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王”——孔子

我在知乎第一篇正式的知识类文章,就从“素王”[1]——孔子开始说。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被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南宋的朱熹说得特别狠,他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如果你到一家比较大的孔庙,就可能看到两块牌匾,一块叫“德配天地”,一块叫“道冠古今”。就是说孔子的品德可以与天地相当,这种评价相当之高。

▲至圣先贤半身像(从右起:孔子、颜回)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第一部分——生平

首先我们来看他的祖籍,祖籍是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他的祖先是商代的王室成员,名叫微子[2]。微子是宋国的国君, 可是后来,宋国发生内乱,孔子的六代祖孔父嘉[3]被杀,他的后人逃到了鲁国。

根据考证,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距今两千五百多年,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孔子字仲尼,仲,是排行老二的意思,孔子三岁时父亲去世,十六七岁时,他的母亲也离开了人间。孔子成了孤儿,日子过得清贫。但他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涉猎各种技艺。

孔子三十多岁开始开办私人学校,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孔子五十五岁时因与季氏不合而离开鲁国,周游列国十四年,寻求施行其政治理想的机会,但未能如愿,也没有一次成功,这连孔子自己也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哪个君主都不采用我的学说,我还是乘船出海移民吧)。

孔子生前不怎么成功,但孔子又是非常伟大的思想家,也是全球最具知名度的中国人。怎么理解这一点呢?答案是,不是孔子改变了中国人,而是后来的中国人选择了孔子的学说

第二部分——思想——“仁”和“礼”

孔子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叫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是说君主要有君主的规范,臣子要安守臣子的本分,父亲要有父亲的姿态,儿子要有儿子的礼节。所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说每个人要安于本分,整个社会才能有序地发展,孔子的目标就是要追求秩序的重建。

▲清圣庙祀典图考至圣先师孔子像

重建社会的秩序,孔子认为有内外两条路要走:

  • 里面的一条路叫“仁”
  • 外面的一条路叫“礼”

“仁”是一个人的自我修养

孔子提倡的其中一个重要概念就是——仁,仁义道德的“仁”。关于仁的思想,主要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说我要发展、提高自己,同时我又要让周围的人都能够得到提高和发展,如果是我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我就不能够要求别人去做。

这句话在后代的儒家思想体系里面,被发展成了一整套的理论,比如说“内圣外王”,“王”就是称王,我的内心追求圣人的标准,我向外能够用王道来治理百姓。又有一个词叫做“修齐治平”,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从自己的个人修养开始做起,然后是对家庭的管理,对国家的治理,最后是平定天下,修身是内圣之道,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王之道。

▲康熙帝所书“万世师表”

“礼”是一个社会的秩序规范

孔子在世的时候不受重视,但后来,儒家学说获得了国家意识形态的位置。这个转折点,在于西汉,董仲舒说服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就正式成了中国的道统所在。

这些关键就在于,强调“礼”,这个外在的礼仪规范可以被君主利用,来治理天下。

那儒家主张的礼具体是什么?

有一次颜回问孔子,什么是“仁”呢?孔子回答:“克己复礼为仁。”约束自己的言行,按照礼仪所规定的去做,就叫“仁”。颜回又问:能说得再具体一点吗?孔子回答:“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也就是说要严格地遵循规范,凡是不合礼仪的,不看、不听、不说、不做。

再比如,孔子有一位学生叫子路,子路在打仗的时候,系帽子的带子被敌人打断了。但是孔子教育过他,说“君子死,冠不免”,一个君子就算死了也要戴好帽子,因为帽子是一种礼仪的表现。于是子路就放下刀剑,用手去系帽子上的带子,结果就被敌人砍死了,像子路这样是比较极端的守礼例子。

仁和礼是互为表里的整体,依礼而行是仁的表现,克己复礼是仁的基础,仁以为己任是礼的目标。如果按照儒家的“仁”和“礼”,会培养出什么样的中国人?

  1. 个人层面:儒家的仁和礼要求我们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遵守道德和法律。这样的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不为私利而违背良心,不为情感而失去理智,不为诱惑而放弃原则。这样的人能够坚守自己的信念,勇于承担责任,不畏艰难险阻,不卑不亢,不慌不忙。这样的人对国家忠诚,对父母孝顺,在成长过程不断地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而且这个人很有责任心,使命感。就像范仲淹《岳阳楼记》里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天下苍生为己任。
  2. 家庭层面:儒家的仁和礼要求我们能够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尊老爱幼,以孝悌为本。这样的人具有深厚的家庭情感,不忘根本,不负亲情,不辜负期望。他们能够尊重长辈,关心晚辈,和睦兄弟,团结亲友。他们把家庭作为自己最重要的归属和支撑,把家庭成员作为自己最亲密的伙伴和依靠。不管是君王希望他为国效力,还是宗族希望他传宗接代,他都心甘情愿、认认真真地去完成。在儒家的价值体系里,最高一级是品德,其次才是事业,再次才是思想,这就是“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3. 社会层面:儒家的仁和礼要求我们能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于职守。这样的人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不损害他人利益,不侵犯他人权利,不冒犯他人尊严。他们能够尽心竭力,尽己之心,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他们能够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体谅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他们把社会作为自己最广阔的舞台和机遇,把社会成员作为自己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

