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註我們!
58eb5a501ee04b2ed3d4b0756bc50aef
《黃帝內經》035
黃帝內經原文
第七篇 陰陽別論結陽者,腫四肢。結陰者,便血一升,再結二升,三結三升。陰陽結斜,多陰少陽,曰石水,少腹腫。二陽結,謂之消。三陽結,謂之隔。三陰結,謂之水。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陰搏陽別,謂之有子。陰陽虛,腸澼死。陽加於陰,謂之汗。陰虛陽搏,謂之崩。三陰俱搏,二十日夜半死;二陰俱搏,十三日夕時死;一陰倶搏,十日死;三陽搏且鼓,三日死;三陰三陽俱搏,心腹滿,發盡不得隱曲,五日死;二陽倶搏,其病溫,死不治,不過十日死。
視頻課程譯文:
第八節 正常之臟腑 結陽 結陰
我們這節講“結陽”和“結陰”。所謂“結陽”,就是陽氣被封到瞭,受到阻力瞭,像一個繩子綁到瞭結住瞭,陽氣受瞭阻力。所以陽結到的話,腫四肢。人的四肢是陽,身上身體是陰。如果陽結到的時候,四肢腫起來瞭。因為陽不行的話,陰就會盛,這個時候四肢水腫。
如果是“結陰”的,陰被結到瞭。比如說肝、心、肺、脾、腎,腎在下面,這個是所謂的“陰”,如果有個臟被結到瞭,你就像讓繩子綁到瞭,封掉瞭,那這個血進不到脾臟裡面瞭。血要送進去呀,因為陰藏血。陰臟裡面都是血,進不去瞭這個血要回逆,逆流出來。那逆流出來的時候,我們怎麼知道它是臟結到瞭?
這《黃帝內經》就下定義瞭,“便血一升,再結二升,三結三升”。就是有一個臟,陰結住瞭出來是一升,大概 40CC 的量。如果是排血,才排出來是 80CC 的量,兩升的量的時候,就代表兩個臟結到瞭。三升量的話,三個臟結到瞭。這個排血,有可能從大便排,有可能從小便排,有的時候血是吐出來。
如果說“陰陽結斜,多陰少陽”,陰陽同時如果被受阻到瞭,這個時候,如果呈現出來是陰盛陽弱的時候,我們稱之為“石水”。“石水”最主要的癥狀就是少腹腫在那邊,這個就是陰陽結住瞭。
為什麼我們要在《黃帝內經》裡面講,這個是在少腹這邊?因為以後你們學到的處方,就是針對這個一劑去掉,針對那個一劑,處方就是這樣來的。所以這個以後講處方的時候就簡單瞭。那“陰陽結斜,多陰少陽”,就會變成這樣子。
“二陽結,謂之消。”二陽是陽氣,胃氣被結到的時候,它沒有辦法往下散,胃氣在這邊一直往上升,上升的時候為什麼叫“消”?因為我們常人飲水入胃的時候,在胃就直接散發掉,被身體吸收掉的,飲的水並不會進入小腸,再進入大腸。如果飲的水,進入小腸或者進入大腸的話,這個人就是下痢,因為太冷瞭才進得去。所以隻有這個水,混在食物裡面才可以下來,進到小腸裡面去。所以食物裡面的水,跟我們喝的水不太一樣。
如果胃的陽結住瞭,這個熱氣沒有辦法往下走,這個熱氣往上升,造成胃裡面非常的熱,你喝水,水一喝下去就沒瞭,一喝下去就氣化掉瞭,這是消,消渴。比如糖尿病呀,就類似這樣子的。
“三陽結”就是講太陽結到。太陽我們指小腸跟膀胱。小腸如果跟膀胱結到的時候“謂之隔”,小便就不出來瞭,太熱瞭小便就沒有瞭。
如果是“三陰”被結到,我們“謂之水”,因為陰是寒水嘛。正常人呢,我們身上有非常多的氣。這個氣,你站在那邊吐一口氣,你看到熱氣,這個氣就會動,這個氣我們不叫“水”。
但你如果是“陰結”,就是寒結到的時候,這個氣就沒有那麼熱。氣本就來自水,氣就會換化成為水。正常人的氣,到瞭小腸裡面以後,小腸因為在最底下,小腸是火,很大的火。所以火在上面燒,上面這個心臟也在燒,下面的小腸也在燒,全身的水是氣化的狀態之下,這是正常。
f9e0f26cc69f2a6d27b6b0fdfac0852d
但是如果說,寒結在裡面的時候,原來氣化的水就轉換變成冷水,造成在身體裡面疊著。這段就是這意思,在身體裡面堵到“謂之水”。
那溢這個是“三陰結”。三陰就是指:太陰、脾臟還有肺臟。如果是一陰一陽,兩個結到的話,這個一陰,講的是肝厥陰經;一個陽,講的是少陽。這個時候產生“喉痹”,喉嚨會有問題。
“陰搏陽別”,陰這裡講的就是脈,這是《內經》裡面教我們診斷。這個手掌的脈,這是關位,這是寸,這是尺。如果陽在這邊,這是陰,如果你摸上那個脈的時候,陰的脈非常的大、搏,一直跳動很強。“陽別”呢?什麼叫做別?就是本來是一條脈,現在分成兩條。怎麼變兩條瞭?它跳來跳去,左跳右跳,也是分成兩條在跳,這就懷孕瞭,有子瞭,有小孩子。
那當然中國人很好玩,男左女右嘛,如果能摸瞭左手的脈,是男孩子。如果能摸瞭右手的脈,女孩子。這就是孕脈。那實際上呢,神門,手少陰心經,神門在這邊,神門旁邊有個大筋,這邊有條筋,在這個心包經的兩條經中間,神門的大經在這邊,神門在內側這裡,在內側這裡還有個脈,是少陰,就是講少陰的脈,這個就是小孩子的心脈,在這個地方。
“陰陽虛”,寸脈和尺脈,寸脈是陽,尺脈是陰。當陰脈跟陽脈,都是虛癥的時候,病人同時有下痢,腸痹。下痢不止,這是很危險的。為什麼?陰陽本身就虛的,那虛到什麼程度呢?陰,還在下痢不止,這就代表人已經虛到極限瞭。
因為陽才能夠控制它,陽沒有瞭,陰一直往外散,那你摸到脈又是虛的,代表陽不會回頭瞭。陽不會回頭,這就是很危險,都是死癥。那我們當醫生的不可以說,我們在醫術上學到死癥,那就死瞭,這個不能。我們要放手一搏,我常常就去搏,我們搏的時候,隻有經方有辦法搏。
那如果是“陽加於陰”,也就是說,寸脈的陽脈如果是跑到陰脈上面的時候,你摸到,這就代表病人在出汗,病人有汗,汗流不止。因為陽嘛,陰脈往外走,這個尺脈(陰脈)應該是,我前面上一個段落不是講:正常的陰脈,是不是沉、緩在下面,對不對?
