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東北三省兵工廠(沈陽兵工廠)的前世今生,生產槍支一直是它的強項,解放後,演變為著名的槍支生產企業626廠。
民國初期,張作霖建立的東三省兵工廠是民國時期主要的地方兵工廠之一,也就是很多人眼中的所謂大牛的東北兵工廠、沈陽兵工廠(沈陽兵工廠為1946年3月至11月間短暫名稱)。
東三省兵工廠在偽滿時期改稱奉天造兵所,1945年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接收工廠後,改稱兵工署第 90 兵工廠。
東北解放以後,更名為東北軍區軍工部沈陽兵工總廠,之後沈陽兵工廠改稱為五一兵工廠,其造槍分廠改稱為五一兵工廠第一制造所。五一兵工廠第一制造所在1950年6月遷到黑龍江省北安市,之後又改稱為626廠。
東三省兵工廠的鼻祖是1899 年開工的奉天機器局。
1897年 8月3日吉林將軍延茂函戶部,不能為奉天制造軍火。
1987年11月29日戶部擬準奉天設局自造軍火。12月5日奉旨依議。盛京將軍依克唐阿奉旨成立奉天機器局,1899年六月開工,並未制造軍火,隻是鑄造銀元。
1921年左右,張作霖在造幣廠(原奉天機器局)內設立修械及制.造槍彈工廠,稱為奉天軍械廠。
之後奉天軍械廠進行瞭另選址(在沈陽市大東邊門外)擴大,重新辟建築槍,炮彈,炮等三廠,由丹麥商傢文德(Winther)公司承建,並派技師克力敦爾彌駐廠指導安裝。並於庫房西側,修築站臺,鋪設鐵軌,火車可直通廠內。並於 1922 年更名為東三省兵工廠。
1923 年韓麟春任總辦,增加會辦一職,由翁之麟擔任。增建槍彈,炮彈二廠。所有機器購自日本,並聘請日本技師,擔任設計指導。並增建煉鋼廠,機器廠,鍋爐房,水塔,蒸氣及水道等設備。
1924年改總辦為督辦,由楊宇霆兼任,一直至1929年楊被張學良所殺為止。
到 1928 年,東三省兵工廠設有槍廠、槍彈廠、炮廠、炮彈廠等多個分廠,有各類機器設備 8000 多臺,員工 21000 多人,發展為當時國內最大的兵工廠。
自開辦至 " 九一八 " 事變前的這個時期中,東三省兵工廠生產的槍械主要以仿造外國槍械為主,這其中主要有 13 年式 7.92mm 步槍、17 年式 6.5mm 輕機槍和 13 年式 7.92mm 重機槍。其中槍械名稱中的 13 年式和 17 年式指的是民國紀元,即民國 13 年(1924 年)和民國 17 年(1928 年)。
13 年式 7.92mm 步槍主要仿自捷克的毛瑟 M98/227.92mm 步槍,但是其與原型槍區別很明顯。原廠捷克毛瑟 M98/227.92mm 步槍以及中國中正式 7.92mm 步槍的拉機柄均為圓球形,而 13 年式 7.92mm 步槍的拉機柄為橢球形,槍栓內的撞針部,采用內部彈簧的設計,這個設計最有名的是日制38步槍,定型於1906年。中國很早就采購日本的38步槍。。此外,13 年式 7.92mm 步槍的機匣上有兩個泄壓孔,具有濃濃的日式風格(當時槍廠的外籍技師為日本人佐藤勇之助,是日本士官學校及炮工學校畢業)。
1922年時,張作霖曾以一百萬元的代價買下日本在海參崴的一個軍火庫,其中包括瞭步槍,彈藥,炸彈等。因此設計上受到日本的影響並不奇怪。
13 年式步槍又被稱為遼造 98 式步槍、韓氏 79 式步槍和韓麟春造步槍。之所以會叫韓氏以及韓麟春步槍是因為在 1923 年韓麟春任東三省兵工廠總辦,一直有傳言說 13 年式步槍的防塵蓋是韓麟春設計的。
傳言不一定可信,很可能是日本技師設計。
13 年式步槍
而所謂的 17 年式 6.5mm 輕機槍則是仿制日本大正十一年式 6.5mm 輕機槍,13 年式 7.92mm 重機槍則是仿制日本三年式 6.5mm 重機槍。
c7e87c7c4c475ab1cdf80b606a978a48
1929年時,兵工署資料稱,日出13式79步槍130枝,槍彈41萬發,全年出17式輕機槍300梃,13式重機槍50梃。工人17,000名。並說該廠連年擴充,至今建設尚未告終。
從1924年遼十三式步槍初步投產,到9.18前夕,遼13式的產量大概有14萬隻左右,其中半數被日軍在九一八事變中繳獲,在九一八後停產,被日軍繳獲的遼13用於組建各地的偽軍。
