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视知来为你揭开谜底。
对于20世纪末的多数老百姓而言,“时间”、“时差“的概念,和他们有啥关系呢?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中国人民最不缺的就是时间。
曾任北大校长的蒋梦麟(1886-1964)一段童年的回忆就佐证了这点。他说,在家塾读书时,“时间是靠日晷来计算的。碰到阴天或下雨,那就只好乱猜了。猜错一两个小时是常事……猜错个把钟头也无所谓”。
● 蒋梦麟
-+-
时间对于中国的乡村或者偏僻的城镇或许无所谓,但是对于其他地区却不尽然。
例如上海,它是近代中国的“魔都”,自打开埠后,外国人首先带来了统一的城市时间。
19世纪80年代,上海法租界当局便在外滩搞了一个木结构的气象信号台,除进行天气预报外,还在正午时分利用台顶落球报时。
彼时的报纸《点石斋画报》以“日之方中”为题,报道说:
“本埠法租界外滩外洋泾桥堍,于秋间新制验时球与报风旗,按旗于每日上午十点钟扯起,递报吴淞口外风信,其视风之所向或大或细或睛或雨,随时改悬各旗,传报至球,则每日十一点三刻钟时升起半杆,十一点五十五分钟时升至杆顶,至十二点钟球即落下,以便居民验对时刻。允称奇制”。
● 《点石斋画报》所载气象信号台
此外,在上海各国租界,外国人还纷纷修起了钟楼,从英国、美国或者德国进口巨钟安置楼顶,按点报时,成为统一时间的标准。
当时诗人作诗歌咏:
大自鸣钟莫与京,
半空晷刻示分明。
到来争对腰间表,
不觉人歌缓缓行。
作为当时的航运中心,上海还出现了近代中国第一条营运铁路——吴淞铁路。其发布的火车时刻表见下:
● 图片来源:丁贤勇《新式交通与生活中的时间:以近代江南为例》,载《史林》,2005(4)
尽管吴淞铁路第二年即遭拆除,但是火车毕竟还是在中华大地上“咣当”起来。有资料统计,到1911年,全国铺设铁路共计9000多公里,京沈、京汉、胶济、津浦、沪宁等线路均告竣工。
相比铁路事业,航运业的布局同样不逊色,而且部分地区统一的标准时间正是由于它们的兴盛而率先提出。
截止到1899年,依条约规定,大清政府开放了南到广西北海、北至辽宁营口的31个商埠,并包括若干沿江城市,例如南京、汉口、重庆等。最初进出港口城市的外轮、洋商等,需要有统一的时间来协调。不然货运迟到、航船早发,大家都得打起来。
● 清代上海海关的航船,左边远处有钟楼
于是,1902年中国海关推出“海岸时”,海岸时“以东经120度经线之时刻,为沿海各关通用之时”。它的便利,让铁路事业的工作者们看到了甜头,也纷纷采用。
中国人民因为车、轮船的出现,固定时间的运行,不得不搭上了“赶”交通工具的“贼船”,就再也停不下来。上海《海关十年报告》(1902-1911)就说,
“无论在国内或国外,乘轮船或火车旅行目前已为一切社会阶层所乐于接受。对于铁路来说,客运是收入的主要来源;即使在象1911年……那样的特殊情况之下,进港的轮船也是挤满了人的”。
-+-
海岸时毕竟只是一部分地区的标准时间,神州大地其他地方又该如何?
1919年,北洋政府的中央观象台提出划分五个时区的方案,以照顾全国人民的感受。
方案中提出,五个时区即中原时区、陇蜀时区、回藏时区、昆仑时区和长白时区,前三时区分别对应世界标准时的东八区、东七区、东六区,后两时区为半时区,五区换算标准时即8时、7时、6时、5时30分和8时30分。
彼时观象台还推出时区的套餐——《历书》,制作了中国各大城市标准时与地方时的对照表,以便老百姓遵循。
● 1919年中国标准时区划分图
悲催的是,北洋政府是个弱势的政权组织,操作时间的方案墨迹未干,就被国民政府取而代之。它继承了前任的标准时划分方案,加之经济水平的提高和报时技术的改善,推动了五时区中,尤其是东八区中原标准时的扩展。例如上海、南京、天津、北京等地可见可闻的电报、广播,还有人流集中地悬挂的大钟。
● 上海外滩海关大钟
显然,这个五时区的搞法是非常麻烦的,很快受到了交通事业的挑战。
20世纪30年代,西北的陇海路、西南的湘桂路的竣工,并且航空事业的横插一脚,使得大力推动大范围的标准时成为紧要的事情。
不幸的是,这一时期遭遇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等到政府迁都重庆时,内政部决定自1939年6月1日起,“在抗战期间,全国一律暂用一种时刻,即以陇蜀时区之时刻为标准”。它对于推动全国各省市执行标准时是个福利包。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又恢复使用中原标准时,重庆、成都、昆明等地照旧用陇蜀时。当时的报道说,“沪渝、沪蓉、沪昆等线民航飞机的旅客下机后需拨动手表,进退一小时”。
● 民国时期的民航客运,那时候刻没有啥星空联盟、累积里程啥的
然而,随着人民解放军由北至南、西南、西北战场的节节胜利,不统一的标准时状况因为协调战场的指挥而得到统一,那就是使用中原标准时。不过,人民政府的最高领导人既然要打扫屋子,那就连“中原标准时”的称呼也得清除。
1949年9月27日政协会议通过定都北平的决议,十天之后西安人民广播电台就登报表示,“本台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随后的数月里,全国除西藏、新疆地区外,纷纷表态采用北京时间作为标准时间。
也就是说,人民政府在统一大陆之际,顺手就完成了旧中国花了四十余年也没完成的统一时间的任务,北京时间也就诞生了。
皇上再也不用担心对表的问题,只不过皇上早就没了。
郭庆生:《中国标准时制考》,载《中国科技史料》,2001(3)
郭庆生:《建国初期的北京时间》,载《中国科技史料》,2003(1)
丁贤勇《新式交通与生活中的时间:以近代江南为例》,载《史林》,2005(4)
湛晓白:《时间的社会文化史——近代中国时间制度与观念变迁研究》,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作者丨老梁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