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困惑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应该把他当做老师)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生在我的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把他当做我的老师)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从师的传统,哪里会去考虑他的年纪比我大还是小呢?)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有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唉!古代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现在的众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个原因吧?)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但是他们自己,却以跟老师学习为耻,真是糊涂。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并非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大道理解答疑惑的人)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不知句子如何停顿,向老师请教,有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士大夫这些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聚在一起讥笑人家。)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问他们为何笑,便说:我和他年纪类似,明白的道理也类似,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掐媚了。)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哎!求师的风尚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从师,郯子这些人,都不及孔子贤良。)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约束,向我学习)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我赞许他能够遵从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赠送给他)
上一篇
下一篇
“餃子就酒,越喝越有”,在老北京人兒的眼裡,餃子配二鍋頭,才是最佳的搭配公式。白酒君曾在北京呆過幾年,和朋友去過的特色...
來源:http://lbbonline.com近日,由FCB New York為百威旗下Michelob Ultra策劃的虛擬網球賽“McEnroe vs. McEnroe
花了3个小时整理,给大家说明白红三兵的基本形态,用法和陷阱,认真看完,少走弯路! 首先我们认识下红三兵,不是任意的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