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古 兗州青蓮閣(平水韻)

七古 兗州青蓮閣(平水韻)作者:魏裕昌(教授級高工)(2021年10月28日)李白降於碎葉城,武周久視元年生。遷徙江油神龍元,開元十二仗劍行。居無定所三年遊,安陸九載許娶成。入籍瑕丘廿八載,族祖輔兗都督榮。七次宣城敬亭山,長史從弟昭邀程。當塗縣令族高祖,七次當塗陽冰情。父誅母難因食李,得姓始祖李利貞。三三世廣漢名將,四十九暠涼首旌。五十六世淵高祖,思漢月娃父母清。六十一世左拾遺,絕世之傢無據橫。許劉雲宗兒女三,三傢自然有後丁。伯禽平陽安陸是,頗黎瑕丘石榴迎。伯禽頗黎曰二子,一女平陽稽不晴。老譜現身東尹莊,始遷祖繁嫡派營。四碑四序兩傳表,三八錯誤應糾正。翰林作品數萬計,顛沛流離失九驚。賜金還山浪天涯,安史之亂險命輕。夜郎遇赦遺詔晚,大鵬飛兮臨路鳴。全唐詩錄二五卷,一零七四堪典精。泗河之濱三九篇,金口壩上金口傾。子美十三贈供奉,拾遺四首少陵征。泛舟一首東門外,天水溪雪四景盈。嘉慶重建道光修,閣建閣毀代不明。青蓮閣上詩神遠,禦詩普眾沙丘耕。

圖1 劍俠李白d6b4a2e45c70a10881598b3c39a68bdf圖2 酒仙李白

bbaf7eba790457348847677989242266圖3 詩神李白

0a3f3fac64c956bf6b7608feb1c08476圖4 兗州青蓮閣

圖5 兗州青蓮公園

說明:圖片來自網絡,向原作者致謝。

註解:

一、李白(701.2.8-763.12.19),又十二、翰林、供奉、拾遺、詩仙,字太白,號青蓮、謫仙。唐文宗李昂(808-840)稱李白詩為唐三絕第一,後人譽李白詩仙。李白長詩聖杜甫(712-770)11歲,與杜甫並稱李杜,著有《草堂集》20卷(李陽冰編並集序),詩作1010首(實際數萬,因顛沛流離多散失,現為民間征集)。李白701年(唐長安元年,辛醜)十二月廿六(2月8日)生於碎葉城。763年(唐寶應2年,癸卯)十一月初十(12月19日)李白卒於當塗。葬於青山(今安徽當塗縣)。是年十二月,唐代宗李豫以“左拾遺詔”李白而李白已卒於當塗。

碎葉城(唐安西都護府,吉爾吉斯斯坦楚河州托克馬克市阿克鎮貝希姆村)。又素葉城、素葉水城。1982年、1997年發掘殘碑兩塊,碑文有“□西副都□碎葉鎮壓十姓使上柱國杜懷□”字樣,“上柱國杜懷口”亦唐“安西都護、安西副都護、碎葉鎮壓十姓使杜懷寶。”郭沫若《李白與杜甫》:“考碎葉在唐代有兩處:其一即中亞碎葉;又其一為焉耆碎葉。焉耆碎葉,其城為王方翼所築,築於高宗調露元年(679),《碑文》既指明'隋末’,可見李白出生地是中亞碎葉,而非焉耆碎葉。”679年(唐高宗調露元年),李治(628-683)仿長安城建碎葉城,屬條支都督府安西都護府。碎葉、龜茲、疏勒和於闐並稱唐“安西四鎮”。718年(唐玄宗開元6年),突騎施可汗蘇祿率兵南下,攻陷唐冊立西突厥可汗阿史那獻駐紮碎葉城,建突騎施汗國。719年(唐玄宗開元7年),李隆基(685-762)冊封蘇祿為突騎施十四姓忠順可汗兼金方道經略使,將碎葉城割讓突騎施汗國,又將交河公主嫁蘇祿。

二、705年李白隨父李思漢母月娃氏(突厥族)遷徙紫雲山(今四川江油市青蓮鄉)。李白紫雲山20年,遺詩、遺詞、遺言、遺文27篇。

三、724年李白辭親遠遊。727年李白寓居白兆山(今湖北安陸市煙店鎮)。夫人許氏(許宗璞),宰相許圉師孫女,育有1子李伯禽(明月奴)、1女李平陽。735年許氏卒於安陸。李白白兆山10年遺詩115首。

四、736年李白攜子伯禽女平陽見族祖兗州都督府都督李輔並入籍兗州。739年娶夫人劉氏,仳離,無子女。742年娶夫人魯氏,744年李白賜金還山,泗水置大批田產於魯氏,育有1子李頗黎(天然)。750年魯氏卒於兗州。751年娶夫人宗氏,大臣宗楚客孫女,758年因李璘案流放夜郎,759年巫山遇赦,終未見面,無子女。

五、李白故裡一:鹿邑。得姓始祖理利貞,因父誅母難,逃到苦縣(今河南鹿邑),食李子改李利貞。李白故裡二:秦安。33世李廣(前184-前119),字廷禮,號誠,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人。李白故裡三:碎葉城。701年李白生於碎葉城(唐安西都護府,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市鄰近)5年。李白故裡四:江油。705年李白隨父李思漢母月娃氏(突厥族)遷紫雲山(今四川江油市青蓮鄉)20年,遺詩、遺詞、遺言、遺文27篇。李白故裡五:安陸。724年李白辭親遠遊,727年李白寓居白兆山(今湖北安陸市煙店鎮)10年,遺詩115首。李白故裡六:兗州。735年李白夫人許氏卒於按陸。736年李白攜子伯禽女平陽入籍瑕丘(今山東兗州)28年遺詩40首。李白故裡七:當塗。725年秋、727年、739年秋、747年、754年、757年、762年春李白7次當塗(今安徽馬鞍山市當塗縣),遺詩56篇。762年(唐寶應元年),李白第7次當塗。從宣城至當塗、采石,作《江南春懷》、《春日獨酌》、《田園言懷》、《日出入行》。八月,李白投李光弼,因病返金陵。十月,抱病當塗,投族叔當塗縣令李陽冰,作《獻從叔當塗宰李陽冰》、《當塗李宰君畫贊》,枕上授稿,托李陽冰編集作序,李陽冰編《草堂集》20卷,撰《草堂集序》。763年(唐廣德元年)春,李白病情好轉,李陽冰卸任縣令,離開當塗,李白孤獨彷徨,作《九月九日飲》、《九月十日即事》。十一月,李白作《笑歌行》、《悲歌行》、《臨路歌》。763年(唐寶應2年,癸卯)十一月初十(12月19日)李白卒於當塗,十二月,唐代宗李豫以“左拾遺詔”李白而李白已卒於當塗。李白故裡八:宣城。753年、754年、755年、756年、759年、761年、762年李白7次宣城(今安徽宣城市),遺詩45遺文6共51篇。762年(唐寶應元年),李白第7次宣城。李白去宣城悼宣州刺史府蔣華,作《宣城哭蔣征君華》。

六、李白世系。

1世(得姓始祖)李利貞(前1069-前992),父征卒,母契和氏攜幼子理利貞,逃隱苦縣(今河南鹿邑縣),食李子而得全,改理利貞為李利貞。簡、契和氏,子:昌祖。

2世李昌祖(前1029-?),又昌意、苞穎,官至周大夫、陳國(今河南開封東,春秋末被楚國滅)大夫,居苦縣。陳氏,子:彤德。

3世李彤德,又嬌,官至周巡檢會尹大夫,楊氏,子:慶。

4世李慶,又蓮,官至周掌禦史博士郎,黃、姬氏,子:宏隆。

5世李宏隆,又承、瑞金,姬、甘氏,子:碩宗。

6世李碩宗,又勉之、欽蓮,官至周康王大夫,賜100裡於苦縣,方氏,子:和。

7世李和,又成,襲父周大夫,封狄道侯兼理朝政,王氏,子:爽。

8世李爽,又通,字佑,官至周朝升拔主薄郎冊箱諫。妣方氏、康氏生一子:環鼎。

9世李環鼎,又重、光天、環升。1子:爵。

10世李爵,1子:寅龍。

11世李寅龍,1子:熙宏。

12世李熙宏,又希弘,1子:堯性。

13世李堯性,字堯,,2子:輝、煌。

14世李輝,2子:連順、連利。

15世李連順,1子:乾。

16世李乾,又其野,字敬、元果,官至周上禦大夫。743年,唐天寶2年,三月,唐玄宗追尊李敬為大唐先天太上皇帝,益壽氏為先天太後,1子:耳。

17世李耳(前604-前520),字伯陽,謚聃,楚苦縣(今河南鹿邑縣)歷鄉曲仁裡人。生於前604年,周定王3年;卒於前520年,周景王25年,享年85歲。官至周守藏史、周平王(前770-前719)太史。666年,唐乾封元年,唐高宗李治(628-683)追封李耳太上玄元皇帝。743年,唐天寶2年,唐玄宗李隆基(685-762)追封李耳廟號大聖祖,謚玄元皇帝。749年,唐天寶8年,唐玄宗李隆基冊封李耳為聖祖大道玄元皇帝。754年,唐天寶13年,唐玄宗李隆基尊李耳為大聖祖高上大廣道金闕玄元天皇大帝。道教奉元始天尊。著有《道德經》上下編五千言。何氏,6子:宗、室、宋、寶、究、字。

18世李宗(前475-前396),又克,字尊祖、造父、順幀,東周魏國大將,魏文侯(前472-前396)先後封李宗段邑、幹邑,以段幹為姓,改段幹木,稱幹木大夫。東周魏國(今山西夏縣)人,郝段寨(今河北邱縣)有“段幹木故裡”碑。段幹木學於卜子夏(前507-前420),隱而不仕,魏文侯月夜登門拜訪,欲授官爵,段幹木避而不見,越墻逃走,文侯不怪罪,每過段幹木傢門,扶軾致敬,以示其誠,終於感動段幹木,得以相見。文侯曰:“我富於勢,幹木富於義。”田氏,4子:註、滋、洗、滌。

19世李滋,又同、啟賢,字潤君,號昔仁,官至趙國大將軍、扶國元帥。張、湯氏,1子:兗。

20世李兗,字兌,號襄寶,官至趙國宰相,封橫陽君。周氏,1子:躋。

21世李躋,又珉、崇,號章,官至趙國陽安君禦史、拜相,潘氏,2子:雲、恪。

22世李恪,又名落,官至趙國佐相、秦任太守。石氏,1子:洪。

23世李洪,又道洪、道宏、禮元,號道衡,官至秦國大子太傅。耳、王氏,1子:興族。

24世李興族,又汪、林、玖、珠、棟、育、坤。官至秦國大將軍、元帥。潘、劉氏,1子:曇。

25世李曇,又賢、榮、蘇,字貴遠,官至秦國禦史大夫、趙國柏人侯。竇、周氏,4子:崇、辨、昭、磯。

26世(隴西始遷祖)李崇,字伯佑,官至秦國隴西(今甘肅臨洮)太守,稱南鄭公,隴西李姓始遷祖。學於卜子夏,隱而不仕。許、宋氏,2子:平燕、平瑤。

27世李平瑤,又瑤、內伯,字尚德,官至周靚王南郡太守、狄道候。楊氏,1子:信。

28世李信,又成旦,字有成,官至秦始皇大將軍、征四大將軍、狄道侯、隴西公、敕朝世頭祿,攻魏國殉職。石、張氏,1子:超。

29世李超,又伉,字仁高,官至秦代大將軍、漁陽太守。邱氏,2子:元曠、仲翔。

30世李仲翔,又大齊,官至漢高祖劉邦(前256-前195)河東太守、征西將軍,討叛薑時陣亡,葬陜西狄道東川(今甘肅臨洮縣)。周氏,1子:伯考。

31世李伯考,又蓮,官至隴西、河東兩郡太守。巫、葉氏,2子:尚、向。

32世李尚,又賈湘,官至漢成紀令。鄭、鄒、楊氏,3子:雲、廣、剛。

33世李廣(前184-前119),字廷禮,號誠,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人。李廣善猿臂射,力無雙。前166年,漢文帝14年,因功中郎。漢景帝北部邊域七郡太守。漢武帝未央宮衛尉。前129年,漢元光6年,驍騎將軍,萬騎出雁門(今山西右玉南)擊匈奴,李廣佯死,奔馬返,任右北平郡太守,匈奴畏服,稱飛將軍,數年不敢來犯。前119年,唐元狩4年漠北之戰,李廣前將軍,因迷路未戰,回朝自殺,葬陜西秦州(甘肅天水縣)。太史公司馬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唐德宗封李廣武廟64將,宋徽宗追封李廣宋武廟72將,曰:懷柔伯。鄭、劉氏,3子:當戶、椒、敢。

34世李敢(前138-前118),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人,西漢將領,匈奴戰,屢立功,與霍去病攻匈奴,奪左賢王鼓旗,由校尉升郎中令、關內侯。前118年,因傷衛青被霍去病射殺。楊氏,2子:禹、忠。

35世李禹,字子道、長禹,號子道,官至河南太守。包氏,1子:承。

36世李承,號修文,襲河南太守,何、劉氏,1子:先。

37世李先,字敬宗、丞子,號武,官至蜀郡北平太守。鄧、楊、袁氏,1子:長宗。

38世李長宗,字伯禮,號英山,襲北平太守,鐘、孫氏,1子:君況。

39世李君況,又子期、高,字叔千,官至漢博士議郎、中大夫。薛、嚴氏,1子:本。

40世李本,又政本,字上明,官至禦史大夫。宋、崔氏,2子:次,恬。

41世李次,又忠,字仲居、仲君,號子賢,官至巴郡太守、西陵校尉。曾、許氏,2子:軌、潛。

42世李軌,字文逸,官至司農卿、臨淮太守、巴郡太守。竇、魏氏,1子:龍。

43世李龍,又隆,字彥緒,官至長安令、積弩將軍,葬蜀中龍安城東中心山。馮、宋氏,1子:艾。

44世李艾,字世績,號明,官至繞騎將軍、魏郡太守。匡、簡氏,1子:雍。

45世 李雍,字雋熙,官至濟北、東莞兩郡太守。匡、陳氏,2子:倫、柔。

46世李柔,字德遠,號子堅,官至北地太守。劉氏,1子:弇yǎn。

47世李弇,字季子,武威郡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人,官至前涼天水太守、武衛將軍、安西亭侯。1子:昶。

48世李昶,字仲堅,號養訓,官至西涼太守、武衛將軍、安西亭侯。周、鄒氏,1子:皓。

49世李暠(351-417),又馗kuí,字玄盛、符盛、長生,號克嘉,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人。身高丈二,腰四圍,豹頭虎眼,日糧一鬥,肉二肘,酒量滄海,力可拔山,英雄蓋世,戲鎖二百斤如舉一羽。397年,隆安元年,授效谷縣令,升敦煌太守。400年,隆安4年,李暠自稱大將軍、護羌校尉、秦涼二州牧、涼公,改元庚子,建立西涼政權,以敦煌為都城,疆域廣及西域。405年,義熙元年,李暠改元建初,遣使奉表東晉,遷都酒泉。李暠卒,謚武昭王,廟太祖,葬建世陵。743年,天寶2年,唐玄宗李隆基追興聖皇帝。亢、黃、盧氏,10子:譚、歆、讓、愔、恂、翻、豫、宏、眺、亮。

50世李歆,又欽,字士業,西涼後主,繼父王皇位,因建宮室、用刑過嚴,民心失散,北涼戰中陣亡蓼泉,酒泉失守。鄒、包、葉氏,8子:助、紹、重耳、宏文、崇明、崇眼、崇庸、崇佑。

51世李重耳,又柏舟,字景順,號虔和,官至汝南太守、宏農太守。劉、辛氏,2子:獻、熙。

52世李熙,又儀,字熙明,號孟良,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人,官至金門鎮將,鎮守北方六鎮武川鎮(今內蒙古武川縣),護衛北魏舊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抵禦北方侵擾。618年,唐武德元年,唐高祖李淵追尊李熙宣簡公。627年,唐貞觀元年,唐太宗李世民歷時18年,修隆堯唐祖陵,重葬李熙,稱大唐始祖。674年,唐咸亨5年,唐高宗追尊李熙為宣皇帝,廟號獻祖,葬於建初陵。周、龍、劉、楊、獵氏,1子:天賜。

53世李天賜,又懿,字德真,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人,官至拮陽樞密使,

唐高祖李淵即位,追封隴西懿王。咸亨五年(674年),追贈光皇帝,廟號懿祖,葬於啟運陵。618年,唐武德元年,唐高祖李淵追尊李天賜懿祖光皇帝,葬於啟運陵。鄭、陳、張氏,3子:起顯、起摩、起虎。

54世李虎,又起虎,字文彬,號克權,官至太尉、隴西郡公。卒於551年,西魏大統17年,謚襄。北周保定年間,追封唐國公。618年,唐武德元年,唐高祖李淵追封為景皇帝,廟號太祖,葬於永康陵。歐陽、趙氏,8子:延陽、真、岡、漳、繪、韋、亮、昺。