下面陰脈跑到上來變陽脈,就代表裡面的陰(陰就是津液,看得到的都是陰),跑出來就代表病人在盜汗,在汗流不止。正常人我們都要流汗,但是我們流汗是有動作的,運動以後才流汗。而不是說,隨時坐那不動,或者晚上睡覺也去流汗,這就太過瞭。
如果尺脈是虛的,寸陽脈是搏到的,這是“謂之崩”,病人大量出血。所以虛脈就是說,虛的時候你輕輕摸它,可以摸到脈,按到骨邊就沒有脈瞭。正常的陰脈尺脈,是到骨邊的,人一虛的時候,陰脈會浮起來,浮起來你摸到有一點點脈,可是你按下去的時候,脈完全就不見瞭,這就是陰。陰脈是虛脈,虛脈的時候,陽脈寸脈,力量很大,代表陽一直往外走,就叫崩的現象,血崩,大量的出血。
“三陰俱搏”,這裡的三陰,講的是太陰。太陰包含瞭兩個臟:一個脾臟,一個是肺臟。這兩個都是搏敗20天以後的“夜半死”。脾臟和肺臟就是土和金,在這個晚上半夜的時候,因為木,半夜是木氣,木氣當旺,所以它是相克的時辰。我們一般節氣都有相克,為什麼要去研究它克?就是我們可以知道生死。
你如果說夏季,夏天本來是心臟,肝是春天。照理說春天是肝臟的王時,是最好對不對?應該本身不受病。可是有肝病的人在春天,在這個節氣上面來說的話,出事的機率會比較少,不是不會出事,還是會出事,因為現在出事的原因很多。
因為做肝血管栓塞,你給他做化療,肝癌開刀,我到現在還沒看到,聽過開刀有好的。然後結果我們在治的時候,一看,本來藥進去會到,但他做那個化療瞭以後,前面擋著一堵墻,陰陽被隔掉瞭,我們的藥到瞭那個墻被打回來,被化療打回來,我常常遇到這種情形。人會很懊惱,他本來不該死的,就死掉瞭。
如果按照《黃帝內經》的解釋就是,你要心想:這是好幾千年的東西,完全沒有西醫的介入,原來是這個樣子的。所以你心裡要瞭解:我們人體,原來是這個樣子的,本來不該春天死於肝病,現在,春天死於肝病,誰搞出來的,你知道吧?誰闖出來的禍?這是半夜死。所以我們這個,不但節氣可以算,連一天的日子,一天的時間也可以算。
還有你看黃歷每一天都有一個幹支,那個支,也可以計算他生死。如果是“二陰俱搏”,“二陰”講的是少陰,少陰在我們身上就是心還有腎。“夕時死”,就是13 天以後,夕陽西下的時候死。一個陰“俱搏”,這就講一個陰,就是厥陰,我們有肝和心包,十天就死掉瞭。所以正常的陰脈,要沉、要隱、要緩;不能夠太搏、太強,不好。搏,就是太強。
2d8dcabfceea9a0d8059959633e1a845
如果“三陽搏且鼓”,這個三陽講膀胱、太陽、小腸,這個不但速度很快,而且硬的像骨頭,像鼓一樣挺起來瞭,你摸上去,就是一個東西頂到你的感覺。而摸脈不是,他的脈不是一條,而是鼓的狀態之下,這種三天就死掉瞭,這種都是很危險的
“三陰三陽俱搏”,就講的是太陰,還有太陽,俱搏,造成,太陰脾主心腹,“五日死”。脾臟本管四肢,管陽;少腹這邊,也是脾臟在管。
“二陽俱搏”講的就是陽明,陽明如果脈非常得搏,速度很快的時候,這是陰沒有瞭,津液沒有瞭。而是“其病溫,死不治,不過十日死。”溫,就是溫熱的病,也是“死不治”,他不超過十天就死掉瞭。
現在我們臨床上來看,這個當年黃帝跟岐伯對話的時候,病溫還死掉瞭,張仲景解決瞭,溫病,這個不可能死人的。到瞭我們介紹《傷寒》《金匱》的時候你就知道,一劑就夠瞭,這個溫病怎麼會死人呢?醫生看不好嗎?這剛剛就是我們介紹的《陰陽別論》第七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