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以人格做事的中国著名企业家曹德旺,是中国数一数二的企业家,世界最具影响力十大华商人物。
他说:“我的许多人生感悟,经商的理念都来自我的父亲。”
小时候,父亲曾说:“做事要用心,有多少心就能做多少事。你数一数,有多少个心啊?”
曹德旺掰着手指一个一个地数着:“用心、真心、爱心、决心、专心、恒心、耐心、怜悯心……”
小小的他一边数一边自言自语地问:“有那么多心吗?”
“当然有。”父亲摸着他的头,语重心长地回道。
长大后的曹德旺终于明白了,随着他的事业的发展,他所领悟到的心,已经不是十个指头能数得过来的了。
曹德旺先生认为当你对人对事从心出发,拥有健全的人格,你对世界才有积极的价值,你的人生才有正向的意义。
他在人才培养计划中,特别强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人才的竞争力。而人才除了智商、情商,不能少了重要的健全的人格!
这与《世界是我们的课堂:培养孩子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以下简称《世界是我们的课堂》)一书中的观点不谋而合: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健全的人格的“全人教育”。
《世界是我们的课堂》的作者是少年商学院的创始人张华。
张华用了9年的时间做了两件事,一个是深度调研了那些不上补习班的孩子在干什么,另一个是深耕国际化素质教育的少年商学院。
他认为新的时代,要用新的教育理论来培养少年面对未来的竞争力。
《世界是我们的课堂》可以说是一部让孩子身心平衡发展的成长指南。
它认为人们看得见的竞争是知识体系的竞争,但真正决定孩子未来的却是看不见的核心能力和”全人教育”的落地。
那么如何进行”全人教育”呢?一起来看看《世界是我们的课堂》是如何解答的:
01 什么是“全人教育”?
《世界是我们的课堂》认为,“全人教育”是打开今天中国父母焦虑症结最好的钥匙,也是培养孩子面对 未来的核心竞争力的定海神针。
那么,什么是“全人教育”?
张华的少年商学院给出一个“全人教育”的冰山模型图。
张华认为,全人教育的培养目标就像是一座冰山(上图)。
冰山的上面是显而易见的目标,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孩子掌握各种知识与技能,其中包括日常学校教育的学科类的学习,以及非学科的学习。
这一部分常规的方式就是完善课程设置,让孩子在学科学习中结出学科思维的硕果,以此为目标。
而水面下的两大能力,是常常被人们所忽略,却又影响重大的能力:核心能力,和底层品格。
核心能力重在培养孩子的“元能力”,就是能力的能力,其中包括全球能力,领导力,决策力,沟通力,适应力,数理能力,思维习惯和思辨力。这些能力,就是21世纪人才培养目标的8大核心能力。
全人品格则是全人教育的核心目标:培养孩子内在的“品格”,而这才是拥有幸福美好人生的关键和基础。
换句话说:你所看得到的冰山最上面的能力,各种学习知识与技能,其实是最普通的能力,真正决定孩子未来的,还应该包括隐藏在水面之下的,核心能力和全人品格。
由此可见,教育的关键是“全人教育”——完整的人的教育。
02 全人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传统教育,是让人们迎合教育体系的要求,很难做到个性化的施展,素质教育推行数十年以来,还是举步维艰。
这时候,迫切需要一种新式的现代教育来帮助人们学会对外驾驭世间万物,对内塑造健全人格。
张华认为,千呼万唤的“全人教育”是时候登场啦!
人工智能时代,很多知识型、技能型的事情都可以由机器完成,那么培养孩子超越机器的个人价值,就显得尤为关键。
这很好理解,你会的机器也会,那你的优势是什么,你存在的价值在哪里?
