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腹股溝管:位於腹股溝韌帶內側半上方約1.5cm處由肌與筋膜形成的潛在性裂隙,長約4~5cm,與腹股溝韌帶平行。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宮圓韌帶經過。
2. 腹股溝三角:為腹直肌外側緣、腹壁下動脈和腹股溝韌帶圍成的三角區域,是腹前外側壁的一個薄弱部位,疝囊經此區突出形成腹股溝直疝。
3. 膈下間隙:介於膈與橫結腸及其系膜之間,被肝分為肝上、下間隙。肝上間隙借鐮狀韌帶和左三角韌帶分為右肝上間隙、左肝上前間隙和左肝上後間隙;肝下間隙以肝圓韌帶區分為右肝下間隙和左肝下間隙,後者又被小網膜和胃分成左肝下前間隙和左肝下後間隙(網膜囊)。
4. 第二肝門:在膈面腔靜脈溝的上部,肝左、中、右靜脈出肝處稱第二肝門。
5. 第三肝門:腔靜脈溝下部,肝右後下靜脈和尾狀葉靜脈出肝處稱第三肝門。
6. Glisson系統:肝內的管道系統依其走行可分為肝靜脈系統和Glisson系統。肝門靜脈、肝動脈和肝管3者在肝內的分支、走行和分佈基本一致,外有纖維囊(Glisson囊)包繞,稱為Glisson系統。依照Glisson系統的分支與分佈將肝進一步分為肝葉和肝段,肝靜脈走行於肝葉之間和肝段之間。
7. 肝蒂:出入肝門的結構,即肝固有動脈左、右支、肝門靜脈左、右支、肝左、右管、神經和淋巴管等,走行於肝十二指腸韌帶內。
8. 肝胰壺腹:膽總管十二指腸壁段與胰管匯合後略呈膨大,形成Vater壺腹。壺腹周圍及其附近有括約肌並向腸腔突出,使十二指腸黏膜隆起形成十二指腸大乳頭。
9. 膽囊三角(Calot三角):由膽囊管、肝總管和肝下面圍成,內有膽囊動脈、肝固有動脈右支和膽囊淋巴結,是尋找膽囊動脈的標志。
10. Hartmann囊:為膽囊頸部起始處的膨大,膽囊結石多停留在此囊中。
11. Heister瓣:膽囊管近膽囊端的螺旋狀黏膜皺襞。由於此瓣的存在,可使膽囊管不致過度膨大或縮小,有利於膽汁的進入與排出。當膽道炎癥引起此瓣水腫或結石嵌頓時,常可導致膽囊積液。
12. 胃床:胃後壁隔網膜囊與胰、左腎上腺、左腎、脾、橫結腸及其系膜相毗鄰,這些器官共同形成胃床。
13. 系膜三角:由腸系膜的兩層腹膜和系膜緣處的腸壁圍成,血管、淋巴管和神經在腸的系膜緣處進出腸壁。系膜三角處的腸壁無漿膜,不易愈合,故小腸切除吻合術時應妥善縫合,以免引起腸瘺和感染擴散。
14. Lanz點:位於左、右髂前上棘連線的中右1/3交界處,為闌尾根部的體表投影點,闌尾炎時此點有明顯壓痛。
15. 結腸邊緣動脈:腸系膜上、下動脈的各結腸支均相互吻合,在近結腸邊緣形成動脈弓,稱為邊緣動脈。邊緣動脈發出許多直動脈,後者又分長支和短支,穿入腸壁。
16. 脊肋角:位於第12肋下緣與豎脊肌外緣的交角處。腎病變時,此處常有壓痛或叩擊痛。
17. 腎蒂:由出入腎門的腎血管、腎盂、神經和淋巴管等結構組成。由前向後為腎靜脈、腎動脈和腎盂;由上向下為腎動脈、腎靜脈和腎盂。
18. 腎段:每一腎段動脈分佈的腎實質區域,稱為腎段。腎段有五個,即上段、上前段、下前段、下段和後段。
19. 腎床:為腎的脂肪囊,在腎的後面和邊緣處較為發達,成人厚度可達2cm,有支持和保護腎的作用。
1. 劍肋角:劍突與肋弓構成的角,左側劍肋角是心包穿刺常用的進針部位。
2. 鎖胸筋膜:位於喙突、鎖骨下肌和胸小肌上緣之間的三角形深筋膜,其深面有胸肩峰動脈的分支和胸外側神經穿出該筋膜分佈到胸大、小肌,頭靜脈和淋巴管穿該筋膜入腋腔。
3. 胸肋三角:位於胸骨部和肋部之間,有腹壁上血管及來自腹壁和肝上面的淋巴管通過。
4. 腰肋三角:位於腰部和肋部起點之間,三角形,底為第12肋,腹腔器官可經此突向胸腔形成膈疝。
5. 胸腺三角及心包三角:兩側胸膜前界在第2~4胸肋關節高度靠攏,上段和下段彼此分開,形成上下兩個三角形無胸膜區,上區稱胸腺三角(區),下區稱心包三角(區)。
6. 胸膜隱窩:壁胸膜互相反折形成的胸膜腔隱窩,包括肋膈隱窩和肋縱隔隱窩。
7. 肺韌帶:由臟胸膜和壁胸膜在肺根下方相互移行的雙層胸膜構成,連於肺於縱膈之間,成額狀位,有固定肺的作用。
8. 心包橫竇:位於升主動脈、肺動脈與上腔靜脈、左心房前壁之間的間隙,可通過一手指。
9. 心包斜竇:位於左肺靜脈、右肺靜脈、下腔靜脈、左心房後壁和心包後壁之間的間隙。
10. 食管上三角:由左鎖骨下動脈、脊柱和主動脈弓圍成,內有胸導管和食管上份。
11. 食管下三角:心包、胸主動脈和膈圍成,內有食管下份。
12. 動脈導管三角:由左膈神經、左迷走神經和左肺動脈圍成,內有動脈導管(韌帶)、左喉返神經和心淺叢,是手術中尋找動脈導管的標志。
13. 食管後隱窩:右側縱隔胸膜在肺根以下突入食管與奇靜脈和胸導管之間形成的隱窩,臨床經胸做食管下段手術時可破入右側胸膜腔形成氣胸。
1. 腱膜下間隙:是帽狀腱膜與顱骨外膜之間的一層疏松結締組織,頭皮借此層與顱骨外膜疏松結合,頭皮撕脫傷多自此層分離。
2. 腮腺床:由腮腺深面的莖突及莖突諸肌,頸內動、靜脈和後4對腦神經共同構成。
3. 頭皮:頭部軟組織由淺入深依次為皮膚,淺筋膜,帽狀腱膜與枕額肌,腱膜下疏松結締組織和顱骨外膜。其中淺部三層緊密結合,不易分離,稱為頭皮。
1. 頸動脈鞘:由頸筋膜向兩側擴展包繞頸總動脈、頸內動脈、頸內靜脈和迷走神經而成。
2. 神經點:胸鎖乳突肌的後緣中點處,是臨床頸叢的麻醉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