1930 年,由於張學良參戰,而且兵工廠欠款甚巨,因此利用兵工廠機器開始生產民間物資。多使用廠剩餘的腳料,如槍托木剩餘的腳料制成傢具等。
在沈陽大西關成立東生源售品處,凡屬五金材料、鍋爐暖汽片、水泵機器、工具傢具等,都可透過東生源向兵工廠訂購。並有樣品目錄陳列,供人選購。
張學良並計劃將兵工廠改為民用工廠,派王卓然、葉弼亮二人出國考察,接洽外國專傢來改建東三廠兵工廠,準備制.造汽車和拖拉機。並成立瞭一個經濟委員會,由省長臧式毅為主任委員,與美國一個工程公司斯通與阜伯斯特簽定合約,該公司並派一名技師胡欣至兵工廠瞭解情況,後因918事起而未果。
東三省兵工廠在 1931 年試制成瞭 10 發容彈量半自動步槍,並造出瞭樣槍,但是由於 " 九一八事變 ",試制工作被迫停止。
這種 10 發半自動步槍是當年東三省兵工廠仿制的捷克 ZH29 半自動步槍。
捷克 ZH29 半自動步槍是由捷克佈爾諾兵工廠在 1920 年代末期設計生產的,產量大概在數千支左右,而當時的東北軍從捷克購買瞭 500 多支 ZH29 半自動步槍。
遼造一四式75毫米山炮是仿制日軍的41式75毫米山炮。該炮在1925年仿制成功,隨即開始生產並裝備給當時的東北軍炮兵部隊。截止至1931年因“九一八”事變,一共生產瞭72門。
遼造一三式75毫米野戰炮是仿制日軍的38式75毫米野戰炮,因為使用的是31倍徑的炮管,因此該炮的射程和精度均較好,被當時的東北軍炮兵部隊當做主力裝備使用。
遼一四式77毫米野戰炮,東北三省兵工廠一共進口瞭足夠組裝320門遼一四式77毫米野戰炮的材料,但是還未完全生產完畢東三省便淪陷,大部分遼一四式野戰炮落入日軍手中。
0b1b8509c8d4033622b55d0a00e170e7
遼造一四式100毫米榴彈炮,東北三省兵工廠一共進口瞭300門的原料,但是在組裝50門後,東北隨即落入日軍手中,原炮和原料都被日軍俘獲。東北軍沒有裝備。
a2f73701265eb3a9444570040b7b8642
遼造一四式150毫米重型榴彈炮,該炮仿制的是日制38式150毫米重型榴彈炮,該炮的倍徑比較低,射程太近。因為制造困難且昂貴,炮管等材料需要進口,隻生產瞭21門該型火炮。
此截圖裡的就是遼造一四式150毫米重型榴彈炮,看看該炮的倍徑比例,就知道該炮性能如何瞭。
遼造一九式240毫米重型榴彈炮,該炮仿制的是日本的四五式重型榴彈炮。九一八事變時,還沒是半成品,該炮材料是從國外進口。
遼造一九式240毫米重型榴彈炮
遼造一四式37毫米平射炮 ,仿制的是日本的大正十一年式37毫米平射炮,東北三省兵工廠在1925年到1931年之間,一共生產瞭370多門遼一四式37毫米平射炮。該炮大部分都被日軍俘獲,隻有極少數隨撤退的東北軍離開東北。
遼造150毫米重型迫擊炮 1922年東北三省兵工廠生產出遼造11式150毫米重型迫擊炮,在1925年改進出瞭遼造16式150毫米重型迫擊炮。
該炮是抗戰時期中國生產和裝備的口徑最大的迫擊炮,同時因為裝藥量巨大,因此殺傷力同樣非常可觀。缺點就是射程太近,隻有3公裡左右。
遼造11式81毫米迫擊炮,該炮是在1922年由當時的張作霖聘請英國人制造的,這也是中國建造的第一款8厘米級別的中口徑迫擊炮。制造數量不詳。
二、
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關東軍制造瞭 " 九一八 " 事變,此後日軍占領瞭東三省兵工廠,並將東三省兵工廠更名為關東軍野戰兵器廠。
東三省兵工廠,在九一八事變中庫存損失步槍15萬支,手槍6萬支,重炮、野戰炮250門,各種子彈300餘萬發,炮彈10萬發,東三省航空處積存的300架飛機,盡為日軍掠去;其唯一的金庫所存現金7000萬元,亦被洗劫一空。
1932 年3月1日,偽滿洲國成立。
1932 年10月,由偽滿州國政府(50%)、日本財閥大倉(OkuraTrading Co.,25%)、三井物產(Mitsui Bussan K.K., 25%)投資,改為奉天造兵所株式會社(HotenZohei-sho Kabushiki Kaishe, Hoten Arsenal Co.Ltd.)。由陸軍中將黑崎巖次郎任社長。
1937年滿洲政府投資二千萬元,全資本額二千五百萬元,改為理事制,擴充為八課及六個制造所。全廠機器已逾萬部。由三村友茂任理事長。增建高射炮廠。最盛時期有職員1,200餘人,工人30,000餘人。
