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8—1648年,歐洲發生瞭著名的三十年戰爭。這場戰爭涉及歐洲大多數國傢,在人類軍事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戰爭中,參戰的歐洲各國雖是在德意志領土上展開激戰,而實際上則是歐洲列強的軍事實力、武器裝備、軍事技術等諸多方面的大較量。戰爭造就瞭一批傑出的將領,如古斯塔夫、瓦倫斯坦、提利等名將,他們的作為直接影響瞭人類軍事史的發展進程。尤其是古斯塔夫以其天才的軍事才能開辟瞭一個新的時代。這場戰爭徹底結束瞭西班牙軍事強國的霸主地位。
1618年,捷克人民舉行起義,起義者沖進王宮,按照捷克人民懲罰叛徒的古老習慣,把國王的兩個欽差從窗口擲瞭出去。這就是著名的"擲出窗外事件",並成為三十年戰爭的導火線。捷克人組成瞭以圖恩伯爵為首的臨時政府,並組織瞭一支軍隊。始自波西米亞的三十年戰爭就此拉開瞭帷幕。同年,圖恩帶領組建的軍隊攻克波西米亞南部的克倫莫,戰爭正式開始。
是年11月,新教伯爵曼斯菲爾德率2萬雇傭軍,經過苦戰,占領瞭佈拉格南部的皮爾森。為對付新教軍隊,波西米亞的天主教徒勢力得到瞭兩支援兵,一是由西班牙出錢的法蘭德斯軍隊,另一支是神聖羅馬帝國派出的西班牙軍隊。圖恩則將前來增援的法蘭德斯天主教軍團困在瞭佈德維斯。1619年5—6月,圖恩指揮他的新教軍隊進入奧地利,直抵維也納近郊,與來自特蘭西爾瓦尼亞的一支新教軍隊會合。同時,神聖羅馬帝國一支軍隊也進入波西米亞,在沙佈拉特戰役中大敗曼斯菲爾德。圖恩隻得放棄奧地利,急忙撤回,特蘭西爾瓦尼亞軍隊退回到匈牙利境內。
1619年,斐迪南當選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是為斐迪南二世。他上臺後,便著手罷免波西米亞國王腓特烈。1620年,斐迪南二世要求腓特烈放棄王位。腓特烈未予理睬,實際上是在向斐迪南宣戰。在此情況下,斐迪南二世要想剝奪腓特烈王權,隻有通過戰爭才能達到目的。然而,斐迪南二世手中沒有軍隊,隻好向巴伐利亞公爵馬克西米連求援,因神聖羅馬帝國境內各路諸侯中,唯有馬克西米連擁有常備軍。馬克西米連答應瞭斐迪南的請求,同時也提出瞭支援的條件:在波西米亞作戰時,軍隊由他本人控制;打敗腓特烈後,將腓特烈選帝侯的頭銜移交給他。此外,西班牙腓力三世對斐迪南亦給予瞭金錢上的資助,使他征招瞭1萬軍隊,又另從日德蘭借給他8000軍隊。可是,腓特烈亦不孤立,丹麥、瑞典、荷蘭等國都支持他與斐迪南抗衡。
1620年,馬克西米連和名將提利、佈奎等人率領2.5萬人的天主教同盟軍隊進入奧地利。西班牙的斯皮諾拉從法蘭德斯進攻巴拉丁,占領瞭美因茲等城鎮。
進入波西米亞的馬克西米連和提利的軍隊,與當地的神聖羅馬帝國的軍隊會合,在白山地方與腓特烈展開瞭激戰。結果,腓特烈戰敗,逃往佈勒斯勞。1621年1月,腓特烈被逐出教門。這時,腓特烈手下的曼斯菲爾德在巴拉丁招募瞭一批雇傭兵,組成軍隊,宣佈仍效忠於腓特烈。曼斯菲爾德無太深厚的社會基礎,他隻帶著軍隊在萊茵河畔以搶劫為生。但重要之處是,他先後把戰火燒到瞭巴拉丁,而且在三十年戰爭中,搶掠平民由他發端。
5440c714e0849e6c8d8edccedaee30a5
按事先講定的條件,斐迪南將被打敗的腓特烈的選帝侯資格給瞭馬克西米連。斐迪南的作法激起瞭新教徒的強烈不滿,戰爭范圍由此擴大,法國、丹麥、荷蘭、英國等一些歐洲國傢先後介入。法國切斷瞭西班牙與神聖羅馬帝國的交通線,尤其是丹麥的介入,使斐迪南為首的天主教陣營面臨嚴峻的考驗。以他的軍事實力與丹麥抗爭是不可能取勝的。斐迪南隻得再次向外求援,這次他選擇瞭捷克貴族瓦倫斯坦。瓦倫斯坦欣然允諾,答應免費提供4萬軍隊。其前提條件是,軍隊中所有軍官均由他一人任免。斐迪南答應瞭瓦倫斯坦的條件,並賜予他公爵的頭銜。就此而論,如果沒有類似瓦倫斯坦這樣的支援,無一常備軍的斐迪南根本無法將戰爭進行下去。瓦倫斯坦的加入使三十年戰爭規模逐步擴大。
