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西藏之前,有朋友对我说,凡是在街上看到长相英武目光深邃,古铜肤色、头发里盘著红丝穗或是黑丝穗藏族人,就一定是康巴汉子。关于康巴汉子有着众多说法,共识就是:身材魁梧、面容刚毅、威武雄壮、气宇轩昂、精明利落、重信守义,按时下流行的语言归纳起来就是高身材、高颜值、高品格、高情商;反正是所有形容美男的好词都可以派得上用场。
至于康巴人的血统在今天则更是众说纷纭了。摘选网络上几个有代表性说法:一说康巴人的血脉与党项、羌,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他们的身躯高大,性格也更为奔放。有一说康巴人与雅利安人有一定的关系,公元前亚历山大国王在征服世界的过程中,一支军队来到了藏东南的横断山区并留了下来,逐渐演化成了康巴人。甚至有说,希特勒认为康巴人是仅次于日耳曼的高等民族,至今仍有欧洲人到康区以求借种而获得优秀的血统。
说到康巴人的来源那是人类学家们研究的事,但神乎其神的说法和传言也确实给康巴人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康巴人是藏族的一支,因生活在“康”地而得名,藏区按方言分为卫藏,康巴,安多三个区域。如果按行政区划大致包括今天的西藏昌都,云南迪庆,四川甘孜,青海玉树这些地方,也就是藏东地区生活的人一般统称为康巴人。
如今城里居住的藏民已经逐步城市化了,既然到了康区,我们就想能深入到传统的康巴人家,近距离的看看真实的康巴人和他们的生活。经过与各方联系,这个想法得到了满足。我们开车从昌都出发沿着雅鲁藏布江的支流扎曲河逆行而上,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山路颠簸,到达了昌都县噶玛乡理绥村。这是个典型的康巴人居住的村庄,村里的一栋栋白色平顶的藏式小楼都是国家“安居工程”扶助藏民建造的。
我们在嘎丛玛家的院门前停了车,院子面向扎曲河,背靠多然神山,坐落在如画般的风景中。迎接我们并向我们献哈达的是嘎丛玛家族的当家人——邓珠罗布,这个看上去五十上下的康巴汉子果然身材伟岸、眉清目秀。
进了院子,院中摆放的许多高大的铜佛造像非常显眼,伴随着叮当的敲打声,我们来到了楼上最西侧的一个大房间,这里有很多人正在打造铜佛像,显然这是一个打造佛像的工厂。原来“嘎丛玛”并不是姓氏,而是这个家族的名字,汉语是匠人的意思,其家族打造佛像的手艺从唐代的松赞干布时期一直传承了下来。如今,嘎丛玛家族还有6人从事佛像打造,有8个辅助工作的徒弟。
目前手艺最高超的要数当家人邓珠罗布的三叔贡嘎平措,他对我们说:“佛像最难打的是面部,面部最难打的是鼻子,既要保持两边的平衡,同时还要把线条、弧线、棱角都突出出来。打首饰有几年功夫就可以了,而打造佛像必须经过千锤百炼,甚至要二三十年,才能打造出完美的面孔。”
藏传金铜佛造像的题材众多、造型复杂,按等级排序有祖师、佛、菩萨、罗姆、罗汉、护法、财宝天王七个等级。各种造像将极丑与极美,极恶与极善汇聚一堂,想要熟练掌握各种造像的特点和神韵十分困难。贡嘎平措打造了四十多年的佛像,这些造像的线条和规律他都烂熟于胸,刻印在了脑海里。
在西藏为寺庙打造神佛造像是地位比较高且受人尊重的职业,自然也收入不菲。康巴人传统上有一妻多夫的婚姻现象,有一种观点认为一妻多夫是因为生活困窘而造成的社会现象。而嘎丛玛家族一直有着丰厚的经济来源,却也是个典型的一妻多夫制的传统康巴人家。
邓珠罗布带着我们看了看他的家,他家里的布置看起来十分简单,家用电器也不多,装饰最为考究的就是位于院子角落里的佛堂了。佛堂正面供奉著78尊神佛造像;右侧是整齐有序的藏经阁,藏有一套完整的大藏经;天棚上还绘有龙凤的图案。邓珠罗布的父亲仁增公布已经75岁了,如今家里家外的事情都由儿子处理,他每天要做的事就是为神佛净水,对神佛膜拜。在二楼最东侧的会客厅,邓珠罗布向我们献上酥油茶并介绍了大家族成员的情况。
在本文下篇中,将为您讲述我们所见的邓珠罗布一家人的生活状况。
如果喜欢,欢迎关注手机微信公众号“茶余饭后聊闲天”,浏览更多相关文章;感谢阅读和分享。(肖白)
什么是 PIR 传感器? PIR 传感器,全称为“Passive Infrared Sensor”,又称“人体红外线传感器”,是一种可以探测人体热量的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