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色-胭脂】
胭脂,亦作“胭脂”。一種用於化妝和國畫的紅色顏料,亦泛指鮮艷的紅色。
所謂“胭脂”,實際上是一種名叫“紅藍”的花朵,紅藍花亦稱黃藍、紅花,是從匈奴傳入我國的。它的花瓣中含有紅、黃兩種色素,花開之時被整朵摘下,然後放在石缽中反復杵槌,淘去黃汁後,即成鮮艷的紅色染料。
婦人妝面的胭脂有兩種:一種是以絲綿蘸紅藍花汁制成,名為“綿燕支”;另一種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這兩種燕支,都可經過陰於處理,成為一種稠密潤滑的脂膏。由此,燕支被寫成“姻脂”,“(月燕)脂”。“脂”字有瞭真正的意義。
宋《嘉祐本草》載:“紅藍SE味辛溫,無毒。堪作胭脂,生梁漢及西域,一名黃藍。”西晉張華《博物志》載:“‘黃藍’,張騫所得,今滄魏亦種,近世人多種之。收其花,侯幹,以染帛,色鮮於茜,謂之‘真紅’,亦曰‘鮮紅’。母其草曰‘紅花’。以染帛之餘為燕支。幹草初漬則色黃,故又名黃藍。”
史載漢武帝時,由張騫出使西域時帶回國內,因花來自焉支山,故漢人稱其所制成的紅妝用品為“焉支”。“焉支”為胡語音譯,後人也有寫作“煙支”“鮮支””燕支”“燕脂”“胭脂”的。在漢代,紅藍花作為一種重要的經濟作物和美容化妝材料,已經廣泛地進入瞭匈奴人的社會生活之中,故霍去病先後攻克焉支、祁連二山後,匈奴人痛惜而歌:“亡我祁連山,使我婦女無顏色。”
圖一:胭脂膏
圖二:清代粉彩胭脂紅地花蝶紋葵口碗
5a68e157e9272f4b5069d2be90f81be7
圖三:景德鎮官窯胭脂紅釉罐
1aa407095516263e8f64b377f58701c9
圖四:清代胭脂紅底琺瑯牡丹福紋碗
在新榮線上一路向南,越過瞭育新村、小五隊、育紅村、志紅村、江南村、東海燕、東方紅村後,於15:00時許到達瞭趙圈河鄉——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