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人物:角度人称
内容:顺序
语言:速度腔调形式手法
1、what:叙述角度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叙述人的问题,即故事由谁来讲。它包含了如下问题:
①谁来讲?②为什么是他来讲?③他是谁(年龄、身份、性别、职业、经历、性格等)?④和小说以及小说中的人物是什么关系?⑤他对故事或故事中的人物持何种态度?
因为叙述人的年龄、性别、身份、职业、地位等决定了叙述的腔调、口吻、语言,等等。比如,孩童视角和老人视角就是不同的,孩子涉世未深,老人沧桑世故,对于世界和人生,前者仰视,后者俯视。
2、叙述角度还包括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全知视角中,叙述人对整个故事都了如指掌。有限视角中,叙述人所知受自身的视、听、想限制,读者需要动脑筋才能理解故事。比如《最后的常春藤叶》,全文主体部分采用的是全知视角,而结尾处则采用了有限视角,让苏艾来交代事情的原委,从而达到“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
3、叙述视角的转换还可以起到深化主题的重要作用,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含量。比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运用了转换叙述视角的方法,用人物之间的相互观察来刻画人物的外貌特征。贾母及贾府中的重要人物是通过林黛玉的眼睛和心理感受来写的,而黛玉的外貌和风度则通过王熙凤、贾宝玉和众人的眼睛来观察。这样,每个人物的肖像就都具备一定的客观特征,又熔铸著叙述主体的感情烙印,成为主客观统一的有机整体,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采用第一人称,会使小说的叙述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作品和读者之间的距离,给读者以生动之感,也便于抒发感情。但它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受到一定的限制。
第三人称则不受叙述者的见闻和感觉的约束,相对来说比较自由。它可以深入人物内心,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告诉给读者;它还可以展示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情。但它却不如第一人称的叙述那么亲切和没有距离感。
用第二人称的情况很少见,严格说来,它算不上一种叙述角度。“你”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讲述者却不是“你”,而是藏在局内的“我”。但作者为什么不直接用“我”或“他”呢?仔细品味和体会这个“你”,就会发现叙述者对“你”这个人物倾注的抒情目光,**叙述者把“你”这个人物当成了朋友,这样一种人称的使用拉近了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既有别于第一人称的二者合一,又有别于第三人称的两相疏离。这使叙述者与人物之间,别有一种依恋和欣赏的意味。**
<< · Back Index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