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常常這樣:別人的一句話或某個動作戳中瞭自己的痛點,於是你說出一些很傷人的話語,說完以後也不敢向對方承認自己的錯誤。
哪怕事後自己心裡無數次地抱怨自己“又沒忍住”,卻還是在這樣的模式中間打轉。
對很多人來說,這就是日常生活中最無奈的事情:總是控制不瞭自己的情緒。即使他們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為傷害到瞭別人,也讓自己也受到瞭傷害——自己的內心會承受後悔與內疚的煎熬。
今天我們先來瞭解一下情緒的三大特點。
第一,情緒來得非常迅速
情緒,其實是人對所發生事情的一種突發反應,它會自動產生,而且啟動的快速很快。往往在我們的意識還沒有啟動的時候,情緒已經發生瞭。
這是因為,情緒走的是大腦中的“高速線路”,比理性思維更快,這樣的好處就是:讓我們對周圍的環境保持快速的反應。
比如,當我們遇到危險的時候,我們的大腦還沒有意識到發生瞭什麼事,但是我們的情緒已經瞬間做出反應,並使我們及時遠離危險的境地。
但是情緒來得非常快的特點也會給我們帶來很多困擾。
當我們有情緒的時候,最開始的瞬間大腦往往是空白的,理智處於空白期,這個時候我們整個人完全被情緒所掌控瞭。這也會導致過於強烈的情緒,就好比脫韁的野馬,一般不太容易受控制。
第二,情緒利弊分析,而不分析對錯
情緒不同於理性和理智,理性考慮的是外在事情的客觀邏輯,而情緒更多是指向自我——我高不高興、我願不願意、我有沒有價值。
情緒關註的是我們自身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自身的價值感是否得到瞭認可,它不太關註理性和外在的邏輯。
比如有人批評瞭我們,也許你知道他批評的很對、很有道理,可是我們依然會有一份不高興的情緒。
並不會因為我們懂道理瞭、理解瞭這個道理,我們就一定不會產生情緒;理性雖然知道自己被批評是有原因的,但是在情緒上我們會認為自己的價值感被削弱瞭,因此會感覺不舒服。
所以如果說理性關註的是對與錯;那麼情緒關註的就是利弊——對我們自身是有利還是有弊。
所以女人生氣的時候,男人講再多的道理都是沒用的,倒不如買一束鮮花來得有效果。因為情緒不同於理性認知,它是利弊的分析,而不是對錯的分析。
第三,情緒本身是一種能量
洛伊馬提納博士在《學會情緒平衡的方法》這本書中間說道:
一些消極情緒可以使人完全失去行動能力,或者產生破壞性行為;而積極的情緒可以使我們的行動敏捷,充滿活力和建設性。
如果因想要避免消極情緒,而試圖去消滅所有的情緒,那就無異於因噎廢食。
隻靠思維和理性來生活,我們就會像失去雙腳的人一般寸步難行、麻木不仁,缺乏生動的生命展現。
從這個角度來講,豐富的情緒不是一件壞事。我們需要好的情緒,我們也需要那些所謂的不好的情緒。情緒顯示出我們的生活是真實而靈動的,也意味著一個人的生動有趣。
隻不過,情緒本身不是我們原本想象的那樣,可以像水龍頭的水一樣想關就關,想開就開的。客觀來講,情緒很難被控制,無論對誰都是如此。
進一步說,即使我們做到瞭“喜怒不動於色”也並不一定是一件好事。因為這種行為很可能是以我們自身的活力、生命力和能量為代價的,時間久瞭,這些人往往很容易陷入抑鬱的危險境地。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