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区情详细介绍

计划整理一个中国所有省级行政区划和市级行政区划的介绍,做成一个系列,随机先从广西开始吧

(一)历史

广西历史久远。考古发现表明,早在80万年前今广西地域就有原始人类繁衍生息。百色旧石器遗址出土的百色手斧距今80.3万年。距今10万~2万年前,在今桂西、桂南、桂北地区活动的古人类进入以血缘为纽带的母系氏族社会初期。约在5万年前,今广西境内的古人类进入旧石器时代晚期。约2万~1万年前,广西境内的古人学会制造和使用鉆孔砾石和磨尖石器。距今1万~6000年前,境内古人逐步走出岩洞与河谷,向平原和滨海地区发展,今广西地区逐渐产生原始农业、畜牧业和制陶业。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今广西区域纳入中央王朝版图,分属桂林郡和象郡。灵渠的开凿和通航沟通湘江和漓江,使得当时中原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渐传入,极大地推动广西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秦末汉初,今广西区域属南海尉赵佗割据岭南而建立的南越国。汉元鼎六年(前111),汉武帝平定南越,在今广西区域设置苍梧、郁林、合浦3郡。汉代凭借海路拓宽海上贸易规模,合浦郡发展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今广西区域隶属不断更替,先属吴,后归于晋以及南朝的宋、齐、梁、陈等政权。

隋灭陈后,先后在今广西境内设宁越、永平、合浦、郁林、始安5郡85县。

唐初,今广西大部地域归属岭南道的桂、容、邕三管节制。咸通三年(862),岭南道分东、西两道,并以邕管经略使为岭南西道节度使,这是广西成为一级独立政区之始。唐代,广西经济、文化有较大发展,出现桂、邕、柳、容等重要市镇。

五代十国时期,楚与南汉长期争夺今广西地域,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宋初,今广西大部地区属广南路。至道三年(997),广南路析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今广西大部属广南西路,“广西”之名即源于此。其时,广西经济社会有较大发展,锡、铅产量在全国位居前列,苎麻织品质量上乘,邕州横山寨(治今田东)、永平寨(治今宁明)和钦州三大博易场成为当时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集镇,梧州元丰监成为江南六大铸钱监之一。然而宋代广西境内兵事不断,既有区希范、侬智高、李接反宋,又有熙宁八年(1075)交趾(今越南)入侵,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较大影响。

元朝,广西属湖广行中书省。至正二十三年(1363)置广西行省,为广西设省之始。

明洪武九年(1376)设广西承宣布政使司,成为当时13个布政使司之一。明代是封建社会广西经济开发较有成效的时期,耕地面积明显增加,耕作技术由粗放转向细致,以合浦大士阁、容县真武阁为代表的建筑艺术达到较高水平,文化教育与中原地区差距渐小。

清初,广西兵祸连年,先有南明永历政权反清与瞿式耜、李定国抗清,后有广西将军孙延龄起兵追随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之乱。随着社会的逐步恢复稳定,广西城镇商业、农业、手工业、教育文化事业等日渐繁荣。农业方面,农田水利灌溉技术日臻成熟,大量陂堰塘渠的修建和翻筒水车普遍使用,田地大量增加,连山区亦开辟出梯田、冲田等。文化艺术方面,具有地方性、民族性的桂剧、彩调剧等民间戏剧逐渐流行。清中期后,天地会势力在广西发展迅速,民众反清情绪高涨。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广西反帝反封建斗争形成高潮。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在广西爆发,天地会的反清起义也在各地勃然兴起。其时,民众和西方教会的冲突日益加深。1856年,法国借口广西“西林教案”悍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面对法国侵略,广西军民奋起抗击,在陆路战场取得震惊中外的镇南关(今友谊关)大捷。清末,由于帝国主义强国的经济入侵,广西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加速破产,人民日益贫困,社会陷于动荡。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广西革命党人先后组织柳州、浔州起义,并宣告广西独立。但胜利果实被旧军阀陆荣廷篡夺,形成独据一方的旧桂系军事集团并大批屠杀革命党人,破坏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1921年,孙中山在广东发动援桂讨陆战争,瓦解旧桂系,成立由马君武为主席的省政府,但省政府的实权被广东军阀陈炯明所控制。1922年夏,陈炯明命粤军主力撤出广西,马君武去职,广西陷入自治军之乱。此时,以李宗仁为首的旧桂系中下级军官借助广东革命阵营的力量,乘机形成新桂系集团。1925年,新桂系逐个击破、瓦解旧桂系势力,执掌广西大权。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领导工农运动的同时,积极推动国共合作,广西革命运动出现新的局面。192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广西地方组织在梧州首先建立。1926年,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北伐战争兴起,新桂系兵出湖南。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新桂系追随蒋介石“清党”反共,广西的革命和工农运动转入低潮。但随后的蒋桂矛盾又给广西革命转机。1929~1930年,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李明瑞、陈豪人、俞作豫等发动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其后,红七军、红八军主力奉命北上,与中央红军会合。在右江地区坚持斗争的共产党人和革命武装转战滇黔桂边区,开辟和恢复游击区,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谱写光辉篇章。

新桂系统治广西时期,为巩固其统治基础并实现问鼎中原的野心,曾大力开展以军事、政治建设为核心的“四大建设”,以保持其在政治上的相对独立性和军队的战斗力。暂时的休养生息给广西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近代工农业、文化教育事业等有较大发展。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新桂系利用民众抗日救国的热情迅速壮大自己,在与广东军阀陈济棠联合发动两广事变后,形成两广割据局面。然而频繁用兵耗费巨大,造成人民负担沉重,社会矛盾尖锐。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广西于1939年和1944~1945年两次被日军大规模入侵,大部地区沦陷。广西人民和广西军队、驻桂军队,在广西本土和省外、国外战场英勇抗战,并收复广西。抗战胜利后,新桂系追随蒋介石发动反共内战,在广西实行“三征”暴政,加强军事统治,社会矛盾激化。中共广西各级组织在白色恐怖下坚持领导开展敌后武装斗争,游击战争扩展到97个县。1949年11月7日,人民解放军发起解放广西战役。在中共广西地方组织配合下,人民解放军于1949年12月11日将红旗插上镇南关,标志着广西全境解放。

