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蘭亭序》法帖版本全集

王羲之(303—361)

王羲之像

《蘭亭序》局部(唐 馮承素摹本)

說起書法,不能不說王羲之;說起王羲之,幾乎是傢喻戶曉,說不定還能說出幾個有關他的故事。這也算是中國獨特的書法文化現象。

王羲之(303-361),東晉書法傢,字逸少。原籍瑯琊人(今屬山東臨沂),居會稽山陰(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人稱“王右軍”。他出身於兩晉的名門望族。王羲之十二歲時經父親傳授筆法論,“語以大綱,即有所悟”。他小時候就從當時著名的女書法傢衛夫人學習書法。以後他渡江北遊名山,博采眾長,草書師法張芝,正書得力於鐘繇。觀摩學習“兼撮眾法,備成一傢”,達到瞭“貴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與兩漢、西晉相比,王羲之書風最明顯特征是用筆細膩,結構多變。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於增損古法,變漢魏質樸書風為筆法精致、美侖美奐的書體。草書濃纖折中,正書勢巧形密,行書遒勁自然,總之,把漢字書寫從實用引入一種註重技法,講究情趣的境界,實際上這是書法藝術的覺醒,標志著書法傢不僅發現書法美,而且能表現書法美。後來的書傢幾乎沒有不臨摹過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書聖”美譽。他的楷書如《樂毅論》、《黃庭經》、《東方朔畫贊》等“在南朝即膾炙人口”,曾留下形形色色的傳說,有的甚至成為繪畫的題材。他的行草書又被世人尊為“草之聖”。沒有原跡存世,法書刻本甚多,有《十七帖》、小楷樂毅論、黃庭經等,摹本墨跡廓填本有孔侍中帖、蘭亭序[馮承素摹本]、快雪時晴帖、頻有哀帖、喪亂帖、遠宦帖、姨母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寒切帖、行穰帖以及唐僧懷仁集書書《聖教序》等。

  王羲之的書法影響到他的後代子孫。其子玄之,善草書;凝之,工草隸;徽之,善正草書;操之,善正行書;煥之,善行草書;獻之,則稱“小聖”。黃伯思《東觀徐論》雲:“王氏凝、操、徽、渙之四子書,與子敬書俱傳,皆得傢范,而體各不同。凝之得其韻,操之得其體,徽之得其勢,煥之得其貌,獻之得其源。”其後子孫綿延,王氏一門書法傳遞不息。武則天嘗求王羲之書,王羲之的九世重孫王方慶將傢藏十一代祖至曾祖二十八人書跡十卷進呈,編為《萬歲通天帖》。南朝齊王僧虔、王慈、王志都是王門之後,有法書錄入。釋智永為羲之七世孫,妙傳傢法,為隋唐書學名傢。

  王羲之書法影響瞭一代又一代的書苑。王羲之書聖地位的確立,有其演變過程。南朝宋泰始年間的書傢虞和在《論書表》中說:“洎乎漢、魏,鐘(繇)、張(芝)擅美,晉末二王稱英。”右軍書名蓋世於當時,而宋齊之間書學地位最高者則推王獻之。獻之從父學書,天資極高,敏於革新,轉師張芝,而創上下相連的草書,媚妍甚至超過其父,窮微入聖,與其父同稱“二王”。南朝梁陶弘景《與梁武帝論書啟》雲:“比世皆尚子敬書”,“海內非惟不復知有元常,於逸少亦然”。改變這種狀況的是由於梁武帝蕭衍推崇王羲之。他把當時的書學位次由“王獻之——王羲之——鐘繇”轉變為“鐘繇——王羲之——王獻之”,在《觀鐘繇書法十二意》中,蕭衍雲:“子敬之不迨逸少,猶逸少之不迨元常。”“不迨”,或作“不逮”,不及之意。蕭衍的地位使他的品評有特殊的感召力,因而輿論遂定。

  歷史上第一次學王羲之高潮在南朝梁,第二次則在唐。唐太宗極度推尊王羲之,不僅廣為收羅王書,且親自為《晉書·王羲之傳》撰贊辭,評鐘繇則“論其盡善,或有所疑”,論獻之則貶其“翰墨之病”,論其他書傢如子雲、王濛、徐偃輩皆謂“譽過其實”。通過比較,唐太宗認為右軍“盡善盡美”,“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餘區區之類,何足論哉”!從此王羲之在書學史上至高無上的地位被確立並鞏固下來。宋、元、明、清諸朝學書人,無不尊晉宗“二王”。唐代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和顏真卿、柳公權,五代楊凝式,宋代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元代趙孟頫,明代董其昌,歷代書學名傢無不皈依王羲之。清代雖以碑學打破帖學的范圍,但王羲之的書聖地位仍未動搖。“書聖”、“墨皇”雖有“聖化”之嫌,但世代名傢、巨子,通過比較、揣摩,無不心悅誠服,推崇備至。

