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瞭大傢更好的學習,我在網易雲上制作瞭一份法國歌劇作品歌單,其中精選瞭本文提及的法國歌劇代表作品中更好聽的作品,歡迎大傢關註收藏,鏈接:法國歌劇的浪漫香氣
浪漫主義時期的法國歌劇主要有以下四種:
法國大歌劇是隨著法國中產階級的壯大而產生的,大歌劇通常采用宏偉的場面,大規模的構思,歷史題材,矛盾與沖突鮮明,有樂隊、舞蹈、合唱,這種風格讓法國中產階級十分喜歡。大歌劇體裁的確立者是腳本作者斯克裡佈(Eugene Scribe,1791—1861)和作曲傢梅耶比爾(Giacomo Meyerbeer,1791—1864),梅耶比爾的《胡格諾教徒》(1836)是大歌劇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之後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還有奧柏(Francois Auber,1782—1871)的《波蒂契啞女》(1828)、阿列維的(Jacques Halevy,1799—1862)《猶太女》(1835)等,意大利作曲傢羅西尼的《威廉·退爾》(1829)也是大歌劇。
法國喜歌劇與大歌劇並行發展,二者區別在於喜歌劇對白不用宣敘調,規模比大歌劇小,音樂簡單,要求演員少,不用歷史題材,情節是喜劇性或感傷的。其中的代表性作品有:奧柏(Francois Auber,1782—1871)的《魔鬼兄弟》(1830)、比才(Georges Bizet,1838—1875)的《卡門》等。
諧歌劇又稱“輕歌劇”,是從法國喜歌劇發展而來的,但它更強調“諷刺”。這種體裁在1860年前後在奧芬巴赫(Jacques Offenbach,1819—1880)的作品中確立,其中的代表作有《地獄裡的奧菲歐》(1858)、《美麗的海倫》(1865)。
抒情歌劇是介於喜歌劇和大歌劇之間的體裁形式,規模比喜歌劇大、比大歌劇小。題材主要選自浪漫戲劇或幻想文學,音樂上強調優美抒情的旋律。最著名是古諾(Charles Gounod,1818—1893)的《浮士德》(1859)等。聖-桑(Charles Camille Saint-Saëns,1835—1921)的《參松和達麗拉》也是抒情歌劇的代表作品。
Q :真正有意思的「青年文化」與「Fashion」是什麼?A :是從有趣的青年那裡開始的;他們會表達:"我不是其中一部分,我想要...
作為一個資深的美容達人,前前後後也入手瞭不少美容儀,因此被身邊朋友問得最多的問題就是:美容儀是不是智商稅?美容儀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