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讲清楚襄樊之战始末(附史料)

东汉末年的襄樊之战,亦称为关羽北伐、襄樊战役或荆州争夺战,指的是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部将关羽率军从荆州南郡出兵,进攻曹魏占据的襄阳、樊城的一次重要战役。此战中,关羽先是围困襄阳、樊城。于禁督七军三万人救援樊城,却遭遇了“霖雨”、“汉水泛溢”,以致于水淹七军。关羽趁机乘船进攻,俘获于禁等人,重创曹魏,威震华夏,接着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最后关羽父子被东吴俘杀。襄樊之战,使得曹魏、蜀汉的实力受损,尤其是蜀汉,不但损兵折将、还丢失荆州,成为三国形势的重要转折点。此战还导致蜀汉与东吴十余年的同盟关系被打破、反目成仇,最后发生夷陵之战。

219年1-5月

  • 刘备猛攻汉中,要求诸葛亮增援,诸葛亮犹豫后由杨洪劝说才决定;[1]
  • 春,定军山之战,法正主谋,夏侯渊被杀;[2][3]夏侯霸立志报仇;[4]
  • 刘备感叹没杀张郃;[5]
  • 郭淮、杜袭推举张郃为主帅;[6][7]
  • 王平投降刘备;[8]
  • 贾逵在汉中军情紧急放走囚犯,曹操赏识,提拔为谏议大夫,与夏侯尚一同掌军计;[9]
  • 赵云遇曹操主力,一身是胆;[10]
  • 建安二十四年三月,曹操从长安出发,穿过斜谷进入汉中,与刘备对峙了一个月之后,曹操于五月份率军返回长安;[11]

6月

  • 孟达、刘封占据上庸、房陵;[12][13]

关羽和孟达都是为了策应刘备兵出汉中,而分别率偏师袭取襄、樊、房、上等地,目的是逼迫曹操从西线抽调人马增援东线。孟达、刘封得手,而关羽功败垂成。

7月

  • 秋,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大司马、益州牧,任命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其余的人按照等级都有升迁,以魏延守汉中,退还成都;[14][15]
  • 费诗调停关羽黄忠矛盾;[16][17]
  • 孙权于建安二十四年七月率兵攻打合肥,暗地里却与吕蒙积极谋划攻打关羽;[18]
  •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打通汉水战略通道),以赵累为都督,糜芳守江陵,傅士仁守公安,所部兵力仅“号有三万人”;[19][20]

对蜀国来说,如果能够夺下襄阳,即使不那么快挥师中原,也可以将其据有的汉中、益州、荆州等地很好地整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有效的防御体系。这不仅对曹魏形成威胁,对东吴孙权也能形成战略上的优势。刘备不可能看不到这点,之前虽然命关羽镇守荆州,但是官职却是襄阳太守,在其关中称王之后就封关羽前将军,假节钺(代皇帝行使权力),而此时襄樊之战已经开打,刘备的目的不言而喻。

  • 曹操准备让曹植带兵解救曹仁。但在命令到达曹植那里时,曹植却喝得酩酊大醉而不能受命。于是,曹操反悔,不再以曹植督领援军;[21]

8月

  • 关羽水淹七军,左将军于禁被俘,立义将军庞德被杀;[22][23][24]满宠劝征南将军曹仁死守;[25][26][27]

庞德这个人,对马超、张鲁均不十分依恋,却十分感激曹操的知遇。曹操对他也确是极好:拜他为“立义将军”,又封了他为“关内亭侯”。古语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庞德为了答报曹操而心甘情愿地死,是死得很舒服的。我们后世的人,也许觉得他不该为曹操而死,因为曹操是一个大坏人。然而,庞德却只是感觉到,曹操对他个人极好,看不见曹操对汉献帝不好,对汉朝不忠。反过来说,他倒是很晓得刘备如何对刘璋不起,连带也就万分不愿意向刘备的部下关羽投降。他回骂关羽的一番话,是我们读过《三国演义》的人,所怎么也听不进去的。他说:“竖子!什么叫做投降?魏王有一百万身穿盔甲的将士,威震天下,你的刘备只是一个庸才,怎么敌得了魏王?我宁可‘为国家鬼’,不为贼军的将。”这几句太不客气的话,不但辜负了关羽爱惜他,想保全他的美意,而且逼得关羽除了杀他以外,不能作别的决定(他并没有像《三国演义》所说,带了棺材找关羽比武艺)。曹操接到关于他宁死不降的详细报告,哭了一顿,封他的两个儿子为“列侯”。庞德的大儿子是庞会,其后当了“中卫将军”,王隐在《蜀记》里说,庞会跟随钟会去伐蜀,找到关羽的后人,将他们全部杀光。这种说法倘若可靠,那庞会也太不够意思了。两军相争,各为其主,阵亡与否,被虏与被杀与否,都不是私仇,如何可以当作私仇来报复呢(所好,王隐的这郡书,以“内容不可靠”著名) 曹操对于禁之降与庞德之死,颇有感慨,他说,认识了于禁有三十年,没想到于禁在遇到危难的时候,表现得如此赶不上庞德。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率兵攻打合肥。扬州刺史温恢一方面屯军守备,另一方面又向兖州刺史裴潜说:“此处虽有敌军入寇,然而却毫不足惧,我反而忧虑任征南将军(指曹仁)那里会有不测。如今江水高涨,子孝(曹仁表字)的部队是深入敌方缺乏后援的孤军,没有做出长期的防备。一向以骁锐闻名的关羽如果乘着水势上升之利进军,一定是个祸患。”结果关羽果然乘时进攻樊城,令曹仁军队陷入苦战。

  • 南乡太守傅方与荆州刺史胡修投降关羽;[28]
  • 关羽攻樊城、襄阳,让刘封、孟达出兵;[29]

襄阳城毕竟是“铁打的襄阳”,城高池阔,和樊城一个在汉江之南,一个在汉江之北,成掎角之势。襄樊(今襄阳市襄阳区和樊城区)位于南阳盆地南端,西有武当山,东有大洪山、桐柏山等作为屏障,控扼汉水,是北上中原,南下江汉平原的必经之路,重要的战略通道,兵家必争之地。襄阳的战略重要性,在历代都得以充分体现,尤其是在宋元时期,南宋和蒙军为争夺这一要地,在襄阳拉锯了几十年,夺下襄阳,蒙军便顺流而下,南宋防线瞬间土崩瓦解。