  中國書史上雖推崇王羲之為“書聖”,但並不把他看作一尊凝固的聖像,而隻是看作中華文化中書藝創造的“盡善盡美”的象征。事物永遠是發展的、前進的,王羲之在他那一時代到達“盡善盡美”的頂峰,這一“聖像”必將召喚後來者在各自的時代去登攀新的書藝頂峰。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


明. 文征明 《蘭亭雅集圖》

  東晉永和九年( 公元353年 )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居住在山陰的一些文人來到蘭亭舉行“修禊”之典,大傢即興寫下瞭許多詩篇。《蘭亭序》就是王羲之為這個詩集寫的序文手稿。序文受當時南方士族階層信奉的老莊思想影響頗深,在文學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結構、筆法都很完美。王羲之的行書在當時獨樹一幟,後人評道“右軍字體,古法一變。其雄秀之氣,出於天然,故古今以為師法”。歷代書傢都推《蘭亭序》為“天下第一行書”。

  關於《蘭亭序》,世間流傳著形形色色的趣聞逸事。據說當時王羲之寫完之後,對自己這件作品非常滿意,曾重寫幾篇,都達不到這種境界,於是就把它作為傳傢至寶留給子孫。後來落入唐太宗手中,此中又有唐太宗派“蕭翼計賺蘭亭”的傳說……唐太宗對王羲之書法推崇備至,敕令侍臣趙模、馮承素等人精心復制一些摹本。他喜歡將這些摹本或石刻摹拓本賜給一些皇族和寵臣,因此當時這種“下真跡一等”的摹本亦“洛陽紙貴”。此外,還有歐陽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手的臨本傳世,而原跡,據說在唐太宗死時作為殉葬品永絕於世。

  今天所謂的《蘭亭序》,除瞭幾種唐摹本外,石刻拓本也極為珍貴。最富有傳奇色彩的要數《宋拓定武蘭亭序》。不管是摹本,還是拓本,都對研究王羲之有相當的說服力,同時又是研究歷代書法的極其珍貴的資料。在中國書法典籍中有關《蘭亭序》的資料比比皆是,不勝枚舉。

  《蘭亭序》是否為王羲之所書,歷來也有很多爭議,清末和六十年代都曾引發過相當激烈的大公論。

摹本:

一、蘭亭序虞世南本(蘭亭八柱第一)

20fbfd3934f6fae9d90563bd7fc87166

此本質地為白麻紙,系唐代物,一些字有明顯勾筆痕跡,當屬唐人勾摹本。此卷直至明代,一直被認為是褚遂良摹本,後董其昌在題跋中認為“似永興(虞世南)所臨”,後世就改稱為虞世南摹本,清代梁清標還在卷首題簽“唐虞世南臨禊帖”。因卷中有元代天歷內府藏印,故亦稱“天歷本”。

  此卷用兩紙拼接,各14行,排列較松勻,近石刻“定武本”。但點畫與褚遂良摹本相近,點畫較圓轉,少銳利筆鋒。勾描的墨色清淡,氣息古穆。據考證,此本當為唐代輾轉翻摹之古本。

卷中共有宋、明、清諸傢題跋、觀款17則,鈐印104方,另有半印5方。其中前拼紙上所鈐元內府“天曆之寶”朱文印、後拼紙下所題小楷“臣張金界奴上進”一行,均真。後隔水所鈐宋內府印,以及第一尾紙上宋代魏昌、楊益題名和明初宋濂跋均系後配。以後接紙上的明人題跋、觀款,均真。

   此卷歷經南宋高宗內府、元天歷內府、明楊士述、吳治、董其昌、茅止生、楊宛、馮銓,清梁清標、安岐、乾隆內府等處收藏。曾著錄於明董其昌《畫禪室隨筆》、張醜《真跡日錄》、《南陽法書表》、汪砢玉《珊瑚網書錄》,清吳升《大觀錄》、安岐《墨綠匯觀》、阮元《石渠隨筆》及《石渠寶笈·續編》等書。清代刻入“蘭亭八柱”,列為第一。

二、蘭亭序褚遂良本(蘭亭八柱第二)

《蘭亭序》原跡為東晉著名書法傢王羲之所書,其妍美流便的風神,被後世視為行書的典范和楷模。唐太宗李世民酷愛羲之書法,在得到《蘭亭序》真跡後,曾命當朝書法名傢褚遂良、歐陽詢以及弘文館拓書人馮承素等勾摹數本,分賜臣下,以廣佈揚。真跡據記載已隨唐太宗殉葬昭陵。這些唐摹本主要有兩個系統,一為褚遂良摹本,存世的褚遂良、虞世南、馮承素等墨跡摹本,多屬此系統,以馮摹的“神龍本”為最佳;一為歐陽詢摹本,刻帖“定武本”即源自歐本,為存世最佳的石刻帖本。