1950年2月,广西省人民政府在南宁成立。从1950年冬开始,广西分批开展土地改革。1951年5月,广西全省匪患基本消除,社会秩序全面恢复。1952年底广西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1954年5月,广西土改工作全面完成,翻身农民分得田地,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广大农村社会面貌得到根本改变。1953~1956年,通过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全省初步建立。1953年经济社会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后,广西集中力量发展工农业,国民经济快速赶上全国发展步伐。1958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广西进入民族团结进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的历史时期。

(二)民族

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和满、蒙古、朝鲜、白、藏等44个其他民族。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广西常住人口为5013万,其中壮族人口1572.20万,占31.36%;汉族人口3131.88万,占62.48%;各少数民族人口1880.80万,占37.52%。广西有12个自治县、3个享受自治县待遇县和59个民族乡。

壮族是广西也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南宁、柳州、崇左、百色、河池、来宾6市。汉族在各地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在南部沿海及桂东地区。瑶族主要居住在金秀、都安、巴马、大化、富川、恭城6个瑶族自治县。苗族主要分布在融水苗族自治县和隆林、龙胜、三江、南丹、环江、资源等县(自治县),其中融水苗族自治县苗族人口最多。侗族主要居住在三江、龙胜、融水3个自治县,其中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人口最多。仫佬族主要居住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散居于宜州、忻城、环江、融水等县(自治县、区)。毛南族主要聚居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回族主要居住在桂林、柳州、南宁、百色等市及桂林市临桂区、灵川、鹿寨、永福等县。京族主要居住在东兴市江平镇。彝族主要居住在隆林各族自治县和西林、田林、那坡等县。水族主要散居在融水、宜州、南丹、环江、金城江等县(自治县、区)。仡佬族主要居住在隆林各族自治县及百色市右江区、西林县。

1958年3月5日,国务院批准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截至2022年,广西共有民族自治县12个,分别是龙胜各族自治县(1951年)、金秀瑶族自治县(1952年)、融水苗族自治县(1952年)、三江侗族自治县(1952年)、隆林各族自治县(1953年)、都安瑶族自治县(1955年)、巴马瑶族自治县(1955年)、富川瑶族自治县(1983年)、罗城仫佬族自治县(1983年)、环江毛南族自治县(1986年)、大化瑶族自治县(1987年)、恭城瑶族自治县(1990年)。自治区人民政府还先后批准在苗族、瑶族人口较为集中的西林县和凌云县从1992年起,资源县从1995年起享受自治县待遇。1984-1999年,自治区先后在乡镇一级行政区域中建立民族乡63个,批准平南县大鹏镇(1996年)享受民族乡政策待遇。2001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撤销东兰县民族乡2个。2005年,批准田林县弄瓦瑶族乡并入八桂瑶族乡、福达瑶族乡并入八渡瑶族乡,凌云县力洪瑶族乡并入玉洪瑶族乡。2013年,批准防城港市防城区十万山瑶族乡挂牌成立。至2022年,广西设有民族乡59个,其中瑶族乡47个,苗族乡8个,瑶族苗族乡、回族乡、侗族乡、仫佬族乡各1个。

(三)宗教

广西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大宗教,民间信仰较为普遍。2022年,广西正式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714处,宗教团体123个,教职人员1001人,教徒54.97万人。其中,佛教活动场所239处,宗教团体35个,教职人员381人,教徒41.1万人;道教活动场所10处,宗教团体6个,教职人员38人,教徒1.37万人;伊斯兰教活动场所21处,宗教团体6个,教职人员21人,穆斯林2.21万人;天主教活动场所107处,宗教团体22个,教职人员92人,教徒3.53万人;基督教活动场所337处,宗教团体54个,教职人员469人,教徒6.76万人。有自治区爱国宗教团体8个,分别为广西佛教协会、广西道教协会、广西伊斯兰教协会、广西天主教爱国会、广西天主教教务委员会、天主教广西教区、广西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广西基督教协会。有257名宗教界人士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其中自治区人大代表1人,自治区政协委员9人;设区市人大代表10人,政协委员59人;县(市、区)人大代表8人,政协委员170人。

(四)语言

广西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即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广西经济社会领域和公共服务行业用语基本为普通话。世居广西的12个民族除回族用汉语外,其他民族均有自己的语言并都在使用,分别是汉语、壮语、瑶语、苗语、侗语、仫佬语、毛南语、京语、彝语、水语、仡佬语。其中,汉语、壮语、瑶语、苗语、彝语等还各有自己的方言土语。广西各种语言(包括方言)分布与民族分布基本一致,成片分布。由于民族杂居和文化融合,各语言使用区域参差交错,语言之间出现相互渗透和影响现象。各民族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能互相尊重学习、和谐发展。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族,广西的汉语集中分布在东部、南部、东南部和中部,西部地区有零星的带状和点状分布,有粤语、西南官话、平话、客家话、湘语、闽语等6种方言,其中西南官话在桂北及桂西北地区广泛使用。

壮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分南部和北部两大方言区。两大方言区大致以郁江、右江、邕江为界,江南地区属南部方言区,有邕南、左江、德靖、砚广(在云南省)、文麻(在云南省)等5个土语区;江北地区属北部方言区,有桂北、柳江、红水河、邕北、右江、桂边、丘北(在云南省)等7个土语区。南、北两大方言基本可以通话,使用北部方言的人口约占壮族总人口的三分之二。