55世李昺bǐng,又光華,襲唐國公,官至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618年,唐武德元年,唐高祖李淵追封李昺為世祖元皇帝。獨孤、周、陳、楊氏,6子:淵、源、波、濤、海、浪。

56世李淵(566-635),字叔德,在位(618-626),長安(今陜西西安)人,襲唐國公。617年,隋大業13年,時太原留守,起兵晉陽,攻取長安,擁隋煬帝孫楊侑為帝,遙尊煬帝太上皇,自領大丞相,加封唐王。618年,隋義寧2年,悉煬帝遇弒,逼楊侑禪位於己,建立唐朝,年號武德,命其子李世民等多路出兵,攻隴西李軌,滅西秦薛舉父子,擊敗劉武周和宋金剛,擒獲夏王竇建德,迫降洛陽王世充,平定各地農民起義,完成全國統一大業。626年,唐武德9年,玄武門之變,冊立李世民為皇太子,並傳位李世民,退稱太上皇。635年,唐貞觀9年,李淵病逝,享年70歲,謚太武皇帝,廟號高祖,葬於獻陵。674年,唐上元元年八月,唐高宗李治改上尊號曰神堯皇帝。754年,天寶13年二月,唐玄宗李隆基上尊號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竇、萬、尹、宇文、莫、張、孫、崔、楊、楊、張、薛、郭、劉、張、楊、王、魯、張、柳20氏,23子:建成、世民、玄霸、元吉、知靈、元景、元昌、元亨、元方、元禮、元嘉、元則、元懿、元軌、元鳳、元慶、元裕、元明、靈夔、元祥、元曉、元嬰、皎民。19女:長沙、襄陽、平陽、高密、長廣、萬春、房陵、九江、廬陵、南昌、安平、淮南、真定、衡陽、丹陽、臨海、館陶、安定、常樂公主。

57世李世民(599-649),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人,少年從軍,平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劉黑闥,唐初立有功,拜天策上將,封秦王。626年,唐武德9年 六月初四玄武門之變,殺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冊立為皇太子。同年八月初九,唐高祖李淵退位,李世民即皇帝位,年號貞觀。對內厲行節約,勸課農桑,休養生息,國泰民安,創貞觀之治;對外滅東突厥、薛延陀,征高昌、龜茲、吐谷渾、高句麗,置安西四鎮,北方融洽,獲尊天可汗。649年,貞觀23年五月廿六,李世民崩於含風殿,享年52歲,在位23年,廟太宗,謚文皇帝,又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葬於昭陵。長孫、韋、楊、燕、鄭、徐、楊、陰、楊、韋、蕭、武、崔、蕭、王15氏,14子:承乾、寬、恪、泰、佑、愔、惲、貞、治、慎、囂、簡、福、明。22女:襄城、汝南、南平、遂安、長樂、豫章、巴陵、景(北景)、普安、東陽、臨川、清河、蘭陵、晉安、安康、新興、城陽、高陽、金山、晉陽、常山、新城公主

58世李貞(627-688),又元貞,唐太宗李世民第8子,母燕德妃,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人。擅騎射,好文史。唐貞觀年間,官安州、徐州、揚州、相州、絳州刺史,封越王。唐高宗李治(628 -683)即位,官左衛大將軍、綿、相、蔡州刺史。唐中宗李顯即位,授太子太傅。684年,唐嗣聖元年,遷太子少保、豫州刺史。686年,唐垂拱2年,李貞起兵反武則天當政,兵敗自盡,賜虺huǐ姓。716年,唐開元5年,唐玄宗李隆基將李貞改葬,追謚為敬。5子:沖(瑯琊王)、洽、溫(沈國公)、蔳(常山公)、湀guǐ。2女:良鄉(適汝陽縣丞裴守德)、餘姚(適太子傢令慕容)縣主。

59世李湀guǐ,李貞5子(幼子)。1子:思漢。

60世李思漢,碎葉城富商。月娃氏(突厥族)。1子:白。1女:月圓。

61世李白(701.2.8-763.12.19),字太白,號青蓮,又十二、翰林、供奉、拾遺、謫仙、詩仙,生於唐長安元年(701,辛醜)十二月廿六(2月8日),卒於唐寶應2年(763,癸卯)十一月初十(12月19日),享年63歲,葬於青山(今安徽當塗縣)。夫人許氏(許宗璞,宰相許圉師孫女),727年孟浩然牽線入贅,736年許氏卒於安陸,李白攜子女入籍瑕丘(今山東兗州),1子李伯禽,1女李平陽。夫人劉氏(前朝官吏劉金馬曾孫女),739年娶,後離,無子女。夫人雲氏(海石榴,右武衛大將軍、歸德公雲定興曾孫女),742年娶,744年李白賜金還山,泗水置大批田產雲氏,750年雲氏卒於兗州,1子李頗黎。夫人宗氏(大臣宗楚客孫女),751年娶,李白因李璘案流放夜郎,終未見面,無子女。

62世李伯禽,又明月奴,792年卒於兗州,1子:下落不明(清《繁昌縣志》:“李暈,白之後裔也。”經分析,暈應伯禽之子)。2女:長女適陳雲,次女適劉勸。李頗黎,又天然,1子:下落不明。李平陽,女,下落不明。

94世(李白33世)李繁,94者,按平均25年/代計算結果。東尹莊(江蘇薑堰市梅垛鄉)發現清咸豐年間《李氏源流族譜》,譜序:“源自嫡派李氏自太白,相傳數十世而至繁公,原有譜系,迨明洪武年間移民渡江,遂遷海陵東南,卜宅楊尹莊而居焉,是為李氏始遷之祖,相傳至今已十有七世。垛內在上有南北溝一條,長數百餘丈深,數十餘尺,兄弟二人櫛風沐雨、戴月披星,填六七年始平,砌草房二十餘間。咸豐九年,庚子科延令舉人陳煥新文甫謹撰。”李明華:“舉人在清不可亂寫,否則擔責,真實性與史相符。東尹莊原薑堰楊尹莊,李姓人口約2000人,現分佈於尹莊、梅垛、顧高3村。”

114世(李白53世,李繁20世)李煥榮為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115世(李白54世,李繁21世)李玉堂為河南醫科大學教授、李玉章為杭州延安中學校長。李繁裔孫多為教育界高級教師、校長等。五修族譜編委:李步洋、李玉堂、李煥榮、李明華、李煥亮等。唐魏顥《李翰林集序》載李頗黎,東尹莊老譜載李白嫡派,東尹莊為李白嫡派李頗黎裔孫可采信。

七、李白“四碑四序兩傳一表”錯誤38處。其中,四碑錯誤17處:李碑【762年,唐代宗寶應元年,李華《故翰林學士李君墓志並序》】錯誤3處。劉碑【790年,唐德宗貞元6年四月初七,劉全白《唐故翰林學士李君碣記》】錯誤2處。范碑【817年,憲宗元和12年正月廿三,范傳正《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並序》】錯誤9處。裴碑【843年,唐武宗會昌2年二月,裴敬《翰林學士李公墓碑》】錯誤3處。四序錯誤16處:冰序【762年,唐代宗寶應元年十一月十二,李陽冰《草堂集序》】錯誤2處。魏序【764年,唐代宗廣德2年,魏顥《李翰林集序》】錯誤2處。樂序【998年,宋真宗咸平元年三月初三,樂史《李翰林別集序》】引范碑錯誤9處。曾序【1060年,宋神宗宋嘉佑5年,曾鞏《李白集後序》】引舊傳錯誤3處。兩傳錯誤5處:舊傳【945年,後晉開運2年,趙瑩《舊唐書·李白傳》】錯誤3處。新傳【1060年,宋仁宗嘉佑5年,宋祁、歐陽修《新唐書·李白傳》】錯誤2處。一表無錯誤:宋表【757年,唐肅宗至德2年,李白《為宋中丞自薦表》】無錯誤。

八、李白入籍兗州28年

㈠736年(唐開元24年)兗州都督府都督府都督為李白族祖李輔。622年(唐武德5年)置兗州府,治瑕丘(兗州),領任城、瑕丘、平陸、襲丘、曲阜、鄒、泗水7縣。640年(唐貞觀14年)置兗州都督府,治瑕丘(兗州),轄兗、秦、沂3州。742年(唐天寶元年)兗州都督府改魯郡。758年(唐乾元元年)復兗州府,治瑕丘(兗州),設兗海節度使,領兗、海、沂、密4州8縣,隸屬河南道。李白入籍兗州28年,理由有三。一是736年(唐開元24年)兗州為都督府,轄瑕丘(兗州)、任城、平陸、襲丘、曲阜、鄒、泗水7縣和秦、沂兩州。二是兗州都督府都督為李白族祖李輔。三是劍聖裴旻傢在兗州。“顧餘不及仕,學劍來山東。”見李白《五月東魯行答汶上君》。

㈡李白六父李客為兗州都督府轄任城縣尉。李白《對雪奉餞任城六父秩滿歸京》):“龍虎謝鞭策,鵷鸞不司晨。君看海上鶴,何似籠中鶉。獨用天地心,浮雲乃吾身。雖將簪組狎,若與煙霞親。季父有英風,白眉超常倫。一官即夢寐,脫屣歸西秦。竇公敞華筵,墨客盡來臻。燕歌落胡雁,郢曲回陽春。征馬百度嘶,遊車動行塵。躊躇未忍去,戀此四座人。餞離駐高駕,惜別空殷勤。何時竹林下,更與步兵鄰。”李白數次見六父任城縣尉李客,飲酒賀蘭氏,作詩浣筆泉,直到李客秩滿離任歸京。

㈢泗水有李白賜金還山為夫人雲氏置大批田產。李白《寄東魯二稚子》:“吳地桑葉綠,吳蠶已三眠。我傢寄東魯,誰種龜陰田?春事已不及,江行復茫然。南風吹歸心,飛墮酒樓前。樓東一株桃,枝葉拂青煙。此樹我所種,別來向三年。桃今與樓齊,我行尚未旋。嬌女字平陽,折花倚桃邊。折花不見我,淚下如流泉。小兒名伯禽,與姊亦齊肩。雙行桃樹下,撫背復誰憐?念此失次第,肝腸日憂煎。裂素寫遠意,因之汶陽川。”詩中 “我傢寄東魯,誰種龜陰田。”龜陰者龜山北。《泗水縣志》:“龜山,在城東南50裡,其山小,名龜山。《水經註》媯亭山。”744年,李白賜金還山,泗水龜山北置大批田產於夫人魯氏稱龜陰田。泗水龜山寺遺址尚存。745年春,李白與杜甫魯郡(兗州)第三次見面,同遊東魯(兗州),作《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東石門者金口壩。746年秋,李白思念杜甫,作《沙丘城下寄杜甫》。沙丘城者兗州,北齊沙丘城碑為證。碑文:“大齊河清三年(564)歲次實沉於沙丘東城之內”。749年春,李白在金陵思念子女,作《寄東魯二稚子》、《送蕭三十一之魯中兼問稚子伯禽》、《靜夜思》。東魯、魯中者兗州。

㈣李白兗州年表

735年夫人許氏(許宗璞)卒於安陸。

736年(唐開元24年),李白攜子李伯禽(明月奴)女李平陽離安陸入籍瑕丘(兗州)。

762年,寶應元年,李白至當塗、采石,作《江南春懷》、《春日獨酌》、《田園言懷》、《日出入行》。八月,李白投李光弼,病返金陵。十一月,抱病當塗,投族叔當塗縣令李陽冰,作《獻從叔當塗宰李陽冰》、《當塗李宰君畫贊》,枕上授稿,托李陽冰編集作序,李陽冰編《草堂集》20卷,撰《草堂集序》。

763年,寶應2年,63歲。春,李白病情好轉,李陽冰卸任縣令,離開當塗,李白孤獨彷徨,作《九月九日飲》、《九月十日即事》。十 一月,李白作《笑歌行》、《悲歌行》、《臨路歌》。是年,代宗李豫以“左拾遺詔”白,而李白已卒於當塗,葬青山(今安徽當塗縣)。

㈣李白山東遺詩180篇

李白兗州定居後,遍遊山東濟南(齊州)、德州(安陵)、泰安(徂徠山)、平原(唐德州轄縣)、博平(唐天寶博平郡)、肥城、淄博(臨淄)、青州、青島(嶗山)、臨沂(沂山)、曲阜、鄒城(嶧山)、任城(唐兗州都督府轄縣)、金鄉、汶上(中都)、單縣(單父)、巨野、泗水、棗莊(蘭陵)等30處,詩作數萬,因顛沛流離,山東遺詩180首,其中兗州遺詩40篇。

㈤李白山東遺詩部分62首(含兗州40首)

1、李白贈任城盧主簿(任城者唐兗州府轄縣,作於兗州)

作者:李白

海鳥知天風,竄身魯門東。臨觴不能飲,矯翼思凌空。

鐘鼓不為樂,煙霜誰與同。歸飛未忍去,流淚謝鴛鴻。

2、贈瑕丘王少府一首(瑕丘者兗州府,作於兗州)

作者:李白

皎皎鸞鳳姿,飄飄神仙氣。梅生亦何事,來作南昌尉。

清風佐鳴琴,寂寞道為貴。一見過所聞,操持難與群。

毫揮魯邑訟,目送瀛洲雲。我隱屠釣下,爾當玉石分。

無由接高論,空此仰清芬。

3、沙丘城下寄杜甫一首(沙丘者兗州別稱,作於兗州)

作者:李白

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

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

4、寄東魯二稚子一首(東魯者兗州別稱,下同。作於金陵,今江蘇南京)

作者:李白

吳地桑葉綠,吳蠶已三眠。我傢寄東魯,誰種龜陰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復茫然。南風吹歸心,飛墮酒樓前。

樓東一株桃,枝葉拂青煙。此樹我所種,別來向三年。

桃今與樓齊,我行尚未旋。嬌女字平陽,折花倚桃邊。

折花不見我,淚下如流泉。小兒名伯禽,與姊亦齊肩。

雙行桃樹下,撫背復誰憐?念此失次第,肝腸日憂煎。

裂素寫遠意,因之汶陽川。

5、送韓準裴政孔巢父還山一首(送者作於兗州)

作者:李白

獵客張兔罝,不能掛龍虎。所以青雲人,高歌在巖戶。

韓生信英彥,裴子含清真。孔侯復秀出,俱與雲霞親。

峻節凌遠松,同衾臥盤石。斧冰嗽寒泉,三子同二屐。

時時或乘興,往往雲無心。出山揖牧伯,長嘯輕衣簪。

昨宵夢裡還,雲弄竹溪月。今辰魯東門,悵飲與君別。

雪崖滑去馬,蘿徑迷歸人。相思若煙草,歷亂無冬春。

6、魯郡堯祠送吳五之瑯琊一首(魯郡者兗州別稱)

作者:李白

堯沒三千歲,青松古廟存。送行奠桂酒,拜舞清心魂。

日色促歸人,倒歌連芳樽。馬嘶俱醉起,分手更何言。

7、金鄉送韋八之西京一首(金鄉者唐兗州府轄縣)

作者:李白

客自長安來,還歸長安去。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

此情不可道,此別何時遇?望望不見君,連山起煙霧。

8、魯城北郭曲腰桑下送張子還嵩陽一首(魯城者兗州別稱,下同)

作者:李白

送別枯桑下,凋葉落半空。我行懵道遠,爾獨知天風。

誰念張仲蔚,還依蒿與蓬。何時一杯酒,更與李膺同。

9、送魯郡劉長史一首(作於兗州)

作者:李白

魯國一杯水,難容橫海鱗。仲尼且不敬,況乃尋常人。

白玉換鬥粟,黃金買尺薪。閉門木葉下,始覺秋非春。

聞君向西遷,地即鼎湖鄰。寶鏡匣蒼蘚,丹經埋素塵。

軒後上天時,攀龍遺小臣。及此留惠愛,庶幾風化淳。

魯縞如白煙,五縑不成束。臨行贈貧交,一尺重山嶽。

相國齊晏子,贈行不及言。托陰當樹李,忘憂當樹萱。

他日見張祿,綈袍懷舊恩。

10、魯郡堯祠送張十四遊河北一首(作於兗州)

作者:李白

猛虎伏尺草,雖藏難蔽身。有如張公子,骯臟在風塵。

豈無橫腰劍,屈彼淮陰人。擊築向北燕,燕歌易水濱。

歸來泰山上,當與爾為鄰。

11、魯中送二從弟赴舉之西京一首(魯中者濟南別稱,送者作於兗州)

作者:李白

魯客向西笑,君門若夢中。霜凋逐臣發,日憶明光宮。

復羨二龍去,才華冠世雄。平衢騁高足,逸翰凌長空。

舞袖拂秋風,歌筵聞早鴻。送君日千裡,良會何由同。

12、送楊燕之東魯一首(作於兗州)

作者:李白

關西楊伯起,漢日舊稱賢。四代三公族,清風播人天。

夫子華陰居,開門對玉蓮。何事歷衡霍,雲帆今始還。

君坐稍解顏,為君歌此篇。我固侯門士,謬登聖主筵。

一辭金華殿,蹭蹬長江邊。二子魯門東,別來已經年。

因君此中去,不覺淚如泉。登單父陶少府半月臺一首

陶公有逸興,不與常人俱。築臺像半月,回向高城隅。

置酒望白雲,商飆起寒梧。秋山入遠海,桑柘羅平蕪。

水色淥且明,令人思鏡湖。終當過江去,愛此暫踟躕。

13、嘲魯儒一首(作於中都即汶上)

作者:李白

魯叟談五經,白發死章句。問以經濟策,茫如墜煙霧。

足著遠遊履,首戴方山巾。緩步從直道,未行先起塵。

秦傢丞相府,不重褒衣人。君非叔孫通,與我本殊倫。

時事且未達,歸耕汶水濱。

14、詶chóu張卿夜宿南陵見贈一首(詶者同酬,作於曲阜南之陵城)

作者:李白

月出魯城東,明如天上雪。魯女驚莎雞,鳴雞應秋節。

當君相思夜,火落金風高。河漢掛戶牖,欲濟無輕舠.