  • 关羽围曹仁于樊城时,孙权曾遗使见关羽,表示愿意出兵相助,关羽骄狂无礼,刺伤了东吴君臣的自尊心,孙权也因此下了决心,和曹操联合,出奇兵偷袭江陵; [30][31][32][33][34]

关羽兵围樊城时,孙权“遣使求助之,敕使莫速进。又遣主簿,先致命于羽”,可是关羽非但不听孙权的意见,反而是怒骂吴使“狢子敢尔!如使樊城拔,吾不能灭汝邪”,“狢[hé] 子”是汉时中原人士对于江东人士的蔑称,带有很明显的轻视,因此当时的关羽可谓是赤裸裸的瞧不起孙权,同时关羽还顺带威胁孙权使节说攻下樊城就灭了你。因此当时关羽这般轻视孙权,可谓是让孙权对其是恨之入骨。

关羽粮草不足,攻击了东吴的湘关,抢夺了粮草。

9月

  • 邺城发生了以相国西曹掾魏讽为首的谋反事件,旋即被曹丕镇压。邺城反曹的主谋魏讽则是曹操倚仗的“谯沛人”。

10月

  • 陆浑民孙狼等苦于徭役,叛上作乱,南附关羽。自许都以南的诸多山贼纷纷遥受关羽印号,为关羽的支党。关羽的声势一度威震华夏;[35][36][37]
  • 陆逊与吕蒙策划袭击关羽;[38][39][40]

东吴集团演了两出戏:先装病,再装孙子。装病的,是吕蒙。他以回家养病为由,率领部分士兵回到建业。而实则,他是乔装成商人一路潜行来到了关羽的大后方。装孙子的,是陆逊。表面上吕蒙告病,陆逊接任其位。而陆逊上任后,首先给关羽写了一封信,狠狠地赞美了关羽一番,言辞极为谦恭,并表示愿为关公尽忠效力。关羽最吃这一套了。于是,打消顾虑,逐渐将驻守后方的部队调往前线。是的,关羽中计了。

  • 曹操欲迁都,被丞相主簿兼西曹属蒋济和丞相军司马司马懿劝阻;[41]欲亲征,被桓阶劝阻;[42]
  • 全琮劝孙权偷袭关羽,孙权假装不同意;[43]
  • 曹操让征东将军张辽悉还救曹仁;[44]
  • 董昭请曹操泄露孙权偷袭荆州计划;[45]
  • 平寇将军徐晃、议郎赵俨打退关羽;[46][47]

徐晃与关羽是大同乡:并州河东郡人,关羽出生在解县,徐晃出生在杨县,两人自幼认识,感情很好。这一次,徐晃来与关羽对垒,却一心以战胜关羽为目的。徐晃把军队停驻在阳陵坡,不忙于进攻关羽在襄阳县之北、偃城镇的大营,曹操也追下了—道命令给他,叫地静候加派的十二营兵士到来,然后才一起前进。关羽对樊城所筑的围墙,有两个重要的屯,一个叫做“围头屯”,一个叫做“四冢屯”。徐晃于增援的十二营兵士到达以后,宣传要攻“围头屯”,而秘密行军,向着“四冢屯”的方向前进。关羽在围头屯听到消息,带了五千兵来“四冢屯”援救,和徐晃恶战了一场,关羽战败,退到“四冢屯”里面去。徐晃就冲过了十重的鹿角,追关羽的兵,追进了“四冢屯”的内部,获得大胜。关羽下令撤去樊城之围,他的部队战死与沉入汉水之中的很多。

  • 徐晃奉命解樊城之围,在沔水与关羽军展开大战,傅方、胡修都在这一战中被魏军击杀;[48]
  • 议郎赵俨让曹仁不要追击关羽;[49]

11月

  • 吕蒙、陆逊偷袭荆州,公安守将士仁、江陵守将糜芳(南郡太守)投降东吴、宜都太守樊友弃城而逃;[50][51][52][53][54]

吴书上说:将军博士仁在公安城防守,吕蒙让虞翻去劝降。虞翻到了公安城门,对守门的士卒说:“我要与你们将军会谈。”博士仁不肯见面。虞翻于是就写信道:“明智的人防患于未然,聪明的人能考虑到将来的祸患,知晓得失之道,就是作人的道理,知晓存亡之道,可以辨别吉凶。如今我东吴大军行进至此,你的斥候来不及回报,烽火来不及点燃,这不是天意,而是有内应。将军不能提前预料,时机到了又不能抓住,单独守卫三面环水的城池而不降,死战则毁家灭族,成为天下人的笑料。虎威将军吕蒙如果直下南郡,阻塞陆路通道,生路一断,按此地的地形来看,将军就像坐在簸箕上似的,无法逃跑,投降则有失道义,我私下里替将军感到不安,希望你能慎重考虑。”博士仁得到书信,痛苦投降。虞翻对吕蒙说:“这是我的谲兵之计,为了防止博士仁醒悟反悔,应当带着博士仁行军,另外再留兵守卫公安城池。”于是吕蒙带着博士仁到了南郡城。南郡太守糜芳守城,吕蒙让博士仁上前劝降,于是糜芳也投降了。吴录上说:当初,南郡城中失火,军器被焚。关羽因此责罚糜芳,糜芳心中畏惧,孙权听说后就以此劝降糜芳,糜芳暗里地表示同意。等到吕蒙攻打南郡时,于是备置了酒宴出城投降。《三国志·陆逊传》明确记载宜都失守的时间是在“建安二十四年十一月”,距离关羽被擒还有一个月。

  • 潘濬(表哥蒋琬)在荆州时,与荆州守臣关羽不和[55][56][57],潘濬投降孙权,泄露军事机密;[58][59]

