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根据赵士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粹九讲》网络课程中的部分授课内容整理而成。
哲学是智慧之学
哲学一词源于古希腊文philosophila,意为“爱智慧”。19世纪,日本明治时代的学者西周将英文“philosophy”译为“哲学”。后来中国晚清学者黄遵宪把哲学一词从日本介绍到中国。
哲,在中国古代汉语中有通晓事理之意。
马克思说:“哲学是现世的智慧。”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们追求智慧是为了求知,只有哲学是追求“头等智慧”的学问。
古今中外思想家都认为:智慧即知识,追求智慧就是追求知识。具有智慧就在于拥有并善于运用知识。哲学知识是对人类生活具有根本性和普遍性的知识。是通过对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而达到的。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
时代精神实际上就是一定时代的本质特征。包括一定时代的性质、任务、发展趋向。
一定时代的各种具体的思想理论体系和观念形态都会从不同的角度和程度上体现著自己时代的精神,打上时代的烙印。
哲学从整体上概括地把握时代内容,集中地反映时代的本质特征。
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及其所创获的成果所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则无法称之为哲学。通过哲学家的头脑和高度自觉的理论创造活动,才会把他们的理论集中起来。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一种系统化的世界观。它不同于人们在日常活动中形成常识的世界观。常识的世界观一般带有自发的性质,往往显得比较零散。
哲学是一种理论化的世界观,与宗教世界观有着根本区别。
宗教通过虚伪的说教使人们盲目信仰。作为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及其成果,特别是对科学认识及其成果的总结和概括。
世界观和方法论紧密联系著。世界观决定着方法论。
世界观是人们关于世界的总看法或根本观点。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复杂的。
哲学的对象
哲学的研究对象是在哲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明确起来的。
哲学是包罗万象的人类知识总汇。
19世纪的科学处于经验科学阶段,很多领域得不到科学的说明,所以:
一切科学所不能说明的问题都由哲学来解释,哲学成为一种凌驾于一切具体科学之上的特殊科学,即所谓“科学的科学。”
哲学与科学之间实际上并没有明确界限。
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这一研究对象是哲学独有的。
哲学的历史演进
古代哲学是人类哲学思想的源头。是包罗万象的人类知识总汇。但不意味着古代没有真正的哲学思考。
古代哲学在东西方都有独特的思想,但带有时代所特有的局限性。
西方古代哲学主要包括古希腊罗马哲学和中世纪经院哲学。
公元前6~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诞生了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和埃利亚等最初学派。
公元前5~前4世纪,是古希腊哲学的繁荣时期。亚里士多德,柏拉图,他们将古希腊哲学推向鼎盛。
亚里士多德以后,古希腊哲学进入晚期,传播到希腊化地区,被罗马征服者吸收。
进入中世纪以后,基督教神学在西方文化中占有绝对统治地位。哲学成为神学的婢女。形成了一种特殊形态的经院哲学。主要运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哲学为基督教神学论证。
西方古代哲学的特点是从对象世界本身去探寻世界的统一性,并对客观世界本身直接做出断言。
西方古代哲学的核心问题是万物的统一性问题。与此相应,西方哲学的主导形态是本体论。本体论是探究事物本源,本性的学说。
由于西方古代哲学总是从对象世界本身探寻万物的统一性,所以,西方古代哲学所理解的本体往往表现于经验中的某种具体存在物。
中国古代哲学则经历了从殷周之际到明清时代的演变。
大致产生于殷周之际的中国哲学,到春秋战国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在中国古代,儒释道思想相互交锋而又相互吸收,构成了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主脉,并形成了众多哲学思潮和流派。
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过程: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
特点:用“天人关系”表达人与世界的关系。致力于“究天人之际”。并在其中着力于人生的探索。
强调“为天地立新,为生民立命,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修齐治平,内圣外王。”
中国古代哲学把宇宙和人生都视为生生不息的过程,在“究天人之际”中提出了天地、道德、性命,礼义、体用、理气、知行等一系列辩证互补范畴。也要求人们以这样的辩证智慧去对待各种矛盾关系,并在这一过程中阐发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革故鼎新的发展观,刚健有为的人生观,知行合一的实践和认识理论,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延续了中华民族对宇宙和人生,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独特感知。体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追求。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文艺复兴的发展,出现了西方近代哲学。(15-19世纪的哲学)
西方近代哲学的发展
一、17-18世纪英国的经验论哲学和欧洲大陆唯理论哲学以及18世纪的法国哲学。
从17世纪初至18世纪末,西方近代哲学出现了经验论和唯理论。在二者中,都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唯物主义经验论代表人物:培根 霍布斯 约翰洛克
唯心主义经验论代表人物:(爱尔兰)贝克莱 休谟
唯物主义唯理论代表人物:(荷兰)斯宾诺莎
唯心主义唯理论代表人物: (法国)笛卡尔 (德国)莱布尼茨
18世纪的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这些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哲学以及拉美特利、狄德罗、爱尔维修、霍尔巴赫,在西方近代哲学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是西方近代哲学发展的最高成就。