瑶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为瑶族使用的诸语言总称,包括勉语、布努语和拉珈语等;狭义专指勉语。其中,勉语为瑶族中自称为“勉”的人使用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内部分勉、金门、标敏、藻敏等4个方言;布努语是瑶族中自称为“布努”的人使用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分布努、包瑙2个方言;拉珈语为瑶族中自称为“拉珈”的人使用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侗台语族侗水语支,拉珈语内部没有方言土语的分化。瑶族因为使用的语言之间差别明显,与外族沟通一般使用当地壮语或汉语方言(主要是西南官话),部分地方的瑶族只会说壮语。

苗语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内部分黔东、湘西和川黔滇等3个方言。侗语、仫佬语、毛南语、水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京语系属未定。仡佬语,学界普遍认为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仡央语支。

广西原来使用人口较少的民族语言及其方言土语面临着衰退、弱化并逐渐走向濒危,甚至消失的态势。调研发现,当前广西仡佬族使用的仡佬语中的多罗方言、哈给方言、俫话,瑶族使用的拉珈语、炯奈话、巴哼话,京族使用的京语,水族使用的水语,彝族使用的彝语,毛南族使用的毛南语,仫佬族使用的仫佬语以及学术界仍有争议的布央语、五色话、茶洞话等都处于不同程度濒危状况。

(五)民俗活动

1.东兰“补粮”习俗   “补粮”是孩孙们为上了年纪的直系老人补充粮食,有的一年一次,有的三年一次,祈愿老人长寿平安。这个习俗认为,一个老年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他(她)们的“食粮”(意即寿限)有可能“断绝”,有必要由他(她)们的子女和孙子,还有出嫁了的女儿、女婿或其他的近亲来“补粮”,补粮一般择日在人静的晚上,请来道师(当地人称为“魔公(婆))做道,儿孙们由大到小,从近亲到远亲,依次在道师的主持下跪在老人面前给老人乘米,一人一盅,放入先准备的寿缸,在此过程中旁人不得出声,补完粮后,这些寿粮必须在下次再补之时吃完,他人绝对不得吃老人的寿粮,这样这位老人就能身体健康,延年益寿,长命百岁。根据这个习俗,凡有老人的家庭,要请道师根据老人的生辰“八字”(即以天干地支记载人出生年月日时)计算“补粮”的时间和决定“补粮”的日子。在东巴凤山区壮族、瑶族都有这种习俗,有的形式不太一样,但都是希望老人健康、平安、长寿。科学的说,“补粮”可以给老人心理上一种暗示和平衡,吃了定心丸,坚信自己得到了延年益寿的保障,起到了精神治疗的作用,有病治病,无病心情欢畅。

2.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   壮族三声部民歌历史悠久,发源于唐宋时期,分布在广西马山县和广西上林县交界处大石山壮族地区的壮族民间文化艺术节,是“马山文化三宝”之一。 壮族三声部民歌属广西北部壮族山歌,其特色为大二度和声三声部融合,主旋律高亢明亮流畅,合声旋律婉转、柔和,唱法具有浓厚的原生态特点。歌曲由三个声部构成,三人以上演唱。第一声部为歌曲主旋律,由主唱者演唱;第二声部副旋律,第三声部为和声,由二人以上合唱。三个声部都能突出主旋律,第一、二声部独立音调,演唱者全用支声复调合唱。演唱时,时兴“哈”声,故又称“欢哈”(“欢”,壮语为“山歌”)。“哈”声可根据歌曲主题和情景变换,一拘一格,但时兴的“哈”声都要符合主旋律。歌词一般有五言四句式和五三五言六句式,押韵严格。五言四句式歌词按普通壮歌押韵。五三五言六句式歌词押韵特殊,其歌词的第一句、第二句的末尾词与第三句的第三个词押韵,第四句、第五句的末尾词相互押韵,又与第六句的第三个词语押韵,故此类句式结构的山歌又称为“三顿欢”或“三跳欢”。 壮族三声部民歌填补了“东方少数民族没有多声部民歌”的空白。美国、日本还有报纸载文报道,肯定了壮族三声部民歌的艺术地位及其对东方民歌研究领域的影响意义,引起了国内外音乐界的广泛关注。经过加工整理,壮族三声部民歌多次参加区内外展演,还一度到东南亚和欧洲部分国家演出,向世人展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影响不断扩大。2001年11月,“南方日报”记者在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期间采访壮族三声部民歌后,在该报上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广西民歌是全国之冠,马山民歌是广西之冠”。因其独特的演唱风格和艺术特点,被誉为“中华民歌艺术奇苑”。2007年被列为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

3.宾阳炮龙节 2月3~5日在宾阳县城举行。主要有百龙舞宾州炮龙之夜文艺晚会和烟花燃放、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炮龙展示、百家宴以及书画、摄影展等活动。2月5日19时至次日凌晨举行舞炮龙活动,主要街道100多条巨龙狂舞,震耳欲聋的鞭炮响彻夜空,40多万人参与狂欢。被誉为“中国狂欢节”的宾阳炮龙节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节日当天主要街道群龙劲舞,鞭炮齐鸣。被视为新年神物的每条炮龙长达三四十米,以“龙牌”、锣鼓、八音开路,花篮火把相随,众大汉赤膊上阵,沿街游舞。临街的商家住户和游客把一串串鞭炮丢往龙身炸鸣,以祈求新年风调雨顺,富贵平安。

4.第七届桂林恭城桃花节 2月21日至3月16日在恭城瑶族自治县西岭乡大岭山举行。期间举行“广西十大歌王唱开恭城桃花”、“桃花瑶韵”等文艺演出,同时举行“恭城油茶”瑶族饮食文化展示、书画艺术精品展和民族风情歌舞表演、“桃园许愿”、画眉鸟打斗赛等活动。

