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是用文字、圖畫和其他符號,在一定材料上記錄各種知識,清楚地表達思想,並且制裝成卷冊的著作物,為傳播各種知識和思想,積累人類文化的重要工具。
書籍是人與人溝通的載體,不同環境、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時代的作者,通過運用文字與讀者進行信息交互。書有一定溝通交流的作用,可以讓你明白或理解不同的人對待事物的態度和認知。
78780acabc04556d89ae9bcf81f797cd
書籍像一盞明燈,燈光可以照亮你前行的方向。
燈是光的本體,光是燈的作用。所以燈光是一體密不可分的,這就像人的思想和行為。
思想是行為的本體,行為是思想的作用,也就是知和行是合一的。
書籍的作用就是能讓人提升認知,更好的做到知行合一。
書籍也是有缺陷的,不是所有人通過看書就能達到認知通透的。
為什麼呢?
ae58ee3ba02945c923fadb6fb17a6a9f
書籍就像指向月亮的手,而手就是文字。
多數人依文解義研究手,這樣往往就看不到月亮。
文字和語言都是有局限性的,這就造成瞭一種障礙,讓人容易忽視文字背後的意義。而文字背後的意思卻是作者真正的創作意圖,或者說真正想要傳遞的重要信息。
就拿《道德經》舉個例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最簡單的解釋就是道可以說出來的就不是真正的道,名可以用文辭來命名的名就不是真正的名。
這很像個公式,我們來試著套一下公式。跑步可以說出來的跑步就不是真正的跑步,說出來的是什麼?
說出來的是語言表達或文字表達,跑步難道沒有行為的部分麼?如果跑步有行為的部分,文字和語言可以替代嗎?
因為不能替代,所以你就會發現文字和語言就有局限,它是有表達范圍的。
什麼是見義勇為?我想大多數人都能用文字和語言進行精準表達。
但是隻有真正擁有這種行為才是見義勇為,而不是說出來或者寫出來。
書籍通過文字和語言進行表達,所以也會出現同樣的問題。
於是你會發現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人,趙括,馬謖等等,是不是都是紙上談兵?
他們真的懂的如何用兵瞭嗎?
熟讀兵書反而讓他們的人生產生瞭困惑,實踐效果特別差。現實生活中很多高學歷的被低學歷的欺騙,往往也是因為高學歷的人被書籍字面意思迷惑而產生瞭主觀盲目自信。
不明白書籍背後的深意,知識的運用往往會被打折扣,更有甚者根本就不知道如何運用知識。
於是很多人就產生瞭讀書無用論,百無一用是書生的思想。但是誰也不會否認像王陽明、孫中山、毛主席等等這樣的偉人吧,他們都破除瞭文字和語言的局限性才成就瞭一番偉業。
書籍有優點也有它的局限性,隻有清楚地認識到,你才能接受到它的本質意圖。
如若不然,讀書這種生活方式不僅不會提高你的認知水平,還可能反過來成為你知識運用的行動障礙。
這真是得不償失啊!
33bbdea6b1c26913651ac7b57e07fe97
書籍的本質就是傳遞信息的載體,它跟其他傳遞信息的載體是一樣的。
你通過視覺看到的視頻信息,你通過聽覺聽到的語音信息,你通過觸覺感受到的外界信息,從本質上講都是一樣的。
不同的人根據自己的喜好和接受方式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途徑是最重要的,對於有的人看電影可能比你讀書獲取的信息本質更多,那麼為什麼非要去看書呢?
也有的人通過實踐就可以獲取更多的信息,那麼也沒必要死讀書。
書籍隻是提升人類認知方式的其中一種形式之一,所以適合的人群也必定有限。
隻要你能通過自己的方式獲得更多提升你認知水平的信息,具體哪種方式就顯得沒那麼重要瞭。
生命就是一團欲望,在不斷滿足自己欲望的過程中走向終點。
生命也可以說不是欲望,而是等待死亡的過程。
無論怎麼表述,在有限的生命時間裡,做一些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才是最重要的。
讀書是幫助我們成長的最好方式之一,成長才是讀書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