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我看到瞭孫培青老師去世的消息,我真的太震驚,也不敢相信。孫老師或許永遠不知道,我與他很近很近,又很遠很遠。
很近,是因為自從我考研以來,閱讀孫培青老師編寫的《中國教育史》,再到我專業課教學十多年,我都年年告訴學生,中教史一定要閱讀孫培青老師的《中國教育史》;去年,我又告訴學生,請大傢一定要閱讀孫培青老師主編的第二本書——《中國教育簡史》。
這兩本書,一個是按照朝代編排,一個是按照專題編排。在我心裡,這兩本書的地位很高很高,我甚至覺得第二本書是對孫老師自己編寫的第一本書的繼承與超越。我每次閱讀,都覺得寫得太好瞭。
很遠,是因為我作為普通的學生,沒有見過孫老師,甚至沒有見過他幾張照片,就是每每翻開教材,都看到熟悉的“孫培青 主編”幾個字,但是我閱讀書中的內容就是敬佩,尤其閱讀《中國教育簡史》,我好像不僅僅讀到瞭知識,還讀到瞭情緒。
當我閱讀古代史時,我能讀到一種對祖國古代璀璨教育事業的驕傲和榮耀,閱讀近現代史時,閱讀到瞭愛國和感動。我每次都感慨,原來教材不僅可以傳達知識,還可以讓文字如此優美和生動。
他主編的教材,非常重視介紹教育事件環環相扣的發展來源,最通俗的說,是讓學生從根本上讀懂瞭教育史的邏輯,而不是教育史事件的羅列和堆砌。
我是年年讀,時時查,小小的我,可能距離他很遠,但我又覺得孫老師的書陪伴著我一年又一年,他又與我真的很近很近。
當我看到孫培青老師的遺願,喪事從簡、不舉行追悼會和告別儀式,我真的淚目瞭。他真的什麼都不追求,追求的隻有學術本身而已。
輕輕的他走瞭,正如他輕輕的來;他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悄悄的他走瞭,正如他悄悄的來;他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孫老師,等你再來人世間,續寫你的輝煌與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