
4. 肿瘤扑落音 : 表现为 S ₂ 后出现的音调较低、 性质类似开瓣音的声音 , 于心尖或胸骨左缘第 3 、 4 肋间处易闻 及 , 见于心房黏液瘤 , 产生原因是黏液瘤在舒张期随血流进入左室并撞碰室壁和瓣膜、瘤蒂柄突然紧张而产生 振动。
5.Austin-Flint 杂音 : 常见于中、 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 表现为心尖区柔和、 低调、 递减型舒张中、 晚期隆隆 样杂音 , 产生原因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舒张期血流由主动脉反流入左心室 , 将二尖瓣前叶冲起 , 造成相对性 二尖瓣狭窄。
6 .
1)CRT 即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指的是三腔起搏器 , 需要将三根电极分别植 入右心室、 右心房和左心室 ( 通过冠状窦进入靠近左室侧壁或者后壁的静脉 , 在心外膜起搏 ), 主要通过双心室 起搏纠正室间或心室内不同步 , 增加心室排血和充盈 , 减少二尖瓣反流 , 提高射血分数 , 从而改善病人心功能。
2)ICD: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i 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 能明显降低心脏性猝死高危病人的病死 率 , 是目前防止 SCD( 心脏性猝死 ) 最有效的方法。
7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CRT) 通过双心室起搏纠正室间或心室内不同步 , 增加心室排血和充盈 , 减少二尖瓣反流 , 提高射血分数 , 从而改善病人心功能 , 其适应症有 : ①Ⅰ类适应证 : 已接受最佳药物治疗仍持续存在心力衰竭症 状的窦性心律病人、 NYHA 分级Ⅱ ~ Ⅳ级、 LVEF ≤ 35% 、 QRS 波呈 CLBBB 图形、 QRS 间期 >130 毫秒 ; 有高度房 室传导阻滞和心室起搏指征的射血分数减低的心衰病人 ( 含房颤病人 ) 。 ②Ⅱ a 类适应证包括 : 已接受最佳药物 治疗仍持续存在心力衰竭症状的窦性心律病人、 NYHA 分级Ⅱ ~ Ⅳ级、 LVEF ≤ 35% 、 QRS 波呈非 CLBBB 图形、 QRS 间期 >150 毫秒。
8.PCI(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它是在血管造影仪的引导下 , 通过特制的导 管、 导丝、 球囊、 支架等 , 对狭窄或阻塞的冠状动脉进行血运重建的治疗方法。
9.HFrEF 即射血分数降低性心衰 ( HF with reduced EF), 指的是左室射血分数 LVEF ﹤ 40% 者 , 即传统概念中的收缩 性心衰 ; HFpEE 即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 ( HF with preserved EF), 指的是左室射血分数 LVEF ≥ 50% 的心衰 , 通常存在 左室肥厚或左房增大等充盈压升高 , 舒张功能受损的表现 , 以前称为舒张性心衰。
10 .急性心衰系因急性的严重心肌损害、心律失常或突然加重的心脏负荷 , 使心功能正常或处于代偿期的心脏 在短时间内发生衰竭或慢性心衰急剧恶化。 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常见 , 表现为急性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
11 .舒张性心衰是 LVEF( 左室射血分数 ) ≥ 50%, 但存在左室肥厚或左房增大等充盈压升高、 舒张功能受损表现 , 使得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的以肺循环和 ( 或 ) 体循环淤血 , 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临床表现 的一组综合征。
12 , 13 . 心力衰竭 (heart failure,HF) 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和 ( 或 ) 射血功能受损 , 心 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 , 以肺循环和 ( 或 ) 体循环淤血 , 器官、 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临床表现的一组 综合征 , 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体力活动受限和体液潴留。心功能不全 (cardiac dysfunction) 或心功能障碍理论 上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 , 伴有临床症状的心功能不全称之为心力衰竭 ( 简称心衰 ) 。
14.BNP 即脑钠肽 , 由心室肌细胞分泌 , 心力衰竭时 BNP 升高 , 其增高的程度与心衰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 可作为 评定心衰进程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15 .心室重塑 (ventricularremodeling) 在心脏功能受损 , 心腔扩大、心肌肥厚的代偿过程中 , 心肌细胞、胞外基质、 胶原纤维网等均发生相应变化 , 即心室重塑 (ventricularremodeling), 是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病理机制。