值得一提的是,潘濬不是孙氏集团的元老人物,也并非出身于江淮士族。但他却偏偏能在人生的后半年,一路扶摇而上,做到了太常之位。所谓太常,乃九卿之首,主管一朝文化教育,地位不下于三公。嘉禾四年(235年),潘濬的表哥蒋琬升任蜀汉大将军,有间谍谣传潘濬派遣密使联络蒋琬,打算投奔蜀汉。武陵太守卫旌上表告诉孙权,孙权说:“承明不会做这种事。”并免除卫旌的官位(《资治通鉴》将此事放在蒋琬任诸葛亮长史时)。

  • 潘濬杀武陵从事樊伷;[60]

当时,武陵从事樊胄企图煽动五溪蛮夷将武陵献给刘备,孙权询问潘濬,潘濬认为派五千人前往就够了,孙权问为何轻视他,潘濬回答:“樊胄颇能卖弄唇舌,实际上却没有辩论之才,先前曾为州中人士准备宴会,但是到了中午都还没有东西吃,十几个人就自行离开了,这就如同只看到侏儒的一部份,就可以得知全貌一样。”孙权大笑,派遣潘濬统领五千人前往,果然斩杀平定樊胄。

  • 糜竺向刘备请罪;[61]

12月

  • 关羽突围被潘璋部下马忠俘;[62][63]

关羽本可以改向西北的方向走,却由于和孟达、刘封处得不好,不敢经过他们在房陵、上庸一带的防地。关羽仍旧冒险先向南走(湖北到当阳东南的)麦城,又听说陆逊占了江陵西边的宜都。关羽没想到,他盖世英雄,竟然走到末路,在无可奈何之下,叫残余的部队树起降幡,自己带了十几名骑兵,骑马走小路,改变方向,向北,希望能穿过山地,逃出孙军的掌握,走到刘备的汉中或益州。他走到(当阳西北的)临沮,被孙军的朱然、潘璋带兵挡住去路。潘璋的一名司马,姓马名忠,捉住了关羽,关羽便这样死在这几名四五等角色之手。可气,可叹;可恨,可悲!

220年1月

  • 吴范预言擒羽,关羽被杀,主簿廖化逃回巴蜀;[64][65][66][67]
  • 吕蒙、蒋钦去世,朱然防守江陵;[68][69][70]

吕蒙为孙权立下了这一番颇成问题的功,受到孙权的厚赏,他却无福消受,孙权任命他为南郡太守,封他为孱陵侯,赏他黄金五百斤、铜钱一亿。这些,便是他害死了关羽的代价。封他为侯爵的公文,还不曾送到他手中,他突然得了怪病,病征之一,是吃东西吃不下去(很可能是喉癌,或食道癌)。孙权这时候住在公安城的行宫内,叫人把吕蒙抬进行宫的“内殿”,以便亲自照料,孙权找了最好的医生来治,同时悬赏:谁能治好吕蒙,就赏他千金,有时候,医生用针灸的方法治吕蒙,孙权见到针刺入吕蒙的肌肉,便自己觉得痛,孙权很想常常去看吕蒙,又怕耗了吕蒙的精神,就叫人在隔间墙壁上凿一个孔,他从隔壁的一间窥视吕蒙的情况。每逢见到吕蒙能够略为吃下一点东西,便喜欢得不得了,对左右大臣、小臣,有谈有笑。否则,见到了吕蒙不能吃东西,他就愁眉苦脸,嗟叹不已,而且晚上就睡不着。吕蒙的病好了一些,孙权立刻下令大赦,受群臣的朝贺,不久,病又坏了下去,孙权急得乱请道士们在“星辰之下”“打醮”,替吕蒙求寿。最后,吕蒙还是活不了,死在孙权的这所在公安的“内殿”。

北伐襄樊是关羽人生之中最为辉煌的巅峰时刻,史书称之为“威震华夏”。不得不说,关羽果然是重量级的人物,魏吴两家为了消灭关羽,发动了十分豪华的阵容。曹孙双方谋臣大将,精锐尽出,阵容不可谓不强大。“威震华夏”一词不仅在史书《三国志》中为关羽所独享,即便在其他史书中也是极为罕见。戏曲史家蒋星煜曾提出疑问说:“整部《二十四史》,也未有任何名将有过‘威震华夏’的声势。那这一场战役中,关羽一人究竟抵抗了多少魏吴两国的谋臣大将呢?”我们来看看襄樊之战战斗序列表

曹魏方战斗序列表

蜀汉方战斗序列表

孙吴方战斗序列表

名家观点

  • 何兹全:关羽的出兵,是在一个不是时机的时候的一次军事冒险。即使冒险成功,他最大的成功也不过是占有襄阳,但看来这也是不大可能的。没有汉水大涨的帮忙,他连水淹七军、降于禁、斩庞德都不大可能。所谓曹操想迁出许都以避之,只不过是事后的戏剧性的语言,和历史逗乐而己。实际形势,全不是这样。[71]

一些不解之谜

  • 不解之一 襄樊之战,究竟是刘备命关羽北伐,还是关羽私自出兵

从目前史料来看还没有一个定论,个人认为关羽不可能直接越过刘备而发动这样一场大战。刘备希望关羽打襄樊,以缓解汉中的压力。同时,攻打襄樊也是为了打通荆蜀交流的经脉,从汉中走汉水可以直达荆州。

关羽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发起进攻?《三国志·魏书十五·温恢传》可以用来佐证这个时间点是关羽荆州军发起进攻的大好时机。作为一个优秀的将领,关羽是不会放过这种机会的。温恢虽然是地方官,但在军事上的眼光曹操也很看好。曹操派温恢担任扬州刺史,主政东南时,就特别交待东南方的曹魏军事上的主要将领张辽、乐进等:“温恢通晓军事,你们有什么事要和他一起商量。”温恢的话还是相当有分量的。[72]正如温恢指出那样,这年秋天的大雨水,给关羽提供了一个稍纵即逝的战机。汉水暴涨,樊城周边平地水深数丈。于禁等七军皆没,全部将士浸泡在大水里。关羽趁著南方大雨水的机会发动的这次战役,重创了襄樊曹军,一举歼灭了于禁率领的三万生力军。从而使原来双方势均力敌的对峙,变成关羽荆州军大占上风。关羽时封为前将军,假节铖,就是最大限度地给了关羽调度军队的权力。一个有自主权的将军在机会面前就要动手,真的来不及请示他有权先行动后再请示。所以不存在关羽擅自发动襄樊战役这个假设。

