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的原木資源也算是文玩界的“世紀性”難題瞭,除瞭被嚴格把控之外,人們龐大的需求量也是原木資源銳減的原因之一,於是也就導致瞭文玩市場“寸木寸金”的局面。數月前陪著廠裡的孫師傅回瞭趟老傢,正巧撞到村裡的漁民拖著一塊全黑的木頭回來,出於好奇我們也湊上前去,想看看這木頭到底是什麼“來歷”。
刮開表皮能聞到很濃的香味,不過包括孫師傅在內都沒人說得出這木頭是什麼品種,但是這木頭足足有3.5米多長,寬度也有一米多瞭,孫師傅在一旁興奮的不行,這可是拿來做茶臺的好木材啊!
一番商議後,孫師傅把木材拖進瞭村裡的木料廠,不少好事的村民也跟著過來想看看他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孫師傅拿起電鋸直接從中間劈開,看來是打算先去掉多餘的木料,開出初坯。別看這工序不復雜,其實這一連貫的動作需要多年的經驗才能處理的如此流暢。
再從中間挖出凹進去的一塊,留著等會雕刻裝飾根雕
木屑清理幹凈後,能看到大概的茶臺雛形瞭,前面都隻是開胃菜,真正麻煩的還在後面呢。接下來就需要打磨跟雕刻細節瞭
89b8b99a8c2ae0b44d0c567234c20e92
在開始雕刻前還得把表皮全部去掉,雖說盡量保證原木作品的天然性,不過被泡過的木料表皮對整體效果會造成影響。去掉表皮後,孫師傅順著紋理慢慢打磨,先是茶臺的臺面,然後是底部,長達幾個小時要目不轉睛的盯著手裡的活,稍有差錯效果就大打折扣瞭。
幾個小時之後終於完成瞭初步打磨,身邊圍觀的人們卻連連搖頭,我心裡一陣犯迷糊,原本不起眼的樹根打磨成茶臺怎麼還有人不滿意?四下一打聽才知道,原來他們是可惜這木材瞭,不打磨拿到市場去估計更搶手,打磨成茶臺瞭反而局限瞭。看來對文玩的想法確實因人而異啊。
剩下的就稍微簡單些瞭,要將把細節部分再處理的更細致,最後拋光上清漆就行瞭。
雖說在打磨前已經將木料陰幹過瞭,不過上漆前還需要再晾上幾天,保證木材的絕對幹燥也是為瞭後期不容易開裂。
根雕茶臺其實本來就是將看似普通的樹根通過設計加上人為打磨制作而成的,全部過程都需要師傅投入全部的心血,這大概也是這些作品獨特的魅力之一吧。最後一起來欣賞下我們廠裡部分茶臺作品吧。
3a1cccfaceebdbedd1a3df36e190dd99
f9c57e19e19363d574a3e79a93182cb1
喜歡實木大板,根雕茶桌等可以關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