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中药爱好者和我聊到一些关于中药的问题,比如家里的中药材买了好久了,是不是过期了?还能不能用?这个中药买回来后要怎么保存?这类问题可以看出大家对中药的品质是有比较大的认识的了,大家日常接受到的关于现代药物的信息比较多,因此就会有疑问:药物不都应该有保质期的吗?中药也是药物呀?为什么没人告诉我保质期呢?为了解决大家的疑惑,我从四个方面和大家简单聊聊。
1、什么是药品有效期?有效期是怎么规定的。
2、中药有效期这个概念为什么比较模糊,有的包装上写2年,5年,大多数是没有的?
3、中药那么多,只有六个陈久者好吗?陈多久就不好了?从什么时候开始计算,从产挖出来,还是干燥后,还是加工好,还是生产出来有成品批号包装好之后算。
4、中药保存条件怎么选,如何判断你储存的中药不能用了或者不适合使用了。
中药,是一个大的概念,相对于西药来说的,西药也是一个大的概念,包括化药、生物药等,也就是现代药物。中药包括三大支柱: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大家日常的疑惑其实是针对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因为中成药是有保质期的,中成药也有很多剂型,保质期也是不一样的,36-60个月这个区间跨度是最常见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是单味、能看的见的、具有稳定的外观形态的,它俩的区别,前者是属于初级农产品的范畴,后者是药品的范畴。接下来咱们针对上述的四个问题一个一个说一下。
第1个问题:什么是药品有效期?有效期是怎么规定的。
药品有效期,这个好理解,就是该药品在哪个时间段内使用是有效的,超出这个期限就叫过期了,就是劣药了,在生产、流通领域是需要回收销毁的,不能销售的。药品有效期的定义:该药品在规定的贮藏条件下质量能够符合规定要求的期限。
那么这个有效期是怎么规定的?在药品行业是这么规定的,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该药品内的有效成分(注意是有效成分,发挥治疗作用的)降解10%所需要的时间(十分之一衰期),定义为有效期。
比如,某生产企业生产的某剂型的药品,里面的有效成分生产出来的时候是100个单位,在正常储存条件下(稳定性考察,也涉及到长期和特殊条件下)12个月,发现只剩下90个单位了,那么他的有效期就会规定为12个月(有时候企业为了安全起见,会规定为10个月)。至于为什么把十分之一衰期规定为有效期,涉及到药代动力学的专业知识以及行业通则的规定了。这是研发和生产等环节需要大家都遵守的。
从这个逻辑来看,西药(化药、生物药等)规定有效期是很重要的,药品里面的成分在某种剂型下,超过某个时限后,其内在结构、组成和临床的效价均会发生改变,大多数为疗效的降低,少数毒剧药品会因毒性加强、临床药理作用也会加强,多见于左右旋异构体、或同分异构体等药品,药品里面的成分在存在时间过久时,或消旋、或降解等等,成为多种成分的混合物。原来的成分已经发生变化了,发生变化了也就是说不完全是生产时候的成分了,那么本该有的治疗效果可能就不存在了,也就是该药品失效了,或者说过期了。
部分生物制品、血液制品、诊断试剂,有效期会比较短,但是不管如何,有效期对上述类型药品都具有重要意义。大家日常使用到这类药品,是需要关注的。有些剂型,比如片剂颗粒剂,比较稳定,保质期会长,即便有时候过期了一段时间,大家还会使用,也是有效果的,为什么呢?这个从有效期制定上就能看出来,安全性是要高于有效性的。对于生产和流通企业是坚决不能销售过期药品的,涉及到潜在的安全性,但是个人使用就看具体情况了,和剂型、保存时间、服用量都有关系,制定有效期的时候不会可丁可卯的刚好到那个时间就衰减10%了,大多数情况下是衰减不到10%的(针对未拆封的,正常保存条件下的普通剂型药品,非生物制品血液制品等),这样就会比较稳妥些。
大家家里多少会有药箱,常备一些药品,建议经常检查是否过有效期,如果过了就更换掉,这是最保险的。
第2个问题:中药有效期这个概念为什么比较模糊,有的包装上写2年,5年,大多数是没有的?
