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帝王师,东汉大儒桓荣的人生传奇

1996年春,在商丘永城城关镇三里道口发现一通断裂的孔子先代故里碑,一时间在社会上引起很大轰动。河南日报为之在第一版刊登了“永城出土孔子先代故里碑”的新闻,并配发了碑的照片。

此石碑为长方形青石碑,高1.80米,宽0.66米,厚0.20米。碑文为阴刻竖写,字体端庄隽秀,是十分规整的唐楷。石碑上刻有“孔子先代弗父何、宋父周、世子胜、正考父、孔父嘉故里”字样。石碑左侧,正考父、孔父嘉名字的上方,自上而下刻有一行字体略小的工笔楷书:“墓在邑西南龙亢县”。

关于孔子先代墓址,当地地方史也有明确记载。关于孔子先祖故里和墓址的问题,清代雍正年间的《河南通志·古迹》一书就记载着:孔子先代祖墓,均在酂台西北之龙亢集南。

清光绪二十九年间的《永城县志·古迹志·茔墓》中也同样记载:“孔子五代先茔,在酂县之龙亢集南”。

龙亢县,即现在永城市西南二十五公里的龙岗镇,汉时曾在此设县,称龙亢县,属沛国,一个有丰富历史内涵的古镇,1936年考古专家在龙岗考古时发掘出龙山文化的黑堌堆遗址,是距今四千多年的中国先古文化古迹。东西汉交接时期,在这里还出现一代大儒桓荣,他是东汉明帝刘庄的老师,也是倍受人尊崇的一代帝王师。

从穷书生到一代帝王师

桓荣,字春卿,谯郡龙亢(今河南商丘永城龙岗)人,桓荣是齐桓公的后代,其祖先迁居龙亢县,到桓荣这里已有六代。

桓荣少年时在长安太学学习《欧阳尚书》,拜九江郡人朱普为师。虽然桓荣家境贫寒,一无所有,但是,他依然能够克服种种困难,勤学不倦,靠给别人做佣工养活自己,发奋读书,十五年没有回家探视,终于学有所成。桓荣以自己坚强的毅力和努力奋发读书完成了自己的学业。

王莽代汉称帝之后,桓荣不愿意为王莽效力,便离开了长安。后来,听闻老师朱普过世,桓荣就来到朱普的家乡九江郡,自己背土为老师筑坟,为老师服丧。众人听说桓荣才学出众,就请桓荣留下来,于是,桓荣就在九江郡以授徒为生,生徒常有数百人之多。王莽末年天下大乱,桓荣为躲避战祸而逃入山中,但无论条件如何艰苦,依然讲诵弦歌不辍。

此时,桓荣的同族人桓元卿也和桓荣在一起,同样都是过著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可是桓荣仍然读书不辍。于是,桓元卿嘲笑桓荣说:“你只是白费力气,如今这年月,你学的经术什么时候才有用武之地啊?”说白了,你成天读书有啥用?你连肚子都填不饱。桓荣只是笑笑而已并没有回答。等到他后来做了太常,元卿才追悔莫及:“我哪里想到读书竟能这么有用!”

东汉建武十九年,光武帝要给太子刘庄选老师,而此时桓荣的学生何汤正担任虎贲中郎将一职,他向光武帝推荐了自己的老师桓荣。此时的桓荣已经六十岁了。光武帝立即召见桓荣,并且让桓荣为自己讲解《尚书》一篇。听了桓荣的讲解之后,光武帝感慨道:“得到先生真是太晚了。”

这时候,恰逢欧阳博士出缺,光武帝刘秀想用桓荣。桓荣辞让道:“臣经术浅薄,不及同门生郎中彭闳、扬州从事皋弘。”帝说:“好,去吧,你能胜任。”于是拜桓荣为博士,引荐彭闳、皋弘做议郎。

有一次,光武帝刘秀车驾到了大学,正逢诸博士讨论问题,只见桓荣穿着儒生衣服,温良恭敬,宽博有余,辩明经义,每以礼让相服,不用言词胜人,众儒生谁也不及他,皇上特加赏赐。皇上又诏诸生雅吹击磬,一整天才完。后来桓荣入会庭中,皇上诏赐奇果,受果者都纳入怀中,桓荣却举手捧著果物拜谢。光武帝笑着对他说:“这人真正是儒生呀!”从此更受敬重,常叫他住宿在太子宫中。

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八年(公元52年),光武帝刘秀大会百官,要为太子正式拜师,征求百官意见。群臣知道光武帝欲让太子舅舅阴识为师,因而都说阴识可当。只有博士张佚正色道:“现在陛下立太子,究竟是为了阴氏,还是为天下?假如是为了阴氏,则阴识可为太子师,假如为天下,就该任用天下贤才。”光武帝称赞张佚言之有理,说:“拜师是为了辅太子,今博士不难匡正我,更何况太子呢!”于是拜张佚为太子太傅,桓荣为太子少傅。于是,桓荣成为了真正的帝王师,也说明在光武帝刘秀眼里桓荣是真正的贤才,深受光武帝和太子刘庄尊重。

桓荣因为太子经学已成,上疏要求辞职,太子执意挽留,未能获准。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任命为太常,主管宗庙之事。

光武帝刘秀去世后,太子即位,是为明帝,以师礼待桓荣,对他十分敬重,并拜他的两个儿子为郎官。桓荣年逾八十,多次上书引退,明帝总是加以赏赐而挽留,并亲自去太常府,令桓荣上坐,为他设几杖,大会百官,自骠骑将军、东平王以下及桓荣的学生数百人,明帝亲自执弟子礼,每言都说:“太师在此。”