此卷根據卷前項元汴標題“褚摹王羲之蘭亭帖”,定為褚摹蘭亭序。同時卷中有米芾題詩,故亦稱“米芾詩題本”。

全卷有宋、元、明諸傢題跋或觀款,以及鑒藏印記215方,又半印4方。其中“滕中”等2方北宋印和南宋紹興內府“紹興”、“內府印”、“睿思東閣”等7方玉印屬真,第一後紙上米芾詩題及7方鈐印亦真。米芾詩後接紙上范仲淹、王堯臣、米芾等5傢題詞及鈐印均偽,當是南宋末年所臨。以後接紙上的元、明諸傢題識均真,然疑是別處移來配上的。

以後紙題跋、印章考證,此卷當為北宋米芾前臨摹本。又據作品質地屬楮皮紙,是宋以後方普遍使用的紙質,也可印證此為北宋摹本。全卷由兩幅紙拼接,前紙19行,後紙9行,行款排列較松勻,點畫用筆少鋒芒,與近真的《馮摹蘭亭序》(神龍本)呈鵝毛筆書寫特點的風格迥異,亦和以褚摹為底本的唐摹本墨跡不同,當屬於唐以後一再重摹的宋摹古本。此卷以臨寫為主,輔以勾描,因此書寫較為流暢,亦具一定功力。

此卷流傳鑒藏經過大致為:北宋滕中、南宋紹興內府、元趙孟頫、明浦江鄭氏、項元汴、清卞永譽、乾隆內府。曾著錄於清顧復《平生壯觀》、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吳升《大觀錄》、安岐《墨緣匯觀》、《石渠寶笈·續編》、阮元《石渠隨筆》等書,並刻入“蘭亭八柱”。

三、蘭亭序馮承素摹本、神龍本(蘭亭八柱第三)

馮承素:唐太宗貞觀年間(627--649年)直弘文館為招書人。唐太宗曾出王羲之《樂毅論》真跡,令馮摹以賜諸臣。馮又與趙模、諸葛貞、韓道政、湯普澈等人奉旨勾摹王羲之《蘭亭序》數本,太宗以賜皇太子諸王,見於歷代記載。時評其書“筆勢精妙,蕭散樸拙。”其它事跡不詳。

此本用楮紙兩幅拼接,紙質光潔精細。因卷首有唐中宗李顯神龍年號小印,故稱“神龍本”。後紙明項元汴題記:“唐中宗朝馮承素奉勒摹晉右軍將軍王羲之蘭亭禊帖”,遂定為馮承素摹本。 此卷前紙13行,行距較松,後紙15行,行距趨緊,然前後左右映帶,攲斜疏密,錯落有致,通篇打成一片,優於其它摹本。用筆俯仰反復,筆鋒尖端銳利,時出賊毫、叉筆,既保留瞭照原跡勾摹的痕跡,又顯露出自由臨寫的特點,摹臨結合,顯得自然生動,並具一定的“存真”的優點,在傳世摹本中最稱精美,體現瞭王羲之書法遒媚多姿、神情骨秀的藝術風神,為接近原跡的唐摹本。 據考,卷首“神龍”半印小璽並非唐中宗內府鈐印,而是後人所添,定馮承素摹也不可信,但仍是唐以來流傳有緒的古摹本。

66748f15e4b98398ecc9bd3542183868

本卷前隔水有“唐摹蘭亭”四字標題,引首乾隆題“晉唐心印”四字。後紙有宋至明20傢題跋、觀款,鈐鑒藏印180餘方。其流傳經過,根據各題跋、印記和記載,大致如下:南宋高宗、理宗內府、駙馬都尉楊鎮,元郭天錫,明內府、王濟、項元汴,清陳定、季寓庸、乾隆內府。歷代著錄有:明汪砢玉《珊瑚網書錄》、吳其貞《書畫記》,清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書考》、顧復《平生壯觀》、吳升《大觀錄》、阮元《石渠隨筆》、《石渠寶笈·續編》等書。刻入“蘭亭八柱”,列第三。

四、蘭亭序褚遂良本(領字從山本,黃絹本)

 在歷代難以數計的臨摹和刻拓《蘭亭》譜系中,有所謂的“領字從山本”一系,即《蘭亭序》中“此地有崇山峻領,茂林修竹”的“領”字寫作“嶺”。在傳世的馮承素、虞世南、褚遂良三大摹本(均藏北京故宮博物院),以及著名刻拓本《定武蘭亭真拓本》(今藏臺北故宮博物院)、《吳炳本蘭亭》、《獨孤本蘭亭》(均藏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院)等中,均為“崇山峻領”,即“領字不從山”。