  • 不解之二 留守荆州的人选

如果诸葛亮留守荆州,那么一定是最好人选。

  • 不解之三 关羽兵败,刘备为什么见死不救

襄樊之战,前后半年之久,蜀汉为何不援一兵一卒?是因为刘备没想到关羽会败,也没想到这一战竟然使魏吴联手围杀关羽,更没想到关羽会败的这么快。襄樊之战的前期只是魏蜀两国的一场局部战争,当时关羽也是处在上风的。到后来魏国不断出动援军,东吴突然背约发难。一系列变故,猝不及防,连处于战事中的关羽都没反应过来,更何况是身处益州的刘备。所以并不是刘备不救关羽,而是关羽由胜转败,实在太快太突然了,刘备根本来不及去救。

  • 不解之四 糜芳、傅士仁二人投降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呢?

虞翻去劝降,傅士仁不见,可见一开始,傅士仁并不愿投降,但当他一见到虞翻给他的信,立马就投降了。我们看这封信一下子击中了要害:不见烽火报警,东吴大军就突然兵临城下。傅士仁对虞翻说的“有内应的说法”一定深信不疑。那么城中有没有内应呢?傅士仁不敢断定,生命是开不得玩笑的。虞翻的这封信深得攻心战之妙。所以,怕死才是二人投降的真正原因。客观上,关羽给荆州留兵太少,不足以固守;主观上二人怕死。关羽回来并不会要了他们的命,而城池被吕蒙攻下,那就不好说了,所以二人选择了投降。

  • 不解之五 刘封不助关羽?

首先要分清的,是“不救”,还是“不助”。显然是“不助”。当时关公攻樊城、襄阳正是春风得意时,让刘封、孟达出兵,只是相助,也就是说帮忙,也没有说是相救来的。上庸诸郡攻下也就几个月,人心还没有稳定,此时发兵也不是很合适,万一郡县中有个动静,这失了城,也不是闹著玩的。还有一条,刘封、孟达的兵少,即使真是出兵了,也不会有很大的补益,倒还不如留屯下来,还可以起到一定的镇慑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一个难以置信的结论,关羽孤立无援,关羽以区区4.5万人马,对抗吴魏联合起来的十几万兵马。从头到尾没有得到蜀汉任何支持下,面临的对手竟然是曹魏和东吴方的精英阵容。可即便如此,关羽依旧战得曹魏心惊胆战,于禁,庞德等人都成为他的手下败将,并且策划出水淹七军的神来之笔。降荆州剌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杀大将庞德,俘获曹军主力3万以上,他虽然失败了,但是依旧无法磨灭他璀璨的光辉,虽败犹荣这四个大字用在他身上十分贴切,不愧是被后世称赞的“武圣”。不以成败论英雄,有些人虽然失败,但依旧无法掩盖他的伟大。“武圣”关云长,不愧是三国时期的传奇人物,他当之无愧!襄樊之战虽然有个好的开始,但是结局对蜀国来说却是不能承受之重,大将身死,丢了荆州。《隆中对》的大战略也宣告破产,蜀国只能战略退缩,从鼎盛走衰,在三国之中成为最弱小的一个。

