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情(transference)
是指求助者把对父母或对过去生活中某个重要人物的情感、态度和属性转移到了咨询师身上,并相应地对咨询师做出反应的过程。发生移情时,咨询师成了求助者某种情绪体验的替代对象。 移情通常有两种不同的类型: (1)负移情 求助者把咨询师视为过去经历中某个给他带来挫折、不快、痛苦或压抑情绪的对象,在咨询情境中,原有的情绪转移到了咨询师身上,从而在行动上表现出不满、拒绝、敌对、被动、抵抗、不配合等。 (2)正移情 求助者把咨询师当作以往生活中某个重要的人物,他们逐渐对咨询师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感情,表现出十分友好、敬仰、爱慕甚至对异性咨询师表现出性爱的成分,对咨询师十分依恋、顺从。虽然病情有所好转但来诊的次数却越来越频繁,特别是生活中的大小事都要咨询师给他出主意,表现出无限信任,甚至关心咨询师的衣食住行和家庭生活。 移情有直接和间接两种形式,前者是直截了当地向咨询师表达自己的体验:“我与你聊天感到特别愉快和难忘,你使我想起了我的……”。后者则间接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我觉得你的态度真好,我感到很宽松。”当然,咨询师要学会区别是否真是移情。求助者表达自己的情感并非都是移情,只有当求助者把自己以前的情感反应转移到咨询师身上,把后者作为过去情感对象的替代,对咨询师抱有超出咨询关系的幻想和情感时,才是移情的表现。 咨询师要学会区别移情与依赖。移情(这里主要指正移情)与依赖有相似之处,移情中多有依赖,但两者又有明显的区别。依赖主要是一种信任,而移情更是一种好感;依赖是寻求现实的帮助,而移情是弥补过去的感情;依赖者多在遇到困难时来寻求帮助,而移情者则时常想见到咨询师;依赖者寻求心理依靠,而移情者寻求感情依靠;依赖者的对象是现实的目标,而移情者是寻找替代物。相比之下,依赖者对咨询师的感情色彩淡,而移情者浓。咨询师要学会辨别两者,以便区别对待。 移情在精神分析理论中十分重要,认为移情再现了求助者以前尤其是儿童时期生活的某种情感,这种情感长期被压抑著而无处释放,甚至成为了心理问题的一个“情结”。求助者把咨询师当作以往生活环境中和他有重要关系的人,把曾经给予这些人的感情(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置换给了咨询师,借咨询师宣泄了积压的心理能量,从而有助于心理平衡。 出现移情是心理咨询过程中的正常现象,透过移情,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对方,并运用移情来宣泄对方的情绪,引导对方领悟。比如,可以分析求助者为什么会对自己或自己的言行反感,或者有特殊的好感,“你好像不太喜欢我刚才的……”“你能否告诉我,为什么你喜欢我?”求助者也许会说,之所以不喜欢是因为咨询师说话的语气像他那整天爱唠叫的母亲,咨询师问话的方式像那位刚刚与自己离婚的丈夫,咄咄逼人,让人喘不过气来,或者咨询师像自己日夜思念的但已离世的爱人、恋人、亲人,像自己敬爱的领导和老师,像自己暗恋的对象,等等。求助者有时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但经深入询问,一般多能明白其中的原因。 如果求助者对异性咨询师产生正移情,咨询师不必害怕,应当婉转地向对方说明这是心理咨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但这不是现实中正常的、健康的爱。咨询师要有策略地(不要伤害求助者的自尊心)、果断地(让求助者知道咨询师明确、坚决的态度)、及早地(要早期发现,早期采取明确态度)进行处理,将其引向正常的咨询关系上来。如果任其发展,不但会干扰正常治疗的进行,还会带来麻烦。至于有些利用求助者的不健康心态下的感情以图达到某种目的,是一种严重违反心理咨询职业道德的行为。 如果咨询师觉得自己难以处理移情现象,可以转介给别的咨询师。 移情是治疗过程中的过渡症状,咨询师应鼓励求助者继续宣泄自己压抑的情绪,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内心活动。求助者在充分宣泄情绪后,会感到放松,再经咨询师的分析,得以领悟后,心理症状会逐渐化解。
————————————————————
反移情:是与移情类似的一种情感或情绪反应,只不过它发生在咨询师而不是来访者身上,因此可以理解为咨询师对来访者的移情,又叫反向移情。反移情通常来源于咨询师意识之外的无意识冲突、态度和动机,它是咨询师对来访者产生无意识期待和某些神经质需求的外在表现形式。狭义的反移情被界定为“治疗者对来访者的移情”,这是弗洛伊德的定义。广义的反移情可以理解为“由于治疗者的需要而非治疗关系或来访者的需要而产生的治疗者任何形式的无意识情绪或行为反应”。
治疗者做出的有意识的非特异性的情绪反应不属于反移情范畴,治疗者由于共情和来访者移情所产生的心理角色反应,属于“情感卷入”,也不属于反移情的范畴。譬如,来访者可能由于移情而把治疗师看成心理意义上的“父亲”,你的“父亲”角色仅仅表明你正卷入到某种关系中,对此,作为治疗师是有清醒意识的。这不是反移情。我个人认为,那些试图达到咨询师个人目的,并与咨询和治疗无关的有意识行为,因严重违背咨询原则的行为而应加以禁止。而另一些治疗过程所需要的有意识情感卷入行为,可以理解为“运用了角色扮演技术”,属于正常的咨询策略。
需要强调的是,反移情始终是咨询师指向来访者并以满足自身心理需要为动机的无意识情感。与移情相同,反移情也可以分为正性反移情和负性反移情。
咨询面谈中出现反移情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由于它是无意识的,咨询师往往难以察觉,但它几乎无一例外来源于咨询师深层的无意识动机,来源于咨询师自身被唤起未处理的“情结”,同时也与咨询师对来访者的移情缺乏了解或者被来访者移情所操纵有关。
咨询面谈中常见的反移情有许多表现:
.对来访者表现出拒绝、讨厌、同情、漠视等不良情绪;
.在来访者面前出现明显不协调的、特异性的情绪或行为;
.拥抱来访者甚至与其发生性关系或保持身体的亲密接触;
.与来访者保持咨询室以外的非治疗性交往;
.用“昵称”称呼来访者或用“昵称”进行自我介绍;
.咨询师富于诱惑的着装和扮相;
.非应急情况下主动或应来访者要求将自己家庭的电话号码告诉来访者;
.过多地使用自我暴露或者询问与诊断和治疗无关的来访者的私人信息;
.接受或迎合来访者操纵表现出非自主行为;
.回避或逃避来访者的移情反应并急于结束咨询面谈或咨访关系;
.在非咨询时间对来访者的生活状态产生过度关注和焦虑;
.咨询面谈经常严重超时迟迟不能结束咨询或治疗;
.忽视咨询欠费情况或允许有支付能力的来访者试图不付费或试图降低收费标准;
……
反移情如果不进行分析处理,必然成为治疗中的障碍而不具备正面意义。某些极端的反移情,最终可能演化为严重跨越咨访关系界限的行为,甚至会对来访者生活、咨询师的职业声誉、以及咨询机构的公众形象造成严重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