每当桓荣生病的时候,汉明帝刘庄就派使者进行慰问,太官,御医络绎不绝。桓荣病重,刘庄亲自登门慰问赏赐诸多物品,并拉着桓荣的手泪流满面,久久不肯离去。

后来八十余岁的桓荣因病去世,汉明帝刘庄亲自变服为桓荣送葬。由此可见,桓荣在汉明帝刘庄心中位置是何等重要,又是何等倍受尊敬。桓荣和汉明帝刘庄的师生之谊成为历史的美谈,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尊师重教的经典事例。

据《后汉书·桓荣传》记载:“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阳。”

桓荣从一名穷书生到一代帝王师,如此的华丽转身,这是和桓荣敢于吃苦的坚强意志和持之以恒的奋发读书是密不可分的,堪称人生成功的典范和传奇。桓荣用自己的行为驳斥了读书无用论的陈腐观点,为天下读书人走出了一条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改变人生的康庄大道。因此,桓荣也成为后来读书人为之奋斗的标杆,颇受后来读书人尊重。更为可贵的是,历代天下读书人以桓荣为荣,这不仅是因桓荣曾做过帝王师,而是在于他的勤奋和敢于吃苦的所作所为,更在于桓荣以自己为人谦逊礼让的品德学识赢得了皇帝的尊重,受到了天下人的礼敬,成为后来知识分子士大夫阶层为之奋斗道德楷模,从这一点来说,桓荣其自身对后世的历史影响是深刻的,也是长远的。

影响历史几百年的桓氏家族

桓荣去世之后,他的儿子桓郁继承父业,教授章帝、和帝经书;孙子桓焉继承祖业,为安帝、顺帝师。桓氏祖孙三代,共教授五个皇帝。桓氏家族拥有“三代御先生、五代帝王师”的美称,成为历史美谈。

桓氏家族成为当时一个依靠文化教育起家的世家大族。《后汉书》记载:“桓氏尤盛,自荣至典,世宗其道,父子兄弟代作帝师,受其业者皆至卿相,显乎当时。”东汉时期的名臣杨震、朱宠,黄琼、杨赐都曾师从于桓氏之门。

从桓荣开始,终东汉一代,这个学术世家都能保持自己家声不坠,成为东汉学术世家的典范。整个东汉时期桓氏家族盛极一时,成为当时名声赫赫的名门望族。

三国曹魏曹芳时,桓荣后裔桓范任大司农,因支持曹爽,而被司马懿所杀,桓氏家族因而被刑家。桓氏家族一度衰落。

西晋永嘉年间八王之乱爆发,西晋灭亡于内忧外患之中,瑯琊王司马睿在衣冠南渡的中原望族拥戴下建立东晋政权。而此时,桓范的曾孙桓彝也渡江南下,任丞相中兵属。苏峻之乱爆发,桓彝被叛军杀害。桓彝之子桓温依仗桓彝的名望,娶东晋明帝女南康公主为妻,桓氏家族又一次逐渐崛起。

做为东晋大司马的桓温,他西灭成汉,三次北伐,名垂青史,威震朝野,随着个人势力的增强,桓温逐渐掌握了东晋朝廷的军政大权,成为历史上最具有实权的权臣之一。

东晋车骑将军、荆州刺史、桓温的胞弟桓冲,与辅国宰相谢安精诚团结,率桓家子弟统军驻守荆州,浴血抗击前秦。

桓温死后,桓温少子桓玄废晋称帝,国号楚,前后不到半年被刘裕所灭。随后桓氏惨遭灭族。侥兴逃生者也均更名改姓,或逃匿他乡。桓氏家族至此也走完了其辉煌的历史,消失在茫茫的历史之中。

桓荣为代表的桓氏家族,自一代大儒桓荣为帝师起,其子桓郁、孙桓焉,先后为东汉五位皇帝讲授经书,才高八斗,名声显赫。桓氏家族从此人才辈出,人才济济,成为一代书香门第的名门望族,历经东汉、三国、两晋,声名显赫了360余年。

历史悠悠,时光冉冉,苍茫的岁月已过千年之久,风雨的沧桑和历史的记忆让我们脚下的土地更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也让我们过去的历史更富有传奇色彩。桓荣和他的桓氏家族都曾经声名远赫一时,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沉寂。然而,当我们重新发掘这段历史时,总能在其身上重新发现出崭新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这就是中国历史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最大魅力。

作者刘金芳系网商社科特约作者

发表回复

相关推荐

空调开一晚上耗电多少怎么看?

2021年9月更新 ...

· 6秒前

中健計量為您講述計量校準中的平晶

平晶是一種由光學玻璃或石英制成的物理測量工具以光波幹涉原理為基礎,利用平晶的測量面與試件的被測量面之間所出現的幹涉條...

· 16秒前

品香,有一种凝神的方式,唤作“打香篆”。

“香篆”一词有两种含义:1.是指一种香料的名字。2.指焚香时所起的烟缕。3.一种专门用来燃点香粉的模具。4.另有一首同名现代诗 ...

· 25秒前

延边大学23考研信息

延边大学 一、研院简介 延边大学始建于1949年,是中国共产党较早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的高校之一。学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

· 34秒前

流量卡网速慢怎么办?如何设置apn?网速最快的APN接入点设置

首先介绍下,什么是apn? APN接入点名称是电话设置的设置名称,用于建立与运营商的蜂窝网络和公共互联网之间的网关的连接。a ...

· 44秒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