参考

  1. ^《三国志·蜀书十一·霍王向张杨费传第十一·杨洪传》 :先主争汉中,急书发兵,军师将军诸葛亮以问洪,洪曰:“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
  2. ^《三国志·蜀书七·庞统法正传第七·法正传》 :二十四年,先主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于定军、兴势作营。渊将兵来争其地。正曰:“可击矣。”先主命黄忠乘高鼓譟攻之,大破渊军,渊等授首。
  3. ^《三国志·魏书十七·张郃传》 :至阳平,鲁降,太祖还,留郃与夏侯渊等守汉中,拒刘备。郃别督诸军,降巴东、巴西二郡,徙其民于汉中。进军宕渠,为备将张飞所拒,引还南郑。拜荡寇将军。刘备屯阳平,郃屯广石。备以精卒万馀,分为十部,夜急攻郃。郃率亲兵搏战,备不能克。其后备于走马谷烧都围,渊救火,从他道与备相遇,交战,短兵接刃。渊遂没,郃还阳平。
  4. ^裴松之注《三国志·魏书九·诸夏侯曹传第九》引魏略曰:霸字仲权。渊为蜀所害,故霸常切齿,欲有报蜀意。
  5. ^裴松之注《三国志·魏书十七·张郃传》引魏略曰:渊虽为都督,刘备惮郃而易渊。及杀渊,备曰:“当得其魁,用此何为邪!”
  6. ^《三国志·魏书十七·张郃传》 :当是时,新失元帅,恐为备所乘,三军皆失色。渊司马郭淮乃令众曰:“张将军,国家名将,刘备所惮;今日事急,非张将军不能安也。”遂推郃为军主。郃出,勒兵安陈,诸将皆受郃节度,众心乃定。太祖在长安,遣使假郃节。太祖遂自至汉中,刘备保高山不敢战。太祖乃引出汉中诸军,郃还屯陈仓。
  7. ^《三国志·魏书二十三·杜袭传》 :太祖还,拜袭驸马都尉,留督汉中军事。绥怀开导,百姓自乐出徙洛、邺者,八万馀口。夏侯渊为刘备所没,军丧元帅,将士失色。袭与张郃、郭淮纠摄诸军事,权宜以郃为督,以一众心,三军遂定。太祖东还,当选留府长史,镇守长安,主者所选多不当,太祖令曰:“释骐骥而不乘,焉皇皇而更索?”遂以袭为留府长史,驻关中。
  8. ^《三国志·蜀书十三·王平传》 :随杜濩、朴胡诣洛阳,假校尉,从曹公征汉中,因降先主,拜牙门将、裨将军。
  9. ^《三国志·魏书十五·贾逵传》 :太祖征刘备,先遣逵至斜谷观形势。道逢水衡,载囚人数十车,逵以军事急,辄竟重者一人,皆放其馀。太祖善之,拜谏议大夫,与夏侯尚并掌军计。
  10. ^裴松之注《三国志·蜀书六·赵云传》 引云别传曰:夏侯渊败,曹公争汉中地,运米北山下,数千万囊。黄忠以为可取,云兵随忠取米。忠过期不还,云将数十骑轻行出围,迎视忠等。值曹公扬兵大出,云为公前锋所击,方战,其大众至,势偪,遂前突其陈,且斗且却。公军败,已复合,云陷敌,还趣围。将张著被创,云复驰马还营迎著。公军追至围,此时沔阳长张翼在云围内,翼欲闭门拒守,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于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作乐饮宴至暝,军中号云为虎威将军。
  11. ^《三国志·魏书一·武帝纪》:夏侯渊与刘备战于阳平,为备所杀。三月,王自长安出斜谷,军遮要以临汉中,遂至阳平。备因险拒守。夏五月,引军还长安。冬十月,军还洛阳。
  12. ^《三国志·蜀书十·刘封传》:建安二十四年,命达从秭归北攻房陵,房陵太守蒯祺为达兵所害。达将进攻上庸,先主阴恐达难独任,乃遣封自汉中乘沔水下统达军,与达会上庸。上庸太守申耽举众降,遣妻子及宗族诣成都。先主加耽征北将军,领上庸太守员乡侯如故,以耽弟仪为建信将军、西城太守,迁封为副军将军。
  13. ^《三国志·蜀书二·先主传》 :夏,曹公果引军还,先主遂有汉中。遣刘封、孟达、李平等攻申耽于上庸。
  14. ^《三国志·蜀书十·魏延传》: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
  15. ^《三国志·蜀书二·先主传》 :于是还治成都。拔魏延为都督,镇汉中。
  16. ^《三国志·蜀书十·黄忠传》: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先主曰:“吾自当解之。”遂与羽等齐位,赐爵关内侯。
  17. ^《三国志·蜀书十一·霍王向张杨费传第十一·费诗传》 :先主为汉中王,遣诗拜关羽为前将军,羽闻黄忠为后将军,羽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诗谓羽曰:“夫立王业者,所用非一。昔萧、曹与高祖少小亲旧,而陈、韩亡命后至,论其班列,韩最居上,未闻萧、曹以此为怨。今汉王以一时之功,隆崇于汉升,然意之轻重,宁当与君侯齐乎!且王与君侯,譬犹一体,同休等戚,祸福共之,愚为君侯,不宜计官号之高下,爵禄之多少为意也。仆一介之使,衔命之人,君侯不受拜,如是便还,但相为惜此举动,恐有后悔耳!”羽大感悟,遽即受拜。
  18. ^《三国志·魏书十五·温恢传》: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攻合肥,是时诸州皆屯戍。
  19. ^《三国志·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第六·关羽传》 :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众攻曹仁于樊。
  20. ^《三国志·吴书十·甘宁传》:后随鲁肃镇益阳,拒关羽。羽号有三万人。
  21. ^《三国志· 魏书十九·曹植传》: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
  22. ^《三国志·魏书十七·于禁传》:建安二十四年,太祖在长安,使曹仁讨关羽于樊,又遣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惟庞德不屈节而死。太祖闻之,哀叹者久之,曰:“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
  23. ^《三国志·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第六·关羽传》 :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汎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