我昔辭林丘,雲龍忽相見。客星動太微,朝去洛陽殿。

爾來得茂彥,七葉仕漢馀。身為下邳客,傢有圯橋書。

傳說未夢時,終當起巖野。萬古騎辰星,光輝照天下。

與君各未遇,長策委蒿萊。寶刀隱玉匣,銹澀空莓苔。

遂令世上愚,輕我土與灰。一朝攀龍去,蛙黽安在哉?

故山定有酒,與爾傾金罍。

15、秋日魯郡堯祠亭上晏別杜補闕范侍禦一首(作於兗州)

作者:李白

我覺秋興逸,誰雲秋興悲?山將落日去,水與睛空宜。

魯酒白玉壺,送行駐金羈。歇鞍憩古木,解帶掛橫枝。

歌鼓川上亭,曲度神飆吹。雲歸碧海夕,雁沒青天時。

相失各萬裡,茫然空爾思。

16、魯東門觀刈yì蒲一首(作於兗州)

作者:李白

魯國寒事早,初霜刈渚蒲。揮鐮若轉月,拂水生連珠。

此草最可珍,何必貴龍須。織作玉床席,欣承清夜娛。

羅衣能再拂,不畏素塵蕪。

17、詠鄰女東窗海石榴一首(作於汶上)

作者:李白

魯女東窗下,海榴世所稀。珊瑚映綠水,未足比光輝。

清香隨風發,落日好鳥歸。願為東南枝,低舉拂羅衣。

無由共攀折,引領望金扉。

18、尋魯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蒼耳中見范置酒摘蒼耳一首(作於兗州)

作者:李白

雁度秋色遠,日靜無雲時。客心不自得,浩漫將何之。

忽憶范野人,閑園養幽姿。茫然起逸興,但恐行來遲。

城壕失往路,馬首迷荒陂。不惜翠雲裘,遂為蒼耳欺。

入門且一笑,把臂君為誰?酒客愛秋蔬,山盤薦霜梨。

他筵不下箸,此席忘朝饑。酸棗垂北郭,寒瓜蔓東籬。

還傾四五酌,自詠猛虎詞。近作十日歡,遠為千載期。

風流自簸蕩,謔浪偏相宜。酣來上馬去,卻笑高陽池。

19、大庭庫一首(大庭庫者曲阜東,作於曲阜)

作者:李白

朝登大庭庫,雲物何蒼然。莫辨陳鄭火,空霾鄒魯煙。

我來尋梓慎,觀化入寥天。古木朔氣多,松風如五弦。

帝圖終冥沒,嘆息滿山川。

20、秋獵孟諸夜歸置酒單父東樓觀妓一首(單父者單縣,作於單縣)

作者:李白

傾暉速短炬,走海無停川。冀餐圓丘草,欲以還頹年。

此事不可得,微生若浮煙。駿發跨名駒,雕弓控鳴弦。

鷹豪魯草白,狐兔多肥鮮。邀遮相馳逐,遂出城東田。

一掃四野空,喧呼鞍馬前。歸來獻所獲,炮炙宜霜天。

出舞兩美人,飄颻若雲仙。留歡不知疲,清曉方來旋。

21、送族弟單父主簿凝攝宋城主簿至郭南月橋卻回棲霞山留飲贈之一首(作於兗州)

作者:李白

吾傢青萍劍,操割有馀閑。往來糾二邑,此去何時還?

鞍馬月橋南,光輝歧路間。賢豪相追餞,卻到棲霞山。

群花散芳園,鬥酒開離顏。樂酣相顧起,征馬無由攀。

22、送族弟凝至晏堌去單父三十裡一首(作於兗州)

作者:李白

雪滿原野白,戎裝出盤遊。揮鞭佈獵騎,四顧登高丘。

兔起馬足間,蒼鷹下平疇。喧呼相馳逐,取樂銷人憂。

舍此戒禽荒,微聲列齊謳。鳴雞發晏堌,別雁驚淶溝。

西行有東音,寄與長河流。

23、五月東魯行答汶上君一首(作於汶上)

作者:李白

五月梅始黃,蠶凋桑柘空。魯人重織作,機杼鳴簾櫳。

顧餘不及仕,學劍來山東。舉鞭訪前途,獲笑汶上翁。

愚愚忽壯士,未足論窮通。我以一箭書,能取聊城功。

終然不受賞,羞與時人同。西歸去直道,落日昏陰虹。

此去爾勿言,甘心為轉蓬。

24、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作於兗州)

作者:李白

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臺。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25、魯東門泛舟二首(作於兗州)

作者:李白

(其一)

日落沙明天倒開,波搖石動水縈回。

輕舟泛月尋溪轉,疑是山陰雪後來。

(其二)

水作青龍盤石堤,桃花夾岸魯門西。

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風流到剡溪。

27、魯郡堯祠送竇明府薄華還西京(作於兗州)

作者:李白

朝策犁眉騧,舉鞭力不堪。

強扶愁疾向何處,角巾微服堯祠南。

長楊掃地不見日,石門噴作金沙潭。

笑誇故人指絕境,山光水色青於藍。

廟中往往來擊鼓,堯本無心爾何苦。

門前長跪雙石人,有女如花日歌舞。

銀鞍繡轂往復回,簸林蹶石鳴風雷。

遠煙空翠時明滅,白鷗歷亂長飛雪。

紅泥亭子赤闌幹,碧流環轉青錦湍。

深沉百丈洞海底,那知不有蛟龍蟠。

君不見綠珠潭水流東海,綠珠紅粉沉光彩。

綠珠樓下花滿園,今日曾無一枝在。

昨夜秋聲閶闔來,洞庭木落騷人哀。

遂將三五少年輩,登高遠望形神開。

生前一笑輕九鼎,魏武何悲銅雀臺。

我歌白雲倚窗牖,爾聞其聲但揮手。

長風吹月度海來,遙勸仙人一杯酒。

酒中樂酣宵向分,舉觴酹堯堯可聞。

何不令皋繇擁篲橫八極,直上青天揮浮雲。

高陽小飲真瑣瑣,山公酩酊何如我。

竹林七子去道賒,蘭亭雄筆安足誇。

堯祠笑殺五湖水,至今憔悴空荷花。

爾向西秦我東越,暫向瀛洲訪金闕。

藍田太白若可期,為餘掃灑石上月。

28、送族弟凝至晏單父三十裡(作於兗州)

作者:李白

雪滿原野白,戎裝出盤遊。揮鞭佈獵騎,四顧登高丘。

兔起馬足間,蒼鷹下平疇。喧呼相馳逐,取樂銷人憂。

舍此戒禽荒,微聲列齊謳。鳴雞發晏堌,別雁驚淶溝。

西行有東音,寄與長河流。

29、贈從弟南平太守之遙二首(作於兗州)

作者:李白

(其一)

少年不得意,落魄無安居。

願隨任公子,欲釣吞舟魚。

常時飲酒逐風景,壯心遂與功名疏。

蘭生谷底人不鋤,雲在高山空卷舒。

漢傢天子馳駟馬,赤軍蜀道迎相如。

天門九重謁聖人,龍顏一解四海春。

彤庭左右呼萬歲,拜賀明主收沉淪。

翰林秉筆回英眄,麟閣崢嶸誰可見。

承恩初入銀臺門,著書獨在金鑾殿。

龍鉤雕鐙白玉鞍,象床綺席黃金盤。

當時笑我微賤者,卻來請謁為交歡。

一朝謝病遊江海,疇昔相知幾人在。

前門長揖後門關,今日結交明日改。

愛君山嶽心不移,隨君雲霧迷所為。

夢得池塘生春草,使我長價登樓詩。

別後遙傳臨海作,可見羊何共和之。

(其二)

東平與南平,今古兩步兵。素心愛美酒,不是顧專城。

謫官桃源去,尋花幾處行。秦人如舊識,出戶笑相迎。

說明:南平者郡名(今重慶),之遙者李之遙。

31、送族弟凝之滁求婚崔氏(作於兗州)

作者:李白

與爾情不淺,忘筌已得魚。玉臺掛寶鏡,持此意何如。

坦腹東床下,由來志氣疏。遙知向前路,擲果定盈車。

32、對雪奉餞任城六父秩滿歸京(六父者六叔,作於任城)

作者:李白

龍虎謝鞭策,鵷鸞不司晨。君看海上鶴,何似籠中鶉。

獨用天地心,浮雲乃吾身。雖將簪組狎,若與煙霞親。

季父有英風,白眉超常倫。一官即夢寐,脫屣歸西秦。

竇公敞華筵,墨客盡來臻。燕歌落胡雁,郢曲回陽春。

征馬百度嘶,遊車動行塵。躊躇未忍去,戀此四座人。

餞離駐高駕,惜別空殷勤。何時竹林下,更與步兵鄰。

33、送魯郡劉長史遷弘農長史(作於兗州)

作者:李白

魯國一杯水,難容橫海鱗。仲尼且不敬,況乃尋常人。

白玉換鬥粟,黃金買尺薪。閉門木葉下,始覺秋非春。

聞君向西遷,地即鼎湖鄰。寶鏡匣蒼蘚,丹經埋素塵。

軒後上天時,攀龍遺小臣。及此留惠愛,庶幾風化淳。

魯縞如白煙,五縑不成束。臨行贈貧交,一尺重山嶽。

相國齊晏子,贈行不及言。托陰當樹李,忘憂當樹萱。

他日見張祿,綈袍懷舊恩。

34、東魯見狄博通 (東魯者兗州)

作者:李白

去年別我向何處,有人傳道遊江東。

謂言掛席度滄海,卻來應是無長風。

35、別中都明府兄 (中都者汶上,作於兗州 )

作者:李白

吾兄詩酒繼陶君,試宰中都天下聞。

東樓喜奉連枝會,南陌愁為落葉分。

城隅淥水明秋日,海上青山隔暮雲。

取醉不辭留夜月,雁行中斷惜離群。

36、送梁四歸東平(東平者鄆城,作於兗州)

作者:李白

玉壺契美酒,送別強為歡。大火南星月,長郊北路難。

殷王期負鼎,汶水起垂竿。莫學東山臥,參差老謝安。

37、贈任城盧主簿潛(作於兗州)

作者:李白

海鳥知天風,竄身魯門東。臨觴不能飲,矯翼思凌空。

鐘鼓不為樂,煙霜誰與同。歸飛未忍去,流淚謝鴛鴻。

38、贈范金卿二首(作於兗州)

作者:李白

(其一)

君子枉清盼,不知東走迷。離傢來幾月,絡緯鳴中閨。

桃李君不言,攀花願成蹊。那能吐芳信?惠好相招攜。

我有結綠珍,久藏濁水泥。時人棄此物,乃與燕珉齊。

摭拭欲贈之,申眉路無梯。遼東慚白豕,楚客羞山雞。

徒有獻芹心,終流泣玉啼。隻應自索漠,留舌示山妻。

(其二)

范宰不買名,弦歌對前楹。為邦默自化,日覺冰壺清。

百裡雞犬靜,千廬機杼鳴。浮人少蕩析,愛客多逢迎。

遊子睹嘉政,因之聽頌聲。

40、單父東樓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作於單縣)

作者:李白

爾從咸陽來,問我何勞苦。

沐猴而冠不足言,身騎土牛滯東魯。

沈弟欲行凝弟留,孤飛一雁秦雲秋。

坐來黃葉落四五,北鬥已掛西城樓。

絲桐感人弦亦絕,滿堂送君皆惜別。

卷簾見月清興來,疑是山陰夜中雪。

明日鬥酒別,惆悵清路塵。

遙望長安日,不見長安人。

長安宮闕九天上,此地曾經為近臣。

一朝復一朝,發白心不改。

屈平憔悴滯江潭,亭伯流離放遼海。

折翮翻飛隨轉蓬,聞弦墜虛下霜空。

聖朝久棄青雲士,他日誰憐張長公。

41、送方士趙叟之東平(作於兗州)

作者:李白

長桑曉洞視,五藏無全牛。趙叟得秘訣,還從方士遊。

西過獲麟臺,為我吊孔丘。念別復懷古,潸然空淚流。

42、雪讒詩贈友人 (作於兗州)

作者:李白

嗟予沈迷,猖獗已久。五十知非,古人嘗有。

立言補過,庶存不朽。包荒匿瑕,蓄此頑醜。

月出致譏,貽愧皓首。感悟遂晚,事往日遷。

白璧何辜,青蠅屢前。群輕折軸,下沉黃泉。

眾毛飛骨,上凌青天。萋斐暗成,貝錦粲然。

泥沙聚埃,珠玉不鮮。洪焰爍山,發自纖煙。

蒼波蕩日,起於微涓。交亂四國,播於八埏。

拾塵掇蜂,疑聖猜賢。

哀哉悲夫,誰察予之貞堅?

彼婦人之猖狂,不如鵲之強強。

彼婦人之淫昏,不如鶉之奔奔。

坦蕩君子,無悅簧言。擢發贖罪,罪乃孔多。

傾海流惡,惡無以過。人生實難,逢此織羅。

積毀銷金,沈憂作歌。天未喪文,其如餘何。

妲己滅紂,褒女惑周。天維蕩覆,職此之由。

漢祖呂氏,食其在傍。秦皇太後,毒亦淫荒。

螮蝀作昏,遂掩太陽。萬乘尚爾,匹夫何傷。

辭殫意窮,心切理直。如或妄談,昊天是殛。

子野善聽,離婁至明。神靡遁響,鬼無逃形。

不我遐棄,庶昭忠誠。

43、魯郡葉和尚贊 (作於兗州)

作者:李白

海英嶽靈,誕彼開士。瞭身皆空,觀月在水。

如薪傳火,朗徹生死。如雲開天,廓然萬裡。

寂滅為樂,江海而閑。逆旅形內,虛舟世閑。

邈彼昆閬,誰雲可攀。

44、金鄉薛少府廳畫鶴贊(作於金鄉)

作者:李白

高堂閑軒兮,雖聽訟而不擾。

圖蓬山之奇禽,想瀛海之縹緲。

紫頂煙赩,丹眸星皎。

昂昂佇眙,霍若驚矯。

形留座隅,勢出天表。

謂長鳴於風霄,終寂立於露曉。

凝玩益古,俯察愈奸。

舞疑傾市,聽似聞弦。

儻感至精以神變,可弄影而浮煙。

45、觀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圖 (博平者,今聊城西北,作於博平)

作者:李白

觀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圖。

粉壁為空天,丹青狀江海。

遊雲不知歸,日見白鷗在。

博平真人王志安,沈吟至此願掛冠。

松溪石磴帶秋色,愁客思歸坐曉寒。

46、早秋贈裴十七仲堪(作於兗州)

作者:李白

遠海動風色,吹愁落天涯。南星變大火,熱氣餘丹霞。

光景不可回,六龍轉天車。荊人泣美玉,魯叟悲匏瓜。

功業若夢裡,撫琴發長嗟。裴生信英邁,屈起多才華。

歷抵海岱豪,結交魯朱傢。復攜兩少妾,艷色驚荷葩。

雙歌入青雲,但惜白日斜。窮溟出寶貝,大澤饒龍蛇。

明主倘見收,煙霄路非賒。時命若不會,歸應煉丹砂。

47、贈別王山人歸佈山(作於兗州)

作者:李白

王子析道論,微言破秋毫。還歸佈山隱,興入天雲高。

爾去安可遲?瑤草恐衰歇。我心亦懷歸,屢夢松上月。

傲然遂獨往,長嘯開巖扉。林壑久已蕪,石道生薔薇。

願言弄笙鶴,歲晚來相依。

48、送楊山人歸嵩山(作於兗州)

作者:李白

我有萬古宅,嵩陽玉女峰。長留一片月,掛在東溪松。

爾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歲晚或相訪,青天騎白龍。

49、留別西河劉少府(作於兗州)

