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學上有幾種不同的現代語言可以組成一個“語系“,語系的英文的原文就叫傢庭(Family),漢語與藏語共同構成瞭漢藏語系的主要內容,換句話說,這個傢庭裡面,漢語和藏語是兩兄弟,也就是說藏語就是漢語最主要的親戚,也是最古老的親戚,古老到什麼程度呢?由於時間太久瞭,兩者僅從表面上來看,已經完全不像是一傢人瞭,一個是象形文字,一個是拼音文字,兩者在表示同樣的意思的時候,不但寫法不同,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產生很大的音變,讀音也不同,但兩者在許多深層結構上卻有著驚人的相似。
藏語是漢語最古老的、也是最主要的親戚,兩者的深層結構高度一致
漢語是構詞成分是“字”,字這種東西,在西方的語言裡是沒有的,比說“石頭”這個詞,是由“石”和“頭”兩個字組成的,石和頭都有自己的意思,兩個字合起來構成一個完整意思,就是一個詞,我們看英語的“stone",讀音好像跟石頭的發音差不多,但他是由S T O N E這個幾個字母組成的,字母並本不表示任何意思,英語中完全沒有“字”的概念,英語的單詞都不可分割,不能拆分,漢語的石頭和英語的stone隻是發音上有些相似,完全是一種偶然現象,背後沒有深層次的東西。深層結構才是語言學上的同源性的證據,表面上看起來跟漢語很像的日語,在深層結構上完全沒有一致性,隻是日語的表現形式學習漢字的緣故。
比如,字這種語言概念,在大多數的西方語言裡找不到,但在藏語裡卻很明顯,比如藏語中有表示“滾石”的詞,寫作rbab-rdo(為瞭方便,藏文本身不好打,用國際習慣的拉丁轉寫表示),他就是由兩個“字”構成的,前一個字rbab表示陡坡的意思,後一個字rdo表示石頭的意思,“從陡坡下來的石頭”,當然就是“滾石”瞭,你看這個結構跟漢語的構成何其相似!
從表達“交纏”意思的字組理解藏語和漢語的同源詞的深層結構
漢語的詞匯具有相同結構的“字”表示意思相近的詞的特點,這一特點非常整齊和醒目,別的語言裡也是沒有的,大傢看看下面這一組字,
遘:表示行路上的交纏,如“遘禍”(遭遇禍患)。
媾:表示男女關系上的交纏,如“婚媾”。
覯:表示眼睛發出的目光的交纏,如“覯面”(見面)。
購(購):表示商品關系上的交纏,如“購買”。
溝(溝):表示水流的交纏,如“水溝”。
可是這種結構在藏語裡也有,我們看下面這一組藏語字:
‘khrig: 交媾、聚集、粘合
‘khri: 纏繞、愛情
‘khrigs: 密佈、密集(本意為各種東西的交纏)
看到沒有,漢語和藏語的這兩組字都是讀音相同,結構相同,意思的發散性也相似,兩者之間的深層結構在邏輯上是高度相同的,盡管一個是象形文字,一個是拼音文字。
藏語作為漢語最古老的親戚有什麼用呢?
由於漢字是象形文字,我們看漢字是看不出讀音來的,古漢語的讀音基本上隻能靠猜,但好在有藏文,藏文發明的時候雖然已經很晚瞭,但也是記錄的7世紀前後的藏語的讀音,現在學者們研究古代漢語的讀音,惟一可靠的依據就是古藏文瞭,特別是唐代的漢語讀音。
比如漢字的“法”在敦煌古藏文裡的註音為“phab",這大概是最接近唐代的“法”字的讀音瞭,非常清楚的反映瞭中古時代,漢語還沒有“f"這個聲母的事實。又如漢字的“解”,在古藏文裡的註音是“ge'i”,也非常明確地表現出中古時代的漢語還不存在"j"、"q"、"x"的事實,當時的"j"還沒有從“g”裡面分化出來。還有洛陽的“洛”字,在敦煌古藏文裡的註音是“lag”,反映瞭中古漢語時代,“洛”字有一個入聲的韻尾g,這個韻尾在現代漢語裡已經沒有瞭,但是在一些方言比如粵語裡面現在還有。
漢語不僅有親戚,而且還很多,比中國的五十六個民族還多五倍。漢語所屬的漢藏語系,是世界第二大語系。漢藏語系有250多個語言,漢語自然就有250多個“親戚”。
但是,漢語的這些親戚們,都算是遠親。因為把漢藏語系想象成一個老祖先,下面是四個兒子:藏緬語族、壯侗語族、苗瑤語族、漢語。而其他語族下面都是幾十個語言,隻有漢語族下面是就是孤零零的漢語。
這也是因為,按照語系、語族、語支、語言、方言這個序列來分的。說到方言,漢語七大方言都可以單拿出來稱作一種語言。但漢語從來不可能把方言提升為語言。
這隻是漢語內部橫向的分法。縱向上,任何一門語言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漢語經歷瞭上古漢語、中古漢語、近古漢語,最後變成現在的漢語。但現代漢語如果與以前的漢語相比較,也差異巨大。
據說,北方的晉語、南方的閩南語、粵語、客傢話,都比較接近中古漢語。而再往前推,上古漢語則與近古漢語的差別更大。
現在專業人士,通過語言學的方法,擬構出瞭上古漢語。並且有人專門做瞭視頻,記得以前網上有人把電視劇《封神演義》,用上古漢語配音。結果,普通人根本無法聽懂這個語言。
這就尷尬瞭,連老祖宗都不認識瞭。