5.武鸣“三月三”歌圩 3月27日至4月4日在武鸣县城举行。3月29日(农历三月三)举行开幕式,吸引当地群众和海内外嘉宾、游客10多万人参加。当日县城人山人海,万众欢腾,各方群众扶老携幼从十里八乡赶来,庆祝自己的传统节日。歌圩活动除了开幕式外,还有千人竹杠阵、歌王大赛、抢花炮比赛、板鞋竞速比赛、抛绣球比赛,等等。“三月三”歌圩原名“三月三”歌节,自1985年起先后举办了18届,2003年后更名为“歌圩”,推出山歌擂台赛、千人竹杠阵等富有壮乡特色的活动项目,使其呈现“表演活动万人空巷”的火爆场面。

6.布洛陀民俗文化旅游节 4月3日在田阳敢壮山开幕。主要活动有开幕式、布洛陀之夜晚会、布洛陀民间祭祀大典、壮民族山歌歌王大赛、国际雄狮大赛、壮民族歌圩体育运动会、布洛陀文化研究成果发布会、商贸活动等。布洛陀祭祀活动是整个旅游节的重点内容,有10多万人参加当天的朝拜活动。田阳敢壮山歌圩形成于隋唐之前。2002年壮学专家经过考证发现,敢壮山集中留存有众多关于布洛陀传说的文化遗迹,其中包括千年歌圩、自发祭祀、民间风俗等。多数壮学研究者认同敢壮山是壮族布洛陀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7.右江第三届山歌节 4月10~11日在百色市右江区阳圩镇平圩村举办,主要活动有民间传统壮剧表演、山歌擂台赛、民间体育竞技比赛、跳长绳、飞绣球、双人扛甘蔗、掰玉米比赛等,吸引周边上万群众参与和观看。

8.凌云茶文化旅游节 4月23~24日在凌云县城举办。在泗城河上安装以壮族夜婚、朝里那巴古乐壮剧、下甲汾洲渔火、西村五姐、蛋子和尚等多项民间风物(俗)为主题的花灯,展示泗城古洲府多姿多彩的民间风俗文化底蕴。同时举行茶叶贸易洽谈活动。

9.那坡白彝族跳弓节 5月4日(农历四月初十)在那坡县城厢镇达腊屯举行。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至初十是那坡县彝族同胞一年一度最盛大的民族传统节日跳弓节。其间家家户户蒸糯米饭、酿米酒、杀猪(过去杀牛)宰鸡宰鸭加菜聚餐。全寨男女老少穿戴节日盛装到寨子当中的跳弓场,围着金竹丛快乐起舞。邻近十里八乡的壮、汉、瑶、苗等民族同胞也前去参加活动,场面热闹非凡。

10.环江毛南族分龙节 6月28日在环江县城举办。活动内容主要有敬祭仪式、民族体育竞技表演、山歌对唱、民族特产及工艺品展销、民族文艺晚会、千人傩面狂欢篝晚会等。晚会上,文艺工作者表演具有浓郁毛南族民族特色的傩舞【傩舞】、【穿针舞】等。

11.灵川瑶寨六月六活动 7月27日(农历六月初六)在灵川县青狮潭镇新寨、老寨村举行,400多瑶族同胞唱起山歌跳起舞,杀鸡宰猪包粽子,以清甜的竹筒水酒迎接国内外近千宾客,共度瑶族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

12.龙胜红瑶晒衣节 7月27日(农历六月六)在龙胜各族自治县金坑大寨村瑶寨举行。红瑶(瑶族的一个支系,以崇尚红色为美,妇女所穿衣服多为红色而得名)文化讲古、劳动场景展示、红瑶习俗展示、民族歌舞表演、千人送新娘表演等活动,吸引了金坑红瑶群众和各方亲朋好友参与,更吸引前去采风的众多艺术家的目光。入夜时分,万盏火把在梯田景区依次点燃伴着篝火晚会的场景,形成“七龙抢三宝”的美丽图景。“六月六”传说是龙王晒龙袍的日子,也是金坑一年当中仅次于春节的盛大节日。这天,红瑶群众家家户户都把一年四季所穿的衣服拿出来晾晒,杀毒灭菌去晦气,红衣映红半边天,因此称为“晒衣节”。红瑶群众还邀请各方亲朋好友到寨子做客,载歌载舞欢度节日。2003年以来,金坑红瑶群众已自发举办6届晒衣节活动。

13.东兴京族哈节 7月30日在东兴金滩开幕。先后举办具有京族风情的歌圩、美食节、万人餐、民俗文化展、文艺晚会、踩高跷比赛、拉大网等一系列活动,持续到8月5日。自治区内外来宾及当地各族各界群众1万多人参加开幕式。哈节也称“唱哈节”,是京族最隆重的节日。“哈”是京语译音,“哈”或“唱哈”,京语即唱歌之意。哈节的具体日期因地而异。

14.隆林彝族火把节 8月14日在德峨乡举行。大型专题民族歌舞表演《风情隆林——彝山色》拉开彝族火把节的序幕,丰富多彩的彝族民俗活动表演不断掀起高潮。在活动现场,民族商品展示、民族小吃一条街活动,既让游客欣赏到绚丽的苗、彝、仡佬等少数民族服饰,又品尝到味道鲜美的各民族特色小吃。火把节是彝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节日当天,彝族村民杀鸡宰鹅、祭祀祖先,送走布谷鸟,吃坨坨肉,表演彝族民歌对唱独唱、打磨秋、抹黑脸等丰富多彩的节目。当夜幕降临,广场上的彝族同胞与宾客手拉手排著长队,围着篝火翩翩起舞,形成万人共跳彝族舞的壮观场面。