作者:李白

秋發已種種,所為竟無成。閑傾魯壺酒,笑對劉公榮。

謂我是方朔,人間落歲星。白衣千萬乘,何事去天庭。

君亦不得意,高歌羨鴻冥。世人若醯雞,安可識梅生。

雖為刀筆吏,緬懷在赤城。餘亦如流萍,隨波樂休明。

自有兩少妾,雙騎駿馬行。東山春酒綠,歸隱謝浮名。

50、別魯頌(作於兗州)

作者:李白

誰道泰山高,下卻魯連節。誰雲秦軍眾,摧卻魯連舌。

獨立天地間,清風灑蘭雪。夫子還倜儻,攻文繼前烈。

錯落石上松,無為秋霜折。贈言鏤寶刀,千歲庶不滅。

51、夢遊天姥山別東魯諸公(作於兗州)

作者:李白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

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

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

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52、寄遠其十(作於兗州)

作者:李白

魯縞如玉霜。筆題月氏書。寄書白鸚鵡。西海慰離居。

行數雖不多。字字有委曲。天末如見之。開緘淚相續。

淚盡恨轉深。千裡同此心。

53、初月(作於兗州)

作者:李白

玉蟾離海上,白露濕花時。雲畔風生爪,沙頭水浸眉。

樂哉弦管客,愁殺戰征兒。因絕西園賞,臨風一詠詩。

54、琴贊(作於兗州)

作者:李白

嶧陽孤桐,石聳天骨。根老冰泉,葉苦霜月。

斫為綠綺,徽聲粲發。秋風入松,萬古奇絕。

55、東海有勇婦(作於兗州)

作者:李白

梁山感杞妻,慟哭為之傾。金石忽暫開,都由激深情。

東海有勇婦,何慚蘇子卿。學劍越處子,超騰若流星。

捐軀報夫仇,萬死不顧生。白刃耀素雪,蒼天感精誠。

十步兩躩躍,三呼一交兵。斬首掉國門,蹴踏五臟行。

豁此伉儷憤,粲然大義明。北海李使君,飛章奏天庭。

舍罪警風俗,流芳播滄瀛。名在列女籍,竹帛已光榮。

淳於免詔獄,漢主為緹縈。津妾一棹歌,脫父於嚴刑。

十子若不肖,不如一女英。豫讓斬空衣,有心竟無成。

要離殺慶忌,壯夫所素輕。妻子亦何故辜,焚之買虛名。

豈如東海婦,立事獨揚名。

說明:東海者天寶元年(742)東海郡,乾元元年(758)復海州。

56、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作於兗州)

作者:李白

昨夜吳中雪,子猷佳興發。

萬裡浮雲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

孤月滄浪河漢清,北鬥錯落長庚明。

懷餘對酒夜霜白,玉床金井水崢嶸。

人生飄忽百年內,且須酣暢萬古情。

君不能貍膏金距學鬥雞,坐令鼻息吹虹霓。

君不能學哥舒橫行青海夜帶刀,西屠石堡取紫袍。

吟詩作賦北窗裡,萬言不直一杯水。

世人聞此皆掉頭,有如東風射馬耳。

魚目亦笑我,請與明月同。

驊騮拳跼不能食,蹇驢得志鳴春風。

折楊皇華合流俗,晉君聽琴枉清角。

巴人誰肯和陽春,楚地由來賤奇璞。

黃金散盡交不成,白首為儒身被輕。

一談一笑失顏色,蒼蠅貝錦喧謗聲。

曾參豈是殺人者,讒言三及慈母驚。

與君論心握君手,榮辱於餘亦何有。

孔聖猶聞傷鳳麟,董龍更是何雞狗。

一生傲岸苦不諧,恩疏媒勞志多乖。

嚴陵高揖漢天子,何必長劍拄頤事玉階。

達亦不足貴,窮亦不足悲。

韓信羞將絳灌比,禰衡恥逐屠沽兒。

君不見李北海,英風豪氣今何在。

君不見裴尚書,土墳三尺蒿棘居。

少年早欲五湖去,見此彌將鐘鼎疏。

57、憶舊遊寄譙邵元參軍(作於兗州)

作者:李白

憶昔洛陽董糟丘,為餘天津橋南造酒樓。

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

海內賢豪青雲客,就中與君心莫逆。

回山轉海不作難,傾情倒意無所惜。

我向淮南攀桂枝,君留洛北愁夢思。

不忍別,還相隨。

相隨迢迢訪仙城,三十六曲水回縈。

一溪初入千花明,萬壑度盡松風聲。

銀鞍金絡到平地,漢東太守來相迎。

紫陽之真人,邀我吹玉笙。

餐霞樓上動仙樂,嘈然宛似鸞鳳鳴。

袖長管催欲輕舉,漢東太守醉起舞。

手持錦袍覆我身,我醉橫眠枕其股。

當筵意氣凌九霄,星離雨散不終朝,

分飛楚關山水遙。

餘既還山尋故巢,君亦歸傢渡渭橋。

君傢嚴君勇貔虎,作尹並州遏戎虜。

五月相呼渡太行,摧輪不道羊腸苦。

行來北涼歲月深,感君貴義輕黃金。

瓊杯綺食青玉案,使我醉飽無歸心。

時時出向城西曲,晉祠流水如碧玉。

浮舟弄水簫鼓鳴,微波龍鱗莎草綠。

興來攜妓恣經過,其若楊花似雪何!

紅妝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寫翠娥。

翠娥嬋娟初月輝,美人更唱舞羅衣。

清風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繞行雲飛。

此時行樂難再遇,西遊因獻長楊賦。

北闕青雲不可期,東山白首還歸去。

渭橋南頭一遇君,酂臺之北又離群。

問餘別恨今多少,落花春暮爭紛紛。

言亦不可盡,情亦不可及。

呼兒長跪緘此辭,寄君千裡遙相憶。

58、寄王屋山人孟大融(作於兗州)

作者:李白

我昔東海上,勞山餐紫霞。親見安期公,食棗大如瓜。

中年謁漢主,不愜還歸傢。朱顏謝春輝,白發見生涯。

所期就金液,飛步登雲車。

願隨夫子天壇上,閑與仙人掃落花。

59、崇明寺佛頂尊勝陀羅尼幢頌(作於高平)

作者:李白

揭高幢兮表天宮,嶷獨出兮凌星虹。

神縱縱兮來空,仡扶傾兮蒼穹。

西方大聖稱大雄,橫絕苦海舟群蒙。

陀羅尼藏萬法宗,善住天子獲厥功。

明明李君牧東魯,再新頹規扶眾苦。

如大雲王註法雨,邦人清涼喜聚舞。

揚鴻名兮振海浦,銘豐碑兮昭萬古。

說明:崇明寺位高平市東南30裡。

60、古風(其十)(作於兗州)

作者:李白

齊有倜儻生,魯連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開光耀。

卻秦振英聲,後世仰末照。意輕千金贈,顧向平原笑。

吾亦澹蕩人,拂衣可同調。

61、古風(其二十)(作於兗州)

作者:李白

昔我遊齊都,登華不註峰。茲山何峻秀,綠翠如芙蓉。

蕭颯古仙人,瞭知是赤松。借予一白鹿,自挾兩青龍。

含笑凌倒景,欣然願相從。泣與親友別,欲語再三咽。

勖君青松心,努力保霜雪。世路多險艱,白日欺紅顏。

分手各千裡,去去何時還。在世復幾時,倏如飄風度。

空聞紫金經,白首愁相誤。撫己忽自笑,沈吟為誰故。

名利徒煎熬,安得閑餘步。終留赤玉舄,東上蓬萊路。

秦帝如我求,蒼蒼但煙霧。

62、南陵別兒童入京(作於曲阜)

作者: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

遊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

會稽愚婦輕買臣,餘亦辭傢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南陵:一說在東魯,曲阜縣南有陵城村

說明:南陵者唐魯郡(兗州)曲阜縣南之陵城,今曲阜市陵城鎮。

九、李白江油20年,遺詩、遺詞、遺言、遺文共27篇

㈠遺詩21篇

1、初月(作於江油)

作者:李白

玉蟾離海上,白露濕花時。雲畔風生爪,沙頭水浸眉。

樂哉弦管客,愁殺戰征兒。因絕西園賞,臨風一詠詩。

2、雨後望月(作於江油)

作者:李白

西郊陰靄散,開戶半蟾生。萬裡舒霜臺,一條江練橫。

出時山眼白,高後海心明。為惜如團扇,長吟到五更。

3、曉晴(作於江油)

作者:李白

野涼疏雨歇,春色遍萋萋。魚躍青池滿,鶯吟綠樹低。

野花妝面濕,山草紐斜齊。零落殘雲片,風吹掛竹谿。

4、對雨(作於江油)

作者:李白

卷簾聊舉目,露濕草綿綿。古岫披雲毳,空庭織碎煙。

水紅愁不起,風線重難牽。盡日扶犁叟,往來江樹前。

5、望夫石(作於江油)

作者:李白

仿佛古容儀,含愁帶曙輝。露如今日淚,苔似昔年衣。

有恨同湘女,無言類楚妃。寂然芳靄內,猶若待夫歸。

6、上樓詩(作於綿陽遊仙越王樓)

作者:李白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7、訪戴天山道士不遇(718年作於江油)

作者:李白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無人知所去,愁依兩三松。

8、尋雍尊師隱居(作於江油)

作者:李白

群峭碧摩天,逍遙不記年。撥雲尋古道,倚樹聽流泉。

花暖青牛臥,松高白鶴眠。語來江色暮,獨自下寒煙。

9、太華觀(作於江油)

作者:李白

石磴層層上太華,白雲深處有人傢。道旁對月閑吹笛,仙子乘雲運駕車。

怪石堆山如坐虎,老藤纏樹似騰蛇。曾聞玉井今何在,會見蓬萊十丈花。

10、冬日歸舊山(舊山者大匡山,720年冬作於江油)

作者:李白

未洗染塵纓,歸來芳草平。一條藤徑綠,萬點雪峰晴。

地冷葉先盡,谷寒雲不行。嫩篁侵舍密,古樹倒江橫。

白犬離村吠,蒼苔壁上生。穿廚孤雉過,臨屋舊猿鳴。

木落禽巢在,籬疏獸路成。拂床蒼鼠走,倒篋素魚驚。

洗硯修良策,敲松擬素貞。此時重一去,去合到三清。

11、題江油尉廳(作於江油)

作者:李白

嵐光深院裡,傍砌水泠泠。野燕巢官舍,溪雲入古廳。

日斜孤吏過,簾倦亂峰青。五色神仙尉,焚香讀道經。

12、別匡山(匡山者大匡山,724年辭親遠遊,作於江油)

作者:李白

曉峰如畫參差碧,藤景搖風拂檻垂。野徑來多將犬伴,人間歸晚帶樵隨。

看雲客倚啼猿樹,洗缽僧臨失鶴池。莫怪無心戀清景,已將書劍許明時。

13、詠石牛(作於江油)

作者:李白

此石巍巍活象牛,埋藏是地數千秋。風吹偏體無毛動,雨打渾身有汗流。

芳草齊眉弗入口,牧童扳角不回頭。自來鼻上無繩索,天地為欄夜不收。

14、螢火蟲(作於江油)

作者:李白

雨打燈難滅,風吹色更明。若飛天上去,定做月邊星。

15、即景(作於江油)

作者:李白

17、觀山火(作於江油)

作者:李白

野火燒山後,人歸火不歸。焰隨紅日遠,煙逐暮雲飛。

18、謁老君廟(作於江油)

作者:李白

先君懷聖德,靈廟肅神心。草合人蹤斷,塵濃鳥跡深。

流沙丹灶滅,關路紫煙沉。獨傷千載後,空馀松柏林。

19、春思(作於江油)

作者:李白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20、秋思(作於江油)

作者:李白

燕支黃葉落,妾望自登臺。海上碧雲斷,單於秋色來。

胡兵沙塞合,漢使玉關回。征客無歸日,空悲蕙草摧。

21、登錦城散花樓(721年作於江油)

作者:李白

日照錦城頭,朝光散花樓。金窗夾繡戶,珠箔懸銀鉤。飛梯綠雲中,

極目散我憂。暮雨向三峽,春江繞雙流。今來一登望,如上九天遊。

㈡遺詞1篇

秋風詞(作於江油)

作者:李白

秋風清,秋月明,

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

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

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㈢遺言1篇

竇圌chuán山(作於江油)

作者:李白

樵夫與耕者,出入畫屏中。

㈣遺文4篇

1、秋於敬亭送從侄卷遊廬山序(710年作於江油)

作者:李白

餘小時,大人令誦《子虛賦》,私心慕之。及長,南遊雲夢,覽七澤之壯觀。酒隱安陸,蹉跎十年。

初,嘉興季父謫長沙西還,時途拜見,預飲林下。專乃稚子,嬉遊在傍。今來有成,鬱負秀氣。吾衰久矣!見爾慰心,申悲導舊,破涕為笑。

方告我遠涉,西登香爐。長山橫蹙,九江卻轉。瀑佈天落,半與銀河爭流;騰虹奔電,潨射萬壑,此宇宙之奇詭也。其上有方湖石井,不可得而窺焉。

羨君此行,撫鶴長嘯。恨丹液未就,白龍來遲,使秦人著鞭,先往桃花之水。孤負夙願,慚歸名山,終期後來,攜手五嶽。情以送遠,詩寧闕乎?

2、《明堂賦》(715年作於江油)

作者:李白

昔在天皇,告成岱宗,改元乾封,經始明堂,年紀總章。時締構之未輯。痛威靈之遐邁。天後繼作,中宗成之。因兆人之子來,崇萬祀之丕業。蓋天皇先天,中宗奉天。累聖纂就,鴻勛史宣。臣白美頌,恭惟述焉。其辭曰:

伊皇唐之革天創元也,我高祖乃仗大順,赫然雷發以首之。於是橫八荒,漂九陽,掃叛換,開混茫。景星耀而太階平,虹霓滅而日月張。欽若太宗,繼明重光。廓區宇以立極,綴蒼顥之頹綱。淳風沕穆,鴻恩滂洋。武義烜赫於有截,仁聲馺 (馬沓) 乎無疆。

若乃高宗紹興,佑統錫羨,神休旁臻,瑞物咸薦。元符剖兮地珍見,既應天以順人,遂登封而降禪。將欲考有洛,崇明堂,惟厥功之未輯兮,乘白雲於帝鄉。天後勤蓮輔政兮,中宗以欽明克昌。遵先軌以繼作兮,揚列聖之耿光。

則使軒轅草圖,羲和練日。經之營之,不彩不質。因子來於四方,豈殫稅於萬室。乃準水臬,攢雲梁,馨玉石於隴坂,空瑰材於瀟湘。巧奪神鬼,高窮昊蒼。聽天語之察察,擬帝居之鏘鏘。雖暫勞而永固兮,始聖謨於我皇。

觀夫明堂之宏壯也,則突兀瞳曨,乍明乍蒙,若大古元氣之結空。巃嵸頹沓,若嵬若嶪,似天閫地門之開闔。爾乃劃岝峉以嶽立,鬱穹崇而鴻紛。冠百王而垂勛,燭萬象而騰文。窙惚恍以洞啟,呼嵌巖而傍分。又比乎昆山之天柱,矗九霄而垂雲。

於是結構乎黃道,岧嶤乎紫微。絡勾陳以繚垣,辟閶闔而啟扉。崢嶸嶒嶷,粲宇宙兮光輝;崔嵬赫奕,張天地之神威。

夫其背泓黃河,垠瀨清洛。太行卻立,通谷前廓。遠則標熊耳以作揭,豁龍門以開關。點翠彩於洪荒,洞清陰乎群山。及乎煙雲卷舒,忽出乍沒。岌嵩噴伊,倚日薄月。雷霆之所鼓蕩,星鬥之所伾扢。挐金龍之蟠蜿,掛天珠之硉矹。

勢拔五嶽,形張四維。軋地軸以盤根,摩天倪而創規。樓臺崛岉以奔附,城闕崟岑而蔽虧。珍樹翠草,含華揚蕤。目瑤井之熒熒,拖玉繩之離離。(扌致)華蓋以儻漭,仰太微之參差。

擁以禁扃,橫以武庫。獻房心以開鑿,瞻少陽而舉措。采殷制,酌夏步。雜以代室重屋之名,括以辰次火木之數。壯不及奢,麗不及素。層簷屹其霞矯,廣廈鬱以雲佈。掩日道,遏風路。陽烏轉景而翻飛,大鵬橫霄而側度。

近則萬木森下,千宮對出。熠乎光碧之堂,炅乎瓊華之室。錦爛霞駁,星錯波沏。颯蕭寥以颼飀,窅陰鬱以櫛密。含佳氣之青蔥,吐祥煙之鬱律。

九室窈窕,五闈聯綿。飛楹磊砢,走栱夤緣。雲楣立岌以橫綺,彩桷攢欒而仰天。皓璧晝朗,朱甍晴鮮。赬欄各落,偃蹇霄漢。翠楹回合,蟬聯汗漫。沓蒼穹之絕垠,跨皇居之太半。遠而望之,赫煌煌以輝輝,忽天旋而雲昏;迫而察之,粲炳煥以照爛,倏山訛而晷換。蔑蓬壺之海樓,吞岱宗之日觀。

