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更新:之前結尾的結論太過草率,現已經過修改,感謝各位朋友們的意見和討論。
----------------------------------------------------------------------------------------------
希臘導演蘭斯莫斯早前曾憑借《龍蝦》和《狗牙》兩部作品為許多人所知,在黑色幽默+反烏托邦題材中發揮瞭其獨到的掌控能力,為我們帶來一個個怪異獨特的世界。而在蘭斯莫斯今年的新作《聖鹿之死》中,反烏托邦和黑色幽默這些元素被一並拋棄,取而代之的則是一部更加黑暗、更加現實的(不包括超自然元素在內的現實背景)驚悚電影。
一名心臟外科醫生因為一場手術結識瞭已故病人的兒子,或出於內疚,或出於欲望,醫生開始與這位16歲的少年開始瞭親密的交往。而這樣的關系卻在少年接觸瞭醫生的傢人之後變得越發危險和難以控制。少年的母親開始愛慕起醫生,少年也開始無孔不入地滲透進醫生的傢庭。不久,醫生的傢人開始怪病纏身,少年聲稱這一切原來是他為自己父親的復仇,是醫生那場手術中的失誤奪走瞭他的傢人,而他如今也要讓醫生嘗嘗那樣的滋味。他的三位傢人會惡疾纏身七竅流血,而醫生隻有犧牲其中的一人,才能夠拯救剩下的傢人。在一切嘗試都失敗之後,醫生最終閉上眼睛,殺死瞭自己最小的兒子。
片名《聖鹿之死》其實來自古希臘神話。伊菲吉妮婭(Iphigenia)是希臘聯軍命令官阿伽門農(Agamemnon)最心愛的女兒。一日阿伽門農(Agamemnon)外出打獵,卻不慎誤傷瞭狩獵女神阿苔密斯(Artemis)的寵物紅鹿,他必須在停止特洛伊戰爭與犧牲女兒之間做出抉擇。最終他做出瞭與《聖鹿之死》的醫生相同的決定——犧牲自己最小的孩子。
e95e993c6486a847c2f2cb203e5df5dd父親帶上黑色的頭套,是儈子手的符號象征
聖鹿所指代的絕非狩獵女神的紅鹿,而是伊菲吉妮婭(Iphigenia),也就是這個故事中的小兒子。小兒子是整個傢庭中最純凈的人——父親心懷不軌,母親心照不宣,就連姐姐在少年來到傢庭後也早已受到污染(姑且不論女兒脫去外衣卻被少年拒絕所暗示的精神上的失去童貞,我們可以看到女兒在面對死亡時已經開始如少年一般說話說三遍,在窗邊坦然地點上一支煙)。最純凈之人的犧牲,換來的是內心污穢之人的茍活和永遠的愧疚。
雖然就連蘭斯莫斯也在訪談中親口承認,《聖鹿之死》的主題是復仇,但是我們依然可以看到隱藏在字裡行間中豐富的信息量。
首先是醫生的角色。從一開始醫生與麻醉醫師的談話,再到下一個場景送出的手表,很難讓人不懷疑醫生與少年之間的關系是否僅停留在醫患或普通朋友之間。再到後來醫生希望少年不要自作主張來醫院以免被人看到,又希望少年來自己傢中做客,可謂是欲蓋彌彰。也許這樣一段關系的開始是因為愧疚,但此刻對於醫生來說,卻早已變成瞭由欲望驅使的危險關系。而當少年再一次前往醫院主動找醫生做心臟檢查,提出要查看醫生的腋毛這一奇譎的要求,一方面是對父權的挑戰,而另一方面已經幾乎可以視作是對性關系的隱晦表達瞭。
在第二幕中,當醫生希望從小兒子口中獲知怪病的原因,便提出交換秘密。
從中不難看出醫生自小由於對性無能的恐懼而產生的對父權的崇拜和性取向的異變,而與之相映成趣的則是小兒子的默不做聲。也許是因為父親的秘密嚇壞瞭他,但在這個場景中,我認為他表現出另一層意義:因為小兒子是純潔的,即便是和同樣年齡時的父親相比,他沒有什麼可隱瞞的。