  24. ^《三国志·魏书十八·庞德传》 :德常曰:“我受国恩,义在效死。我欲身自击羽。今年我不杀羽,羽当杀我。”后亲与羽交战,射羽中额。时德常乘白马,羽军谓之白马将军,皆惮之。仁使德屯樊北十里,会天霖雨十馀日,汉水暴溢,樊下平地五六丈,德与诸将避水上堤。羽乘船攻之,以大船四面射堤上。德被甲持弓,箭不虚发。将军董衡、部曲将董超等欲降,德皆收斩之。自平旦力战至日过中,羽攻益急,矢尽,短兵接战。德谓督将成何曰:“吾闻良将不怯死以茍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今日,我死日也。”战益怒,气愈壮,而水浸盛,吏士皆降。德与麾下将一人,五伯二人,弯弓傅矢,乘小船欲还仁营。水盛船覆,失弓矢,独抱船覆水中,为羽所得,立而不跪。羽谓曰:“卿兄在汉中,我欲以卿为将,不早降何为?”德骂羽曰:“竖子,何谓降也!魏王带甲百万,威振天下。汝刘备庸才耳,岂能敌邪!我宁为国家鬼,不为贼将也。”遂为羽所杀。
  25. ^《三国志·魏书二十六·满宠传》 :关羽围襄阳,宠助征南将军曹仁屯樊城拒之,而左将军于禁等军以霖雨水长为羽所没。羽急攻樊城,樊城得水,往往崩坏,众皆失色。或谓仁曰:“今日之危,非力所支。可及羽围未合,乘轻船夜走,虽失城,尚可全身。”宠曰:“山水速疾,冀其不久。闻羽遣别将已在郏下,自许以南,百姓扰扰,羽所以不敢遂进者,恐吾军掎其后耳。今若遁去,洪河以南,非复国家有也;君宜待之。”仁曰:“善。”宠乃沈白马,与军人盟誓。会徐晃等救至,宠力战有功,羽遂退。进封安昌亭侯。
  26. ^《三国志·魏书九·曹仁传》:关羽攻樊,时汉水暴溢,于禁等七军皆没,禁降羽。仁人马数千人守城,城不没者数板。羽乘船临城,围数重,外内断绝,粮食欲尽,救兵不至。仁激厉将士,示以必死,将士感之皆无二。徐晃救至,水亦稍减,晃从外击羽,仁得溃围出,羽退走。
  27. ^《三国志·魏书十五·温恢传》: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攻合肥,是时诸州皆屯戍。恢谓兖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子孝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于是有樊城之事。
  28. ^《晋书·帝纪·第一章》:帝又言荆州刺史胡修粗暴,南乡太守傅方骄奢,并不可居边。魏武不之察。及蜀将羽围曹仁于樊,于禁等七军皆没,修、方果降羽,而仁围甚急焉。
  29. ^《三国志·蜀书十·刘封传》: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
  30. ^《三国志·蜀书六·关羽传》: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
  31. ^《三国志·蜀书六·关羽传》裴松之注引《典略》:典略曰:羽围樊,权遣使求助之,敕使莫速进,又遣主簿先致命于羽。羽忿其淹迟,又自已得于禁等,乃骂曰:“鲗子敢尔,如使樊城拔,吾不能灭汝邪!”权闻之,知其轻己,伪手书以谢羽,许以自往。
  32. ^《三国志·吴书九·吕蒙传》:“且羽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复,不可以腹心待也。”
  33. ^《三国志·吴书十三·陆逊传》:“羽矜其骁气,陵轹于人。”
  34. ^《三国志· 吴书九·吕蒙传》:魏使于禁救樊,羽尽禽禁等,人马数万,讬以粮乏,擅取湘关米。权闻之,遂行,先遣蒙在前。
  35. ^《资治通鉴·汉纪·汉纪六十》:陆浑民孙狼等作乱,杀县主簿,南附关羽。羽授狼印,给兵,还为寇贼,自许以南,往往遥应羽,羽威震华夏。
  36. ^《三国志·魏书十一·管宁传附胡昭传》:建安二十三年,陆浑长张固被书调丁夫,当给汉中。百姓恶惮远役,并怀扰扰。民孙狼等因兴兵杀县主簿,作为叛乱,县邑残破。固率将十馀吏卒,依昭住止,招集遗民,安复社稷。狼等遂南附关羽。羽授印给兵,还为寇贼,到陆浑南长乐亭,自相约誓,言:“胡居士贤者也,一不得犯其部落。”一川赖昭,咸无怵惕。天下安辑,徙宅宜阳。
  37. ^《三国志· 魏书二十六·满宠传》:闻羽遣别将已在郏下,自许以南,百姓扰扰。
  38. ^《三国志·吴书九·吕蒙传》:后羽讨樊,留兵将备公安、南郡。蒙上疏曰:“羽讨樊而多留备兵,必恐蒙图其后故也。蒙常有病,乞分士众还建业,以治疾为名。羽闻之,必撤备兵,尽赴襄阳。大军浮江,昼夜驰上,袭其空虚,则南郡可下,而羽可禽也。”遂称病笃,权乃露檄召蒙还,阴与图计。羽果信之,稍撤兵以赴樊。
  39. ^《三国志·吴书十三·陆逊传》:吕蒙称疾诣建业,逊往见之,谓曰:“关羽接境,如何远下,后不当可忧也?”蒙曰:“诚如来言,然我病笃。”逊曰:“羽矜其骁气,陵轹于人。始有大功,意骄志逸,但务北进,未嫌于我,有相闻病,必益无备。今出其不意,自可禽制。下见至尊,宜好为计。”蒙曰:“羽素勇猛,既难为敌,且已据荆州,恩信大行,兼始有功,胆势益盛,未易图也。”蒙至都,权问:“谁可代卿者?”蒙对曰:“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而未有远名,非羽所忌,无复是过。若用之,当令外自韬隐,内察形便,然后可克。”权乃召逊,拜偏将车右部督代蒙。
  40. ^《三国志·吴书十三·陆逊传》:逊至陆口,书与羽曰:“前承观衅而动,以律行师,小举大克,一何巍巍!敌国败绩,利在同盟,闻庆拊节,想遂席卷,共奖王纲。近以不敏,受任来西,延慕光尘,思禀良规。”又曰:“于禁等见获,遐迩欣叹,以为将军之勋足以长世,虽昔晋文城濮之师,淮阴拔赵之略,蔑以尚兹。闻徐晃等少骑驻旌,闚望麾葆。操猾虏也,忿不思难,恐潜增众,以逞其心。虽云师老,犹有骁悍。且战捷之后,常苦轻敌,古人杖术,军胜弥警,原将军广为方计,以全独克。仆书生疏迟,忝所不堪,喜邻威德,乐自倾尽,虽未合策,犹可怀也。傥明注仰,有以察之。”羽览逊书,有谦下自讬之意,意大安,无复所嫌。
  41. ^《三国志·魏书十四·蒋济传》 :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司马宣王及济说太祖曰:“于禁等为水所没,非战攻之失,于国家大计未足有损。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原也。可遣人劝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