  在傳世的“領字從山”《蘭亭》墨跡本中,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黃絹本《蘭亭》”最為著名,是臺灣大收藏傢林柏壽(1895—1986)“蘭千山館”寄存之物,著錄於《蘭千山館藏品特展目錄》(臺北故宮博物院1969年)。黃絹本《蘭亭》縱24.3厘米,橫70.2厘米。卷首有“褚河南臨蘭亭絹本真跡。米海嶽跋”題簽,拖尾有米芾長跋(其中有米芾題詩,故此卷又被稱作“米芾詩題本”)、莫是龍二跋,王世貞二跋,周天球、文嘉、俞允文、陳仲醇、徐益孫、王穉登、沈咸、翁方綱、梁章鉅、日本人內藤虎(湖南)等人題跋和題識。曾先後著錄於孫鑛《書畫跋跋》、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高士奇《江村消夏錄》等書。清末為唐樹義(1793—1854)所得,後流至日本。林柏壽從大阪著名收藏傢齊藤悅藏(號董盦)手中購得。林氏因收藏黃絹本《蘭亭》和懷素《小草千字文》,因名齋號曰“蘭千山館”。

2019年1月在日本國立博物館展出。

米芾題跋:右唐中書令河南公褚遂良字登善臨晉右將軍王羲之蘭亭宴集序,本朝丞相王文惠公故物。辛未歲見於晁美叔齋,雲借於公孫。辛巳歲購於公孫巘。黃絹幅至“欣”字合縫,用證摹刻僧字,果徐僧權合縫書也。

雖 臨王書,全是褚法。其狀若岧岧奇峰之峻,英英穠秀之華,翩翩自得,如飛舉之仙;爽爽孤騫,類 逸群之鶴。蕙若振和風之麗,霧露擢秋千之鮮。蕭蕭慶雲之映霄,矯矯龍章之動彩。九奏萬舞,鵷鷺充 庭。鏘玉鳴璫,窈窕合度。宜其拜章帝所留賞群仙也。

至於永和字合其雅韻,九觴字備著其真標,浪字無異於書名,由字益彰其楷則。若夫臨仿莫稱於薛、魏、賞別不聞於歐、虞。信百代之秀規,一時之清鑒也。壬午八月廿六日,寶晉齋舫手裝。 襄陽米芾審定真跡秘玩。

五、唐摹蘭亭序(湖南省博物館藏黃絹本)

a952bf6d687208a95f934b790c2c8c35

現藏湖南省博物館的這卷原托名為褚遂良所書《蘭亭序》,正文質地為絹本,黃褐色,亦稱“黃絹本”,其縱24.5厘米、橫65.6厘米。在正文末行“斯文”之下有“芾印”、“子由”二朱文印,印文已模糊不太清晰。卷前引首有明代著名書畫傢、鑒賞傢董其昌題書“墨寶”二字(殘存)。卷中有明代書畫鑒賞傢項元汴藏印甚多。卷尾依次有明代許初,清代王澍、賀天鈞、唐宇肩、顧蓴、梁章鉅、梁同書、孫星衍、石韞玉、李佐賢、韓崇諸跋。

因這卷唐摹《蘭亭序》所用的是絹本,有些紙上的效果不易體現出來。再加上年代的久遠,絹色陳舊泛褐,使之與當時的藝術效果有瞭距離。但主要的筆意、字形仍然保存瞭下來,尤其是筆與筆、字與字、行與行之間,都表現出瞭映帶關系和顧盼姿態。還有點畫的肥瘦、牽絲的聯系,都明白地使人看到書寫時行筆的輕重、徐疾。顧蓴在跋文中稱贊正文書法:“虛和自繞古拙之趣,宋元諸大傢不能追步。”而梁章鉅則認為:“此本鋒棱頗露,不若米跋本之精腴。”又在他的《退庵題跋》卷六裡說:“此本軒豁刻露”,又說:“顧南雅跋所稱‘虛和古拙’者,尚未似也。”看來,梁章距對這卷摹本的評價與顧蓴的觀點大相徑庭。這與他們二人的審美角度不同以及當時人們的習慣有很大的關系。綜觀該卷的所有題跋,在對正文書藝的品評上,更多為贊譽。例如王澍評此卷:“筆墨之外別有一種超詣變滅之趣,當時醉態(王羲之書寫《蘭亭序》時)仿佛可見。”賀天鈞稱該帖:“筆法飛舞,神采奕奕”;唐宇肩評其:“筆意清真”;韓崇贊其道:“諦觀筆勢,於圓轉如意中寓沉厚淵穆之象”等等。而這些贊譽之詞,也正是初唐時期的書法特征。

