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家池,位于襄阳城南约五公里的凤凰山南麓,是东汉初年襄阳侯习郁的私家池塘,全国现存少有的汉代鱼池。习郁后裔习凿齿在此临池读书,登亭著史,成为名播后世的史学家。
一、生平
《晋书》(卷八十二)载:“习凿齿,字彦威,襄阳人也,宗族富盛,世为乡豪。”习凿齿少有大志,发愤读书,博学多闻,以文章著称于世,尤其是史学才能非凡。
他曾为东晋大将、荆州刺史桓温幕僚,任职主薄。“累迁‘别驾’。温出征伐,凿齿或从或守,所在任职,每处机要。”随着桓温权势越来越大,便有了图谋篡夺帝位的野心,习凿齿逐与之政见不合,从而开始受到桓温排斥,继而出任荥阳太守。不久,习凿齿便以脚疾为由,辞官返归襄阳。公元379年前,秦王苻坚寇晋,在其攻占襄阳后,视习凿齿为不可多得的人才,多次厚礼聘请征召,但习凿齿面对外强入侵,毅然拒绝为苻坚所用。于是,在那时有着“大才难用便要杀”潜规则的危急情势下,习凿齿只好携妻子儿女设法从襄阳远避他乡,最后逃到江西白梅。
二、历史贡献
习凿齿一生诗文并茂,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汉晋春秋》《襄阳耆旧记》《逸人高士传》《习凿齿集》等。其中,《襄阳耆旧记》是研究襄阳古代中国人文的重要历史文献,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人物志之一。《汉晋春秋》是影响深远的史学名著,提出了“晋越魏继汉”论,是影响深远的千古宏论。(书中记述三国鼎立时,将蜀汉列为正统,至于曹魏,虽然上承汉朝皇位、下禅让于晋,但仍为篡逆;并认为直到晋文帝平定蜀汉时,汉朝才算覆亡,而晋朝随即兴起)
三、习凿齿与诸葛亮的异代情谊
习凿齿对诸葛亮推崇备至,除了在他的《汉晋春秋》里收入了诸葛亮的《后出师表》,还专程前往隆中凭吊诸葛亮的故宅,并写下了传世名篇《诸葛武侯宅铭》。铭文全文虽只有八十个字,却精辟地论述了诸葛亮一生志在中兴汉室,追求统一大业的丰功伟绩;也赞颂了诸葛亮公正无私,执法严明,旨在造福黎民百姓的高尚品格。
也正是因为习凿齿的《汉晋春秋》和“晋越魏继汉”论的提出,以及他对刘备、诸葛亮等人的推崇,才成就了《三国演义》的成书。习凿齿在他的《汉晋春秋》中叙评三国史时,始终坚持“蜀汉为正统,曹魏为篡逆”这一观点。“晋越魏继汉”是立足国家一统之论,习凿齿通过对正统史观的阐述,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政治抱负,抑制了桓温企图篡权搞分裂割据的现实目的。从而,习凿齿这一史学观一直绵延数百年,并在《三国演义》里达到一个巅峰。因为《三国演义》正是遵循习凿齿“晋越魏继汉”这一观点和基调,将刘备一方推上正面,而将曹操一方推向反面,从而有了刘、曹两大阵营的忠奸之分。在四川成都的武侯祠里,后人留下这样一副对联:异代相知习凿齿,千秋同祀武乡侯。
习凿齿的一生,几乎历经了整个东晋时期的风起云涌。而作为古代一位杰出的鸿儒才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不在于他曾得到桓温和苻坚的赏识,也不在于他历任过什么品级的官职,而在于他对中国史学和文化领域的巨大贡献。他的“晋越魏继汉” 论,雄辩博引、珠玑生辉,堪称中国历史上政论文的鼻祖。更为可贵的是,无论是他辞官还乡,还是避乱归隐,他依然著书立说、兴学重教,心怀朝野时局,关心国家兴亡。因此,即使在今天来看,他仍然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身居草莽 心系天下”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