猛虎失道,潛虯蟠梯。經通天而直上,俯長河而下低。玉女攀星於網戶,金蛾納月於璇題。藻井彩錯以舒蓬,天窗赩翼而銜霓。扶標川而罔足,擬跟掛而罷躋。要離欻矐而外喪,精視冰背而中迷。

亙以復道,接乎宮掖。坌入西樓,實為昆侖。前承後疑,正儀躅以出入;九夷五狄,順方面而來奔。

其左右也,則丹陛崿崿,彤庭煌煌,列寶鼎,敵金光。流辟雍之滔滔,像環海之湯湯。辟青陽,啟總章。廓明臺而佈玄堂,儼以太廟,處乎中央。發號施令,采時順方。

其閫域也,三十六戶,七十二牖,度延列位,西八東九。白虎列序而躨跜,青龍承隅而蚴蟉。

其深沉奧密也,則赤熛掌火,招拒司金,靈威制陽,葉光摧陰,神鬥主土,據乎其心。

若乃熠耀五色,張皇萬殊,人物禽獸,奇形異模。勢若飛動,瞪眄睢盱。明君暗主,忠臣烈夫。威政興滅,表賢示愚。

於是王正孟月,朝陽登曦。天子乃施蒼玉,轡蒼螭,臨乎青陽左個,方禦瑤瑟而彈鳴絲。展乎國容,輝乎皇儀。傍瞻神臺,順觀雲之軌;俯對清廟,崇配天之規。欽若肸蚃,維清緝熙。崇牙樹羽,熒煌葳蕤。納六服之貢,受萬年邦之籍。張龍旗與虹旌,攢 金戟與玉戚。延五更,進百辟,奉珪瓚,獻琛帛。顒昂俯僂,儼容疊跡。乃潔菹醢,修粢盛,奠三犧,薦五牲,享於神靈。太祝正辭,庶官精誠。鼓大武之隱轔,張鈞天之鏗訇。孤竹合奏,空桑和鳴。盡六變,齊九成,群神來兮降明庭,蓋聖主之所以孝治天下而享祀窅冥也。

然後臨辟雍,宴群後,陰陽為庖,造化為宰,餐元氣,灑太和,千裡鼓舞,百寮賡歌。於斯之時,雲油雨霈,恩鴻溶兮澤汪濊,四海歸兮八荒會。嚨聒兮區宇,駢闐乎闕外。群臣醉德,揖讓而退。

而聖主猶夕惕若厲,懼人未安,乃目極於天,耳下於泉。飛聰馳明,無遠不察,考鬼神之奧,摧陰陽之荒。下明詔,班舊章,振窮乏,散敖倉。毀玉沉珠,卑宮頹墻。使山澤無間,往來相望。帝躬乎天田,後親於郊桑。棄末反本,人和時康。建翠華兮萋萋,鳴玉鑾之鉠鉠。遊乎升平之圃,憩乎穆清之堂。天欣欣兮瑞穰穰,巡陵於鶉首之野,講武於驪山之旁。封岱宗兮祀後土,掩栗陸而苞陶唐。遂邀崆峒之禮,汾水之陽,吸沆瀣之精,黜滋味而貴理國,其若夢華胥之故鄉。於是元元澹然,不知所在,若群雲從龍,眾水奔海,此真所謂我大君登明堂之政化也。

豈比夫秦趙吳楚,爭高競奢,結阿房與叢臺,建姑蘇及章華。非享祀與嚴配,徒掩月而凌霞。由此觀之,不足稱也。蒙況瑤臺之巨麗,復安可以語哉!敢揚國美,遂作辭曰:

穹崇明堂倚天開兮,巃嵸鴻蒙構瑰材兮。偃蹇坱莽邈崔嵬兮,周流辟雍岌靈臺兮。赫奕日,噴風雷。宗祀肸蚃,王化弘恢。鎮八荒,通九垓。四門啟兮萬國來,考休征兮進賢才。儼若皇居而作固,窮千祀兮悠哉!

3、擬恨賦(715年作於江油)

作者:李白

江淹嘗嘆古人遭時否塞,有志不伸,而作恨賦。太白此作,終篇擬之雲。

晨登太山,一望蒿裡。松楸骨寒,宿草墳毀。浮生可嗟,大運同此。於是仆本壯夫,慷慨不歇,仰思前賢,飲恨而歿。

昔如漢祖龍躍,群雄兢奔,提劍叱吒,指揮中原。東馳渤澥,西漂崐崘。斷蛇奮旅,掃清國步,握瑤圖而倏升,登紫壇而雄顧。一朝長辭,天下縞素。

若乃項王虎鬥,白日爭輝。拔山力盡,蓋世心違。聞楚歌之四合,知漢卒之重圍。帳中劍舞,泣挫雄威。騅兮不逝,喑啞何歸?

至如荊卿入秦,直度易水。長虹貫日,寒風颯起。遠讎始皇,擬報太子。奇謀不成,憤惋而死。

若夫陳後失寵,長門掩扉。日冷金殿,霜淒錦衣。春草罷綠,秋螢亂飛。恨桃李之委絕,思君王之有違。

昔者屈原既放,遷於湘流。心死舊楚,魂飛長楸。聽江楓之嫋嫋,聞嶺狖之啾啾。永埋骨於淥水,怨懷王之不收。

及夫李斯受戮,神氣黯然。左右垂泣,精魂動天。執愛子以長別,嘆黃犬之無緣。

或有從軍永訣,去國長違,天涯遷客,海外思歸。此人忽見愁雲蔽日,目斷心飛,莫不攢眉痛骨,抆血沾衣。

若乃錯繡轂,填金門,煙塵曉沓,歌鐘晝喧。亦復星沉電滅,閉影潛魂。

已矣哉!桂華滿兮明月輝,扶桑曉兮白日飛。玉顏減兮螻螘取,碧臺空兮歌舞稀。與天道兮共盡,莫不委骨而同歸。

4、大獵賦(720年作於江油)

作者:李白

白以為:賦者,古詩之流。辭欲壯麗,義歸博遠。不然,何以光贊盛美,感天動神?而相如子雲競誇辭賦,歷代以為文雄,莫敢詆訐。臣謂語其略,竊或褊其用心。《子虛》所言,楚國不過千裡,夢澤居其太半,而齊徒吞若八九,三農及禽獸無息肩之地,非諸侯禁淫述職之義也。

《上林》雲:左蒼梧,右西極。考其實,地周袤才經數百。《長楊》誇胡設網,為周阹,放糜鹿基中,以博攫充樂。《羽獵》於靈臺之囿,圍經百裡而開殿門。當時以為窮壯極麗,迨今觀之,何齷齪之甚也!但王者以四海為傢,萬姓為子,則天下之山林禽獸,豈與眾庶異之?

而臣以為不能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平文論苑之小,竊為微臣之不取也。今聖朝園池遐荒,殫窮六合,以孟冬十月大獵於秦,亦將曜威講武,掃天蕩野,豈淫荒侈靡,非三驅之意耶?臣白作頌,折中厥美。其辭曰:

粵若皇唐之契天地而襲氣母兮,粲五葉之葳蕤。惟開元廓海宇而運鬥極兮,總六聖之光熙。誕金德之淳精兮,漱玉露之華滋。文章森乎七曜兮,制作參乎兩儀,括眾妙而為師。明無幽而不燭兮,澤無遠而不施。慕往昔之三驅兮,須生殺於四時。若乃嚴冬慘切,寒氣凜冽,不周來風,玄冥掌雪。木脫葉,草解節,土囊煙陰,火井冰閉。是月也,天子處乎玄堂之中,餐八水兮休百工,考王制兮遵《國風》。樂農人之閑隙兮,困校獵而講戎。

乃使神兵出於九闕,天仗羅於四野。征水衡與林虞,辨土物之眾寡。千騎飚掃,萬裡雷奔。梢扶桑而拂火雲兮,刮月窟而搜塞門。赫壯觀於今古,嶪搖蕩於乾坤。此其大略也。而內以中華為天心,外以窮發為海口。豁咽喉以洞開,吞荒裔以盡取。大章按步以來往,誇父振策而奔走。足跡乎日月之所通,囊括乎陰陽之未有。君王於是撞鴻鐘,發鑾音,出鳳闕,開宸襟,駕玉輅之飛龍,歷神州之層岑。遊五柞兮瞰三危,挾細柳兮過上林。攢高牙以總總兮,駐華蓋之森森。於是擢倚天之劍,彎落月之弓。昆倉叱兮可倒,宇宙噫兮增雄。

河漢為之卻流,川嶽為之生風。羽旄揚兮九天絳,獵火燃兮千山紅。乃召蚩尤之徒,聚長戟,羅廣澤,河雨師走風伯。棱威耀乎雷霆,烜赫震於蠻貊。陋梁都之體制,鄙靈囿之規格。而南以衡霍作襟,北以岱常作祛。夾東海而為塹兮,拖西冥而流渠。麾九州之珍禽兮,回千群以坌入;聯八荒之奇獸兮,屯萬族而來居。

雲羅高張,天網密佈。罝罘綿原,峭格掩路。蠛蠓過而猶礙,蟭螟飛而不度。彼層霄與殊榛,罕翔鳥與伏兔。從營合技,彌巒被崗。金戈森行,洗晴野之寒霜。虹旗電掣,卷長空之飛雪。吳驂走練,宛馬蝶血。縈眾山之聯綿,隔遠水之明滅。使五丁摧峰,一夫拔木。下整高頹,深平險谷。擺椿栝,開林叢。喤喤呷呷,盡奔突於場中。而田強古冶之疇,烏獲中黃之黨,越崢嶸,獵莽倉。喑呼哮㘎,風旋電往。脫文豹之皮,抵玄熊之掌。批狻手猱,挾三挈兩。既徒搏以角力,又揮鋒而爭先。行甝號以鶚睨兮,氣赫火而敵煙。拳封貒,肘巨狿。梟羊應叱以斃踣,猰貐亡精而墜巔。或碎腦以折脊,或歕髓以飛涎。窮遐荒,蕩林藪,扼土狛,殪天狗。脫角犀項,探牙象口。掃封狐於千裡,捩雄虺之九首。咋騰蛇而仰吞,拖奔兕以卻走。

君王於是蛾通天,靡星旃,奔雷車,揮電鞭,觀壯士之效獲,顧三軍而欣然。曰:夫何神狹鬼栗之駭人也!又命建夔鼓,勵武卒。雖躪躒之已多,猶拗怒而未歇。集赤羽兮照,張烏號兮滿月。戎車轞轞以陸離,彀騎煌煌而奮發。鷹犬之所騰捷,飛走之所蹉蹶。攫麏麚之咆哮,蹂豺貉以掛格。膏鋒染鍔,填巖掩窟。觀殊材舉逸辟,尚揮霍以出沒。

別有白猸、飛駿,窮奇、貙獌。牙若錯劍,鬣如叢竿。口吞殳鋌,目極槍櫓。碎瑯弧,攫玉弩,射猛彘,透奔虎。金鏃一發,旁疊四五。雖鑿齒磨牙而致伉,誰謂南山白額之足睹?

總八校,搜四隅,馳專諸,走都盧。趫喬林,撇絕壁,抄獑猢,攬貊(豸+國)。囚鼬鼯於峻崖,頓彀貜於穹石。養由發箭,奇肱飛車,巧聒更嬴,妙兼蒱且。墜鸀鳿於青雲,落鴻雁於紫虛。捎鸧鴰,漂鸕(渠+鳥),彈地盧與神居。斬飛鵬於日域,摧大鳳於天墟。龍伯釣其靈鰲,任公獲其巨魚。窮造化之譎詭,何神怪之有馀?

所以噴血流川,飛毛灑雪,狀若乎高天雨獸,上墜於大荒;又似乎積禽為山,下崩於林穴。陽烏沮色於朝日,陰兔喪精於明月。思騰裝上獵於太清,所恨穹吳於路絕。而忽也莫不海晏天空,萬方來同。雖秦皇與漢武兮,復何足以爭雄!

俄而君王茫然改容,愀然有失,於安思危,防險戒逸,斯馳騁以狂發,非至理之弘術。且夫人君以端拱為尊,玄妙為寶。暴殄天物,是謂不道。乃命去三面之網,示六合之仁。已殺者皆其犯命,未傷者全其天真。雖剪毛而不獻,豈割鮮以悴輪。解鳳皇與鸑鷟兮,旋騶虞與麒麟。獲天寶於陳倉,載非熊於渭濱。

於是享獵徒,封勞苦。軒行庖,騎酌酤。韜兵戈,火網罟。

然後登九霄之臺,宴八纮之圃。開日月之扃,辟生靈之戶。聖人作而萬物睹,覽搜敖與狩岐,何宣成之足數?哂穆王之荒誕,歌白雲之西母。

曷若飽人以淡泊之味,醉時以淳和之觴,鼓之以雷霆,舞之以陰陽。虞乎神明,狃於道德。張無外以為罝,琢大樸以為杙。頓天網以掩之,獵賢俊以禦極。若此之狩,罔有不克。使天人宴安,草木蕃植。六宮斥其珠玉,百姓樂於耕織。寢鄭衛之聲,卻靡曼之色。天老掌圖,風後侍側。是三階砥平,而皇猷允塞。豈比夫《子虛》、《上林》、《長揚》《羽獵》,計麋鹿之多少,誇苑囿之大小哉!方將延榮光於後昆,軼玄風於邃古,擁嘉瑞,臻元符,登封於太山,篆德於社首。豈與乎七十二帝同條而共貫哉?君王於是回霓旌,反鑾輿。訪廣成於至道,問大塊之幽居。使罔象掇玄珠於赤水,天下不知其所如也。

十、李白安陸10年

㈠唐都督府安陸

621年(唐武德4年)安陸郡改安州,置安州總管府。624年(唐武德7年)改安州大都督府。627年(唐貞觀元年)安州隸淮南道。629年(唐貞觀3年)罷都督府。742年(唐天寶元年)置安陸都督府。758年(唐乾元元年)改安州都督府。787年(唐貞元3年)安州隸山南東道(今湖北襄陽)。727年,安陸為都督府,轄白兆山。

㈡李白安陸年表

727年(唐開元15年),李白寓居白兆山(今湖北安陸市煙店鎮)。沿江西上,觀雲夢,寓安州北壽山。北遊汝海、襄州,結識孟浩然。與元丹丘同見安州都督馬正會和長史李京之。與故相許圉師孫女許宗璞結婚,作《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上安州李長史書》。

735年(唐開元23年),李白夫人許氏(許宗璞)卒於安陸。

736年(唐開元24年),李白攜子李伯禽(明月奴)女李平陽離安陸入籍瑕丘(兗州),作《五月東魯行答漢上翁》。

㈢李白安陸遺詩115篇

1、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

2、夏日諸從弟登汝州龍興閣序;

3、題元丹丘潁陽山居並序;

4、上安州李長史書;

5、秋夜於安府送孟贊府兄還都序;

6、題隨州紫陽先生壁;

7、冬夜於隨州紫陽先生餐霞樓送煙子元演隱仙城山序;

8、與元丹丘方城寺談玄作;

9、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10、山中問答;

11、山中與幽人對酌;

12、夏日山中;

13、日夕山中忽然有懷;

14、上安州裴長史書;

15、安州應城玉女湯作;

16、送儲邕之武昌;

17、送二季之江東;

18、遊南陽白水登石激作;

19、遊南陽清冷泉;

20、南都行;

21、方城張少公廳畫師猛贊;

22、題元丹丘山居;

23、元丹丘歌;

24、贈嵩山焦煉師並序;

25、瑩禪師房觀山海圖;

26、秋夜宿龍門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國瑩上人,從弟幼成、令問;

27、冬日於龍門送從弟京兆參軍令問之淮南覲省序;

28、冬夜醉宿龍門覺起言志;

29、贈華州王司士;

30、書情寄從弟邠州長史昭;

31、望終南山寄紫閣隱者;

32、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33、讀《諸葛武侯傳》書懷,贈長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34、酬崔五郎中(附左司郎中崔宗之:贈李十二);

35、送梁公昌從信安王北征;

36、贈裴十四;

37、春陪商州裴使君遊石娥溪;

38、商山四皓;

39、過四皓墓;

40、贈新平少年;

41、登新平樓;

42、酬坊州王司馬與閻正字對雪見贈;

43、留別王司馬嵩;

44、春歸終南山松龍舊隱;

45、春日獨坐寄鄭明府;

46、以詩代書答元丹丘;

47、月下獨酌 四首;

48、贈崔諮議;

49、送友人人蜀;

50、蜀道難;

51、烏夜啼;

52、行路難三首;

53、梁甫吟;

54、謁老君廟;

55、玉真公主別館苦雨,贈衛尉張卿二首;

56、夕霽杜陵登樓寄韋繇;

57、秋日煉藥院鑷白發,贈元六兄林宗;

58、劍閣賦送友人王炎入蜀;

59、贈薛校書;

60、贈崔侍禦;