  42. ^《三国志·魏书二十二·桓阶传》 :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遣徐晃救之,不解。太祖欲自南征,以问群下。群下皆谓:“王不亟行,今败矣。”阶独曰:“大王以仁等为足以料事势不也?”曰:“能。”“大王恐二人遗力邪?”曰:“不。”“然则何为自往?”曰:“吾恐虏众多,而晃等势不便耳。”阶曰:“今仁等处重围之中而守死无贰者,诚以大王远为之势也。夫居万死之地,必有死争之心;内怀死争,外有强救,大王案六军以示馀力,何忧于败而欲自往?”太祖善其言,驻军于摩陂。贼遂退。
  43. ^《三国志·吴书十五·全琮传》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将关羽围樊、襄阳,琮上疏陈羽可讨之计,权时已与吕蒙阴议袭之,恐事泄,故寝琮表不答。及禽羽,权置酒公安,顾谓琮曰:“君前陈此,孤虽不相答,今日之捷,抑亦君之功也。”于是封阳华亭侯。
  44. ^《三国志·魏书十七·张辽传》 :关羽围曹仁于樊,会权称籓,召辽及诸军悉还救仁。辽未至,徐晃已破关羽,仁围解。辽与太祖会摩陂。
  45. ^《三国志·魏书十四·董昭传》:及关羽围曹仁于樊,孙权遣使辞以“遣兵西上,欲掩取羽。江陵、公安累重,羽失二城,必自奔走,樊军之围,不救自解。乞密不漏,令羽有备。”太祖诘群臣,群臣咸言宜当密之。昭曰:“军事尚权,期于合宜。宜应权以密,而内露之。羽闻权上,若还自护,围则速解,便获其利。可使两贼相对衔持,坐待其弊。秘而不露,使权得志,非计之上。又,围中将吏不知有救,计粮怖惧,傥有他意,为难不小。露之为便。且羽为人强梁,自恃二城守固,必不速退。”太祖曰:“善。”即敕救将徐晃以权书射著围里及羽屯中,围里闻之,志气百倍。羽果犹豫。权军至,得其二城,羽乃破败。
  46. ^《三国志·魏书十七·徐晃传》:复遣晃助曹仁讨关羽,屯宛。会汉水暴隘,于禁等没。羽围仁于樊,又围将军吕常于襄阳。晃所将多新卒,以羽难与争锋,遂前至阳陵陂屯。太祖复还,遣将军徐商、吕建等诣晃,令曰:“须兵马集至,乃俱前。”贼屯偃城。晃到,诡道作都堑,示欲截其后,贼烧屯走。晃得偃城,两面连营,稍前,去贼围三丈所。未攻,太祖前后遣殷署、朱盖等凡十二营诣晃。贼围头有屯,又别屯四冢。晃扬声当攻围头屯,而密攻四冢。羽见四冢欲坏,自将步骑五千出战,晃击之,退走,遂追陷与俱入围,破之,或自投沔水死。太祖令曰:“贼围堑鹿角十重,将军致战全胜,遂陷贼围,多斩首虏。吾用兵三十馀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且樊、襄阳之在围,过于莒、即墨,将军之功,逾孙武、穰苴。”晃振旅还摩陂,太祖迎晃七里,置酒大会。太祖举卮酒劝晃,且劳之曰:“全樊、襄阳,将军之功也。”时诸军皆集,太祖案行诸营,士卒咸离陈观,而晃军营整齐,将士驻陈不动。太祖叹曰:“徐将军可谓有周亚夫之风矣。”
  47. ^《三国志·魏书二十三·赵俨传》:关羽围征南将军曹仁于樊。俨以议郎参仁军事南行,(迁)平寇将军徐晃俱前。既到,羽围仁遂坚,馀救兵未到。晃所督不足解围,而诸将呵责晃促救。俨谓诸将曰:“今贼围素固,水潦犹盛。我徒卒单少,而仁隔绝不得同力,此举适所以弊内外耳。当今不若前军偪围,遣谍通仁,使知外救,以励将士。计北军不过十日,尚足坚守。然后表里俱发,破贼必矣。如有缓救之戮,余为诸军当之。”诸将皆喜,便作地道,箭飞书与仁,消息数通,北军亦至,并势大战。
  48. ^《资治通鉴·汉纪·汉纪六十》:羽围堑鹿角十重,晃追羽,与俱入围中,破之,傅方、胡修皆死,羽遂撤围退,然舟船犹据沔水,襄阳隔绝不通。
  49. ^《三国志·魏书二十三·赵俨传》:羽军既退,舟船犹据沔水,襄阳隔绝不通,而孙权袭取羽辎重,羽闻之,即走南还。仁会诸将议,咸曰:“今因羽危惧,必可追禽也。”俨曰:“权邀羽连兵之难,欲掩制其后,顾羽还救,恐我承其两疲,故顺辞求效,乘衅因变,以观利钝耳。今羽已孤迸,更宜存之以为权害。若深入追北,权则改虞于彼,将生患于我矣。王必以此为深虑。”仁乃解严。太祖闻羽走,恐诸将追之,果疾敕仁,如俨所策。
  50. ^《三国志·吴书十三·陆逊传》:权乃潜军而上,使逊与吕蒙为前部,至即克公安、南郡。逊径进,领宜都太守,拜抚边将军,封华亭侯。备宜都太守樊友委郡走,诸城长吏及蛮夷君长皆降。逊请金银铜印,以假授初附。是岁建安二十四年十一月也。
  51. ^《三国志·蜀书六·关羽传》: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将军(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自)轻己。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于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
  52. ^《三国志· 吴书九·吕蒙传》:蒙至寻阳,尽伏其精兵冓鹿中,使白衣摇橹,作商贾人服,昼夜兼行,至羽所置江边屯候,尽收缚之,是故羽不闻知。
  53. ^《三国志· 吴书九·吕蒙传》注引《吴书》:吴书曰:将军士仁在公安拒守,蒙令虞翻说之。翻至城门,谓守者曰:“吾欲与汝将军语。”仁不肯相见。乃为书曰:“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知得知失,可与为人,知存知亡,足别吉凶。大军之行,斥候不及施,烽火不及举,此非天命,必有内应。将军不先见时,时至又不应之,独守萦带之城而不降,死战则毁宗灭祀,为天下讥笑。吕虎威欲径到南郡,断绝陆道,生路一塞,案其地形,将军为在箕舌上耳,奔走不得免,降则失义,窃为将军不安,幸熟思焉。”仁得书,流涕而降。翻谓蒙曰:“此谲兵也,当将仁行,留兵备城。”遂将仁至南郡。南郡太守麋芳城守,蒙以仁示之,遂降。吴录曰:初,南郡城中失火,颇焚烧军器。羽以责芳,芳内畏惧,权闻而诱之,芳潜相和。及蒙攻之,乃以牛酒出降。
  54. ^《三国志· 吴书九·吕蒙传》:蒙入据城,尽得羽及将士家属,皆怃慰,约令军中不得干历人家,有所求取。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于是军中震栗,道不拾遗。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问所不足,疾病者给医药,饥寒者赐衣粮。
  55. ^《三国志·蜀书十五·邓张宗杨传第十五》:潘濬字承明,武陵人也。先主入蜀,以为荆州治中,典留州事,亦与关羽不穆。孙权袭羽,遂入吴。普至廷尉,濬至太常,封侯。
  56. ^《三国志·吴书十六·潘濬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江表传曰:时濬姨兄零陵蒋琬为蜀大将军,或有间濬于武陵太守卫旌者,云濬遣密使与琬相闻,欲有自讬之计。旌以启权,权曰:“承明不为此也。”即封旌表以示于濬,而召旌还,免官。