16. 心源性哮喘( carrdiacasthma ) 是由于左心衰竭导致血液存积在肺部 , 肺泡内渗出增多致急性肺水肿所引起 的发作性气喘 , 其发作时的临床表现可与支气管哮喘相似 , 伴有频繁咳嗽、咳泡沫样特别是血沫样痰 , 心脏扩大 , 心律失常和心音异常等特点。
17.Frank-Starling 机制 : 是心力衰竭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种代偿机制。心功能不全时心脏的前负荷增加 , 心室舒 张末期容积增加。 心腔扩大拉长了心肌纤维 , 在一定范围内可使心肌收缩加强 , 增加心搏量 , 起到代偿作用。
18 .端坐呼吸 (orthopnea): 心衰病人平卧可加重呼吸困难而被迫采取端坐或半卧体位以减轻呼吸困难的状态。
19.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paroxysmalnoct urnaldyspnea: 病人入睡后突然因憋气而惊醒 , 被迫取坐位 , 多于端坐休 息后缓解。 其发生机制除睡眠平卧时血液重新分配使肺血量增加外 , 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加、 小支气管收缩、 横膈抬高、 肺活量减少等也是促发因素 , 是左心衰竭的典型表现。
20. 窦性节律 : 正常情况下 , 心脏以一定范围的频率发生有规律的搏动 , 这种搏动的冲动起源于窦房结 ( sinoatrialnode,SAN), 以一定的顺序和速率传导至心房和心室 , 协调心脏各部位同步收缩、 形成一次心搏 , 周而 复始。
21 .心律失常 : 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心脏冲动的起源、频率、节律、传导速度的激动次序方面异常 , 即心脏冲动的 形成和传导发生障碍 , 致使整个心脏或部分心脏跳动过快、过慢或不规则。
22 .窦性心动过速 : 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超过 100 次 / 分。
23 .文氏现象 : 即文氏阻滞 , 表现为 PP 间期进行性缩短 , 直至出现一次长 PP 间期 , 该长 PP 间期短于基本 PP 间期 的两倍。
24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sick sinus syndrome,SSS) 即病窦 , 是由窦房结病变导致功能减退 , 产生多种心律失常的综 合表现。 病人可在不同时间出现一种以上的心律失常。
25. 慢快综合征 : 即心动过缓 – 心动过速综合征 , 指心动过缓与房性快速型心律失常 ( 心房扑动、 心房颤动或房性 心动过速 ) 交替发作。
26 .心房颤动 (atrial fibrillation,AF) 简称房颤 , 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 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 , 代之以 快速无序的颤动波 , 是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
27 .孤立性房颤 : 房颤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 , 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 , 当房颤发生在无心脏病变的 中青年者时即为孤立性房颤 , 也称特发性房颤。
28. 永久性房颤 ( permanent AF) 是指不能够转复为窦性心律 , 或者在转复后 24 小时之内复发者 , 持续时间 >1 年。 临床表现为胸闷、 气短、 心慌、 心悸 , 以及胸部的压迫不适感。
29 .室性期前收缩 : 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 是指希氏束分叉以下部位过早发生的 , 提前使心肌除极的心搏。 二 联律 : 当每个窦性搏动后跟随一个室性期前收缩称为二联律。
30. 室早即室性期前收缩 , 是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 是指希氏束分叉以下部位过早发生的 , 提前使心肌除极的 心搏。
31 .尖端扭转型室速 (TDP) 是多形性室速的一种特殊类型 , 因发作时 QRS 波群的振幅与波峰呈周期性改变 , 宛如 围绕等电位线连续扭转而得名 , 频率 200~250 次 / 分 , 严重者可进展为心室颤动和猝死。
32.R-ON-T: 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发性心室颤动 , 可由于舒张早期的室性期前收缩落在 T 波上触发室速 , 即 R-ON-T 。
33.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即 third degree atrioventricular block, 又称完全性阻滞 , 是指心房冲动完全不能传导至心 室。
34.Brugada 综合症 (BrS): 表现为反复晕厥 , 为中青年非器质性心脏病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心脏结构正常 , 心电 图可见 V ₁ ~V ₃ 导联 ST 段呈下斜形或马鞍形抬高。
35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即 second degree atrioventricular block, 指冲动从心房传导至心室过程中 , 传导延迟及部 分中断的现象。
36 .二度一型房室传导阻滞指冲动从心房传导至心室过程中 , 传导时间进行性延长 , 直至一次冲动不能传导至 心室的现象。