15.资源第15届河灯歌节 8月31日至9月2日在资江河畔举行。以“创新、发展、和谐、平安”为主题,注重民俗风情的挖掘与现代文化的融合,主要有山歌摆台赛、河灯制作大赛、红提王大赛,河灯展示、土特农产品展示、优质西红柿展示,以及以“远去的记忆——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互动周”为主题的桂北民俗风情街开街活动等。9月2日晚(农历七月十四日中元节),主办方在江面搭起祭祀台,通过将古老的漂放河灯仪式进行艺术加工,再现成为一场庄重、肃穆的祈福求安和歌颂国泰民强的别具一格的祭祀仪式。随后上演文艺表演和燃放焰火。

16.中国西部原生态山歌(民歌)赛歌会 9月18~20日在柳州举行。参加此次赛歌会的有来自云南、新疆、内蒙古、宁夏、甘肃、西藏等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维吾尔族、藏族、土家族、壮族、哈萨克族等20多个民族的歌手70多人。各地各民族原汁原味的山歌,让龙城市民感受到“原生态”山歌的无穷魅力,尽享一场文化大餐。

17.龙胜龙脊金秋梯田文化节 9月底至10月上旬在龙胜各族自治县金坑红瑶景区举办。活动内容主要有万盏明灯照金坑、唢呐锣鼓迎宾、山歌迎客敬进寨酒、红瑶歌舞表演、民风民俗展示、篝火晚会等。

18.柳州风情文化节 10月1~6日在柳州市区举行。以荟萃中外民族风情,欢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主题,主要活动有芦笙踩堂、拉鼓、抢花炮民俗风情活动,各种绝技绝艺表演和民族风情歌舞演出,中国—东盟青年艺术品创作大赛获奖作品展,柳州艺术品鉴赏推介展等,还有人体彩绘艺术展示活动。

19.三江“多耶程阳桥”文化旅游节 10月1~7日在三江侗族自治县举行。活动内容保留往年经典节目侗族“婄更”决赛、侗族百家宴、侗族大歌演唱、民俗歌舞表演、千盏油灯照耶堂、捕鱼、打南瓜仗、侗布制作全程演示、奇石精品展暨奇石交易会等,还新增超级牛王争霸赛、侗族歌舞剧《珠郎娘梅》展演、三省坡侗族文化保护实验区工作暨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研讨会等活动。

20.河池第铜鼓山歌艺术节 11月5日在东兰县城举行开幕式。出席同时举行的河池市纪念韦拔群115周年诞辰大会的自治区领导参加艺术节开幕式并与革命老区干部群众共同观看开幕式演出。艺术节期间举行专业文艺比赛、山歌比赛和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体育项目表演等活动。

21.桂林国际山水文化旅游节 11月10~17日在桂林举行。有开幕式大型文艺演出,还开展群众艺术巡游、第四届中国广西(桂林)国际市民徒步大会暨龙胜户外旅游节、中国桂林生态文化博览会、桂林特色美食和商品展、友好城市专场文艺演出、桂剧展演以及首届中国画名家作品展暨名家画桂林活动等。本届旅游节首次注入国际元素,诸多活动均以市民参与为主。波兰的托伦市、新西兰的黑斯廷斯市、日本的熊本县以及泰国留学生均派演出团参加,科威特、立陶宛等5国驻华使节出席旅游节中的国际市民徒步大会。

22.融水苗族芦笙斗马节 11月21~22日在融水苗族自治县体育休闲中心举行。主要有苗族芦笙舞比赛和斗马比赛,还组织万民同乐芦笙夜狂欢、民族风情巡游、商品展销会、商贸洽谈会、民族服饰展示、农副产品展销、美食一条街、招商推介等系列活动。

23.巴马甲篆民俗风情旅游节 11月26日在巴马瑶族自治县甲篆乡百马村坡纳屯举行。内容包括饮食文化展演、农耕文化展演、养生文化展演、民族山歌表演、敬牛仪式和百岁宴。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节目吸引1.2万游客到场观看。

24.罗城仫佬族依饭文化节 11月28日在罗城民族文化广场开幕,这是仫佬族首次举行大规模依饭节庆祝活动。来自各乡镇的仫佬族民间艺人和15万多群众参加活动。在为期两天的活动中,举行草龙舞、抢粽粑、仫佬竹球、台阁顶马、猫狮表演等仫佬族民族特色表演及仫佬山乡旅游文化活动、山歌“歌王”擂台赛等,让游客与仫佬族民众一同感受浓郁的仫佬族风情。仫佬族总人口约20万,主要聚居在广西罗城。依饭节是仫佬族人感恩还愿、庆祝丰收、驱灾祈福的隆重节日,一般以村屯或者宗族为单位每3年举行一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依饭节经过改革,成了仫佬族人民庆丰收和继承发扬民族文化艺术的节日,节日中的祭神仪式逐渐简化,增加演新戏、唱新歌、进行体育比赛和经贸活动的内容。2006年依饭节民俗活动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5.中越边关(凭祥)国际文化旅游节   11月28~30日在凭祥举行。主题为“展示边关风情,推进跨境旅游”。通过文艺晚会、中越边关探秘游、中越边境跨国游、自行车友谊赛、中越美食嘉年华、书画摄影展等多形式的活动,向海内外游客展示边关绚丽多姿的迷人景色和韵味十足的异国情调。越南河内、谅山等地的艺术团体应邀参加旅游节文艺演出。

26.中国(贺州)瑶族盘王节 12月4日在贺州开幕,是国内第一次由地级市举办的盘王节。来自粤、湘、桂三省(自治区)等地的瑶族同胞代表,身着盛装,手持传统乐器,唱起瑶族史诗古歌《盘王歌》,跳着瑶族特有的长鼓舞,在祭台上献歌献舞祭拜盘王,形成一幅瑶族特有的画卷。本次盘王节主要活动有瑶族歌舞专题晚会、开幕式及大型文艺表演、三省十三县节目展演、瑶族服饰大赛、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奇石、盆景展和书画、摄影展等。