醫生對性無能的恐懼導致他竭盡所能地以控制獲取父權的體驗。而少年則從一開始便表現出瞭對這樣一種控制欲的不屑與反抗。醫生為其買表時特地強調“我加錢給你買瞭金屬表帶”,少年卻很快換成瞭皮革表帶,甚至擅自闖進醫院,置醫生的風險於不顧,甚至主動曝光在公眾之前(醫院是這部作品中的主要場景之一,更是與“傢”這一私人概念相對的公共空間)。
28ed75ea22e08b2bc065b59d29390986
在少年與醫生的初次見面中,少年表示自己的遲到是因為朋友新買瞭摩托車而遲到,醫生於是說“希望你帶瞭頭盔”,而這一場景實則與後來女兒坐少年的摩托車後與傢人的對話是相呼應的。同樣是“希望你帶瞭頭盔”,女兒卻是口是心非,也不難想象少年的話真實性幾何。這是少年開始入侵這個傢庭結構後帶來的反抗,如病毒一般,慢慢瓦解著這個曾經穩固的結構。醫生與少年河邊漫步時,少年曾說自己沒有多少朋友,母親卻是自己最好的朋友,我們完全有理由可以相信少年的摩托車借口從一開始就是子虛烏有,目的則是在這場對話中對醫生的控制進行反抗,奪取主動權。
而相比之下妮可基德曼飾演的母親則更加精於算計,在影片的前半部分她始終保持著一種詭異而異樣的笑容,在皮笑肉不笑的表情之下,觀眾完全有理由相信她從未被醫生的謊言欺騙過,隻是始終心照不宣。甚至可以說母親的角色其實才是影片前半部分最為驚悚的元素之一。甚至在獲知丈夫與男孩早已交往將近半年時也沒有一絲驚訝,反倒隻有一種“情理之中”的復雜表情。
在得知男孩的死亡預告後,她幾乎沒有做任何的反抗,僅憑直覺認定對於男孩的復仇計劃他們無計可施,也沒有進行丈夫那樣無意義的抗爭(尤其是在目睹瞭復仇計劃中無法言喻的超自然元素後)。
此刻二人的意見已經出現分歧,而導演巧妙地運用構圖表現出二人意見的對立,隨後鏡頭轉向妮可基德曼一人的特寫,你知道,她是對的。
她同丈夫商量著殺死一個孩子他們還能重新生育,但由於這個場景處在一個“眾人求生,父親抉擇”的序列中,與其說是在必須作出抉擇這一前提下對丈夫的安慰,倒更像是懇求丈夫(在這樣一種條件下,丈夫的身份已然成為生死的判官)讓自己活下來,但是對於要犧牲自己的骨肉來使自己茍活,她卻絲毫沒有任何的遲疑。
但在此時,她已早已不再是最初那副“一切盡在掌控”的神情,緊鎖的面部下散發出絕望的神情。她對必須犧牲一人毫不遲疑,但面對死亡她卻無能為力。她不想死,即便代價是犧牲自己的孩子。在地下室她為少年清洗傷口,親吻他的雙腳,這與前面丈夫憤然甩開少年母親的手遙相呼應,形成瞭尖銳的對比。
最初的姐姐是純潔的,她所受的污染是少年所帶來的。美麗的歌喉暗示少女的純潔,而她卻在終於站到合唱團中心的時候突然惡疾纏身,恐怕不是沒有在暗示些什麼的。躺在病床上的少女開始暗自咒罵起自己的母親,坐在輪椅上默默地點上一支煙,此刻的少女早已成為瞭少年的附庸,暗自沉淪。少女脫下外衣的場景所指代的並非是少女肉體上的,而是精神上的失貞。當她意識到懇求父母變數太大時,她開始轉向少年求助。(如果說父親此刻的角色是判官的話,那麼少年則更接近神,即阿苔密斯(Artemis))
此刻她不僅僅是作為將死之人祈求天神的憐憫,更多的則是企圖利用他們之間的關系(她自認與少年之間的“情愫”),來索要活下去的權力,即便此刻的她對少年的情感早已異化為仇恨。少女的行為是受到母親的啟發,然而二者的目的卻截然不同。前者是希望少年拯救自己,而後者則是希望少年放棄復仇,拯救所有人。此時的姐姐已經達到瞭墮落的極點,在地下室這一場景中,她的正臉始終處於陰影之中,顯示出與前面截然不同的詭吊神情。