  57. ^《资治通鉴·卷第七十二·魏纪四》:濬姨史蒋琬为诸葛亮长史,武陵太守卫旍奏濬遣密使与琬相闻,欲有自托之计。吴主曰:“承明不为此也。”即封旍表以示濬,而召旍还,免官。
  58. ^《三国志·吴书十六·潘濬传》:孙权杀关羽,并荆土,拜濬辅军中郎将,授以兵。
  59. ^《三国志·吴书十六·潘濬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江表传曰:权克荆州,将吏悉皆归附,而濬独称疾不见。权遣人以床就家舆致之,濬伏面着床席不起,涕泣交横,哀咽不能自胜。权慰劳与语,呼其字曰:“承明,昔观丁父,鄀俘也,武王以为军帅;彭仲爽,申俘也,文王以为令尹。此二人,卿荆国之先贤也,初虽见囚,后皆擢用,为楚名臣。卿独不然,未肯降意,将以孤异古人之量邪?”使亲近以手巾拭其面,濬起下地拜谢。即以为治中,荆州诸军事一以咨之。
  60. ^《三国志·吴书十六·潘濬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武陵部从事樊伷诱导诸夷,图以武陵属刘备,外白差督督万人往讨之。权不听,特召问濬,濬答:“以五千兵往,足可以擒伷。”权曰:“卿何以轻之?”濬曰:“伷是南阳旧姓,颇能弄唇吻,而实无辩论之才。臣所以知之者,伷昔尝为州人设馔,比至日中,食不可得,而十馀自起,此亦侏儒观一节之验也。”权大笑而纳其言,即遣濬将五千往,果斩平之。
  61. ^《三国志·蜀书八·麋竺传》:芳为南郡太守,与关羽共事,而私好携贰,叛迎孙权,羽因覆败。竺面缚请罪,先主慰谕以兄弟罪不相及,崇待如初。竺惭恚发病,岁馀卒。
  62. ^《三国志·吴书十·潘璋传》:权征关羽,璋与朱然断羽走道,到临沮,住夹石。璋部下司马马忠禽羽,并羽子平、都督赵累等。权即分宜都(至)、秭归二县为固陵郡,拜璋为太守、振威将军,封溧阳侯。
  63. ^《三国志·吴书十一·朱然传》:建安二十四年,从讨关羽,别与潘璋到临沮禽羽,迁昭武将军,封西安乡侯。
  64. ^《三国志·吴书十八·吴范传》:权与吕蒙谋袭关羽,议之近臣,多曰不可。权以问范,范曰:“得之。”后羽在麦城,使使请降。权问范曰:“竟当降否?”范曰:“彼有走气,言降诈耳。”权使潘璋邀其径路,觇候者还,白羽已去。范曰:“虽去不免。”问其期,曰:“明日日中。”权立表下漏以待之。及中不至,权问其故,范曰:“时尚未正中也。”顷之,有风动帷,范拊手曰:“羽至矣。”须臾,外称万岁,传言得羽。
  65. ^《三国志·蜀书六·关羽传》: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66. ^《三国志·蜀书六·关羽传》裴松之注引《蜀记》:蜀记曰:权遣将军击羽,获羽及子平。权欲活羽以敌刘、曹,左右曰:“狼子不可养,后必为害。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议徙都。今岂可生!”乃斩之。臣松之按吴书:孙权遣将潘璋逆断羽走路,羽至即斩,且临沮去江陵二三百里,岂容不时杀羽,方议其生死乎?又云“权欲活羽以敌刘、曹”,此之不然,可以绝智者之口。吴历曰:权送羽首于曹公,以诸侯礼葬其尸骸。
  67. ^《三国志·蜀书十五·廖化传》:廖化字元俭,本名淳,襄阳人也。为前将军关羽主簿,羽败,属吴。思归先主,乃诈死,时人谓为信然,因携持老母昼夜西行。会先主东征,遇于秭归。先主大悦,以化为宜都太守。
  68. ^《三国志·吴书九·吕蒙传》:以蒙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赐钱一亿,黄金五百斤。蒙固辞金钱,权不许。封爵未下,会蒙疾发,权时在公安,迎置内殿,所以治护者万方,募封内有能愈蒙疾者,赐千金。时有针加,权为之惨慽,欲数见其颜色,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唶,夜不能寐。病中瘳,为下赦令,群臣毕贺。后更增笃,权自临视,命道士于星辰下为之请命。年四十二,遂卒于内殿。时权哀痛甚,为之降损。蒙未死时,所得金宝诸赐尽付府藏,敕主者命绝之日皆上还,丧事务约。权闻之,益以悲感。
  69. ^《三国志·吴书十·蒋钦传》:权讨关羽,钦督水军入沔,还,道病卒。权素服举哀,以芜湖民二百户、田二百顷,给钦妻子。
  70. ^《三国志·吴书十一·朱然传》:虎威将军吕蒙病笃,权问曰:“卿如不起,谁可代者?”蒙对曰:“朱然胆守有馀,愚以为可任。”蒙卒,权假然节,镇江陵。
  71. ^《三国史》 作者: 何兹全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11-3
  72. ^《三国志·魏书十五·温恢传》:入为丞相主簿,出为扬州刺史。太祖曰:“甚欲使卿在亲近,顾以为不如此州事大。故书云:‘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得无当得蒋济为治中邪?”时济见为丹杨太守,乃遣济还州。又语张辽、乐进等曰:“扬州刺史晓达军事,动静与共咨议。

发表回复

相关推荐

[捂脸]这个表情,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最初,设计师只是觉得微信日常小黄脸表情一直没有更新,便试着寻找灵感更新日常小黄脸表情。

· 2分钟前

【十二】古老的巨人屍體化生說

因為自己源起於盤古神話,然後結合《山海經》以及道教神話的個人閱讀心得或者說是突發奇想,印證的正是世界各地創世神話都有...

· 3分钟前

淘宝延长收货时间有哪些规则?延长收货有什么用?

我们在淘宝上买东西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从商家发货到收货这期间的时间为10天,十天之后如果买家没有点确认收货,淘 ...

· 7分钟前

【零基础语法】九大词性-介词

Weoftendoourhomeworkafterschool. 我们经常在放学后做家庭作业。(表示时间) Iusuallygotoschoolatseveninthemorning. 我通 ...

· 11分钟前

我的胸部,為何一大一小?

專註生殖科學,解析兩性秘密,歡迎關註“春路花語”微信公眾號。女性的兩邊乳房幾乎不是絕對的對稱,一般都會一側稍大,一側稍...

· 12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