刚才我们已经说了,这里针对的是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而不是中成药(中成药也比较特殊,也分不同类型)。中药有效期,以前就没有这个概念,中药质量评价体系也不是这样的,所以大家会感觉模糊。有些生产企业所在地的管理部门会要求饮片生产企业写上有效期,操作系统上也会有这个管控条件,所以一些生产企业会按照监管要求再包装袋上打上有效期,一般是2年,3年,5年这样的,操作系统上也会输入。由此我们知道这种标记有意义吗?其实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这个只代表你这个成品该批号是什么时候生产的,但是原料(中药材)什么时候的是不知道的,有效期的期限也是靠着西药的规定搞一下就写了的。
中药里面的成分是一个复杂的小系统,除了个别品种已经研究出来指标性成分外,大多数品种的指标性成分或者说含量测定的成分是不具有唯一性的,比如绿原酸是很多中药都具备的,你不能说是哪个中药的有效成分,只能说在现阶段的质量评价体系里面该成分是该中药的指标性成分之一。还有就是中药是初级农产品经过加工炮制得到的,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的成分转化比较复杂,现阶段的评价体系一味的以西药为准绳来制定规则,这是某些人的自我束缚,却还洋洋自得。还是得结合传统的性状评价方法来评价中药的质量是最简单最直观的,不能认识这是传统的、简单的,就随意丢掉。
中药有初级农产品的属性,在市场上会有囤积的现象,只要是符合药典标准的,最后就都能合法流通,因此市场上陈货新货,不同条件下不同产区不同加工户不同规格的货都有,生产到饮片也就是简单的切制净选,部分炮制等,只要药典规定的指标成分符合,就都可以生产出来。如果你以这个指标成分的十分之一衰减作为有效期,那么你没法给出这个指标性成分是有效成分的证据,不是有效成分怎么谈有效期?这就陷入了悖论了。因此,大部分中药到现在没法制定有效期的根源就在于此,有效成分或者组分或者成分群,没法去评价或者说没有人去认真做这个事情。
所以,目前中药饮片的包装带上很少有打保质期的,个别打了保质期也是有别的考量的,而不是正经的药品有效期。至于中成药,说明书上会写保质期或者有效期至。大家遵守就可以。但是,你家里买了这个中成药,比如大蜜丸,保存的条件也好,过了3年保质期了,那你还能用吗?
第3个问题:中药那么多,只有六个陈久者好吗?陈多久就不好了?从什么时候开始计算,从产挖出来,还是干燥后,还是加工好,还是生产出来有成品批号包装好之后算。
这个问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六陈这个说法太早了,陶弘景那时候记载的吧,枳壳陈皮半夏狼毒麻黄吴茱萸。这么多年过去了,难道一家之言就当做行业准则了?艾叶怎么没有在里面?这六种真的是陈久者好吗,陈多久好呢?陈多久就不好了呢?这个问题没法回答,如果要回答还是得回到质量评价系统上来,这点我还是认为中药物质的性状评价和中药使用的临床评价两个合在一起最好。况且六陈也是经过几代人加进去的,后来怎么就不更新了呢?还是说没有权威的人说,大家纷争不止,达不成统一。陈,也有陈的程度,也应该有评价手段,不拘泥于陈,而是要看用药评价,以前的书会记载以什么什么特征的为佳,就是这个意思,还是传统性状评价指标,涉及颜色、气味、口感、外观等,咱们评价农产品无非也就是这些手段。只是中药饮片是按药品管控的,应该更加严谨一些才对。对于六陈,我还是要提醒大家,不要拘泥于这些,如同十八反十九畏,也不要拘泥于这个。
第4个问题:中药保存条件怎么选,如何判断你储存的中药不能用了或者不适合使用了。
对于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有专门的书籍说到如何保存和养护,我们现代人关心这个问题,其实古代人更加关心这个问题,古代的仓储条件是没有我们现代这么好的,我们有冰箱,有阴凉库,有冷链运输,有烘干设备,古人呢?只能靠自然条件,利用自然条件来储存和养护。有些中药好保存,有些中药的保存条件要严格有些,当然了还和你使用期限有关系。大体来说,油性高的、糖性丰富的、挥发性成分多的这类,容易走油、生虫、变色,最好是冷藏保存;对于矿石类的,含糖量低油性不丰富的不容易生虫的,常温保存就可以。可以参考家里的谷物食品保存方法。
家里储存的中药能不能用了,看以下几点:有没有生虫,有没有走油、有没有变色、有没有气味消散。如果生虫了,不严重的,就丢掉生虫的部分,别的地方还能用。走油不严重的,自己用没事,但是有哈喇味了就得扔掉。变色了的气味弱了的,就加大量用,如果气味不对了,那就舍弃。对于以上舍弃的部分,大多数用于泡脚也是可以的。
咱们说回第三个问题里面关于大蜜丸这类剂型的中成药。历史上的大蜜丸是可以保存很久的(水丸、糊丸、散剂等传统剂型,不包括滴丸之类的),有蜂蜜有蜡壳,保质期5年可能都是短的,对于这种剂型的,过了保质期的,大家可以拆开观察一下,如果没有异味,没有发霉变质,没有虫蛀、没有酸败等现象,是可以继续使用的。
大家最好还是按说明书上的保存条件保存,在保质期内使用。
以上就是要和大家聊的有关中药保质期的几个方面的问题。
道教法器在宗教仪式中的意义: (1)鼓,通神及辟邪之用及醒人振奋的传讯工具。醮坛多用、扁平手鼓等法器。晨钟暮鼓原道门 ...
苹果在美国和加拿大地区推出了通过卫星通信实现的紧急求助 SOS 服务。虽然这项功能是为了在真正紧急情况下使用,但苹果用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