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延伸成脈狀即為山脈。山脈構成中國地理、中國地形和中國地勢的骨架,常常是不同地形區的分界,山脈延伸的方向稱作走向。
中國山脈分佈
中國古人按照地理位置、水系、氣候、人文環境、水土風貌,對於中國山脈做瞭簡明的分類,稱為:北龍(艮龍)、中龍(震龍)、南龍(巽龍)。北艮龍發脈:是走黃河以北廣大地區;中震龍發脈:是走黃河以南,長江以北;南巽龍發脈:是長江以南廣大地區。
三大幹龍發自西北,走向東南。形成瞭中國地勢的西北高東南低的地形,“天不足西北,地不滿東南”。三大龍脈皆起自昆侖山,所以昆侖山自古就被稱為“萬龍之祖”,從山脈走向上看,昆侖山的確也是萬山之始。
北龍:西起昆侖山,向北延伸經祁連山 --賀蘭山--陰山--燕山--大興安嶺山脈與長白山脈,長白山延伸至朝鮮的白頭山從而入海。北龍的特點是,山脈起伏大起大落,雄壯寬厚,有萬世不拔之相。沿黃河通過青海、甘肅、山西、河北、東三省等北部地區,延伸至朝鮮半島而止。實際上,北龍不應到朝鮮便終結,它相接於朝鮮的白頭山。也就是朝鮮的龍脈發於白頭山,但並未停止,隻是隱入瞭海中,最後連接瞭日本列島。蘭州、銀川、太原、北京、天津、沈陽等城市處於北龍之上。
中龍:西起昆侖山,向東延伸經秦嶺--大巴山--大別山--淮河--轉到江浙一帶入海,從海裡抬頭就是日本。中龍山脈兼具雄壯沉穩與輕靈變化,所以此龍脈所經過的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人才輩出之地,此龍脈輻射整個中原地區,歷朝歷代皆為英才輩出。通過黃河、長江之間的地區,包括四川、陜西、河北、湖北、安徽、山東,到達渤海終止;西安、洛陽、濟南、武漢、南京、上海等,均為中龍氣聚之所。
南龍:西起昆侖山,進西藏,向南到雲南、貴州,經橫斷山脈向東到兩廣,廣東、廣西、,經過湖南、江西、一路到福建武夷山。到福建下海,南龍抬頭指出就是臺灣玉山山脈。此龍輕靈俊秀有餘,而沉穩渾厚不足。通常把長沙、南昌、香港、廣州、福州、海南等城市劃為南龍。
北、中、南三條龍脈,不同的山川氣脈出的人物都不同。拿歷史來對照,差不多三代以前瞭不起的人物,堯、舜、禹、湯、文王、周公、孔子,成功的人物,大多是北龍山脈出來的。北龍山脈的人出來,長治久安天下太平,因為他們穩重。秦漢以後,以至唐、宋、元、明,都是中龍山脈的人,他們出來大多是太平盛世。南龍山脈出來的,好像多文化思想、哲學、禪宗、佛法,成仙成佛,大多是南龍山脈的人。南龍山脈出來的人可以做宰相,聰明有餘,稍欠渾厚。尤其是近代一百多年來的歷史際運,中華傳統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強烈沖擊,思想變革之際站出來的大都是南龍山脈的人。
這三條龍的幹脈生出支脈,支脈又生出支脈,猶如人體血管和經絡一樣,遍佈於中華大地。
三大幹龍
山脈(Mountain)是指沿一定方向延伸,包括若幹條山嶺和山谷組成的山體,因像脈狀、而且有某種整體性質可以一起稱呼,而稱之為山脈。山脈的構成包括主山(主幹)、大支、小支、餘脈。餘脈相對而言比較小,還要與主幹或大支相距一個較長的低緩地帶。中華名族被稱為龍的傳人,用龍脈比喻山脈,及生動又形象,是最為恰當的比喻。是我華夏先民對龍圖騰的崇拜。用龍脈比喻山脈,龍隻是形象的比喻,核心在“脈”。 龍就是地理脈絡,土是龍的肉、石是龍的骨、草木是龍的毛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