如果說少年是姐姐墮落的外因,那麼死亡的氤氳則是激發出姐姐真實人性的困境,即誘因。困境是激發人物真實性格的因素,而死亡的氤氳為我們呈現瞭一出屬於這一傢人的羅生門。
在全部傢人中,著墨最少的是弟弟,因為結構要求這個人物必須是純粹的,即便他看起來並不完全是這樣,即便這樣的人物現實中是難以存在的。
開頭少年說“我想把它(薯條)留到最後”,而在結尾時姐姐將番茄醬淋在薯條上(犧牲),literally“留到最後”
而少年,正是整部影片真正的駭人之處。他從前半段展示出令人極度不舒服的各種關系和處事方法後,卻又在後半段戲劇性地轉變為阿苔密斯(Artemis)的角色。也隻有當少年揭示瞭自己的計劃之後,觀眾才能夠真正理解他在前半部分的行動和言論究竟意欲為何。從另一方面也可以說少年在此刻扮演著一個視角不同(也許可以說是對古典復仇悲劇的解構)的古典復仇悲劇的主角。他精神失常、受到亡靈的召喚(父親的死)、偽裝與欺瞞,性欲望的執迷與復仇熱情之間產生相關聯的共鳴,但此時他既是抑鬱的英雄主角,又是陰險狡詐的反派。而少年使一傢人惡疾纏身的方法,則是這個故事中的麥高芬。(麥高芬MacGuffin,意思是某種用於推動劇情的設定/事件,但其本身常常與角色與劇情缺乏內在關聯和重要性。當故事的情節發展以後,漸漸的角色們本身的忠奸或愛恨情仇成為觀眾的焦點,麥高芬漸漸不是那麼重要瞭,有時甚至完全不重要瞭)方法是什麼早已不再重要,它隻是一個無法反抗的超自然元素。
如果說《龍蝦》將社會的某一做法極端化後構成(反)烏托邦能夠以寓言的形式引發觀眾對現實社會的隔空探討,那麼《聖鹿之死》則隻是一出純粹的對歐裡庇德斯悲劇的模仿,將這一古典定式套路搬入現代語境,碰撞出新的火花。
但問題也同樣來自於此,對於完全不能(不願)理解影片主題的觀眾,這無疑是一部晦澀難懂的作品;但對於能夠理解導演基本意圖的觀眾,這又無疑是一部包裹著神話/宗教隱喻和層層陰謀的作品,但這樣一種故事本身所包含的信息量遠遠大於最終主題的深度和廣度。同態復仇,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殺人償命。
《伊菲吉妮婭》的導演,同為希臘導演的科揚尼斯這樣說道。同態復仇是神話題材亙古不變的主題,它直指最根本的人性。但是這樣一種題材在今天是否有些過於普遍和單純,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在復雜華麗的形式之下是略顯簡單粗暴的主題,似乎讓人感到有些失望。也許對歐裡庇德斯悲劇的執念某種程度上反而制約瞭作品本身的發展,有些可惜。
有罪的人不止醫生一人,麻醉醫師也同樣拒絕承認自己的錯誤,並受到自己的欲望驅使。然而這樣一個場景在推動劇情後戛然而止,淪為一個純粹功能性的場景。而又或許是過於害怕觀眾看不懂導致失敗,蘭斯莫斯特地安排瞭少年咬下醫生一口肉後又咬下自己的肉,大喊三遍“這是隱喻”,對於能夠理解主題的人來說,又有些過於直白和尷尬。
《聖鹿之死》在形式上是成功的,非常成功;內核雖然說不上差,但與表面故事的復雜性不相匹配的主題還是有些可惜。總的來說,這是一部優秀的作品,即便有瑕疵,但它依舊十分精彩,值得我寫這四千字來分析它,也值得觀眾在看完之後繼續玩味。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