 這卷唐摹《蘭亭序》,是1952年由前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以當時的人民幣50萬元(相當於現在的50元人民幣)收購入藏,1958年6月移交給湖南省博物館收藏至今。其無論在過去還是在現在,無論在何處為誰人所收藏,都被視為珍寶。盡管它不是褚遂良的摹本,但作為唐代初期的書法作品,能流傳到現在,實為不易。正因它與其他唐摹《蘭亭序》的存在,使我們現在的人在感受到瞭王羲之書法藝術魅力的同時,也認識瞭唐代早期的書法風尚。

六、蘭亭序褚遂良本(元陸繼善本)陸繼善


  生卒不詳,活動於公元十四世紀後期,江蘇甫裡人。字繼之,號玄素,曾隨侍趙孟頫,得習雙鉤填廓之法。 本頁為陸繼善用河北鼠毫筆,雙鉤其兄所藏唐人摹《蘭亭序》。本冊後副葉第八、第九幅後自題為至元戊寅(公元一三三八年)書,題中謂此冊乃散佚後復得,既喜且慨,則鉤摹時間必早於此題。幅後諸名傢題識,贊其摹本飄撇蘊藉,大有古意。陸氏小楷自題,則於秀妍中參有古拙。

陸繼善《摹禊帖》冊 紙本行書 24.5×12.1cm 24.5×10.8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陸繼善《摹禊帖》冊 紙本行書 24.5×11cm 24.5×10.5cm

陸繼善《摹禊帖》冊 紙本行書 24.7×11.5cm 24.7×11.8cm

陸繼善《摹禊帖》冊 紙本行書 24.7×12.8cm

柯九思跋(尺寸:24.7×10.3):右甫裡陸繼之摹右軍蘭亭敘。唐太宗既得蠒紙真本。命當時群臣能書者榻賜諸王。予平日所見。何啻數十本。求其弄翰能存右軍筆意者。蓋止二三耳。此卷自褚河南本中

(尺寸:24.7×10.7)出。飄撇醞藉。大有古意。一洗定武之習。為可尚也。今世學書者。但知守定武刻本之法。寧知蠒紙龍跳虎臥之遺意哉。蠒紙既不可復見。得見唐摹斯可矣。唐摹世亦艱得。得保茲卷。勝世傳

(尺寸:24.7×10)石刻多矣。當有精於賞鑒。以吾言為然。至元後己卯(1339年)歲三月廿二日。奎章閣學士院鑒書博士柯九思跋。

揭傒斯跋(尺寸:24.7×9.2):右陸繼之鉤摹蘭亭敘一卷。能以支遁道林愛馬法觀之。方可得其精神於筆墨畦徑之外。此亦人間一清賞也。至元五年己卯(1339年)四月廿一日揭傒斯觀。

陳旅跋(尺寸:24.7×10.5):昔餘在京師見褚河南雙鉤蘭亭敘。留數字不填。所以示摹本也。筆意飄動。後人猶足以見當時醉墨之在蠒紙者。蓋若是爾。定武本人既少見。而褚公真跡尤不易得。繼之其猶存永和之流風乎。陳旅識。

陳方跋(尺寸:24.7×10.5):鉤填摹搨之法。盛宋時惟米南宮薛紹彭能之。蓋深得筆意者。然後可以造此。否則用墨不精。如小兒學描朱耳。繼之親承姚先生。先生與趙文敏皆知書法。故今摹搨褚河南修稧帖。筆意俱到。非深得其法者。未易至此。但不入俗子眼也。至元五年(1339年)九月十五日。繼之訪予無錫村居。出此卷相示。展玩久之。遂題於後。陳方。

陸繼善跋(尺寸:24.7×12.7):先兄子順父。得唐人摹蘭亭敘三卷。其一迺東昌高公傢物。餘竊慕焉。異日兄用河北鼠豪製筆精甚。因念嘗侍先師筠菴姚先生文敏趙公。聞雙鉤填廓之法。遂從兄假而效之。前後凡五紙。兄見而喜。輒懷去。已而兄卒。其所藏皆散逸。至元戊寅夏得此於兄故隸傢。既喜且慨。籲。吾兄不復生。唐摹不復見。餘年已中。亦不復可為。撫卷增歎。是年十月十又五日甫裡陸繼善識。

吳潛跋(尺寸:24.7×8):舊見馮承素米禮部及趙文敏公所臨稧帖。未嘗茍同。今觀此本。筆勢翩翩。風神峻發。又絕異。欲以參較之而不能。不以四者之難並為恨也。至正元年(1335年)冬十有二月庚申黃溍書。

倪瓚跋(尺寸:24.7×8):蘭亭蠒紙。固不可得見。茍非唐世臨摹之多。後之人寧復窺其彷彿哉。今觀陸玄素雙鉤一卷。筆意具在。展玩不忍舍置也。至正二年(1336年)正月十日句吳倪瓚。

董其昌跋(尺寸:25.1×6.1):唐摹下真跡一等耳。此卷得唐摹遺法。趙吳興所謂專心學之。遂可名世者。宋時聚訟。可謂多事。天啟四年(西元一六二四年)九月晦日董其昌觀於苑西因題。

