畝產糧翻倍至一噸半,樣板田能否幫助關中農民致富

時值秋糧收獲,陜西不僅迎來瞭2022年糧食面積、總產、單產的三重突破,而且首次實現瞭“噸半田”的高產目標。

顧名思義,“噸半田”是指在同一塊試驗田裡,一年中種植的小麥、玉米兩料糧食,畝產總產量突破一噸半。熟悉農業的人都知道,關中地區日常種植中,小麥畝產四五百公斤,玉米畝產五六百公斤,年畝產不過一噸左右。這不由得令人好奇,“噸半田”究竟是什麼?又為什麼能帶來如此高的增長?對農業來說,“噸半田”意味著什麼?

經陜西省農業農村廳專傢實收測產,陜西已有三處“噸半田”:

西安市閻良區武屯鎮楊居村的示范田產量最高,小麥畝產769.06公斤,玉米畝產812.9公斤,合計總產量達1581.96公斤;

寶雞市岐山縣鳳鳴鎮朱傢塬村示范田位居第二,小麥畝產812.93公斤,玉米畝產752.49公斤,合計總產量達1565.42公斤;

咸陽市三原縣渠岸鎮惠傢村示范田未完全達標,合計總畝產1449.87公斤,卻也極為接近“噸半田”的目標產量。另外據報道稱,關中灌區其他區縣的“噸半田”也取得瞭良好成效。

7f96ddc09ff7c89494038c13c2d80460

■ 圖源:西安網

01

“打一個最簡單的比方,劉翔能打破世界紀錄,不僅僅依靠他的天賦和體能發揮,還和教練團隊的訓練方法、營養搭配、技術裝備等多個方面的共同努力有關。”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薛吉全看來,“噸半田也同樣如此”。

作為業內知名的旱區玉米研究專傢,薛吉全教授長期致力於高產玉米的研發和栽培創新。早在2007年,薛吉全教授就在榆林靖邊的百畝示范田實現瞭畝產破噸,創造瞭全國玉米的高產紀錄。隨後在2015年,他的團隊又於渭南澄城的示范田上,實現瞭連續兩年畝產突破1250公斤的高產紀錄。

然而單一作物的高產,並不意味著能夠真正受惠於民。在長期的農業實踐中,關中灌區已經形成瞭小麥和玉米輪作的種植習慣。單一的高產作物需要更長的種植期,往往會影響其他作物的種植時間,紊亂當地農民的種植習慣。

因此,如何同時滿足小麥和玉米的生長條件,又能盡力拉高畝產,成瞭亟待解答的問題。在薛吉全教授看來,這種“兩料高產一盤棋”的統籌規劃,正是實現“噸半田”生產目標的困難所在。

■ 圖源:寶雞日報

以小麥為例,為瞭實現綜合高產,其品種、栽培和播種都經過瞭多重選擇:

首先是對小麥品種進行綜合性狀和產量的比較鑒選,篩選出瞭適合關中灌區的高產強筋新品種西農511、節水中強筋新品種西農059、以及適合旱地種植的節水型中筋新品種銅麥6號等多個品種;

隨後,又汲取瞭此前在岐山縣、三原縣、武功縣等19個縣區進行多點配套技術試驗的成果,為不同小麥品種遴選最適合的播種時間和種植密度;

並且結合此前增糧工程、旱作節水項目的研究經驗,對寬幅溝播、寬幅帶狀播種、寬幅精播等多種播種機型播種效果進行比較和選擇。

玉米也同樣如此。品種選擇上更為精細,寶雞岐山的示范田選擇瞭陜單650、豫單9953、農大372等耐密高產品種,西安閻良的示范田則選擇瞭適合當地水熱條件的品種東單1775。

事實證明,這樣的實踐是正確的。經過隨機實收測產,西安閻良示范田的玉米平均畝產812.9公斤,打破瞭近年來玉米單產長期卡在700多公斤的瓶頸,創造瞭西安玉米單產的最高新紀錄。

正是如此,與其說“噸半田”因全新技術而突進發展,不如說得益於此前多方面紮實研究和經驗的總結,是品種、化肥、土壤、農藥、光熱和機械等各種優勢技術的集成和疊加。

■ 農業專傢在高產示范田進行實收測產 記者 駱妍 攝 | 圖源:西安發佈

02

如今,知網上關於“噸半田”或“噸半糧”的最早記錄,是福建省農科院土肥研究所於1980年發表的一篇論文。

其分析瞭1976年至1978年,福建省龍海縣黎明大隊、莆田縣棣裡大隊和長樂縣雲路大隊連年畝產實現“噸半糧”的土壤條件和肥力指標。

為什麼福建“噸半糧”能領先陜西將盡五十年?