27.阳朔漓江渔火节 12月11日在阳朔县白沙镇坪岭村开幕。当天晚上,数万中外游客及当地群众云集西街,载歌载舞,举行喝啤酒比赛,展示阳朔中西合璧、宽容豪迈的气度。独出心裁的大型渔火、篝火、焰火晚会,将滨江路段千米漓江点缀得五彩缤纷、如梦似幻。数百张点亮着渔灯的竹筏同时出动,渔夫们用划桨拍打着江面引鱼活动,一只只鱼鹰水中叼鱼,场面壮观。那盏盏渔灯,阵阵水花,犹如夜空中繁星点点,映耀着穿梭在水面上的竹筏和在水中时隐时现的鱼鹰;漓江岸边的一堆堆篝火映红整段江面;礼花闪耀天空,整个阳朔县城展现“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美景。这一切令中外游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28.南丹白裤瑶民俗文化旅游节 12月13日在南丹县里湖瑶族乡举行。当地民众身着节日盛装,唱起深情缠绵的情歌,跳起激越粗犷的铜鼓舞迎接四方游客。通过展示白裤瑶的服饰、婚恋、歌谣、丧葬以及敲铜鼓、打陀螺等民俗风情,让游客领略白裤瑶民俗文化魅力。白裤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自称“朵努”,因男子穿齐膝白裤而得名,人口约3万,主要分布在里湖、八圩两个民族乡。

29.马山黑山羊文化旅游美食节   12月25日在马山县城开幕。以“体验民族文化、游览奇山秀水、品尝生态美食、感受魅力马山”为主题,重点展示马山县深厚的民间文化底蕴和青山秀水、独特的原生态特色美食等。活动内容有千人唱三声部民歌、千人会鼓、千人打扁担、马山民族文化艺术展演、山歌对唱等文体表演,举办美食广场、千羊宴、特色农副产品展销等。

30.扶绥东门斗鸡节 东门斗鸡节又名斗鸡赛会是扶绥壮乡传统娱乐项目之一。每年农历四月八日来自东门各地自发组织斗鸡比赛,各参赛者抱来自己经驯化的大来到比赛场地参赛,并交纳一定数额参赛费然后抽签进行单淘汰比赛。斗鸡场地是用木板搭成1米多高圆台四周用竹篱笆围,观众则在四周观看,比赛由一名长者担任裁判,按照抽签顺序开始比赛,参赛者双方把自己的公鸡放置围栏内一对一互相争斗,直到一方鸡死或跳栏为胜负。观众可购特定彩票或在比赛前自己相中的公鸡博彩,是娱乐性和参与性非常强的游乐项目。

31.平乐榕津妈祖节 妈祖,东南沿海一带民众信奉的海神。妈祖作为海洋文化史中最重要的民间崇拜神之一,信众遍布福建、广东、台湾、港澳地区及东南亚。榕津自古是平乐水陆交通枢纽,商贸发达,从宋代开始,就有福建、湖南、广东等地的客商来此经商,带着他们的语言和信仰,开始在榕津修建妈祖庙。他们的后裔在秉承经商传统中,把妈祖信仰发扬光大,与当地文化交融影响,逐渐演绎成一个古朴的民风民俗。妈祖在榕津被尊称为太婆。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二,榕津人将妈祖神像从庙中请出,抬上街游拜,称为“太婆出游” 以示纪念,并祈财运、保平安和盼昌盛,习俗沿袭至今。一年一小庆,三年一大庆。 

32.上林石门龙母节  龙母,是珠江流域影响最大最重要的人文始祖之一。经考证,她是地道的壮族先民。她的家乡上林县塘红乡石门村,至今仍以古老的方式来纪念这位壮家祖娘。塘红乡的壮语含义即“大蛇的故乡”。这里的石门村前有口深潭,水边有座神龙庙,相传是龙母收养秃尾蛇特掘的地方。龙母去世后,蛇化龙而去,它牢记母亲的教诲,为百姓行云布雨,广施恩泽。后来,为了纪念龙母的博爱和龙子的仁孝,壮族百姓形成了三月三拜龙母的传统习俗。三月初三上午,人们先自发聚集到仙岩山上,进行龙母祭祀典礼,然后举办各种民俗活动来欢度节日。仙岩山上建有龙母圣殿,相传为龙母悬棺所在地。悬棺是南方民族古老的丧葬方式。古时候具有一定身份的人才能举行悬棺葬。祭祀典礼由村里的师公队主持进行。他们诵唱着古老的经诗,请求风、雨、雷、电各路神灵降临,和龙母一起接受乡民的朝拜,保佑风调雨顺,人畜安康。

33.瑶族猴鼓舞  瑶族猴鼓舞主要流行于东兰县三弄乡三合村布努瑶山寨。传说是瑶家祖先带猴打仗,凯旋而归,为庆祝胜利,人猴共舞以此表达成功喜悦心情。该舞蹈一般由12~16人进行表演,四人打铜鼓,一人打皮鼓,一人打铜锣,两人敲小皮鼓,4—8人跳舞(2名壮汉,4—6名少女),当锣声一响,铜鼓皮鼓便有节奏地敲打起来,有十余套以上不同打法,边敲边舞,忽儿像雄鹰腾空,忽儿像鲤鱼跃龙门,动作粗犷有力,舞姿优美大方,跳舞少女拿着竹帽、木棍,穿插在舞场里扇风欢舞,有时学猴偷吃仙桃,有时学猴攀崖跳树,舞蹈场面热烈,情绪奔放。特别是两名瑶族汉子用牙齿咬住二十至三十公斤重的铜鼓叼起转场走时,更是令人惊心动魄,更是一种绝技的精彩表演,展示了瑶民族的一种神圣、神秘与无穷的力量,此时,舞蹈场面达到最高潮,也是最能吸引人,最能鼓舞人的。在东兰三弄瑶族聚集区,每到祝着节或其他庆典、喜庆活动,都必须跳起猴鼓舞,所以,猴鼓舞一直传承至今。1957年全县群众文艺会演,猴鼓舞获一等奖。1980年参加广西壮族自治区业余文艺会演,获优秀节目三等奖。现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34.乌洋神戏  乌洋神戏是源于汉代的奇特戏种,八百年前由四川遂宁传入广西东兰,扎根花香乡永安村。该戏主要是为当地民众还愿、祈求、祈祷等活动所表演,同时又极具艺术观赏性。乌洋神戏已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六)环境