61、酬王補闕惠翼莊廟宋丞泚贈別;

62、秋山寄衛尉張卿及王征君;

63、贈崔郎中宗之;

64、登太白峰;

65、答長安崔少府叔封遊終南翠微寺太宗皇帝金沙泉見寄;

66、江上寄元六林宗;

67、峴山懷古;

68、秋下荊門;

69、秋夕書懷;

70、早春於江夏送蔡十還傢雲夢序;

71、寄淮南友人;

72、安陸白兆山桃花巖寄劉侍禦綰;

73、與韓荊州書;

74、襄陽曲 四首;

75、大堤曲;

76、襄陽歌;

77、贈孟浩然;

78、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79、望鸚鵡洲懷禰衡;

80、暮春江夏送張祖監丞之東都序;

81、江夏送張丞;

82、安州般若寺水閣納涼,喜遇薛員外義;

83、江上秋懷;

84、贈張公洲革處士;

85、江夏別宋之悌;

86、望廬山瀑佈二首;

87、江上望皖公山;

88、宿五松山下荀媼傢;

89、贈從弟宣州長史昭;

90、秋登宣城謝眺北樓;

91、金陵城西樓月下吟;

92、答湖州迦葉司馬問白是何人;

93、越中秋懷;

94、禪房懷友人岑倫;

95、當塗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

96、送當塗趙少府赴長蘆;

97、橫江詞六首;

98、寄當塗趙少府炎;

99、春日歸山寄孟浩然;

100、酬岑勛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

101、將進酒;

102、贈內;

103、題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並序;

104、太原早秋;

105、秋日於太原南柵餞陽曲王贊公、賈少公、石艾尹少公應舉赴上都序;

106、贈郭季鷹;

107、洛陽陌;

108、春夜洛城聞笛;

109、觀元丹丘坐巫山屏風;

110、潁陽別元丹丘之淮陽;

111、送蔡山人;

112、送侯十一;

113、答從弟幼成過西園見贈;

114、送戴十五歸衡嶽序;

115、聞丹丘子於城北山營石門幽居,中有高鳳遺跡,仆離群遠懷,亦有棲遁之志,因敘舊以寄之;部分如下。

1、山中問答

作者:李白

問餘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2、山中與幽人對酌

作者:李白

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3、夏日山中

作者:李白

懶搖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

4、日夕山中忽然有懷

作者:李白

久臥青山雲,遂為青山客。山深雲更好,賞弄終日夕。

月銜樓間峰,泉漱階下石。素心自此得,真趣非外惜。

鼯啼桂方秋,風滅籟歸寂。緬思洪崖術,欲往滄海隔。

雲車來何遲,撫幾空嘆息。

5、安陸白兆山桃花巖寄劉侍禦綰

作者:李白

雲臥三十年,好閑復愛仙。蓬壺雖冥絕,鸞鶴心悠然。

歸來桃花巖,得憩雲窗眠。對嶺人共語,飲潭猿相連。

時升翠微上,邈若羅浮巔。兩岑抱東壑,一嶂橫西天。

樹雜日易隱,崖傾月難圓。芳草換野色,飛蘿搖春煙。

入遠構石室,選幽開上田。獨此林下意,杳無區中緣。

永辭霜臺客,千載方來旋。獨此林下意,杳無區中緣。

永辭霜臺客,千載方來旋。

6、安州應城玉女湯作

作者:李白

神女歿幽境,湯池流大川。陰陽結炎炭,造化開靈泉。

地底爍朱火,沙旁歊素煙。沸珠躍明月,皎鏡涵空天。

氣浮蘭芳滿,色漲桃花然。精覽萬殊入,潛行七澤連。

愈疾功莫尚,變盈道乃全。濯纓掬清泚,晞發弄潺湲。

散下楚王國,分澆宋玉田。可以奉巡幸,奈何隔窮偏。

獨隨朝宗水,赴海輸微涓。

7、登新平樓

作者:李白

去國登茲樓,懷歸傷暮秋。天長落日遠,水凈寒波流。

秦雲起嶺樹,胡雁飛沙洲。蒼蒼幾萬裡,目極令人愁。

8、劍閣賦送友人王炎入蜀

作者:李白

咸陽之南,直望五千裡,見雲峰之崔嵬。

前有劍閣橫斷,倚青天而中開。

上則松風蕭颯瑟颶,有巴猿兮相哀。

旁則飛湍走壑,灑石噴閣,洶湧而驚雷。

送佳人兮此去,復何時兮歸來。

望夫君兮安極,我沉吟兮嘆息。

視滄波之東註,悲白日之西匿。

鴻別燕兮秋聲,雲愁秦而暝色。

若明月出於劍閣兮,與君兩鄉對酒而相憶。

9、江上寄元六林宗

作者:李白

霜落江始寒,楓葉綠未脫。客行悲清秋,永路苦不達。

滄波眇川汜,白日隱天末。停棹依林巒,驚猿相叫聒。

夜分河漢轉,起視溟。

涼風何蕭蕭,流水鳴活活。浦沙凈如洗。海月明可掇。

蘭交空懷思,瓊樹詎解渴。勖哉滄洲心,歲晚庶不奪。

幽賞頗自得,興遠與誰豁。

10、秋夕書懷

作者:李白

北風吹海雁,南渡落塞聲。感此瀟湘客,淒其流浪情。

海懷結滄洲,霞想遊赤城。始探蓬壺事,旋覺天地輕。

澹然吟高秋,閑臥瞻太清。蘿月掩空幕,松霜結前楹。

滅見息群動,獵微窮至精。桃花有源水,可以保吾生。

11、上安州裴長史書

作者:李白

白聞天不言而四時行,地不語而百物生。

白人焉,非天地,

安得不言而知乎?敢剖心析肝,

論舉身之事,便當談笑,以明其心。

而粗陳其大綱,一快憤懣,惟君侯察焉。

白本傢金陵,世為右姓。

遭沮渠蒙遜難,奔流咸秦。

因官寓傢,少長江漢。

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傢。

軒轅以來,頗得聞矣。

常橫經籍書,制作不倦,迄於今三十春矣。

以為士生則桑弧蓬矢,射乎四方,

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

乃仗劍去國,辭親遠遊。

南窮蒼梧,東涉溟海。

見鄉人相如大誇雲夢之事,

雲楚有七澤,遂來觀焉。

而許相公傢見招,妻以孫女,

便憩跡於此,至移三霜焉。

曩昔東遊維揚,不逾一年,

散金三十餘萬,有落魄公子,悉皆濟之。

此則是白之輕財好施也。

又昔與蜀中友人吳指南同遊於楚,

指南死於洞庭之上,若喪天倫。

炎月伏屍,泣盡而繼之以血。

行路聞者,悉皆傷心。

猛虎前臨,堅守不動。

遂權殯於湖側,便之金陵。

數年來觀,筋肉尚在。

白雪泣持刃,躬申洗削,

裹骨徒步,負之而趨。

寢興攜持,無輟身手,

遂丐貸營葬於鄂城之東。

故鄉路遙,魂魄無主,式昭朋情。

此則是白存交重義也。

又昔與逸人東嚴子隱於岷山之陽,

白巢居數年,不跡城市。

養奇禽千計,呼皆就掌取食,瞭無驚猜。

廣漢太守聞而異之,詣廬親睹,

因舉二人以有道,並不起。

此則白養高忘機,不屈之跡也。

又前禮部尚書蘇公出為益州長史,

白於路中投刺,待以佈衣之禮。

因謂群寮曰:“此子天才英麗,

下筆不休,雖風力來成,且見專車之骨。

若廣之以學,可以相如比肩也。”

四海明識,具知此談。

前此郡督馬公,朝野豪彥,

一見盡禮,許為奇才。

因謂長史李京之曰:“諸人之文,

猶山無煙霞,春無草樹。

李白之文,清雄奔放,

名章俊語,絡繹間起,

光明洞徹,句句動人。”

此則故交元丹親接斯議。

若蘇、馬二公愚人也,

復何足陳?傲賢賢也,

白有可尚。夫唐虞之際,於斯為盛,

有婦人焉,九人而已。

是知才難不可多得。

白,野人也,頗工於文,

惟君侯顧之,無按劍也。

伏惟君侯,貴而且賢,鷹揚虎視,

齒若編貝,膚如凝脂,昭昭乎,

若玉山上行,朗然映人也。

而高義重諾,名飛天京,

四方諸侯,聞風暗許。

倚劍慷慨。月費千金,日宴群客,

出躍駿馬,入羅紅顏。

所在之處,賓朋成市。

故時人歌曰:“賓朋何喧喧?

日夜裴公門。

願得裴公之一言,不須驅馬埒華軒。”

白不知君侯何以得此聲於天壤之間,

豈不由重諾好賢,謙以得也。

而晚節改操,棲情翰林,天材超然,

度越作者,屈佐鄖國,時惟清哉。

棱威雄雄,下懾群物。

白竊慕高義,已經十年。

雲山間之,造謁無路。

今也運會,得趨末塵,

承顏接辭,八九度矣。

常欲一雪心跡,峙嶇未便。

何圖謗言忽生,眾口攢毀,

將恐投杼下客,震於嚴威。

然自明無辜,何憂悔吝。

孔子曰:“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過此三者,鬼神不害。

若使事得其實,罪當其身,則將浴蘭沐芳,

自屏於烹鮮之地,十主君侯死生。

不然,投山竄海,轉死溝壑。

豈能明日張膽,托書自陳耶!

昔王東海:問犯夜者曰:“何所從來?”

答曰:“從師受學,不覺日晚。”

王曰:“吾豈可鞭撻寧越,以立威名。”

想君侯通人,必不爾也。

願君侯惠以大遇,洞開心顏,

終乎前恩,再辱英盼。

白必能使精城動天,長虹貫日,

直度易水,不以為寒外。

若赫然作威,加以大怒,不許門下,

逐之長途,白即膝行於前,

再拜而去,西入秦海,一觀國風,

永辭君侯,黃鵲舉矣。

何王公大人之門,不可以彈長劍乎?

12、送戴十五歸衡嶽序

作者:李白

白上探玄古,中觀人世,下察交道。

海內豪俊,相識如浮雲。

自謂德參夷、顏,

才亞孔、墨,莫不名由口進,

實從事退,而風義可合者,

厥惟戴侯。

戴侯寓居長沙,稟湖嶽之氣;

少長咸、洛,窺霸王之圖。

精微可以入神,懿重可以崇德,

謨猷可以尊主,文藻可以成化。

兼以五材,統以四美,何往而不濟也。

其二三諸昆,皆以才秀擢用,

辭翰炳發,升聞天朝。

而此君獨潛光後世,以期大用。

鯤海未躍,鵬霄悠然。

不遠千裡,訪予以道。

鄖國之秀,有廖侯焉。

人倫精鑒,天下獨立。

每延以宴謔,許為通人。

獨孤有鄰及薛諸公,

咸亦以為信然矣。

屬明主未夢,且歸衡陽。

憩祝融之雲峰,弄茱萸之湍水。

軒騎糾合,祖於魏公之林亭。

笙歌鳴秋,劍舞增氣。

況江葉墜綠,沙鴻冥飛,

登高送遠,使人心醉。

見周張二子為論平生。

雞黍之期,當速赴也。

13、秋夜於安府送孟贊府兄還都序

作者:李白

夫士有飾危冠,佩長劍,揚眉吐諾,

激昂青雲者,咸誇炫意氣,托交王侯。

若告之急難,乃十失八九。

我義兄孟子,則不然耶?

道合而襟期暗親,志乖而肝膽楚越,

鴻騫鳳立,不循常流,孔明披書,

每觀於大略,少君讀《易》,

時作於小文,四方豪傑,眩然景慕。

雖長不過七尺,而心雄萬夫。

至於酒情中酣,天機俊發,

則談笑滿席,風雲動天,

非嵩嶽騰精,何以及此?

白以弱植,早飲香名。

況親承光輝,恩甚華萼,

他鄉此別,誰無恨耶?

時林風吹霜,散下秋草,

海雁嘶月,孤飛朔雲。

驚魂動骨,戛瑟落涕,

抗手緬邁,傷如之何,

且各賦詩,以寵行路。

十一、李白7次當塗

㈠727年當塗縣為江南道宣州

618年(唐武德元年)當塗縣屬宣州。620年(唐武德3年)改丹陽縣隸屬揚州。627年(唐貞觀元年)宣州屬江南道。733年(唐開元21年)江南道改東、西兩道,宣州屬江南西道。758年(唐乾元元年)宣州當塗縣屬升州。761(唐上元2年)當塗縣歸宣州。727年當塗縣為江南道宣州。

㈡李白當塗年表

1、725年秋,唐開元13年,25歲。第1次到當塗。李白出三峽,下金陵、揚州,至當塗天門山、牛渚磯,遊洞庭,南窮蒼梧。作《江上望皖公山》、《望天門山》、《金陵城西月下吟》、《楊叛兒》、《長幹行》。

2、727年,開元15年,27歲。第2次到當塗,李白至當塗牛渚停舟夜泊,寓居白兆山(今湖北安陸市煙店鎮)。沿江西上,觀雲夢,寓安州北壽山。作《夜泊牛渚懷古》。北遊汝海、襄州,結識孟浩然。孟浩然牽線,與故相許圉師孫女徐氏在安陸結婚。與元丹丘一起受安州都督馬正會和李京之長史接見。作《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上安州李長史書》。

3、739年秋,開元27年,39歲。第3次到當塗。李白從安宜(今江蘇寶應)經當塗、采石、至巴陵,作《月夜江行寄崔員外宗之》。春在楚州安宜,作《贈徐安宜》、《白田馬上聞鶯》,重遊揚州、蘇州、杭州,作《見京兆韋參軍量移東陽二首》、《與從侄杭州刺史良遊天竺寺》。秋至巴陵,遇王昌齡,齡作《巴陵送李十二》。

4、747年,天寶6年,47歲。第4次到當塗。李白被玄宗賜金還山,離長安。由兗州至金陵到越中,悼賀知章,作《對酒憶賀監二首並序》、《重憶一首》。至宣城、當塗、采石、丹陽、橫山,作《望夫石》、《贈丹陽橫山處士周惟長》、《化城寺大鐘銘》、《自金陵泝流過白壁山玩月達天門寄句容王主薄》、《下途歸石門舊居》、《題東溪公幽居》、《白紵辭三首》。

5、754年,天寶13年,54歲。第5次到當塗。李白自幽州到宣城、當塗、南陵、涇縣、青陽、秋浦,泛舟姑孰溪、丹陽湖,登牛渚磯,望天門山,觀謝公池、桓公井,眺凌歊臺,歌白紵山,作《春日陪楊江寧及諸官宴北湖感古作》、《姑孰十詠》、《橫江詞六首》、《夏日陪司馬武公與群賢宴姑孰亭序》、《陪族叔當塗宰遊化城寺清風亭》、《夜泊黃山聞殷十四吳吟》、《當塗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五月,至揚州,遇魏顥,返金陵,請魏顥編集李白詩作,作《送王屋山人魏顥還王屋》。聞晁衡回國途中遇難,作《哭晁卿衡》。

6、757年,至德2年,57歲。第6次到當塗。正月,在永王軍營,作《永王東巡歌》。二月,永王兵敗丹陽,李白自丹陽郡南奔,作《南奔書懷》。旋被搏入尋陽獄中,作《獄中上崔相渙》、《上崔相百憂章》、《萬憤詞投魏郎中》、《尋陽非所寄內》。夫人宗氏四處奔走,江南宣慰使崔渙、禦史中承相宋若思,極力救之,四月,從賊營逃出,入宋若思幕,謁肅宗於風翔,授右拾遺。作《中丞宋公以吳兵三千赴河南軍次尋陽脫餘之囚參謀幕府因贈之》、《為宋中丞自薦表》。旋臥病宿松(今安徽省宿松縣),作《贈張相鎬二首》、《贈閭丘宿松》。在宿松鯉魚山上題刻“聰明泉”3字。歲末,被判長流夜郎。巫山遇赦,到金陵、當塗、宣城、歷陽(今和縣)。

7、762年(唐寶應元年),李白第7次當塗。從宣城至當塗、采石,作《江南春懷》、《春日獨酌》、《田園言懷》、《日出入行》。八月,李白投李光弼,因病返金陵。十月,抱病當塗,投族叔當塗縣令李陽冰,作《獻從叔當塗宰李陽冰》、《當塗李宰君畫贊》,枕上授稿,托李陽冰編集作序,李陽冰編《草堂集》20卷,撰《草堂集序》。

763年(唐廣德元年)春,李白病情好轉,李陽冰卸任縣令,離開當塗,李白孤獨彷徨,作《九月九日飲》、《九月十日即事》。十一月,李白作《笑歌行》、《悲歌行》、《臨路歌》。

763年(唐寶應2年,癸卯)十一月初十(12月19日)李白卒於當塗,十二月,唐代宗李豫以“左拾遺詔”李白而李白已卒於當塗。

㈢李白當塗遺詩56篇

1、望天門山;

2、夜泊牛渚懷古;