瓦倫斯坦出身是捷克貴族,少年時代對意大利軍事理論即發生濃厚興趣,後在神聖羅馬帝國軍隊中服役。三十年戰爭爆發後,他因站在反哈佈斯堡王朝的立場上,被剝奪瞭全部領地。1625年,他應斐迪南之邀,征集數萬軍隊為斐迪南打仗,並且不要求斐迪南支付一分錢費用。在瓦倫斯坦那裡,戰爭成為"無本生意",軍隊也成為"無本軍隊"。他的士兵靠什麼來打仗呢?瓦倫斯坦的至理名言是"以戰養戰",即他的軍隊全部給養不由斐迪南提供,也不由瓦倫斯坦本人提供,而是靠搶掠被占領地人民的財富和糧食來維持。馬克思曾一針見血地指出瞭瓦倫斯坦"以戰養戰"的本質,把他的軍隊稱為"瓦倫斯坦蝗群"。說明他的軍隊象蝗蟲一樣,每到一地即把當地的糧食吃光,財富搶光。
在三十年戰爭中,瓦倫斯坦依靠這支"以戰養戰"的軍隊多次打敗丹麥軍隊,把戰火燒到瞭丹麥境內,迫使丹麥停戰。瓦倫斯坦也因此名聲大噪,成為神聖羅馬帝國軍隊的總指揮。然而,他的軍隊由於以搶劫為生,且不分敵友,所以給許多地區人民帶來瞭不可名狀的災難。
1625年夏天,丹麥國王克裡斯丁四世舉兵進攻神聖羅馬帝國。克裡斯丁希望得到英、法等國的援助,但由於種種原因,所獲援助十分有限。瓦倫斯坦得知丹麥軍隊已進入神聖羅馬帝國境內後,立刻率兵北上,與提利會合,共同迎擊丹麥軍隊。
瓦倫斯坦首先攻擊的目標是曼斯菲爾德。其時,曼斯菲爾德正帶領1.2萬人向易北河畔的馬德堡挺進。在狄索橋戰役中,曼斯菲爾德被瓦倫斯坦打敗,損失慘重。曼斯菲爾德逃往西西裡,瓦倫斯坦緊追不舍。不久,曼斯菲爾德病死。瓦倫斯坦一面前進,一面擴大隊伍,把兵力擴大到8萬人。
1626年,提利帶領另一支軍隊,在魯特與克裡斯丁軍隊相遇。丹麥軍隊又遭敗績,兵員傷亡過半,幸存者望風而逃。提利的軍隊不僅打敗瞭丹麥軍隊,奪取瞭地盤,而且大大提高瞭斐迪南的聲威。神聖羅馬帝國境內的一些新較小諸侯,見丹麥軍隊大勢已去,聞風喪膽,紛紛求和。斐迪南的敵對勢力遂大大削弱。
此後,瓦倫斯坦的大軍象潮水一樣湧入丹麥國土。斐迪南為感謝瓦倫斯坦趕走丹麥人的功績,又把梅克倫堡公國賜給瞭他。斐迪南的作法又一次引起新教諸侯的不安。他們決定聯合行動,共同對付瓦倫斯坦。但面對瓦倫斯坦的龐大的"蝗群"——8萬大軍,又都覺得力不從心。
瓦倫斯坦帶領他的8萬大軍,繼續在波羅的海地區進行征服活動。1628年,瓦倫斯坦圍攻日耳曼北部重要的波羅的海港口斯特拉爾森德。瓦倫斯坦想攻占該城,控制波羅的海沿岸地區。該城守軍早有準備,且與丹麥、瑞典聯系,並有援兵在海上支持。6月23日,即瓦倫斯坦圍攻斯特拉爾森德的同一天,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的代表同該城簽訂瞭為期20年的同盟條約。後來,瓦倫斯坦又得知丹麥國王克裡斯丁到達魯根島,便停止攻城,撤走瞭軍隊。
瓦倫斯坦幾經征戰,隊伍不斷擴大,現已增加到12萬多人,在歐洲大陸已沒有敵手。他把12萬大軍分散駐紮各地,他的官兵忠實執行他的"以戰養戰"策略,無論敵友,一概無法避開這個大"蝗群"的騷擾。不僅神聖羅馬帝國各路諸侯對瓦倫斯坦勢力的膨脹感到不安,連斐迪南也感到憂慮,因為此時他已差不多成為一個傀儡瞭。但斐迪南還未曾想到如何解除瓦倫斯坦的兵權,或如何削弱他的勢力。當斐迪南在行使最高權力,向毫無防禦力量的日耳曼發佈"歸還敕令"時,面臨兩種選擇:如果為瞭安撫不滿的選帝侯,就應解除瓦倫斯坦的兵權;倘若收回"歸還敕令",則或可使一些地方歸順。
斐迪南下決心選擇瞭前者。然而,瓦倫斯坦得知此事後竟無怨言,主動提出辭呈。斐迪南將兵權交給瞭馬克西米連和提利,帝國又進入瞭戰爭狀態。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註微信公眾號“地球生物與人類文明”】
“山是山,河是河,越野還得聯動雲大哥”、“N檔直接踩油門,然後直接D檔就可以瞭”、“年輕人第一臺帶移動廁所的SUV”、“聽說這個...
無人車來也(公眾號 無人車來也 ),有滋有味解讀無人駕駛、自動駕駛、智能駕駛故事!值得關註!紅燈停,綠燈行。這是一個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