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工治未病”一句最早出自於《黃帝內經》(註:《黃帝內經》又分《素問》、《靈樞》)。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靈樞·逆順》:“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也。下工刺其方襲者也,與其形之盛者也,與其病之與脈相逆者也。方其盛也,勿敢毀傷;刺其已衰,勢必大昌。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謂也。”
在古代,“上工”又稱“大醫”、“良工”,是指良醫。上工即“見色知病,按脈知病,問病知處”的高明醫生。張隱庵說:“能參合而行之者,可以為上工。” 所謂“參合而行之”,是指臟腑陰陽、色脈氣血、皮膚經脈內外相應,能參合而行之,即周詳診察,精細判斷,能洞悉色脈、皮膚、異氣、順逆、生克制約。
所謂“治未病”,“未病”是有患病的因素存在,將病未病。高明的“上工”,能夠預見和分析出“將病”的各方面因素,從而防其病作。故而“治未病”中“未病”二字,應理解為“病將作”,或“將病”更為確切。
上工治未病的基本意思就是重在預防,“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從正反兩方面強調治未病的重要性。
《金匱要略》中的治未病有兩個意思。其一是未病先防;其二是既病防變;其三是已愈防復。
59d5be2a5960ec1b31930b5d42b147df
未病先防
在疾病未起或初起輕淺的時候,便能知道病邪之所在,及時進行治療,就不致使病情發展到沉重或危險的境地。
引申而言,也可是防病於未然。《內經》所說 “正氣存內,邪不可幹” 是也。臨床中醫處方上常常會加上這麼一句醫囑:“避風寒、暢情志、調飲食、節起居”,這正是防病於未然的方法。
既病防變
臟腑之間,有相互聯系、互相制約的作用。一臟有病,可以影響他臟。治病時必須照顧整體,治其未病之臟腑,以防止疾病之傳變。
如“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這句話的意思是肝之病,應該認識到肝病最易傳脾,在治肝的同時,當先調補脾。
已愈防復
就是指在病愈或臨床癥狀和體征消失、病情穩定之後,要註意預防復發。也就是現代醫學所說的康復和預後。
6fb9d98721278511c6314f60cd03f8bb
以上就是中醫術語“上工治未病”的含義,相信您有瞭一定的認識,也應該明白瞭要運用簡單平和的方法來防患於未然,這才是養生之道。
君須知風起於青萍之末,膏肓之患始於腠理之疾,健康體魄的鑄造絕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要靠一點一滴的日常維護。
現代:靈芝的“治未病”
靈芝的治未病原理,其根本原因,就在於靈芝具有扶正固本,增強免疫功能,提高機體抵抗力。靈芝不同於一般藥物對某種疾病而起治療作用,亦不同於一般營養補充劑隻對某一方面營養素的不足進行補充和強化,而是在整體上雙向調節人體機能平衡,調動機體內部活力,促使全部的內臟或器官機能正常化。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免疫系統會有不同程度的破壞,特別是受周圍不良環境的影響,以及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社會壓力的增大,常人眼中的健康者大多數處於“亞健康”狀態,常出現的癥狀有:頭昏,耳鳴,心慌,胸悶,多汗怕冷,頭痛,腰酸背痛,全身無力,食欲不振,性功能障礙,月經不調,註意力不集中,記憶減退,精神萎糜,反應遲鈍,思路混亂,易怒,煩噪,情緒緊張,自制力降低,心情不愉快,常感焦慮和心情壓抑,失眠,多夢,易驚醒,醒後不解乏……這種狀態若長期得不到改善,人體的平衡就會被打破,從而患上各種疾病。
靈芝的“滋補強壯、扶正固本”的療效能糾正亞健康,使人體恢復基因穩態,保持健康。靈芝能提高人體活力,消除疲勞,具有提高免疫系統,增強機體抵抗疾病能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