沈荃跋(尺寸:25.1×8.5):歷觀諸跋。想見元時唐摹禊帖尚多。不止褚中令一種。加以善書之傢。鈎填精玅。幾欲亂真。如甫裡陸繼之此本是也。米老嘗評中令撫本雲。率意落筆。咸清潤有秀氣。轉摺毫鋩備盡。與真無異。此冊洵足當之。康熙九年庚戌初秋。堂邑張子上虹攜至都門。餘與施研山。季滄葦。陸笏田。孫赤崖。馮緯人。高堯臣。同觀於西廠寓舍。漫識一時之幸雲。華亭沈荃。

七、蘭亭序褚遂良本(明陳鑑藏本)

明陳鑑藏本 褚遂良摹《蘭亭序》卷,紙本,行書,縱25.5cm,橫79.3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陳鑑藏本,油素紙勾摹,有清內府乾隆璽印而不入石渠著錄,或因賞出成親王。其筆畫特點、章法結構完全同於陸繼善本。特別明顯的是,第一行“會”字缺最後兩橫。可知其為陸繼善摹本之一。後有米芾小行楷書長跋真跡。與其《書史》所記,僅略異數字。可知此跋原是題蘇太簡傢藏的第二本者。裱在元人陸繼善摹本之後,當然是拼配上去的。米跋之後,還有宋紙上題“政和六年夏汝南裝”一行。接紙為明李時勉、高榖、苗衷、吳餘慶、王英、胡濙、徐有貞、陳鑒跋;又清人曹師稷等跋。陳鑑跋,借米跋內容並引米氏《書史》,定此本為“蘇氏第二本”。刻本見成親王《詒晉齋帖》卷一。

  文嘉在跋馮承素本時曾談到陳鑑本:“唐摹蘭亭,餘見凡三本,其一在宜興吳氏,後有宋初諸名公題語。李范庵每過荊溪,必求一觀。今其子孫亦不輕出示人。其一藏吳中陳緝熙氏,當時已刻石。傳世陳好勾摹,遂搨數本亂真,而又分散諸跋,為可惜耳。其三即此神龍本也……”

  上世紀60年代初,北京出版社出版的《蘭亭墨跡匯編》曾經影印。其說明中受文嘉的評判影響,定此為陳鑑本人的摹本,其他專傢又受安岐《墨緣匯觀》影響,索性稱此本為偽帖,所以在今天故宮的文物登記上,是以米芾的題跋定名的,曰“米芾題蘭亭序卷”。這樣,此帖的問世時間,就晚瞭一百五十年。按帖上紹興印確實是偽印,作偽者為做呼應,在米跋真跡上,亦鈐上瞭這方偽印。

  在今天,很多鑒定傢相信文嘉之論,一是不知此本的來歷。第二則是今天的鑒賞傢確實有鑒定的敏感和知識,鑒,看出此本紙墨氣息較新,帖上陳鑑以前的古印皆偽;考,熟知書畫著錄、文獻資料,從文嘉跋、王世貞議論到《墨緣匯觀》安儀周評語。第三,則是陸繼善摹本人們瞭解的較少。雖然“二次美展”圖錄曾經影印,但隻有兩頁,況且年代已頗久遠。雖然《三希堂法帖》曾經上石。但一般書畫鑒定傢比較輕視刻本,雖論及而終未能捅破這層窗紙。隻有啟功先生,法眼燃犀,不為改頭換面所迷惑,指出它也是陸繼善的摹本。並說:“安得起覃溪老人於九原,一訂其《蘇米齋蘭亭考》一洗陳緝熙之不虞之譽也。”(《啟功論書絕句》七七)

  此本因為有米芾題蘇太簡第二本跋文真跡,前論褚摹蘭亭指出大多數人讀之不求甚解,便定蘇氏第二本為褚摹本瞭。隻有嶽珂明白米芾跋文所指,即蘇氏定褚跋,米芾糾正之(見《寶真齋法書贊》卷七馮承素摹蘭亭序帖“……考之寶晉《書史》載蘇耆傢有蘭亭三本,內次本……世之模本未嘗有也。耆題以為褚遂良,芾辨其非,定為承素輩,且制贊以表之”)。後人則還是要將這蘇氏第二本稱為褚摹。陳鑑本晚於米跋,但裱在一起,仍被一些人視為褚本。陳鑑本今鑒明為陸繼善摹自其兄“得唐人摹蘭亭序三卷”之一的“東昌高公物”,而據周密的記載,當時的藏者跋,定為“此乃馮承素等所臨”。同蘇氏本無關,同褚摹本更是無關。這裡言及,是提醒還要稱此本為褚摹的人,不要現身說法做米芾批評的“尋購褚摹”的“後生”瞭。