2023年上半年广西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全自治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6.8%,比2022年同期上升0.4个百分点;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为49微克/立方米(μg/m3),比2022年同期上升16.7%;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0.7μg/m3,比2022年同期上升16.7%。全自治区酸雨城市比例为85.7%,比2022年同期上升7.1个百分点;14个地级城市中,除南宁、百色外,其他12个市均为酸雨城市。全自治区112个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8.2%以上,与2022年同期持平;全自治区湖库水质总体保持优良。地级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源达标率为100%,比2022年同期上升2.9个百分点;县级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源达标率为100%,比2022年同期上升1.1个百分点。广西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为92.0%,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城市功能区噪声监测点次达标率昼间大于夜间。辐射环境质量保持良好,与2022年相比,无明显变化。

大气环境 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及修改单对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PM10、PM2.5、一氧化碳(CO)和臭氧(O3)6项污染物进行评价,广西14个设区市中,南宁、柳州、梧州、北海、防城港、钦州、玉林、贺州、河池、来宾和崇左11个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比例为78.6%,比2022年同期下降21.4个百分点;其他3个市超标,占21.4%。广西14个设区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范围为2.53~4.71,广西平均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17,比2022年同期上升8.6%。广西14个设区市优良天数比例范围为79.6%~99.4%,广西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6.8%,比2022年同期上升0.4个百分点。广西14个设区市SO2浓度范围为5~15μg/m3,广西SO2平均浓度为8μg/m3,与2022年同期持平。14个设区市NO2浓度范围为9~24μg/m3,广西NO2平均浓度为17μg/m3,与2022年同期持平。14个设区市PM10浓度范围为40~71μg/m3,广西PM10平均浓度为49μg/m3,比2022年同期上升16.7%。14个设区市PM2.5浓度范围为23.9~48.3μg/m3,广西PM2.5平均浓度为30.7μg/m3,比2022年同期上升16.7%。14个设区市CO 24小时平均第95百分位数浓度范围为0.8~1.4毫克/立方米(mg/m3),广西CO 24小时平均第95百分位数平均浓度为1.0mg/m3,比2022年同期下降9.1%。14个设区市O3日最大8小时平均值第90百分位数浓度范围为105~196μg/m3,广西O3日最大8小时平均值第90百分位数平均浓度为126μg/m3,比2022年同期上升6.8%。

酸雨 2023年上半年,全自治区降水pH均值为5.05,比2022年同期下降0.12个pH值单位。14个地级城市的降水pH值范围为4.82~6.28,与2022年同期相比,南宁、北海、贵港、玉林、崇左5个市上升,其他9个市下降或持平。

全自治区酸雨频率为44.6%,比2022年同期下降5.8个百分点。14个地级城市中,防城港酸雨频率最高,达91.7%。与2022年同期相比,防城港、贺州和来宾3个市的酸雨频率上升,其他11个市下降或持平。酸雨频率有所下降但降水pH值有所下降。

全自治区酸雨城市比例为85.7%,比2022年同期上升7.1个百分点。14个地级城市中,除南宁、百色外,其他12个市均为酸雨城市。

水环境 主要河流水质总体为优。全自治区112个监测断面中,111个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Ⅲ类标准。除属粤桂沿海诸河的大榄江1条河流年均水质为轻度污染外,其他69条河流年均水质均达到优良。14个设区市的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源达标率为100%,比2022年同期上升2.9个百分点,水量达标率为100%,比2022年同期上升1.1个百分点。县级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源达标率为100%,比2022年同期上升1.1个百分点,水量达标率为100%,比2022年同期上升0.3个百分点。按水质评价,万峰湖水质为Ⅰ类;洪潮江水库(钦州)、岩滩水库、龙滩水库出口水质为Ⅱ类;洪潮江水库(北海)水质为Ⅲ类;按营养状态评价,岩滩水库、龙滩水库出口为贫营养状态,万峰湖、洪潮江水库(北海)、洪潮江水库(钦州)为中营养状态。

声环境 2023年上半年,疗养区(0类)昼间达标率为100%、夜间达标率均为0%;居住区(1类)昼间达标率为98.1%,夜间达标率为84.6%;混合区(2类)昼间达标率为93.5%,夜间达标率均为91.9%;工业区(3类)昼间达标率为100%,夜间达标率为95.8%;交通干线两侧区域(4a类)昼间达标率100%,夜间达标率69.4%;铁路干线两侧区域(4b类)昼间达标率100%,夜间达标率93.8%。总体上看,3类功能区昼、夜噪声监测点次达标率较高,均能达到95.8%及以上;其次为4b类和2类功能区,昼、夜噪声监测点次达标率均能达到91.9%及以上;达标率最低的为0类功能区夜间噪声监测点次达标率为0%。城市功能区噪声监测点次达标率昼间大于夜间。

与2022年同期相比,除1、4a类功能区昼间监测点次达标率上升外,其他的监测点次达标率均为持平或下降,其中下降幅度最高为4a类功能区夜间噪声,下降8.4个百分点。

海洋生态环境 按《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进行评价,广西海域44个国家考核点位中,优良水质(一、二类)面积比例为92.0%,水质为“优”。其中,第一类海水比例为78.7%,第二类为13.3%,第三类为2.4%,第四类为5.6%,无劣四类水。北海市海域优良点位比例为94.0%,水质为“优”;钦州市优良点位比例为85.6%,水质“良好”;防城港市优良点位比例为98.2%,水质为“优”。

