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能命中移動的航母:反艦導彈工作原理(軍迷版)

第一代反艦導彈:50年代冥河導彈為例:通俗易懂地講解反艦導彈工作原理 @Simonlee8000

文中對操作流程做這樣的描寫:

結構圖

P-15(SS-N-2)的流程非常經典:配套的目標搜索和火控雷達發現目標的位置,下達發射指令,火箭助推器點火提供初速度,而後渦輪噴氣發動機工作維持80公裡的飛行,飛行中段可以實現自動駕駛,飛行末段(到達目標附近)主動雷達開機(紅外引導頭也會開機)搜索目標位置,根據雷達反射信號,持續修正導彈的飛行姿態和速度,最後一頭撞向目標。

這一時期的導彈直接使用飛機的渦輪發動機,外型同樣酷似米格21戰鬥機,制導系統多為無線申指令制導或架束式制導,但射程、命中精度及威力等方面明顯領先於傳統火炮。後代的反艦導彈在SS-N-2冥河的框架下,不斷提升“制導系統的智能性”“抗幹擾能力”“最大航程”“沖刺突防的速度”“躲避攔截的機動性”“隱身能力”“低空飛行能力”。

第二代反艦導彈:70年代“飛魚”、“迦伯列”、“海上兇手”、“海上大鷗”

第二代反艦導彈主要采用火箭發動機,制導系統多為具有“發射後不管”能力的自主式制導。飛行彈道降低到掠海高度,導彈的體積也向小型化發展。

“飛魚”AM·39系統采用1臺固體火箭主發動機和1臺環形固體火箭助推器,制導體制為慣導+主動雷達末制導,戰鬥部為半穿甲爆破型(質量165kg,配觸發延時和近炸雙重引信),彈徑為350mm,彈長為4.69m,起飛質量為652kg,最大射程為50~70km,巡航速度達到0.93Ma,飛行高度為15m。

第三代反艦導彈:80年代

動力系統采用小型化的渦輪/渦扇發動機,使得航程得到較大突破。開發瞭超視距制導技術,廣泛采用瞭一彈多用和模塊化技術。

“捕鯨叉”RGM-84A,動力系統采用1臺渦噴主發動機和1臺固體火箭助推器,制導體制為慣導+主動雷達導引頭,戰鬥部為半穿甲爆破型(質量230kg,配延時觸發引信和近炸引信),彈徑為343mm,彈長為4.64m,最大射程為227km,巡航速度達到0.75Ma,飛行高度為30m。

反艦導彈射程超越50km後,發射平臺已經不能給導彈提供目標的參數,需要”中繼制導“平臺。無數據鏈中繼制導方式一般有艦載直升機(含無人機和預警機)中繼制導和衛星中繼制導等方式。文中這樣寫道:

  1. 目前大多數反艦導彈進行超視距攻擊時,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利用艦載直升機升空前出,飛到合適的地方懸停,利用機載雷達在空中提供目標信息,從而為遠程反艦導彈進行中繼制導。缺點是直升機必須飛得高,而且自身很脆弱。
  2. 中遠程反艦導彈中已有導彈在飛行中段采用慣性+GPS制導的方式。通過衛星可以確定敵方艦艇的大概位置,然後提供給反艦導彈。由於艦艇移動速度不快,反艦導彈可以按提供的大概位置飛行,到一定距離後啟用自身的導引頭探測目標,完成攻擊任務。缺點是衛星的時效性差、精度差、不能隨時召喚使用。
  3. 數據鏈是一種實時傳輸並處理傳感器、指揮控制系統和武器系統之間數字信息的信息系統。可以從這個數據鏈裡獲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同樣也可以使用終端往這個數據鏈裡添加東西。再加上艦載直升機中繼制導方式、衛星中繼制導方式等使單一中繼制導方式的局限性,這就需要將多個中繼制導方式融合在一起,即使用數據鏈給巡航段的導彈進行中繼制導。數據鏈中的中繼制導方式均可以通過數據鏈給飛行中的導輸入最新的導航數據,不斷修正航路,使導彈準確地抵達目標區域

