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傢孟城口,古木餘衰柳
來者復為誰,空悲昔人有
孟城,失蹤在輞川山中的迷城。
城池可能還在,斷壁頹垣,沒瞭旗幟、兵士。
城外的古樹,僅剩那棵垂垂老矣的柳樹。這座躲在深山中的城,到底發生瞭什麼呢?
好的寫作,在表達自我感受這個層面是作者們最隱私又最張楊的個性,這個東西藏不住,也不那麼容易拿出來炫耀,都在作品中一覽無餘,讓人看個精光。
王維搬瞭新傢,到瞭一個叫孟城口的地方。詩的第一句說明瞭地點和事件,孟城是座什麼城?什麼人住在裡面?為什麼要搬傢到這個地方?王維一概沒說。
詩、音樂、繪畫等藝術形式,都有兩套評價標準,一種是技術層面,符合這種藝術形式的規則,能否在這個規則裡出奇、出新,突破窠臼,是藝術的一種美;另一種是沒有什麼太精細的技巧,但準確又深邃,讓讀者被誘捕中,值得細讀、精度,每一次都會有不同的感覺,像發現瞭一塊未雕琢的寶石,每次把玩都想象出一個成品的模樣。
王維的《孟城坳》就屬於後一種,《輞川集》裡同一個景點是王維和裴迪兩個人來寫,而裴迪寫的這首《孟城坳》就屬於前一種。
“結廬古城下,時登古城上
古城非疇昔,今人自來往”
從隱士的心態來看,裴迪這一首更瀟灑,而且前三句有三個“古城”,層層遞進,不落俗套。但開篇第一句就把孟城定義為“古城”,反而讓這種景色顯得單調,成為瞭詩人抒發情懷的背景板。
王維的《孟城坳》,沒有直接描寫孟城,但在第二句卻給孟城一個印象符號,讓讀者很快在自己心中勾勒出瞭孟城的樣子。
“古木餘衰柳”,城邊或者城內許多的古木,如今都已經不見瞭,隻剩下瞭衰老的柳樹。首先是古木,古人在建築旁邊種大樹,年代久瞭,應該不止一代人兩代人才會成為古木,寥寥“古木”兩個字,既說明孟城曾經是座古城,又說明這座古城曾經好幾代的繁華,才會讓樹長成古木。如今這些古木都不見瞭,是被砍伐瞭嗎?是損失於戰火之中,王維同樣沒有說,留瞭一個懸念讓大傢去想象,但留下的隻有衰敗的柳樹。
柳樹在唐朝,是皇宮外的一道景色。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中寫道“最是一年春好處,絕色煙柳滿皇都”,古木中僅存的柳樹,又證明瞭孟城曾經是達官貴人出沒、文人墨客駐足的地方。
“古木餘衰柳”也恰恰標明這裡空無一人,隻有詩人自己。那個充滿故事的古城現在變成瞭一座被人遺棄的空城。
“來者復為誰,空悲昔人有”,“來者”對應著“昔人”,來者是誰?可以是詩人的感慨,自己搬到瞭這裡,百年之後,還會不會有人像自己一樣再來到這裡呢?再來的人看到這個更老的城池時,會不會想到自己呢?王維是失望的,他覺得不會有來者瞭?所以才自問“還有誰?”,王維自己是來者,他在想下一個像他這樣的人會是誰?會為什麼而來?“空悲昔人有”有兩個主人公,王維自己現在傷感的是當年孟城的主人和居民,同時發出一問,多年之後的來者,會不會悲傷自己呢?許多年後,“王維”不也是那個“昔人”嗎,輞川別業和孟傢坳同樣是“昔人有”,這是王維替身後一千多年的人寫瞭一句心頭話,我們今天讀《輞川集》,不同樣是“空悲昔人有”的狀態嗎?
人到瞭某個階段,突然會讀懂王維,比如我們今天到故宮去、到秦始皇陵去,看到那些巍峨的人類奇跡,會不會有同樣的感覺“古木馀衰柳”,我們某一天年華老去,失去瞭我們的長輩,回憶起我們的青春,會不會感慨“空悲昔人有”。
每個人都會遇到一座孟城,我們自己就是一座孟城
一念車水馬龍,一念兵荒馬亂,一念枯枝敗葉、衰草寒煙。
(報告出品方/作者:開源證券,諸海濱,趙昊)1、公司情況:深耕智能終端產品,2021年營收上漲39%1.1、發展歷程:成立於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