不過,從另一個方面去印證上古漢語的方法是在藏語。
15c96f52c0e3a0e55fd7a30a21167471
按照古羌人是漢藏共同祖先的傳說,漢族和藏族是在五千年前才分開的——進入西藏的成為現在的藏族祖先;進入華北的成為現在的漢族祖先。
五千年前正是華夏文明的開端(有人把上下五千年,理解成是一萬年。實際上,不是上五千年與下五千年,而是上下一共五千年)。
自從漢族的祖先華夏族開始,我們的語言也開始瞭演變。那也就是說,藏族祖先和漢族祖先是說著同一種語言的。
語言的演變是由復雜到簡單的過程。盡管藏語也有多種方言,也經歷瞭演變。但由於藏地環境的限制,反而保留瞭大量上古漢語的元素。這麼說有些不科學。因為基於漢藏同源,應該說,藏語演變的比較慢,保留瞭古漢藏語的成分比較多。
而在藏語裡,最接近上古漢語的,是嘉絨語。嘉絨語是漢藏語系的活化石。也就是說,嘉絨語從古至今演變的最少,且一直保存到瞭現在。
甚至可以說,嘉絨語就是上古漢語。後來的學者們利用語言學規則,擬構出的上古漢語與嘉絨語在語法、詞匯、發音上高度一致。華夏正音在嘉絨。
現在的漢語屬於分析語。而上古漢語是一種屈折語。即詞的發音會隨著詞格的語法結構出現變化。簡單理解就是,有詞綴。比如,俄語、英語等。
217c973b408427583431ae611b6b367b
而這種詞綴在非拼音文字裡,是很難體現出來的。因為文字是出現在語言之後的,漢字是非拼音文字,也就無法保留這種詞語的變化。
不過,也有跡可循。比如,啞巴、尾巴等,其中的“巴”字,就是一種詞綴。
比如“窟窿”,口語上是這麼說,其實“窟”就是前綴,本來也無實意,就是表示詞性的。但寫在紙面上,古人才不會寫這種詞,而是寫作相對文雅的“孔”。那麼,長期以往,“窟”這個音就被淘汰瞭。
甚至上古漢語是有大舌顫音的。你能想象到,漢族的祖先說話是打嘟嚕的?參照上古漢語的使用時間,大體是商朝到秦朝。也就是商紂王、周武王、薑子牙、甚至秦始皇、劉邦、項羽,說起話來都打嘟嚕。這在現代人肯定不容易接受。
而這些,在嘉絨語裡都有保留。但結合漢語的演變,現代漢語都與上古漢語有很多差異。 所以,也不能說嘉絨語就是漢語最親的語言。
確切地說,嘉絨語與上古漢語關系很親近。
走在日本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都是熟悉的漢字。
一說到與漢語相近的語言,或者確切的比喻成漢語的“親戚”,我們就會想到其中出現很多漢字的日語和朝鮮語。
但是,日語和朝鮮語隻能說是借詞。就我們平常接觸比較多的日語來說,雖然日語中平假名和片假名是以漢字為基礎創造的表音文字,但是漢語和日語的語法有很大的差別,最明顯的一點就是日語謂語動詞位於句末。
8f2d856fbbcf4ce4a274ec3fa89e250d
並且日語中有很多時態,這些時態是通過詞形變化表現的,而漢語中沒有很多的詞形變化,隻是通過加上一些“瞭”、“曾”、“已經”等副詞來表示。
所以,雖然日語中有很多漢字,但是他們的差別還是很大的,不能算是“很親的親戚”。
我們首先來瞭解一下怎樣才能算是親戚吧。
19世紀,歐洲的比較學派研究瞭世界上近一百種語言,發現有些語言的某些語音、詞匯、語法規則之間有對應關系,有些相似之處,他們便把這些語言歸為一類,稱為同族語言;由於有的族與族之間又有些對應關系,又歸在一起,稱為同系語言,這就是所謂語言間的譜系關系。
現在,世界上主要的語系有九大語系:漢藏語系、印歐語系、阿爾泰語系、閃-含語系、烏拉爾語系、高加索語系(伊比利亞-高加索語系)、南島語系(馬來-波利尼西亞語系)、南亞語系和達羅毗荼語系。
所以,漢語其實就是屬於漢藏語系。漢藏語系是以漢語和藏語為代表的一個有親屬關系的語言群。
中國為該語系使用人數最多的國傢,中國南方民族多為漢藏語系民族。
這個語系以中國為中心,略向西南輻射,講話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但是地理分佈上較為集中。
下分四個語族,即漢語族、藏緬語族、壯侗語族、苗瑤語族,包括漢語、藏語、緬甸語、克倫語、壯語、苗語、瑤語、土傢語等等。
所以,能算得上是漢語的“親戚”的語言的是藏語、緬甸語、羌語、泰語、老撾語、越南語等400多種語言。
在語法上,他們都是“主語+謂語+賓語”的形式。漢藏語系個別語言在修飾語(定語、狀語)與中心詞的位置順序上有所不同,可能與語言習慣有關。
因此,即使是同一語系,語言與語言之間也有著細微的差別。其中與漢語最接近的恐怕就是白族語瞭。
白族是主要生活在雲南省的一個少數民族,他們的語言無論從語法、發音還是詞匯方面,都和漢語有很多接近的地方,有些學者認為白族語就是漢語的一個方言,也有一些人認為它是介於漢語族和藏緬語族之間的一個單獨語族。
而因為和漢語近似度非常高,所以白族在歷史上也曾借用漢字創造瞭一種叫僰文的文字,也就是用漢字寫白族語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