第四代反艦導彈:本世紀初

演變成超音速和亞音速兩大發展方向,知名的LRASM就是亞音速隱身路線,在隱身、低空機動性能、命中精度和射程等具有很大的優勢。超音速傢族包括:早期的SS-N-22、YJ12、雄風3、佈拉莫斯等等導彈,強調高速、高機動性、掠海飛行能力。

第五代反艦導彈:20年代

反艦導彈的突防對象主要是艦載低空探測雷達紅外監測、雷達預警接收系統以及其它“軟’、“硬”防衛武器。因此,增加反探測性和提高抗毀傷、抗幹擾能力是提高反艦導彈突防能力的基本出發點。目前正在研究把降高、增速、隱身和增強電子對抗能力等多種突防手段綜合應用的最佳方案

三條路線:低空、高速、隱身

  1. 低空路線既包括超低空掠海飛行的巡航導彈,也可以把超燃沖壓發動機的高超音速導彈視為一種別樣的“低空”
  2. 高速路線的代表是DF-21D,用彈道導彈的助推級+機動彈頭的思路,滿足1500公裡射程和高速的雙重需要
  3. 隱身路線的代表是LRASM,主打隱身+平臺通用,實現分散部署和集中攻擊。

LRASM導彈主要特點為亞聲速、遠程化、高毀傷、自主制導、隱身化、智能化。文章中具體提到:

反艦彈道導彈是在初段、中段與普通的彈道導彈相似,但末段制導和突防與飛航式反艦導彈相似。反 艦彈道導彈充分優化瞭彈道導彈和反艦導彈的優勢,是一種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武器。

名詞解釋:

  1. 慣性制導是利用慣性原理控制和導引導彈飛向目標的技術,原理是利用慣性測量裝置測出導彈的運動參數,形成制導指令,通過控制發動機推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時間,把導彈自動引導到目標區。
  2. 主動雷達制導由導彈本身攜帶發射訊號的雷達,不需要依靠其他的載具協助,利用目標反射回來的雷達波訊號作為導引的依據。
  3. 中繼制導:在一定程度上,反艦導彈的打擊精度是決定未來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而制導方式的作用就是根據目標的參數,即時調整導彈的飛行姿態和軌道,因此制導方式對遠程反艦導彈能否命中目標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僅僅依靠遠程反艦導彈自身有限的慣性導航和末制導雷達的制導方式已無法充分發揮導彈設計時的遠射程和高打擊精度的優勢。而且由於導彈自身的智商較低,無法應對時刻變化的作戰環境。因此,為瞭提高導彈的精度,在導彈飛行中段,通過其他平臺為其提供中繼制導勢在必行。
  4. 數據鏈是一種實時傳輸並處理傳感器、指揮控制系統和武器系統之間數字信息的信息系統。

參考文獻

  1. 冥河導彈的發展回顧
  2. 反艦導彈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綜述
  3. 遠程反艦導彈的中繼制導技術及其發展趨勢
  4. 美國遠程反艦導彈 LRASM 分析與思考
  5. 反艦彈道導彈關鍵技術和作戰使用特點研究

发表回复

相关推荐

燕山運動——引力地質學

燕山運動(又稱老阿爾卑斯階段)是侏羅紀到白堊紀時期中國廣泛發生的地殼運動。我國許多地區地殼因為受到強有力的擠壓,褶皺...

· 17分钟前

華為發展的九個成長理念,這才是大公司背後的底層邏輯

一個企業隻要具備瞭正確做事的機制,就很難犯錯。華為光思考如何正確地做事,就花瞭十年時間。文|胡偉來源|華夏基石e洞察(...

· 25分钟前

從“雲”的漢字書法演變,看中國文化有為、無為的美學境界

文:高天晨中國文化是一個側重人的感知與經驗的文化,中國的藝術更具體的表達為人的身心狀態,故而有不同層次的境界和修為。...

· 35分钟前

可适用于任意平面的虚拟键盘,会为VR产业带来什么?

摘要:如果这项技术能够进一步发展,将能解决一个长期困扰VR的问题——除了语音,如何在VR中快速输入文字的问题。

· 51分钟前

手把手教你怎么查软著

什么是软著?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什么是软著。软著全称为“软件著作权”,是指对软件著作人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简单来说, ...

· 57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