奉天造兵所期間生產的主要槍支有:三八式 6.5mm 步槍、九九式 7.7mm 步槍、十一年式 6.5mm 輕機槍、九六式 6.5mm 輕機槍、九六式 7.7mm 輕機槍和九二式 7.7mm 重機槍。在這期間,奉天造兵所的生產能力大大提升,且產品按照日本標準生產,質量較高。
奉天造兵所成為在華日軍主要的武器來源。
在1944年空襲前光輕武器的月產量是步槍6000枝,輕機槍80挺,重機槍60挺。
火炮的生產能力:38式75 野炮、41式75山炮、94式75山炮、92式75步兵炮、88式75高炮的月產量都能達4-8門,94式37平射炮30至50門,81迫擊炮10門到20門。
子彈月產150至900萬發,炮彈3萬至5萬發,手榴彈7至15萬顆,250公斤飛機3萬到4萬無煙火藥30-40噸,黑火藥250-500噸,硝銨炸藥200-450噸每月武器也可以裝備兩個師,彈藥裝備兩個軍。
日本大陸作戰的步槍、山野炮的45%是沈陽兵工廠生產的。彈藥的70%是沈陽兵工廠生產的。迫擊炮和擲彈筒由於沈陽兵工廠迫擊炮廠的設備先進,所以在華日本陸軍的迫擊炮和擲彈筒基本全由沈陽兵工廠生產。
1944年12月7日及21日,美軍兩度空襲兵工廠,將雜品庫,鍋爐房,車輛廠,填藥廠等處全毀,舊重炮廠及新大口徑炮廠大部分炸毀,信管廠及槍廠木工部之一角被炸破壞。
生產大受影響,步槍產量降至每月1,000枝,輕機槍產量降至每月60挺。
1945年春,移槍廠之一部於寧安縣,為101制造所。移槍彈廠之一部於汪清縣,為105制造所。7月復將槍廠之全部機器設備,移於鐵嶺之亂石山山洞中,正值施行,日本即投降。
偽滿時期,廠內聘有大批日本技術人員,監督指導,約占全廠人數1/10。光復後留任的日籍技術人員(留用制.造火藥的工程師6人。
1945 年 8 月,日本投降後,奉天造兵所先是被蘇聯紅軍接收,並運走瞭工廠中比較優良的設備 2400 餘臺,蘇軍並將孤傢子無煙藥廠炸毀。
奉天造兵所後來又被民主聯軍接收,民主聯軍運走六七十部,材料亦被搬運一空。民主聯軍撤出後。
國民黨軍隊於 1946 年 3 月接收奉天造兵所。工廠於 1946 年 7 月正式開工並於同年 11 月更名為國民黨兵工署第 90 兵工廠,由陳修和擔任總廠長,下轄 7 個制造所,其中造槍的分廠稱為兵工署 90 兵工廠第一制造所。
兵工署 90 兵工廠第一制造所每月生產新造79步槍及改造日式99式77步槍為79口徑步槍2,000至3,000枝。
在這一階段中,90 兵工廠主要生產的是 7.92mm 步槍,此外,由於日本投降,國民黨軍隊從日軍手中繳獲瞭大量輕武器,並交由國內多傢兵工廠進行口徑改造,其中步槍改造主要由 21 兵工廠和 90 兵工廠負責,因此這個時期 90 兵工廠將不少三八式步槍、九九式步槍、九二式重機槍都改成瞭 7.92mm 口徑。
在仿制槍械方面:根據日本九七式狙擊步槍仿制瞭 " 臨時式 " 狙擊步槍;根據美國 M3A1 沖鋒槍仿制而成三六式沖鋒槍;利用收購日本九九式輕機槍的材料和制造工藝,並參照捷克式 7.92mm 輕機槍的相關設計與技術,仿制出瞭新型輕機槍,並投入小批量生產。
1948 年 11 月,沈陽解放後,90 兵工廠被解放軍接收,並更名為東北軍區軍工部沈陽兵工總廠。此後,沈陽兵工廠改稱為五一兵工廠,其造槍分廠改稱為五一兵工廠第一制造所。
1948年12月2日軍工部報告接收沈陽兵工廠,接收可用母機2,357部,可用專門機器932部,可用雜機 677部。專門機器為東北軍工部全部,其它機器占總數一半以上。已報到人員11,389名。原生產能力每月步槍1,000枝,改造步槍2,000枝,美式沖鋒槍500枝,79輕機槍100枝。
東北局軍工部計劃於1949年生產步槍36,000枝,輕機槍1,000枝,88式俄式轉盤槍500枝,試造卡賓槍500枝。沈陽兵工廠為當時最大的槍枝生產中心,其餘華東、西北各廠無此生產能力。
1950 年 6 月,朝鮮戰爭爆發,當時的東北人民政府工業部兵工局決定五一兵工廠第一制造所(槍廠)由沈陽北遷至黑龍江北安,並改名為北安沖鋒槍廠(第二廠名為國營慶華工具廠)。1951 年 1 月,工廠完成大部分車間的安裝並進行瞭試生產。1951 年 3 月 1 日,北安沖鋒槍廠正式更改廠名為三二工廠,後又更名為國營第 626 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