3、月夜江行寄崔員外宗之;

4、望夫石;

5、贈丹陽橫山處士周惟長;

6、化城寺大鐘銘;

7、自金陵泝流,過白壁山玩月,達天門,寄句容王主薄;

8、下途歸石門舊居;

9、題東溪公幽居;

10、白紵辭三首;

11、姑孰十詠;

12、橫江詞六首;

13、夏日陪司馬武公與群賢宴姑孰亭序;

14、陪族叔當塗宰遊化城寺清風亭;

15、夜泊黃山聞殷十四吳吟;

16、當塗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

17、江南春懷;

18、春日獨酌;

19、田園言懷;

20、日出入行;

21、獻從叔當塗宰李陽冰;

22、當塗李宰君畫贊;

23、九月九日飲;

24、九月十日即事;

25、笑歌行;

26、悲歌行;

27、臨路歌;

十二、李白7次宣城

㈠唐都督府宣城

625年(唐武德7年)為宣州都督府。743年(唐天寶元年)為宣城郡。890年(唐大順元年)為宣州丹陽縣,1949年設當塗市,1980年為宣城地區,1983年為馬鞍山市轄縣。

㈡李白7次宣城見從弟(宣州長史)李昭

1、753年,李白第1次宣城。李白魏州貴鄉(今河北大名縣),見縣令韋良。北遊汾州,作《魏郡別蘇明府因北遊》。經梁園(今河南商丘)到宣城,作《留別曹南群官至江南》、《自梁國至敬亭山見會公談陵陽山水》、《獨坐敬亭山》、《贈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禦》、《陪侍禦叔華登樓歌》。

2、754年,李白第2次宣城。李白春遊金陵,作《春日陪楊江寧及諸官宴北湖感古作》。五月至揚州,與魏顥相遇,同返金陵,盡出詩文,請魏顥編集。作《送王屋山人魏顥還王屋》。聞晁衡回國途中遇難,做《哭晁卿衡》。秋遊秋浦、涇縣,作《秋浦歌十七首》、《贈汪倫》。

3、755年,李白第3次宣城。李白經皖南到宣城,見宣城太守趙悅,作《贈宣城趙太守悅》、《為趙宣城與楊右相書》、《趙公西候新亭頌》。反對楊國忠發動的兩次征南詔之戰,作《書懷贈南陵常贊府》。冬梁園,逢安祿山陷陳留、洛陽,李白攜宗夫人經洛陽至華山。

4、756年,李白第4次宣城。李白自華山經當塗到宣城,作《奔亡道中五首》、《春於姑熟送趙四流炎方序》。又越中,作《經亂後將避地剡中留贈崔宣城》。過溧陽,作《扶風豪士歌》、《猛虎行》、《溧陽瀨水貞義女碑銘》。至杭州,作《感時留別從記徐王延年從弟延陵》。秋與宗夫人隱於廬山屏風疊,作《贈王判官時餘隱居廬山屏風疊》。冬永王璘水軍至尋陽,三次遣使請李白入幕,作《贈韋秘書子春二首》、《別內赴征三首》。

5、759年,李白第5次宣城。關中大旱,死者從流,流者赦免,李白獲釋,順江而下,作《早發白帝城》。江夏見太守良宰。應邀與賈至泛舟洞庭。往來宣城、會稽。

6、761年,李白第6次宣城。李白暮春送宗夫人上廬山,作《送內尋廬山女道士李騰空二首》。重遊皖南,作《宿五松山下荀媼傢》,到金陵、宣城,作《餞李副使藏用移軍廣陵序》、《宣城送劉副使入秦》。投李光弼病返,作《聞李太尉大舉秦兵百萬出征東南,懦夫請纓,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還,留別金陵崔侍禦》。至當塗投族叔縣令李陽冰,作《獻從叔當塗宰陽冰》。

7、762年,李白第7次宣城。李白去宣城(今安徽宣城)悼宣州刺史府蔣華,作《宣城哭蔣征君華》。至當塗、采石,作《江南春懷》、《春日獨酌》、《田園言懷》、《日出入行》。八月,李白投李光弼,因病返金陵。十月,抱病當塗,投族叔當塗縣令李陽冰,作《獻從叔當塗宰李陽冰》、《當塗李宰君畫贊》,枕上授稿,托李陽冰編集作序,李陽冰編《草堂集》20卷,撰《草堂集序》。

763年(唐廣德元年)春,李白病情好轉,李陽冰卸任縣令,離開當塗,李白孤獨彷徨,作《九月九日飲》、《九月十日即事》。十一月,李白作《笑歌行》、《悲歌行》、《臨路歌》。

763年(唐寶應2年,癸卯)十一月初十(12月19日)李白卒於當塗,十二月,唐代宗李豫以“左拾遺詔”李白而李白已卒於當塗。

㈢李白宣城遺詩45、遺文6共51篇

一)遺詩45篇

1、獨坐敬亭山(753年作於宣城)

作者: 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相看兩不厭,隻有敬亭山。

2、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作者:李白

江城如畫裡,山曉望晴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3、贈宣州靈源寺仲濬公

作者:李白

敬亭白雲氣,秀色連蒼梧。下映雙溪水,如天落鏡湖。

此中積龍象,獨許濬公殊。風韻逸江左,文章動海隅。

觀心同水月,解領得明珠。今日逢支遁,高談出有無。

4、題宛溪館

作者:李白

吾憐宛溪好,百尺照心明。何謝新安水,千尋見底清。

白沙留月色,綠竹助秋聲。卻笑嚴湍上,於今獨擅名。

5、九日登山(753年重陽日作於宣城)

作者:李白

淵明歸去來,不與世相逐。為無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黃花菊。我來不得意,虛過重陽時。

題輿何俊發,遂結城南期。築土按響山,俯臨宛水湄。

胡人叫玉笛,越女彈霜絲。自作英王胄,斯樂不可窺。

赤鯉湧琴高,白龜道馮夷。靈仙如仿佛,奠酹遙相知。

古來登高人,今復幾人在?滄洲違宿諾,明日猶可待。

連山似驚波,合沓出溟海。揚袂揮四座,酩酊安所知?

齊歌送清揚,起舞亂參差。賓隨落葉散,帽逐秋風吹。

別後登此臺,願言長相思。

6、哭宣城善釀紀叟

作者:李白

紀叟黃泉裡,還應釀老春。夜臺無曉日,沽酒與何人。

7、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753年作於宣城)

作者: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裡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8、宣城見杜鵑花

作者: 李白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9、送友人

作者: 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裡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10、謝公亭

作者: 李白

謝亭離別處,風景每生愁。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鳴秋。今古一相接,長歌懷舊遊。

11、宣城哭蔣征君華(762年作於宣城)

作者: 李白

敬亭埋玉樹,知是蔣征君。安得相如草,空馀封禪文。

池臺空有月,詞賦舊凌雲。獨掛延陵劍,千秋在古墳。

12、觀胡人吹笛

作者: 李白

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聲。十月吳山曉,梅花落敬亭。

愁聞出塞曲,淚滿逐臣纓。卻望長安道,空懷戀主情。

13、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作者: 李白

天上白玉京,十二樓五城。仙人撫我頂,結發受長生。

誤逐世間樂,頗窮理亂情。九十六聖君,浮雲掛空名。

天地賭一擲,未能忘戰爭。試涉霸王略,將期軒冕榮。

時命乃大謬,棄之海上行。學劍翻自哂,為文竟何成。

劍非萬人敵,文竊四海聲。兒戲不足道,五噫出西京。

臨當欲去時,慷慨淚沾纓。嘆君倜儻才,標舉冠群英。

開筵引祖帳,慰此遠徂征。鞍馬若浮雲,送餘驃騎亭。

歌鐘不盡意,白日落昆明。十月到幽州,戈鋋若羅星。

君王棄北海,掃地借長鯨。呼吸走百川,燕然可摧傾。

心知不得語,卻欲棲蓬瀛。彎弧懼天狼,挾矢不敢張。

攬涕黃金臺,呼天哭昭王。無人貴駿骨,騄耳空騰驤。

樂毅倘再生,於今亦奔亡。蹉跎不得意,驅馬過貴鄉。

逢君聽弦歌,肅穆坐華堂。百裡獨太古,陶然臥羲皇。

征樂昌樂館,開筵列壺觴。賢豪間青娥,對燭儼成行。

醉舞紛綺席,清歌繞飛梁。歡娛未終朝,秩滿歸咸陽。

祖道擁萬人,供帳遙相望。一別隔千裡,榮枯異炎涼。

炎涼幾度改,九土中橫潰。漢甲連胡兵,沙塵暗雲海。

草木搖殺氣,星辰無光彩。白骨成丘山,蒼生竟何罪。

函關壯帝居,國命懸哥舒。長戟三十萬,開門納兇渠。

公卿如犬羊,忠讜醢與菹。二聖出遊豫,兩京遂丘墟。

帝子許專征,秉旄控強楚。節制非桓文,軍師擁熊虎。

人心失去就,賊勢騰風雨。惟君固房陵,誠節冠終古。

仆臥香爐頂,餐霞漱瑤泉。門開九江轉,枕下五湖連。

半夜水軍來,潯陽滿旌旃。空名適自誤,迫脅上樓船。

徒賜五百金,棄之若浮煙。辭官不受賞,翻謫夜郎天。

夜郎萬裡道,西上令人老。掃蕩六合清,仍為負霜草。

日月無偏照,何由訴蒼昊。良牧稱神明,深仁恤交道。

一忝青雲客,三登黃鶴樓。顧慚禰處士,虛對鸚鵡洲。

樊山霸氣盡,寥落天地秋。江帶峨眉雪,川橫三峽流。

萬舸此中來,連帆過揚州。送此萬裡目,曠然散我愁。

紗窗倚天開,水樹綠如發。窺日畏銜山,促酒喜得月。

吳娃與越艷,窈窕誇鉛紅。呼來上雲梯,含笑出簾櫳。

對客小垂手,羅衣舞春風。賓跪請休息,主人情未極。

覽君荊山作,江鮑堪動色。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逸興橫素襟,無時不招尋。朱門擁虎士,列戟何森森。

剪鑿竹石開,縈流漲清深。登臺坐水閣,吐論多英音。

片辭貴白璧,一諾輕黃金。謂我不愧君,青鳥明丹心。

五色雲間鵲,飛鳴天上來。傳聞赦書至,卻放夜郎回。

暖氣變寒谷,炎煙生死灰。君登鳳池去,忽棄賈生才。

桀犬尚吠堯,匈奴笑千秋。中夜四五嘆,常為大國憂。

旌旆夾兩山,黃河當中流。連雞不得進,飲馬空夷猶。

安得羿善射,一箭落旄頭。

14、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作者: 李白

灞涘望長安,河陽視京縣。白日麗飛甍,參差皆可見。

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

去矣方滯淫,懷哉罷歡宴。佳期悵何許,淚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鄉,誰能鬒不變?

15、贈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禦(755年作於宣城)

作者:李白

白若白鷺鮮,清如清唳蟬。受氣有本性,不為外物遷。

飲水箕山上,食雪首陽顛。回車避朝歌,掩口去盜泉。

岧嶢廣成子,倜儻魯仲連。卓絕二公外,丹心無間然。

昔攀六龍飛,今作百煉鉛。懷恩欲報主,投佩向北燕。

彎弓綠弦開,滿月不憚堅。閑騎駿馬獵,一射兩虎穿。

回旋若流光,轉背落雙鳶。胡虜三嘆息,兼知五兵權。

槍槍突雲將,卻掩我之妍。多逢剿絕兒,先著祖生鞭。

據鞍空矍鑠,壯志竟誰宣。蹉跎復來歸,憂恨坐相煎。

無風難破浪,失計長江邊。危苦惜頹光,金波忽三圓。

時遊敬亭上,閑聽松風眠。或弄宛溪月,虛舟信洄沿。

顏公二十萬,盡付酒傢錢。興發每取之,聊向醉中仙。

過此無一事,靜談秋水篇。君從九卿來,水國有豐年。

魚鹽滿市井,佈帛如雲煙。下馬不作威,冰壺照清川。

霜眉邑中叟,皆美太守賢。時時慰風俗,往往出東田。

竹馬數小兒,拜迎白鹿前。含笑問使君,日晚可回旋?

遂歸池上酌,掩抑清風弦。曾標橫浮雲,下撫謝脁肩。

樓高碧海出,樹古青蘿懸。光祿紫霞杯,伊昔忝相傳。

良圖掃沙漠,別夢繞旌旃。富貴日成疏,願言杳無緣。

登龍有直道,倚玉阻芳筵。敢獻繞朝策,思同郭泰船。

何言一水淺?似隔九重天。崔生何傲岸,縱酒復談玄。

身為名公子,英才苦迍邅。鳴鳳托高梧,凌風何翩翩。

安知慕群客,彈劍拂秋蓮。

16、自梨園至敬亭山見會公談陵陽山水兼期同遊因有此贈(753年作於宣城)

作者:李白

我隨秋風來,瑤草恐衰歇。中途寡名山,安得弄雲月?

渡江如昨日,黃葉向人飛。敬亭愜素尚,弭棹流清輝。

冰谷明且秀,陵巒抱江城。粲粲吳與史,衣冠耀天京。

水國饒英奇,潛光臥幽草。會公真名僧,所在即為寶。

開堂振白拂,高論橫青雲。雪山掃粉壁,墨客多新文。

為餘話幽棲,且述陵陽美。天開白龍潭,月映清秋水。

黃山望石柱,突兀誰開張?黃鶴久不來,子安在蒼茫。

東南焉可窮,山鳥飛絕處。稠疊千萬峰,相連入雲去。

聞此期振策,歸來空閉關。相思如明月,可望不可攀。

何當移白足,早晚凌蒼山?且寄一書札,令予解愁顏。

17、遊敬亭寄崔侍禦

作者:李白

我傢敬亭下,輒繼謝公作。相去數百年,風期宛如昨。

登高素秋月,下望青山郭。俯視鴛鷺群,飲啄自鳴躍。

夫子雖蹭蹬,瑤臺雪中鶴。獨立窺浮雲,其心在寥廓。

時來一顧我,笑飯葵與藿。世路如秋風,相逢盡蕭索。

腰間玉具劍,意許無遺諾。壯士不可輕,相期在雲閣。

18-19、宣州九日聞崔四侍禦與宇文太守遊敬亭餘時登響山不同此賞醉後寄崔侍禦

作者:李白

其一

九日茱萸熟,插鬢傷早白。登高望山海,滿目悲古昔。

遠訪投沙人,因為逃名客。故交竟誰在,獨有崔亭伯。

重陽不相知,載酒任所適。手持一枝菊,調笑二千石。

日暮岸幘歸,傳呼隘阡陌。彤襟雙白鹿,賓從何輝赫。

夫子在其間,遂成雲霄隔。良辰與美景,兩地方虛擲。

晚從南峰歸,蘿月下水壁。卻登郡樓望,松色寒轉碧。

咫尺不可親,棄我如遺舄。

其二

九卿天上落,五馬道旁來。列戟朱門曉,褰幃碧嶂開。

登高望遠海,召客得英才。紫綬歡情洽,黃花逸興催。

山從圖上見,溪即鏡中回。遙羨重陽作,應過戲馬臺。

20、登敬亭北二小山餘時送客逢崔侍禦並登此地

作者:李白

送客謝亭北,逢君縱酒還。屈盤戲白馬,大笑上青山。

回鞭指長安,西日落秦關。帝鄉三千裡,杳在碧雲間。

21、餞校書叔雲

作者:李白

少年費白日,歌笑矜朱顏。不知忽已老,喜見春風還。

惜別且為歡,裴回桃李間。看花飲美酒,聽鳥臨晴山。

向晚竹林寂,無人空閉關。

22、贈從弟宣州長史昭

作者:李白

淮南望江南,千裡碧山對。我行倦過之,半落青天外。

宗英佐雄郡,水陸相控帶。長川豁中流,千裡瀉吳會。

君心亦如此,包納無小大。搖筆起風霜,推誠結仁愛。

訟庭垂桃李,賓館羅軒蓋。何意蒼梧雲,飄然忽相會。

才將聖不偶,命與時俱背。獨立山海間,空老聖明代。

知音不易得,撫劍增感慨。當結九萬期,中途莫先退。

23、宣州長史弟昭贈餘琴溪中雙舞鶴詩以言志

作者:李白

令弟佐宣城,贈餘琴溪鶴。謂言天涯雪,忽向窗前落。

白玉為毛衣,黃金不肯博。背風振六翮,對舞臨山閣。

顧我如有情,長鳴似相托。何當駕此物,與爾騰寥廓。

24、贈崔司戶文昆季

作者:李白

雙珠出海底,俱是連城珍。明月兩特達,馀輝傍照人。

英聲振名都,高價動殊鄰。豈伊箕山故,特以風期親。

惟昔不自媒,擔簦西入秦。攀龍九天上,忝列歲星臣。

佈衣侍丹墀,密勿草絲綸。才微惠渥重,讒巧生緇磷。

一去已十載,今來復盈旬。清霜入曉鬢,白露生衣巾。

側見綠水亭,開門列華茵。千金散義士,四坐無凡賓。

欲折月中桂,持為寒者薪。路傍已竊笑,天路將何因。

垂恩倘丘山,報德有微身。

25、送崔氏昆弟之金陵

作者:李白

放歌倚東樓,行子期曉發。秋風渡江來,吹落山上月。

主人出美酒,滅燭延清光。二崔向金陵,安得不盡觴。

水客弄歸棹,雲帆卷輕霜。扁舟敬亭下,五兩先飄揚。

峽石入水花,碧流日更長。思君無歲月,西笑阻河梁。

26、聽蜀僧濬彈琴

作者:李白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響入霜鐘。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27、別韋少府

作者:李白

西出蒼龍門,南登白鹿原。欲尋商山皓,猶戀漢皇恩。

水國遠行邁,仙經深討論。洗心向溪月,清耳敬亭猿。

築室在人境,閉門無世喧。多君枉高駕,贈我以微言。

交乃意氣合,道因風雅存。別離有相思,瑤瑟與金樽。

28、贈宣州趙太守悅(755年作於宣城)

作者:李白

趙得寶符盛,山河功業存。三千堂上客,出入擁平原。

六國揚清風,英聲何喧喧。大賢茂遠業,虎竹光南藩。

錯落千丈松,虯龍盤古根。枝下無俗草,所植唯蘭蓀。

憶在南陽時,始承國士恩。公為柱下史,脫繡歸田園。

伊昔簪白筆,幽都逐遊魂。持斧冠三軍,霜清天北門。

差池宰兩邑,鶚立重飛翻。焚香入蘭臺,起草多芳言。

夔龍一顧重,矯翼凌翔鵷。赤縣揚雷聲,強項聞至尊。

驚飆頹秀木,跡屈道彌敦。出牧歷三郡,所居猛獸奔。

遷人同衛鶴,謬上懿公軒。自笑東郭履,側慚狐白溫。

閑吟步竹石,精義忘朝昏。憔悴成醜士,風雲何足論?

