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易经》的基本元素是卦,也就是64卦。而构成卦的基本元素是爻,也就是阴爻和阳爻。
从宋代开始,阴爻和阳爻分别用如图两个符号表示,阴爻和阳爻的属性完全相反。
阳爻代表的是阳、刚、君、强、男、奇数等,象征积极的、正面的事物,所以也叫刚爻;
阴爻代表的是阴、柔、臣、弱、女、偶数等,象征消极的、负面的事物,所以也叫柔爻。
代表阴阳爻的符号
阳爻/刚爻的特点是阳刚、独立、积极,用奇数七、九中,更大的奇数九表示,正如你在《易经》中看到的,每一爻的前面总会有类似九二、九三等这样的数字;
阴爻/柔爻的特点是阴柔、依附、消极,用偶数六、八中,更小的偶数六表示,《易经》也会中常常看到的,初六、六二等数字。
任意取三个爻,两个阳爻和一个阴爻或者两个阴爻和一个阳爻,然后随意排列,最终会得到八个只有三个爻的卦,也就八个三画卦,八个人皇伏羲氏所作的先天八卦。
将八个三画卦任意上下相叠,最终得到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易经》中的64卦。其中上面的那个三画卦叫上卦/外卦,下面的那个三画卦叫下卦/内卦。
因为64卦每个卦都是由两个三画卦相叠而成,所以每个卦都有六个爻。
《易经》成书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占卜军、旅、婚、祭等重大事宜,是为了预测未来。根据古人“知往者顺,断来者逆”的思想,《易经》画卦的时候是从下往上画的。
八个三画卦
“知往者顺,断来者逆”的意思,大概是这样的。以我们现在所处的时间节点为中间点,从过去到现在,是越来越近,是顺着的;那么,未来的某个时间点,我们要走过去,就必然会离开现在,距离现在越来越远,这种情况相比过去到现在,方向是相反的,也就是逆。所以,《易经》画卦与正常的书写习惯相反,是从下往上。
我们在读《易经》的时候,会发现,每一卦都有六个爻,每一爻的爻辞前面都会有诸如六二、九三这样的数字。
这些数字的含义是这样的:六和九,分别代表阴和阳,用来区分该爻的阴阳属性;二和三,则代表该爻的位置,用来判断该爻在卦中是第几爻。
例如既济卦,从下往上分别是:初九、六二、九三、六四、九五、上六,其中初爻和上爻就是第一爻和第六爻。你如果把它称为九一和六六,那也没有错。只不过目前绝大多数的人,都是以初九和上六称之,对于这种非原则性的问题,没有必要特立独行,还是从众好一些。
初九爻。九,说明它是阳爻;初,说明它是第一爻,从下往上它排第一位;
六二爻。六,说明它是阴爻;二,说明它是第二爻,从下往上它排第二位;
剩下的四个爻,用同样的道理可以推断出来。
既济卦卦象
一三五为奇数,奇数为阳,阳爻的位置如果在第一、第三、第五位,也就是阳爻居阳位,就叫得位。同理,如果阴爻在第二、第四、第六位,也叫得位。
从严格意义上讲,《易经》64卦中,每一爻都得位的卦,只有一个既济卦。乾坤两卦除外,乾坤两卦的各爻,哪怕不得位也很好。因为乾坤两卦的大环境、整体素质几近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