  陸繼善本(有陸跋者),非常受人珍視。而此本同樣也是陸繼善摹本,隻是因為被人加瞭米跋而改頭換面,被古今的鑒定傢誤定為陳鑑所為而不受重視。今天,應還它的本來面目瞭。(本人有《元陸繼善摹蘭亭序考》見《文物》2006年第五期,可以參考。)

陳鑑(1415年-?),字緝熙,號方庵、芳庵、心遠樓,長洲(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明代收藏傢。正統十三年(1448年)一甲第二名進士(榜眼)。天順元年(1457年)與高閏出使朝鮮,與朝鮮大臣有唱和,集成《丁醜皇華集》。官至國子監祭酒。著有《介庵集》,今不傳。

八、定武蘭亭序趙孟頫臨本(吳森靜心本)

刻本:

九、定武蘭亭序吳炳舊藏本

傳說唐太宗命擅書之臣臨寫《蘭亭序》,而歐陽詢所臨寫的最為逼真,故刻之於石。宋慶歷年間(1041-1048)李學究發現於定武(今河北正定),故稱歐陽詢臨寫的《蘭亭序》為定武本。李學究模勒於石上交禦府,後不明所在。原石後歸薛向、薛紹彭父子所有,薛紹彭又模刻勒石時,缺損“湍、帶、右、流、天“五字。大觀年間(1107-1110),原石置於長安宣和殿,因靖康之亂而下落不明。

  此《蘭亭序》原由郝天挺收藏,郝氏所藏三本《定武蘭亭》中,記有宋代諸公題跋之最善一本,後來,轉讓給吳炳,拓片上有吳炳題記,也有白文“吳炳之印”一枚(右下角),故稱“吳炳本”,也就是薛紹彭缺損五字以前的所謂“五字未損本”。

  據啟功先生的《〈蘭亭帖〉考》述,此為仁和許乃普氏舊藏,後流入日本。五字未損,拓墨稍重,時侵字口,還有後人塗墨的地方,如“悲也”改“悲夫”字,“也”字的鉤;“斯作”改“斯文”,“作”字痕跡俱塗失。後有宋人學黃庭堅筆體的錄李後主評語一段,又有王容、吳炳、危素、熊孟祥、張紳、倪瓚、王彝、張適、沈周、王文治、英和、姚元之、崇恩、吳鬱生、陳景陶、褚德彝諸跋。

十、定武蘭亭序宋拓故宮藏本

蘭亭序》刻本以“定武本”最為著名 定武石刻出於何人摹勒,歷來眾說紛紜,已不可證實,比較多數的意見,以為唐歐陽詢所模拓,大宗時勒石留禁中,因此拓本很少。石晉未,契丹輦石北去,中途流落於定州,宋慶歷時被李學究得到,後又為州帥所得,留於官庫中。熙寧中薛向帥定州,向子薛紹彭翻刻一石,換去原石。宋大觀中原石進入內府,後不知下落。定武石刻流傳至今可信的有:

一,元柯九思本,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其中“湍”、“帶”、“右”、“流”、“天”五字已損。 第十五行末“不”字右側有一小“僧”字,為梁時鑒賞傢徐僧權的押署。前隔水有清王文冶題字, 後隔水有元康裡巎巎、虞集題記,後有王黼、忠侯之系、公達、鮮於樞、趙孟頫、黃石翁、袁桷、鄧文 原、王文治等跋,此本即本冊所印本。

二,獨孤本,原帖經火禁,僅存踐片.今藏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此本上列五字已損,後有吳說、宋敦儒、鮮於樞、錢選、趙孟頫、柯九思、翁方綱、永瑆等題 跋,其中有趙孟頫著名的十三跋最為難得。此外尚有吳炳本,五字末損,有王容、吳炳、危素、熊 夢祥、張紳、倪瓚、王彝、張適、沈周、王文治、英和、姚元之、崇恩等人題跋,此本有人提出懷疑, 《定武蘭亭》翻本極多,都與原石相距甚遠。

十一、定武蘭亭序宋拓獨孤本趙孟頫臨本選頁(蘭亭十三跋)

定武蘭亭》獨孤本殘本(選頁)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趙孟頫於至大三年(1310),奉詔自吳興(今浙江湖州)前往大都(今北京)途中,獨 孤淳朋(1259—1336)趕來送別,並讓與《宋拓定武蘭亭序》,同舟的吳森(1250—1313) 亦攜有《定武蘭亭序》一本。天賜良機,偶然得以賞玩二本《蘭亭序》的趙孟頫,一月有 餘之舟行中,為瞭作跋而逐日臨書《蘭亭序》全文。獨孤本記有十三跋,故後世稱此為《蘭 亭帖十三跋》。