37. 长 QT 综合征 ( LQTS): 大多数是由一个或多个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性离子通道异常 , 临床表现为尖端扭转型 室速引起的反复晕厥和猝死 , 晕厥与运动、 情绪紧张、 激动有关 , 一般持续 1-2 分钟。
38 .阿斯综合征即 Adams-Stokes 综合征 : 房室阻滞因心室率过慢导致脑缺血 , 病人可出现暂时性意识丧失 , 甚至 抽搐 , 严重者可猝死。
39 .电复律即 electrical cardioversion, 是指在严重快速性心律失常时 , 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心脏 , 使全部或大部分心肌在瞬间除极 , 然后使窦房结重新主导心脏节律的治疗过程。
4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 指冠状动脉(冠脉)发生粥样硬化 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 , 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 , 简称冠心病 , 也称缺血性心脏病( i schemic heart disease )
41 .心绞痛 ( anginapectoris): 是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 ( 或 ) 心肌耗氧量剧增 , 致使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缺血、 缺氧 引起的体表或内脏的牵涉痛 ( 胸骨后压榨性或紧缩性疼痛 ) 。 通常休息或服用硝酸酯剂后可缓解。
42.X 综合征即 X Syndrome, 是指有典型的劳力型心绞痛症状或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 ,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 , 同 时需除外合并冠状动脉痉挛者。 其可能的发病机理是由于冠状动脉小于 200 微米的微血管及其微循环的结 构和功能发生异常所致。
43 .不稳定型心绞痛 (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 ACS) 的一种类 型 , 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 , 血小板激活在其发病过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44 .急性冠脉综合征即 ACS, 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 主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 非 ST 段抬 高型心肌梗死和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45 .急性心梗一般指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 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根 据 ST 段是否抬高 , 可分为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 临床上一般指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 死。
46 .危险分层是用于评估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 ST 段抬高型心梗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评估患者进展至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危险性 , 为患者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 , 给患者提供最有效的治疗。详细的危险分层根据病 人的年龄、 心血管危险因素、 心绞痛严重程度和发作时间、 心电图、 心脏损伤标志物和有无心功能改变等 因素。
47.st 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STEMI) 是指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 , 大多是在冠脉病变的基础上 , 发生冠脉血供急 剧减少或中断 , 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 , 心电图表现为 ST 段弓背上抬 , 病理性 Q 波和 T 波倒 置。
48. 心肌梗死后综合征即 post-infarction syndrome, 指发生在急性心肌梗死后数周至数月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 体征 , 如心包炎、 胸膜炎或肺炎 , 有发热、 胸痛等。