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是康德,他开启了德国唯心主义辩证法的传统。经过费希特和谢林的推进,由黑格尔集其大成建立了客观而庞大的唯心主义辩证法体系。
从总体上看,西方近代哲学的中心问题是认识论问题。包括:认识的来源问题、认识的可靠性问题、认识的真理性问题、认识的内在矛盾问题、认识的基础和根据问题等。
西方近代哲学的主导形态是认识论。现代哲学是在批判黑格尔的绝对唯心主义哲学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理论结果:
① 现代西方哲学的产生和演变
主要指19世纪中期以来的英美分析哲学和欧洲大陆的人文哲学。
在现代西方哲学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思潮。
科学主义思潮强调哲学与科学的联系,否认哲学具有超越科学的世界观意义。主要包括:实证主义、马赫主义、逻辑经验主义等各派分析哲学、当代各种科学哲学以及结构主义诸哲学流派。
人本主义思潮强调人是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反对用科学理性方法分析人。要求揭示人的情感、意志、本能等非理性方面的意义。它包括:唯意志主义(叔本华 尼采),生命哲学(狄尔泰),存在主义(萨特),弗洛伊德主义等哲学流派。
科学主义思潮与人本主义思潮之间的对立和融合,构成了现代西方哲学发展的主线。
两大思潮都极为重视以语言为出发点去反思人与世界的关系——现代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
20世纪下半叶以来出现的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思潮形成于现代之中。
“后现代主义”实际上是对待“现代主义”的态度。即反省、批判“现代主义”的态度。
哲学的性质
哲学的历史演进表明:在不同的时代,哲学的理论主旨,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及其主导形态都是不同的。但无论是哪个时代的哲学,都有其共同的基本性质,这是哲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的特殊本质。
哲学是理论思维的意识形式。是人类理性对于包括人在内的整个世界,特别是对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独立的,自由的思考的结果。哲学的产生标志着人类理性的觉醒。
任何真正的哲学思考都会提出关于宇宙和人生的那些为人类确切的知识所不能肯定的事物和关于人与世界关系的某种独特想象。必然会对人类处理和驾驭自身与外部世界关系的活动有所启迪。
【亦即:认识源于物质,物质世界对认识具有反作用。但都必须依赖于实践,依赖于物质世界的发展变化。这一发展变化是认识在人类意识领域的表现和实践二者共同导致的】
哲学具有知识性质。哲学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知识体系。哲学包含着关于人与世界及其相互关系的普遍性的知识。哲学对人与世界及其相互关系的反映,是以科学为中介的。
作为人类知识总汇的哲学,毕竟只是哲学发展早期阶段上的产物。哲学对于各门学科的概括和总结,目的是要从各类事物的特殊本质和特殊规律中,抽象出事物所具有的普遍必然性的一般本质和一般规律。
哲学知识是哲学思维的结果。哲学思维是立足于现实又超越于直接的现实的。有着高度思辨性。思辨性和抽象性通过哲学所特有的范畴体系表现出来。
哲学思维是人们自觉从事的,具有高度抽象性和思辨性的理论认识活动。主要工具是具有高度抽象性和普遍性的哲学范畴体系。哲学知识通过哲学范畴体系反映其对象。
哲学具有意识形态性质。哲学本身就是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哲学属于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是一定观念上的社会上层建筑,即社会意识形态之一。
哲学理论反映并服务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体现著特定社会集团的意志、愿望和要求,有着强烈的阶级性。
“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
哲学是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这种特殊在于,它基于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体系最高层,是一种最高层的社会意识形态。
【亦即: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都有相应的“主流意识形态”与生产力相适应。(原始社会的父权思想,奴隶社会的“君权神授”,封建社会的孔孟……)同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
哲学既是知识体系,又是一种观念形态;哲学既追求真理,又含着与特定社会集团的利益相关联的价值诉求。
哲学的特点
1. 反思性
哲学思考是对于包括人在内的整个世界,特别是对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思考。这种思考具有反思的特点。
“哲学的认识方式只是一种反思,意指跟随在事物后面的反复思考。”——黑格尔
哲学思维具有多方面的本质规定。哲学反思是一种“事后型思维”。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而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的本质特征。哲学是对时代及其本质特征的反思。当时代精神成熟时,哲学才会出现。正因如此,黑格尔才把哲学比作“直到黄昏才起飞的猫头鹰”。
“无论如何,哲学总是来得太迟,哲学作为有关世界的思想,要直到现实结束其形成过程,并完成其自身之后才会出现”——黑格尔
哲学反思是一种本质性思维。反思要逾越间接性,诉诸事物的本质和根据。
“哲学并不考察非本质的规定,而只考察本质的规定,而本质的观点,一般地来讲即是反思的观点。”——黑格尔
哲学对人与世界关系的反思,就是要把握人与世界关系的本质和根据。
哲学反思本质上是对人的活动的反思。其实质是要从人与世界的关系,特别是从人的活动及其结果来反观人自身,以求得人的生存自觉和人的价值的充分实现。所以说:哲学是人类自我意识的最高形式。
2. 批判性
作为人类理性的运用和表现,哲学具有突出的批判精神。德国古典哲学奠基人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序言中讲:“我们这个时代可以称为批判的时代。没有什么东西能逃避这批判的。因为只有经得起理性的自由、公开检查的东西才博得理性的尊敬。”——康德
马克思认为,哲学活动就是一种理论批判。而哲学参与现实的方式也是理论批判的:“哲学并不要求我们信仰它的结论,而只要求检验其疑因。”——马克思
哲学的批判性集中体现在辩证法的批判本质上。
“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马克思
3. 民族性
民族是指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以及共同的文化和心理素质的人群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