▲魏李仲璇修孔子庙碑轴

内心发奋图强,外在又安分过己,这就是儒家的理想人格。这种理想人格,非常符合大一统王朝的安定愿望与发展要求,当然也是君王喜欢的臣民的样子。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西汉之后,君王开始推崇儒家学说。从西汉以后,中国人的理想人格也有过很多演变,但整个社会名义上最尊崇的,还是儒家的风范:关心社会,承担责任,遵守规矩,完善自我。所以说,中国人选择了孔子,让儒家变成了中国人气质中的最强音。

第三部分——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七十二岁时,在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去世。他死后被葬在鲁国曲阜城北的孔林。他的弟子和后代把他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等书。

ss="nolink">《论语》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为“四书五经”。

《论语》全书共20篇492章,分别是:学而篇、为政篇、八佾篇、里仁篇、公冶长篇、雍也篇、述而篇、泰伯篇、子罕篇、乡党篇、先进篇、颜渊篇、子路篇、宪问篇、卫灵公篇、季氏篇、阳货篇、微子篇、子张篇和 尧曰篇

我们选择前三篇里的名句,来谈谈。

《学而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到知识并且按时地复习实践它,不是也很快乐吗?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要求学习要结合实践和复习,才能获得真知和乐趣。如果您想学习一门外语或者一项技能,您不仅要认真学习,还要经常复习和练习,这样才能掌握得更好,也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你不妨也问问自己,对你而言,“学而时习之”是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呢?学是明白知识,习是要不断地应用,不断地尝试、践行。《礼记》中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说法,说的是学习的几个层次,同样也是落脚在“行”上。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表达了孔子对友谊的高度重视和欢迎,认为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求教或交流,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如果您有一些志趣相投的朋友,无论他们来自哪里,您都应该热情地欢迎他们,和他们交流心得和感受,这样可以增进友谊,也可以开阔视野。

我们当下的社会环境和物质条件,肯定比孔子那个时候要好多了,人们的困难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第一,不愿意被打破生活节奏;第二,招待访客,难免要付出时间和精力。所以,孔子这句话的背后,传达的是如何面对合作和变化,如何看到他人的力量给自己所带来的改变。

  •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反映了孔子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宽容态度,认为自己有学问、有道德,别人不了解或不理解也不生气,这是君子的品质。如果您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一些不理解或不赞同您的人,您不要生气或怨恨,而要保持自信和宽容,这样可以显示您的气度和修养,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我们整体串联这三句话:

  • 学而时习之——自强不息;有朋自远方来——广交良友;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涵养风度。
  • 学而时习之——勤学善思;有朋自远方来——乐于交流;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宽容大度。
  • 学而时习之——求知致用;有朋自远方来——相互促进;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自信从容。

《为政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十五岁时就立志求学,开始懂得学识的重要性。这意味着我们应该从年轻时就树立学习的目标和兴趣,不断地探索和求知,不要浪费时间在无意义的事情上。
  • 三十而立:三十岁时能用所学得道理立身行己,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有所成就和贡献,不要迷茫和徘徊。
  • 四十而不惑:四十岁时做到了不被外物所迷惑,能明辨是非。有自己的原则和判断,坚持自己的信念和价值。
  • 五十而知天命:五十岁时,这意味着我们能接受自己的命运,知道哪些事情是可以改变的,哪些事情是无法改变的,不要强求和抱怨。

《上帝之手》: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意大利男孩法比托的成长故事,他在经历了家庭的悲剧和社会的变迁后,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天命,就是成为一名电影导演。他用电影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爱情的追求,也用电影来纪念他所经历的那个时代和那个城市。这部电影是导演保罗·索伦蒂诺的自传式作品,也是他对自己五十岁时的一种回顾和致敬。

五十知天命,是一种和解的状态,而不是颓丧、漠然的状态。 一个人在五十岁的时候,要能够与自己和解,安安稳稳地做自己该做的事,内心平和,不再与自己较劲,不再痛苦,不再怨天尤人。

  • 六十而耳顺: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分辨别人真假是非,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不会固执己见,也不会自以为是,能够包容和尊重不同的观点和立场。
  •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七十岁时可以放下心中的负担和束缚,按照自己的喜好和兴趣去生活,但是也要遵守社会的规则和道德,不要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事情。

《人间词话》里,王国维提到了写诗的三种不同境界:

  • 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零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出自晏殊《蝶恋花》的一句,意思是登上高楼,眺望远方,感叹人生的艰难和无奈。王国维认为这是一种悲壮的境界,是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
  • 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出自柳永《蝶恋花》的一句,意思是为了心爱的人,不惜付出一切代价,即使衣带渐宽(指身体消瘦),也不后悔。王国维认为这是一种执著的境界,是对爱情的坚持和对生活的热情。
  • 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出自辛弃疾《青玉案》的一句,意思是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心仪的人,忽然回头,发现那人就在灯火昏暗的地方。王国维认为这是一种顿悟的境界,是对美好的惊喜和对命运的感激。

人生有各种不同的层次。孔子的这句话,是他对自己人生各个阶段的概括。我们不必强求和孔子一样,但是我们应该明白人生修行的过程和顺序。孔子的层次,可以给我们一个参照,让我们知道人生进步的方向和可能的潜能,逐渐地完善自己。

《八佾篇》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季氏是鲁国的大夫,按照周礼的规定,他在祭祀时只能用四佾[4]的舞蹈,而他却用了八佾,这是天子才能用的规格。这是一种破坏礼制的僭越行为,表现了季氏的骄横和野心。孔子对此非常不满,他说,季氏都能忍心做这样的事情,还有什么事情他不能忍心做呢?

季氏为什么要用八佾,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 他想显示自己的权势和财富,用八佾这种天子才能用的规格,来彰显自己的威严和尊贵。
  2. 他想挑战周礼的等级制度,打破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分界,表达自己的不满和野心。
  3. 他想效仿鲁国君主,因为鲁国君主因为是周公的后裔,所以可以用八佾祭祀周公。季氏也是鲁桓公的后裔,所以也想用八佾祭祀桓公。

季氏这样做,违背了周礼的规定,破坏了社会的秩序和和谐,伤害了天子和诸侯的尊严,也引起了孔子等有道德的人的不满和批评。他这样做是一种自私和骄傲的表现,没有考虑到他的行为对他人和国家的影响。

孔子对季氏用“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样的话来表达他对季氏的不满和愤慨,暗示季氏可能会做出更加危害国家和社会的事情。他还用“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这样的话来比较季氏和林放,林放是一个知礼的人,而季氏却连泰山神都不如。他用这样的话来揭露和讥笑季氏的无知和无礼。

第四部分——结语

孔子,在当代中国既承载着历史的沉重,又映照着现实的变幻。他的思想和言行,成为了一种文化传统和文化资源,可以被重新诠释和利用,以适应不同的时代和社会。孔子的思想既有历史的局限性,也有超越历史的普遍性,既有传统的内涵,也有现代的启示,可以根据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需求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发展。

他是一个博览群书而不囿于一隅,博爱天下而不失敬仰,博观而约取而不偏颇,博闻强识而不自满的人

参考

  1. ^“素王”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天道篇》:“以此处上,帝王天子之德;以此处下,玄圣素王之道也。”愿意是指有圣王之德与才、无圣王之爵与位的人。 孔子被称为“素王”,始自汉文帝时期的《淮南子》一书。《淮南子·主术训》:“孔子之通,智过于苌宏,勇服于孟贲……然而勇力不闻,伎巧不知,专行教道,以成素王。”
  2. ^微子是周朝诸侯国宋国的第一代国君。他的本名是启,后世称他为微子、微子启、微子开或宋微子。
  3. ^他的名字是嘉,字是孔父,春秋时期宋国的大夫,官至大司马,是宋国始祖微子启的弟弟微仲的九世孙,孔子的六代祖
  4. ^一佾(yì)就是八个人排成一列。普通人家,比如士人,可以有两行人跳舞;卿大夫,可以有四行;诸侯,可以有六行。只有国君、天子,才可以用八行,也就是八八六十四个人共同起舞,整齐、壮观,非常好看。

发表回复

相关推荐

香港公司必备知识 | 3分钟了解商业登记证

根据香港《商业登记条例》(第310章)的规定,任何在香港经营业务的人士,都需要在公司开业之后的一个月内,以书面通知向税局 ...

· 7分钟前

被聯合抵制!四川大學走到今天這一步,純屬自找的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有差距,思想政治工作不夠到位,師德師風建設不夠紮實,加強學科建設不夠有力。”“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兩個...

· 15分钟前

小户型福利,7款迷你衣帽间设计方案,超实用!

其实在心底, 每个女生都希望有一间属于自己的衣帽间(包括丽酱在内)。 我们在很多影视剧里都看过这样梦幻敞亮的衣帽间,简 ...

· 16分钟前

直流電機和交流電機有什麼不同

1、首要兩者的外部供電不同,直流電機運用直流電做為電源;而交流電機則是運用交流電做為電源。2、從結構上說,前者的原理相...

· 17分钟前

转帖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袁崇焕十二宗罪辨析

这是《袁崇焕之孤城》第二部《孤忠》后记之二(已在起点首发),看到凤凰网“袁崇焕是怎样走上神坛的?”等几组专稿以及起点中 ...

· 18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