49. 变异性心绞痛 (variant angina pectoris), 亦称冠状动脉痉挛或 Prinzmetal 心绞痛 ,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冠状动脉 疾病 , 表现为静息性心绞痛 , 无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等诱因 , 发病时间集中在午夜至上午 8 点之间。病人常较年 轻 , 除吸烟外 , 大多数病人缺乏动脉粥样硬化的经典危险因素。吸烟、酒精和毒品是重要诱发因素。病人常因 恶性心律失常伴发晕厥 , 少数病人冠状动脉持续严重痉挛 , 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50 .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即 i 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 表现为收缩压≥ 140mmHg, 舒张压正常。
51. 高血压 : 为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诊室收缩压 ≥ 140mmHg 和 ( 或 ) 舒张压≥ 90mmHg 。 以体循环动脉压 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 , 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52. 原发性高血压 ( essential hypertension) 又称高血压病 , 是无基础疾病导致的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 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 , 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 常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共存 , 可损伤重要脏器 , 如 心、 脑、 肾的结构和功能 , 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
53 .难治性高血压 ( refractory hypertension) 又称顽固性高血压 , 是指尽管使用了三种以上合适剂量降压药联合 治疗 ( 一般应该包括利尿剂 ), 血压仍未能达到目标水平 ; 使用四种或四种以上降压药物血压达标也应考虑为顽 固性高血压。
54 .顽固性高血压 也称为难治性高血压 , 是指尽管使用了三种以上合适剂量降压药联合治疗 ( 一般应该包括利尿 剂 ), 血压仍未能达到目标水平。 当使用四种或四种以上降压药物时血压达标也应考虑为顽固性高血压。
55 .恶性高血压:少数高血压急症的病人病情急骤发展 , 舒张压持续≥ 130mmHg, 并有头痛 , 视物模糊 , 眼底出血、 渗出和视盘水肿 , 肾脏损害突出 , 持续蛋白尿、 血尿与管型尿 , 称为恶性高血压。
56 .高血压急症是指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病人 , 在某些诱因作用下 , 血压突然和明显升高 ( 一般超 180/120mmHg), 伴有进行性心、 脑、 肾等重要靶器官功能不全的表现。
57. 继发性高血压 ( secondary hypertension) 是指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 , 主要包括原发性醛 固酮增多症、 嗜铬细胞瘤、 肾血管性高血压、 肾素分泌瘤等。
58. 扩张性心肌病 (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 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原发性心肌疾病 , 表现为左心室或双侧心室 扩大并伴有心室收缩功能减退。
59 .缺血性心肌病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多支病变造成的弥漫性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称为缺血性心肌病。
60 .HCM(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 即肥厚型心肌病。 是以左心室或者右心室肥厚为特征 , 常为不对称肥 厚并且累及室间隔 , 左心室充盈受阻 , 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基本病态的心肌病。
61.SAM 现象即收缩期前移现象 (sytolie anterior motion), 是 M 型超声诊断中的一个征象 , 系二尖瓣前叶收缩期 前向运动 , 指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在收缩期 CD 段不是一个缓慢的上升平台 , 而出现一个向上 ( 向室间隔方向 ) 突 起的异常波形。
62.Ebstein 畸形 ( Ebstein anomaly) 即埃勃斯坦畸形 , 指的是先天性三尖瓣下移畸形 , 主要病变为三尖瓣瓣叶及其 附着部位的异常 , 右心室被下移的三尖瓣分隔为较小的功能性右室 ( 肌部及流出道 ) 及房化的右室 , 与原有的右 房共同构成一大心腔。
63 .法洛四联症 : 是联合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 包括肺动脉狭窄、 室间隔缺损、 主动脉右位 ( 主动脉骑跨于缺损 的室间隔上 ) 、 右室肥大四种异常 , 是最常见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64 .艾森门格综合症 ( Eisenmenger 综合征 ) : 当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持续存在时 , 肺动脉高压进行性发展 , 原来的左 向右分流变成右向左分流 , 从无青紫发展至有青紫 , 是一组先天性心脏病发展的后果。