此帖在《蘭亭序》拓本後,有宋吳說、朱敦儒,元錢選、鮮於樞等跋,繼之為自九月 五日至十月七日趙孟頫所書十三跋,以及柯九思跋其得《蘭亭序》佳本而所書二跋,書法 精妙外,在瞭解趙孟頫的書法觀方面,亦成為極其重要的書論。乾隆年間,該件歸譚組綬 所藏,譚氏歿後,遇天災遭燒損,殘存如現狀。後流傳至日本,為高島菊次郎所藏,並捐贈於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2006年春見於上海博物館《中日書法珍品展》。

十二、蘭亭序南宋禦府本(遊相蘭亭甲之二)

根據王連起《〈蘭亭序〉重要傳本簡說》中的研究歸納,《蘭亭序》刻本可分為不同系統:一是定武蘭亭系統,包括吳炳本、落水蘭亭、獨孤本等;二是其他蘭亭拓本,包括薛刻蘭亭、南宋禦府本(遊相蘭亭甲之二)、開皇蘭亭、潁上蘭亭等。

遊似,字景仁,號克齋,又號果山,梁州南充(今屬四川)人。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進士,官大理寺,司直累擢吏部尚書,入侍帷幄。他曾收藏近百種《蘭亭序》拓本,世稱“遊相蘭亭”。現傳世共四十餘種。是本帖後有遊似題識:“右 禦府本領字從山他本所無”。除“領”字外,“蘭”字草頭下面多一橫、“次”字作三點水、“聽”字耳旁簡寫等,也頗具特點。

該版本的記載最早可見於南宋桑世昌撰《蘭亭考》卷十一“傳刻”,“禦府”下即列有5本,其中就有該本。《蘭亭考》著錄瞭當時所見出自禦府、定武、會稽等地包括傳刻和公私收藏的各種《蘭亭序》版本四十五傢計百餘本,並有各帖的背景、特點、印記等,為後世的研究考證提供瞭重要資料。

清代多有關於遊相蘭亭的記載,如清初孫承澤《庚子消夏記卷四·定武禊帖瘦本》:

又南宋丞相遊似所集亦百餘本。今西川胡菊潭先生收二三十餘本,後皆有手題。用景仁及克齋圖書,其中有禦府領字從山本極為精彩,餘手摹之刻石,置硯山齋。

體現瞭孫承澤對此本的珍賞喜愛。胡世安《禊帖綜聞》中則記錄瞭遊相蘭亭依天幹編次,自甲之一至十;鈐記或用名,或用景仁、克齋,或用遊氏圖書、旌德遊氏、遊氏旌德堂法書名畫等;以及貽翼永昌章、子孫永寶用章等信息。

該本明初由晉王朱棡收藏,鈐有“晉府書畫之印”“晉府圖書”,後歷經名傢遞藏。1973年利氏北山堂購藏並捐贈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遊相蘭亭”十種,使得該館成為世界上收藏“遊相蘭亭”最多的機構。

“法帖之祖”《淳化閣帖》和“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歷來備受藝術界和學術界重視,其書法藝術成就、版本價值、史料價值深刻而豐富。據香港何碧琪《北山汲古 文脈延綿》一文介紹,清中期後刻帖等文化風尚才南下至廣東一帶,吳榮光、葉夢龍等收藏傢廣泛搜羅碑帖、匯刻法帖,締造瞭廣東的文化高峰。北山堂利榮森先生自1973年起為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捐贈碑帖拓本共2000多項,其中不少即來自嶺南先賢。藝術的延綿,亦是歷史的見證,更是這深刻而豐富的意義中極為珍貴的一部分。

发表回复

相关推荐

地产策划必知,广告最常会用到的工艺材质,干货十足!

房地产公司的策划,尤其是跟现场的,不懂材质、工艺、工序等,就等于只能靠一批不靠谱的广告公司想想都觉得可怕···

· 13秒前

你吃的基圍蝦99%不是“基圍”出來的!

前幾天我們連發瞭兩篇波士頓龍蝦的文章(點擊文末鏈接回顧),很多人表示沒看夠,想要再看看其他的蝦。這不,就有瞭今天這篇...

· 3分钟前

燒堿的化學式是什麼?

聽到燒堿這個名字,同學們可能會一時反應不過來,實際上其就是氫氧化鈉,一種實驗室中最常見的化學品之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

· 11分钟前

路沿石與路緣石有什麼區別?一文解析

路沿石與路緣石,雖然聽起來非常相似,但它們實際上有一些區別。在本文中,我們將詳細解析這兩者之間的差異。讓我們從路沿石...

· 11分钟前

米家空调伴侣2闪亮登场有它加持老空调可以起飞了

前言 Aqara是深圳 绿米联创科技有限公司 旗下品牌。是一家专注智能家居产品研发的高科技公司,小米生态链企业,位于中国深圳 ...

· 11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