时代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短短几十年,早已不是当初的样子。
我们小时代上学,整个人类对世界的认知都非常的有限,一本小画册就能让我们如饥似渴,打着手电、蹭著路灯都要抢著看。
我们根本无暇顾及什么是兴趣什么是爱好,单单学科上的渴望就足够让我们终日兴奋。
可是今天的孩子,一出生就是IT时代,数字化的便捷程度,和爆炸式的信息资料,让他们好奇心爆棚,更让他们的父母深陷焦虑,唯恐孩子掉队。
大家都想抢占“起跑线”,“卷”得天昏地暗。这个时候,张华提出了让孩子赢在“终点线”上的理念,颠覆了认知。
但,这正是“全人教育”的价值意义所在,冰山上的学科竞争,再怎么“卷”也只是知识和技术层面,在人工智能面前,不堪一击。
而冰山之下,注重孩子综合素养,与健全人格的培养,才是人才脱颖而出的关键,也是父母和教育工作者们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中之中。
03 如何进行“全人教育”
《世界是我们的课堂》认为:幸福就是立足成为真实而完整的人。
用心观察,你会打破对传统学霸呆板形象认知的“刻板印象”。
早在十多年前,火爆综艺《天天向上》进北大的时候,人们就发现当年的博士生们就已经风趣儒雅,充满幽默。
十年寒窗那种“学习机器”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如今的“新型竞争型人才”几乎没有谁是“头悬梁,锥刺股”、夜夜苦读的“书呆子”。
更多的是拥有极广的知识面,以及拥有自主学习,乐观向上,用心热爱生活的是“全面型、完整的”新型人才!正是“全人教育”的根本目标。
那么,他们的成长教育过程是怎么样的呢?《世界是我们的课堂》是这样描述的:
1、海量阅读,广泛涉猎
阅读的重要性,这一点已经得到广泛认可。
国家推行“双减”教育,就是要将时间还给孩子,课后2小时作业的效果,远不如20分钟阅读带来的收益大。
他举了个国家督学和北京十一学校总校长李希贵分享过的例子。
李校长早在山东任教时,有一年高一扩招两个班,却因为没有招到语文老师,使得一个学期的时间里,这两个班孩子们的语文课,都是在阅览室看书自习。
有意思的是,期末考试成绩结果显示,这两个班的语文基础知识成绩并不比其它班差,阅读和写作还比其它班略高!
无独有偶,“哈佛5英尺计划”,也正是鼓励学生们每天至少用15分钟阅读经典的长期计划。坚持4年后,所读的书就可以摆满一个5英尺高的书架。
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思想家胡适先生也一直主张青少年要多读书,以“增强自我之心智,了解世界之规律,树立自由之人格”。
可见,多读经典,显然是人才培养上,一条“没有捷径的捷径。”
2、思辨学习,与时俱进
《世界是我们的课堂》认为,学会思考,打破限制性思维,跟进时代,是人才成长的关键。
书上讲了个哲学故事叫做《犹太女孩的3个答案》,讲的是一个规定长老只能是男人的族群,长老的女儿却表示她长大要当长老。
长老给了她一个问题,以此来判断日后女孩能否有机会当上长老!
问题很简单:“一对双胞胎进入烟囱打扫,出来后,一个脸黑一个脸白,请问谁会先去洗脸?”
女孩先后回答了黑脸先去,和白脸先去,都被否定了。
女孩不服气,说:“为什么明明是一对双胞胎,从同一个烟囱进,出来却是一个黑一个白,这可能吗?”
长老抱起她:“你问得真好,你将很可能会是我们族群第一位女性长老。”
这个哲学小故事说的就是思辨思维的意义。只有具备思辨思维,才敢挑战权威,打开新开地。
正如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心理学博士斯图尔特所说:“学会思考,是让世界变得美好的开始。”
敢于质疑,深度思辨,是“全人教育”的素质基础。
3、实践求真,回报社会
在张华看来,幸福就是立足成为真实而完整的人。而所谓真实而完整,简单来说,就是“品德与美德至上”。
品行重于能力,能力重于成绩。
新式人才,不仅要具备知识广度,还要有思维深度;既会跨学科思考,又会解决现实问题;既能开放协作,又能自我突破。
毫无疑问,这样的全能型人才,做什么都是出色的,但如何评价教育培养的人才成果,还要取决于人才在实践中对社会的贡献价值。
心理学经典著作《真实的幸福》中,“积极心理心之父”马丁·塞利格曼称,一个人要获得真正持久的幸福感,最重要的就是发现和了解自己的优势与美德,并反复在生活中实践。
只有一个内心充满幸福的人,才会对社会做出正向的回报,这样的人才教育才是成功的!
总结
《世界是孩子的课堂》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自己真正想成为的人,一个完整的人。
现在我们发现完整的人,不仅仅是知识层面的优秀,还包括健全的人格。
中国近代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说:“所谓健全人格必须包括: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强健活泼之体积;优美和乐之感情。”
换种说法:孩子看待世界的态度和创造力,才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莫言说:“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
如果你还在为孩子培养孩子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而迷茫焦虑,可以试试《世界是我们的课堂》介绍的方法,开启“全人教育”,帮助孩子培养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简介:微信公共号:娴静的猫,头条:慧生活的猫。文理双学位,企业内训师,情绪疏导师,二胎妈妈,热爱读书写作,分享好书好文。
SPARK MERRY 與星巴克一起開啟歡樂聖誕迎接聖誕佳節,今年星巴克以「SPARK MERRY」為主題,重磅回歸每年聖誕最期待的焦點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