65. 心瓣膜病 (valvularvitiumoftheheart): 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瓣膜的慢性器质性病变 , 表现为辨膜口狭窄和 关闭不全。
66.Grahamsteel 杂音 : 是指在胸骨左缘第 2 肋间可闻及递减型高调叹气样舒张早期杂音。机制为严重肺动脉高 压时肺动脉及其瓣环的扩张 , 导致相对性肺功脉瓣关闭不全。
67 .主狭三联征 : 是指呼吸困难、 心绞痛和晕厥。
68 .急性心包炎 ( acute pericarditis) 为心包脏层和壁层的急性炎症性疾病。 以胸痛、 心包摩擦音、 心电图改变 及心包渗出后心包积液为特征。 可以单独存在 , 也可以是某种全身疾病累及心包的表现。
69.Beck 三联征 : 心包压塞时出现低血压、 心音低弱、 颈静脉怒张 , 称为 Beck 三联征。
70.KUSSMAUL 征 : 由于吸气时周围静脉回流增多 , 而已缩窄的心包使心室无法适应性扩张 , 致使吸气时静脉压进 一步升高 , 颈静脉怒张也更明显。
71 .缩窄性心包炎 constrictive pericarditis 是一种慢性疾病 , 指心脏被致密增厚的纤维化或钙化心包所包围 , 使 心室舒张期充盈受限而产生一系列循环障碍的疾病。
72. 感染性心内膜炎( I E ) : 是心脏内膜表面的微生物感染 , 常因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 ( 如病毒、立克次体等 ) 经血行途径直接感染心脏瓣膜、 心室壁内膜或邻近大动脉内膜 , 伴赘生物形成。
73.Roth 斑 : 为视网膜的卵圆形出血斑 , 其中心呈白色 , 多见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74.Osler 结节 :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赘生物脱落 , 随着血流到达指和趾垫 , 出现豌豆大小的红色或紫色痛性结节 , 常见于亚急性者。
75.Duke 诊断标准 : 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标准 , 主要标准包括血培养阳性和影像学阳性 ; 次要标准包括易患 病因素 , 发热 , 血象 , 免疫性征象、 致病微生物证据等。
76.pulseless electric activity(PEA) 即无脉搏电活动 , 是指一个人的心脏电活动或节律相对正常 , 但心脏的机械泵 送动作没有反应的一种医疗状况 , 电活动和心肌必须共同工作才能产生正常的心跳。
77 .无脉性电活动 ( PEA), 以前称电 – 机械分离 ( EMD), 指的是有组织心电活动存在 , 但无有效的机械活动 , 是引起心 脏性猝死的相对少见的原因 , 可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时心室破裂、大面积肺梗死时。通常有三种情况 : 正常张力 型 PEA, 即心肌只有基线水平收缩 ; 假性 PEA, 指心肌收缩太弱 , 但超声可发现主动脉搏动 ; 真正 PEA, 即所谓电机 械分离 , 此时有电活动而完全没有机械活动。
78 和 79. 一样 心脏性猝死 ( sudden cardiac death,SCD) 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 1 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 特征的、 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 无论是否有心脏病 , 死亡的时间和形式未能预料。
80 .主动脉夹层( aortic dissection ) 又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 主动脉内膜和中层弹力膜斯裂 , 血液进入中动脉壁 中层 , 顺行和 ( 或 ) 逆行剥离形成壁间假腔隙 , 并通过一个或数个破口与主动脉真腔相交通 , 称为主动脉夹层。
81.ABI 即踝肱指数 , 也称踝臂指数。 为踝动脉收缩压与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 , 正常值≥ 1.0, 小于 0.5 提示动脉严 重狭窄。
82 .下壁心梗大多是由于右冠状动脉闭塞 , 少数为左回旋支闭塞所致下壁心肌供血中断而导致的心肌缺血坏 死 , 在心电图上的表现在 I I 、 I I I 、 aVF 导联出现异常 Q 波或 QS 波。
83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又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当来自房室交界区以上的激动完全不能通过阻滞部位时 , 在 阻滞部位以下的潜在起搏点就会发放激动 , 出现交界性逸搏心律 (QRS 形态正常 , 频率一般为 40-60 次 / 分 ) 或 室性逸搏心律 ( QRS 形态宽大畸形 , 频率一般为 20-40 次 / 分 ), 以交界性逸搏心律为多见。
84.PTCA 即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 , 冠脉内支架置入可显著减少再狭窄 , 可以处理夹层和急性血管闭塞 , 是冠脉介 入治疗的一个里程碑。
85 .阿司匹林抵抗 (aspirin resistance) 是指阿司匹林不能使患者免于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 , 临床表现为在服用阿 司匹林情况下仍然发生了心血管病事件。
86 .难治性心力衰竭是部分心衰患者虽经内科优化治疗 , 但休息时仍有症状 , 有心源性恶病质 , 且须长期、 反复 住院。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