“這和光熱條件有關,總的來說,中國的積溫呈現從北往南遞增、從西往東遞增的趨勢,”薛吉全教授繼續解釋道:“南方的光熱條件最好,一季三熟,隻要保證每輪產量不會太低,一年實現“噸半糧”還是相當容易的”。

即使在北方,黃海區域的山東、河北以及河南這些農業大省,他們在“噸半糧”方面的進展也相對陜西較快。大約從2010年開始,這些區域就實現瞭“噸半糧”的產量突破。

2021年,山東德州在全國率先提出創建大面積“噸半糧”示范區,其轄的齊河縣將打造全國首個“噸半糧”示范縣。2022年,齊河縣20萬畝糧食集中完成高產目標,部分示范田總產甚至達到瞭1800多公斤。

河南也將在黃淮海平原、南陽盆地集中連片建設1500萬畝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力圖打造一批“噸半糧”縣,以更大力度建設好“中原農谷”。

因此,對於光熱條件相對較差的陜西關中地區來說,想要達到“噸半田”的高產目標還需要更多的科技投入,難度自然也更大。

經過漫長的前期規劃,2020年陜西省小麥產業體系牽頭,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課題組聯合各試驗示范站,於三原、岐山、武功、富平等地開始進行試驗。2021年雖沒能達標,但是和一噸半的高產目標已相當接近。直到又一年繼續試驗,才於此次秋收後取得成功。

尤其是在去年特強秋霖和今年夏季普遍高溫伏旱等不利因素影響下,小麥和玉米兩大產業體系緊密協作,通過增密度、緩釋肥、節水灌、調粒重、適晚收等配套技術集成,創下瞭部分示范田小麥、玉米單產的歷史最高紀錄。

02179e6daaf7b582deeec9d3c7cfc785

■ 圖源:西安網

03

在小麥專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張睿教授看來,“今後解決糧食問題,必須更加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單產,確保全省糧食數量和質量安全。”

在這一問題上,薛吉全教授也不謀而合:“未來中國人口增長,糧地減少,隻有提高糧食單產才能保證糧食安全,這幾乎是唯一的路徑。我們的研究目標是糧食高產高質高效率,但在現實中,首先要保證產量問題,再去談論其他問題。”

從某種角度來說,“噸半田”不僅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必經階段,也是符合當下經濟和政治形勢的產物。

與此相關的還有高標準農田建設。2021年9月,國務院發佈《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2021-2030年)》,要求到2022年全國建成高標準農田10億畝,以此穩定保障1萬億斤以上糧食產能。

一般來說,高標準農田應具有“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網、路相通、溝相連、土壤肥、旱能灌、澇能排、無污染、產量高”等特性。截至2022年上半年,陜西已建成高標準農田1896.8萬畝,畝均投資2500元以上。

省農業農村廳廳農田建設管理處處長翟軍海面對采訪時就表示,高標準農田示范田將以畝產1000公斤糧食為目標打造樣板。

“噸半田”自然是樣板中的樣板。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專傢組就認為,這是高標準農田建設和實施“兩藏(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的重要舉措。

除瞭維護糧食安全,對每個耕種其中的農民來說,“噸半田”也能帶來實打實的利益。

經測算,高標準農田建設帶來的農業社會化服務,讓農戶每年每畝節約成本150元左右,減少瞭生產資料投入和種植管理成本。

畝均單產效益增加則使得農民收入增加。按照如今糧食市場價格,小麥和玉米均價在3.2元每公斤。若按以往總產八百公斤,每年每畝收入為2560元;若按不變價,總產1.5噸,每年每畝收入為4800元,收入增長將近一倍。

然而,“噸半田”由於仍處於試驗階段,短時間內無法全面推廣。這種更為精細的管理方式成本也相對較高,薛吉全教授預估,“噸半田”的資源投入比普通農地高出瞭20%左右。

7f72cd21332fac0d31f7afd407023156

■ 圖源:西安網

04

1978年,高陵縣平均糧食畝產500公斤,比全省平均畝產高出近兩倍,比全國平均畝產高出近一倍。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今天,高陵區平均糧食畝產接近一噸。

這或許得益於九十年代開始的“噸糧田”研究。1992年,薛吉全教授和其他學者發表論文,討論關中灌區小麥、玉米兩料畝產總產量突破一噸的可能性,並針對品種、栽培、技術、農機等因素提出瞭構想。

二十年過去瞭,“噸糧田”幾乎已經在關中灌區推廣開來。面對全新的“噸半田”目標,薛吉全教授認為:“一噸半的產量看著很驚人,但這正是科學技術要去引導著做的。”

■ 9月16日,在楊凌農高會田間展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玉米試驗基地,薛吉全教授正在接待前來參觀群眾,並向他們介紹陜單650玉米新品種的特點。| 圖源:陜西日報

遵循科學,實事求是,是如今農業發展的第一準則。追求高產量固然美好,一旦超過限制,大躍進時期的浮誇風和歷史悲劇則有可能再次上演。

2004年,玉米高產研究成功後,薛吉全教授曾對學生說:“最高產量是現實產量的三倍,而這個差距至少需要我們二十甚至三十年才能追上。農業遠比我們的研究復雜,我們不期待一日就能完成,在現實中,我們需要更多的時間,也需要更多的耐心。”

作者 | 佳星 | 貞觀作者

发表回复

相关推荐

数学学习方法(4)如何做“数学题”?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本周我们的主题是:数学学习方法,今天是第四讲。 让孩子成为自己、爱上学习、提高分数,你好,这里 ...

· 47秒前

中国残疾人实用评定标准

人体残疾 视力残疾标准    一、 视力残疾的定义     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障碍或视野缩小,而难能做 ...

· 58秒前

河小象 · 小学生书法 | 八字头和八字底

今天我来分享“八字头和八字底”的书写技巧。

· 2分钟前

古之白马县,即今河南滑县东旧滑县城

今广西南宁市郊区,邕宁、武鸣、上林、马山、宾阳、横县、宜州、环江、河池,云南省文山、广南、马关等县、自治县、市的覃氏 ...

· 2分钟前

宁波3日游攻略

宁波三日游怎么安排好?旅游小编为您推荐这宁波三日游路线攻略,人均花费800元左右,其中推荐D1:梁祝文化公园+南塘老街+天 ...

· 3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