獼猴騎土牛,羸馬夾雙轅。願借羲皇景,為人照覆盆。

溟海不振蕩,何由縱鵬鯤。所期玄津白,倜儻假騰鶱。

29、戲贈鄭漂洋

作者:李白

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素琴本無弦,漉酒用葛巾。

清風北窗下,自謂羲皇人。何時到栗裡,一見平生親。

30、春日獨坐寄鄭明府

作者:李白

燕麥青青遊子悲,河堤弱柳鬱金枝。

長條一拂春風去,盡日飄揚無定時。

我在河南別離久,那堪坐此對窗牖。

情人道來竟不來,何人共醉新豐酒。

31、寄當塗趙少府炎

作者:李白

晚登高樓望,木落雙江清。寒山饒積翠,秀色連州城。

目送楚雲盡,心悲胡雁聲。相思不可見,回首故人情。

32、謝公亭

作者:李白

謝公離別處,風景每生愁。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鳴秋。今古一相接,長歌懷舊遊。

33、寄崔寺禦

作者:李白

宛溪霜夜聽猿愁,去國長為不系舟。

獨憐一雁飛南海,卻羨雙溪解北流。

高人屢解陳蕃榻,過客難登謝脁樓。

此處別離同落葉,朝朝分散敬亭秋。

34、古風其一

作者:李白

羽檄如流星,虎符合專城。喧呼救邊急,群鳥皆夜鳴。

白日曜紫微,三公運權衡。天地皆得一,澹然四海清。

借問此何為?答言楚征兵。渡瀘及五月,將赴雲南征。

怯卒非戰士,炎方難遠行。長號別嚴親,日月慘光晶。

泣盡繼以血,心摧兩無聲。困獸當猛虎,窮魚餌奔鯨;

千去不一還,投軀豈全身?如何舞幹戚,一使有苗乎!

35、過崔八丈水亭

作者:李白

高閣橫秀氣,清幽並在君。簷飛宛溪水,窗落敬亭雲。

猿嘯風中斷,漁歌月裡聞。閑隨白鷗去,沙上自為群。

36、登敬亭山南望懷古贈竇主簿

作者:李白

敬亭一回首,目盡天南端。仙者五六人,常聞此遊盤。

溪流琴高水,石聳麻姑壇。白龍降陵陽,黃鶴呼子安。

羽化騎日月,雲行翼鴛鸞。下視宇宙間,四溟皆波瀾。

汰絕目下事,從之復何難?百歲落半途,前期浩漫漫。

強食不成味,清晨起長嘆。願隨子明去,煉火燒金丹。

37、留別曹南群官至江南(753年作於宣城)

我昔釣白龍,放龍溪水傍。道成本欲去,揮手凌蒼蒼。

時來不關人,談笑遊軒皇。獻納少成事,歸休辭建章。

十年罷西笑,覽鏡如秋霜。閉劍琉璃匣,煉丹紫翠房。

身佩豁落圖,腰垂虎鞶囊。仙人駕彩鳳,志在窮遐荒。

戀子四五人,裴回未翱翔。東流送白日,驟歌蘭蕙芳。

仙宮兩無從,人間久摧藏。范蠡說句踐,屈平去懷王。

飄飄紫霞心,流浪憶江鄉。愁為萬裡別,復此一銜觴。

淮水帝王州,金陵繞丹陽。樓臺照海色,衣馬搖川光。

及此北望君,相思淚成行。朝雲落夢渚,瑤草空高堂。

帝子隔洞庭,青楓滿瀟湘。懷君路綿邈,覽古情淒涼。

登嶽眺百川,杳然萬恨長。知戀峨眉去,弄景偶騎羊。

38-42、奔亡道中五首(756年作於宣城)

作者:李白

其一

蘇武天山上,田橫海島邊。萬重關塞斷,何日是歸年?

其二

亭伯去安在?李陵降未歸。愁容受海色,短服改胡衣。

其三

談笑三軍卻,交遊七貴疏。仍留一隻箭,未射魯連書。

其四

函谷如玉關,幾時可生還?洛陽為易水,嵩嶽是燕山。

俗變羌胡語,人多沙塞顏。申包惟慟哭,七日鬢毛斑。

其五

森森望湖水,青青蘆葉齊。歸心落何處,日沒大江西。

歇馬傍春草,欲行遠道迷。誰忍子規鳥,連聲向我啼。

43、經亂後將避地剡中留贈崔宣城(756年作於宣城)

作者:李白

雙鵝飛洛陽,五馬渡江徼。何意上東門,胡雛更長嘯。

中原走豺虎,烈火焚宗廟。太白晝經天,頹陽掩馀照。

王城皆蕩覆,世路成奔峭。四海望長安,顰眉寡西笑。

蒼生疑落葉,白骨空相吊。連兵似雪山,破敵誰能料?

我垂北溟翼,且學南山豹。崔子賢主人,歡娛每相召。

胡床紫玉笛,卻坐青雲叫。楊花滿州城,置酒同臨眺。

忽思剡溪去,水石遠清妙。雪盡天地明,風開湖山貌。

悶為洛生詠,醉發吳越調。赤霞動金光,日足森海嶠。

獨散萬古意,閑垂一溪釣。猿近天上啼,人移月邊棹。

無以墨綬苦,來求丹砂要。華發長折腰,將貽陶公誚。

44、宣城送劉副使入秦

作者:李白

君即劉越石,雄豪冠當時。淒清橫吹曲,慷慨扶風詞。

虎嘯俟騰躍,雞鳴遭亂離。千金市駿馬,萬裡逐王師。

結交樓煩將,侍從羽林兒。統兵捍吳越,豺虎不敢窺。

大勛竟莫敘,已過秋風吹。秉鉞有季公,凜然負英姿。

寄深且戎幕,望重必臺司。感激一然諾,縱橫兩無疑。

伏奏歸北闕,鳴騶忽西馳。列將咸出祖,英僚惜分離。

鬥酒滿四筵,歌嘯宛溪湄。君攜東山妓,我詠北門詩。

貴賤交不易,恐傷中園葵。昔贈紫騮駒,今傾白玉卮。

同歡萬斛酒,未足解相思。此別又千裡,秦吳渺天涯。

月明關山苦,水劇隴頭悲。借問幾時還,春風入黃池。

無令長相憶,折斷綠楊枝。

45、贈汪倫(754年作於宣城市轄縣涇縣)

作者: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二)遺文6篇

1、秋於敬亭送從侄端遊廬山序

作者:李白

餘小時,大人令誦《子虛賦》,私心慕之。及長,南遊雲夢,覽七澤之壯觀。酒隱安陸,蹉跎十年。

初,嘉興季父謫長沙西還,時途拜見,預飲林下。專乃稚子,嬉遊在傍。今來有成,鬱負秀氣。吾衰久矣!見爾慰心,申悲導舊,破涕為笑。

方告我遠涉,西登香爐。長山橫蹙,九江卻轉。瀑佈天落,半與銀河爭流;騰虹奔電,潨射萬壑,此宇宙之奇詭也。其上有方湖石井,不可得而窺焉。

羨君此行,撫鶴長嘯。恨丹液未就,白龍來遲,使秦人著鞭,先往桃花之水。孤負夙願,慚歸名山,終期後來,攜手五嶽。情以送遠,詩寧闕乎?

2、趙公西侯新亭頌(755年作於宣城)

作者:李白

惟十有四載,皇帝以歲之驕陽,秋五不稔,乃慎擇明牧,恤南方凋枯。伊四月孟夏,自淮陰遷我天水趙公作藩於宛陵,祗明命也。惟公代秉天憲,作程南臺,洪柯大本,聿生懿德。宜乎哉!橫風霜之秀氣,鬱王霸之奇略。初以鐵冠白筆,佐我燕京,威雄振肅,虜不敢視。而後鳴琴二邦,天下取則;起草三省,朝端有聲。天子識面,宰衡動聽。殷南山之雷,剖赤縣之劇。強項不屈,三州所居大化,咸列碑頌。至於是邦也,酌古以訓俗,宣風以佈和。平心理人,兵鎮唯靜,畫一千裡,時無莠言。公退之暇,清眺原隰。以此郡東塹巨海,西襟長江,咽三吳,扼五嶺,軒錯出,無旬時而息焉。出自西郭,蒼然古道,道寡列樹,行無清陰。至有疾雷破山,狂飆震壑,炎景爍野,秋霖灌途。馬逼側於谷口,人周章於山頂。亭候靡設,逢迎闕如。自唐有天下,作牧百數,因循齷齪,罔恢永圖。及公來思,大革前弊,實相此土,陟降觀之。壯其回岡龍盤,沓嶺波起,勝勢交至,可以有作。方農之隙,廓如是營。遂鏟崖堙卑,驅石翦棘,削污壤,階高隅,以門以墉,乃棟乃宇。儉則不陋,麗而不奢,森沈閈閎,燥濕有庇。若鰲之湧,如鵬斯騫。縈流鏡轉,涵映池底,納遠海之馀清,瀉蓮峰之積翠。信一方雄勝之郊,五馬踟躕之地也。長史齊公光乂,人倫之師表;司馬武公幼成,衣冠之髦彥。錄事參軍吳鎮、宣城令崔欽,令德之後,良材間生,縱風教之樂地,出人倫之高格。卓絕映古,清明在躬,僉謀僝功,不日而就。總是役也,伊二公之力歟!過客沈吟以稱嘆,邦人聚舞以相賀,僉曰:"我趙公之亭也。"群寮獻議,請因謠頌以名之,則必與謝公北亭同不朽矣!白以為謝公德不及後世,亭不留要沖,無勿拜之言,鮮登高之賦。方之今日,我則過矣。敢詢耆老,而作頌曰:耽耽高亭,趙公所營。如鰲背突兀於太清,如鵬翼開張而欲行。趙公之宇,千載有睹。必恭必敬,爰遊爰處。瞻而思之,罔敢大語。趙公來翔,有禮有章。煌煌鏘鏘,如文翁之堂。清風洋洋,永世不忘。

3、宣城吳錄事畫贊

作者:李白

大名之傢,昭彰日月。生此髦士,風霜秀骨。圖真象賢,傳容寫發。束帶嶽立,如朝天闕。巖巖兮謂四方之削成,澹澹兮申五湖之澄明。武庫肅穆,辭峰崢嶸。大辯若訥,大音希聲。默然不語,終為國楨。

4、為趙宣城與楊右相書(755年作於宣城)

作者:李白

某啟。辭違積年,伏戀軒屏。首冬初寒,伏惟相公尊體起居萬福。某蒙恩才朽齒邁,徒延聖日。少忝末吏,本乏遠圖;中年廢缺,分歸園壑。昔相公秉國憲之日,一拔九霄,拂刷前恥,升騰晚官。恩貸稠疊,實戴丘山。落羽再振,枯鱗旋躍,運以大風之舉,假以磨天之翔。衣繡霜臺,含香華省。宰劇慚強項之名,酌貪礪清心之節。三典列郡,寂無成功,但宣佈王澤,式酬天獎。伏惟相公,開張徽猷,夤亮天地。入夔龍之室,持造化之權。安石高枕,蒼生是仰。某鳴躍無已,剪拂因人。銀章朱紱,坐榮宦達。身茶宸眷,目識龍顏。既齊飛於*鷺,復寄跡於門館。皆相公大造之力也。而鐘鳴漏盡,夜行不息,止足之分,實愧古人。犬馬戀主,迫於西汜。所冀枯松晚歲,無改節於風霜;老驥馀年,期盡力於蹄足。上答明主,下報相公,**之誠,屏息於此。伏惟相公,收遣簪於少昊,念亡弓於楚澤。衰當益壯,結草知歸。瞻望恩光,無忘景刻。

5、春於姑熟送趙四流炎方序(756年作於宣城)

白以鄒魯多鴻儒,燕趙饒壯士,蓋風土之然乎!趙少翁才貌瑰雅,志氣豪烈。以黃綬作尉,泥蟠當塗。亦雞棲鶴籠,不足以窘束鸞鳳耳。以疾惡抵法,遷於炎方。辭高堂而墜心,指絕國以搖恨。天與水遠,雲連山長。借光景於頃刻,開壺觴於洲渚。黃鶴曉別,愁聞命子之聲;青楓暝色,盡是傷心之樹。然自吳瞻秦,日見喜氣原闕。上當攫玉弩,摧原作摧狼狐,洗清天地,雷雨必作。冀白日回原闕照,丹心可明。巴陵半道,坐見還吳之棹。令雪解而松柏振色,氣和而蘭蕙開芳。仆西登天門,望子於西江之上。吾賢可流水其道,浮雲其身,通方大適,何往不可?何戚戚於路岐哉!

6、餞李副使藏用移軍廣陵序(761年作於宣城)

大功未足以蓋世,威不可以震主。必挾此者,持之安歸?所以彭越醢於前,韓信誅於後。況權位不及於此者,虛生危疑,而潛苞禍心,小拒王命。是以謀臣將啖以節鉞,誘而烹之。亦由借鴻濤於奔鯨,膾生人於哮虎。呼吸江海,橫流百川。左縈右拂,十有馀郡。國計未及,誰當其鋒?我副使李公,勇冠三軍,眾無一旅。橫倚天之劍,揮駐日之戈。吟嘯四顧,熊羆雨集。蒙輪扛鼎之士,杖幹將而星羅。上可以決天雲,下可以絕地維。翕振虎旅,赫張王師。退如山立,進若電逝。轉戰百勝,僵屍盈川。水膏於滄溟,陸血於原野。一掃瓦解,洗清全吳。可謂萬裡長城,橫斷楚塞。不然,五嶺之北,盡餌於修蛇,勢盤地蹙,不可圖也。而功大用小,天高路遐。社稷雖定於劉章,封侯未施於李廣。使慷慨之士,長籲青雲。且移軍廣陵,恭揖後命。組練照雪,樓船乘風。簫鼓沸而三山動,旌旗揚而九天轉。良牧出祖,烈將登筵。歌酣易水之風,氣振武安之瓦。海日夜色,雲河中流。席闌賦詩,以壯三軍之事。白也筆已老矣,月何能為?

发表回复

相关推荐

乡村振兴,落地层面的“五大振兴”

相信对于乡村振兴政策上的二十字方针、五大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大家能倒背如流。但 ...

· 2分钟前

好看的BG向小说推荐

1、玄学文——《重生之天才神棍》作者:凤今 文案:夏芍因救一位落入冰湖的老人,重生回了童年时代。这一世,人生尚在起跑线上 ...

· 3分钟前

六大健身网站推荐

39健身_中国专业健身网站 39减肥频道是国内领先的减肥瘦身网站,介绍各种健康的快速减肥方法和减肥食谱,包括瘦脸、瘦腰、瘦腿 ...

· 3分钟前

孩子们超喜欢的小学生英语书单,值得分享~

孩子在放松休息之余,将时间用来看书是再好不过了。

· 6分钟前

拉丁舞伦巴基本步

基本点: 上半身的三个力量(肋骨中间、胳肢窝、肩胛骨)、主力腿(膝盖伸直、整腿绷紧、骨盆向前)、中段

· 7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