农村环境 全自治区农村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累计8346天,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天数为8147天,占97.6%。6个监测项目中,PM10、PM2.5、O3达标比例分别为99.7%、97.7%、99.5%。全自治区201个农村环境质量地表水监测断面中,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断面197个,水质优良比例为98.0%。其中Ⅰ类~Ⅱ类水质断面163个,占81.1%;Ⅲ类水质断面34个,占16.9%;Ⅳ类水质断面4个,占2.0%。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溶解氧、氨氮。全自治区312个开展监测的农村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中,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的水源地为266个,达标率为85.3%。其中,地表水型饮用水水源地247个,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的水源地231个,达标率93.5%,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溶解氧、pH值。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65个,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的水源地35个,达标率为53.8%,主要污染指标为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pH值。

辐射环境 2023年上半年,广西20个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实时连续测得的空气吸收剂量率月均值范围为55.1~87.7纳戈瑞/小时,平均值为71.5纳戈瑞/小时,与2022年相比,无明显变化。累积剂量测得的空气吸收剂量率范围值为64.3~214纳戈瑞/小时,与2022年相比,无明显变化。广西境内气溶胶和沉降物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处于本底涨落范围内,人工放射性核素未见异常。空气(水蒸汽)和降水中氚、空气中气态放射性碘同位素均未检出。广西境内珠江水系和长江水系主要河流断面水体中总α和总β活度浓度,天然放射性核素铀和钍浓度、镭-226活度浓度处于天然本底水平,人工放射性核素锶-90、铯-137活度浓度未见异常。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中总α和总β活度浓度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规定的放射性指标指导值。地下水中总α、总β、钋-210和铅-210活度浓度、天然放射性核素铀和钍浓度、镭-226活度浓度处于本底涨落范围内。近岸海域海水中氚、碳-14活度浓度属于涨落范围内,锶-90和人工γ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未见异常,其中锶-90、钴-60、铯-134和铯-137活度浓度均在《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规定的限值内。海洋生物中各天然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均为环境本底水平,人工放射性核素未见异常。广西境内土壤样品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铀-238、钍-232、镭-226、钾-40活度浓度处于本底涨落范围内,人工放射性核素铯-137活度浓度未见异常。防城港核电基地周边海域海水中各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与防城港核电厂监督性监测历年测值基本一致,锶-90和人工γ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未见异常,其中锶-90、钴-60、铯-134和铯-137活度浓度低于《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规定的限值。

(七)地理

位置与面积  广西地处中国南部,位于北纬20°54′09″~26°23′19″,东经104°26′48″~112°03′24″之间。东邻广东省,南邻北部湾与海南省隔海相望,西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毗邻,西连云南省,西北靠贵州省,东北接湖南省。广西区位优越,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中国西部资源型经济与东南开放型经济的结合,在中国与东南亚的经济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广西行政区域土地面积23.76万平方千米,管辖北部湾海域面积约4万平方千米。

地势  地处中国地势第二台阶中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两广丘陵西部,南临北部湾海面。西北高、东南低,呈西北向东南倾斜状。山岭连绵、山体庞大、岭谷相间,四周多被山地、高原环绕,中部和南部多丘陵平地,呈盆地状,有“广西盆地”之称。盆地边缘多缺口,桂东北、桂东、桂南沿江一带有大片谷地。

地貌  总体是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特征是盆地大小相杂、山系多呈弧形,层层相套、丘陵错综。地貌按类型分为山地、丘陵、平原和台地四种。其中山地面积占62.05%。低海拔(1000米以下)山地面积最大,主要分布在桂西、桂东、桂北和桂中等;中海拔(1000〔含〕~3500米)山地主要分布在桂西和桂北。丘陵面积占14.49%。低海拔丘陵面积最大,超过80%的低海拔丘陵分布在桂东、桂南和桂西;中海拔丘陵面积最小,分布在桂西。平原面积占14.33%。低海拔平原面积最大,连片集中分布在桂东、桂南、桂西等;中海拔平原面积次之,分布在桂西。台地面积占9.13%。由低海拔台地构成,主要分布在桂东和桂南,占全区低海拔台地的79.54%,桂西地区低海拔台地不到5%。

山系  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山脉多呈弧形。山脉盘绕在盆地边缘或交错在盆地内,形成盆地边缘山脉和内部山脉。盆地边缘山脉从方位上分:桂北有凤凰山、九万大山、大苗山、大南山和天平山;桂东有猫儿山、越城岭、海洋山、都庞山和萌渚岭;桂东南有云开大山;桂南有大容山、六万大山、十万大山等;桂西为岩溶山地;桂西北为云贵高原边缘山地,有金钟山、岑王老山等。内部山脉有两列,分别是东北一西南走向的架桥岭、大瑶山和西北一东南走向的都阳山、大明山,两列大山在镇龙山交会。盆地边缘山脉中的猫儿山主峰海拔2141米,为广西第一高峰,也是岭南最高峰。

海岸与岛屿  广西南部濒临属于南海的北部湾。大陆海岸东起合浦县的洗米河口,西至中越交界的北仑河口,全长1628.59千米。海岸线曲折,类型多样,其中南流江口、钦江口为三角洲型海岸,铁山港、大风江口、茅岭江口、防城河口为溺谷型海岸,钦州、防城港两市沿海为山地型海岸,北海、合浦为台地型海岸。沿海有众多岛屿,其中涠洲岛面积最大。

浅海与滩涂  0~20米的浅海面积6488平方千米。滩涂面积1000多平方千米,软质沙滩约占滩涂面积的90%。北部湾近海海底平坦,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倾斜,倾斜度不到2度,水深多在20~50米之间。

(八)资源·物产

土地资源  广西土地总面积23.76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48%,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居第9位。山多地少是广西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山地、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76.54%,平原和台地占23.46%。耕地面积326.01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72%;园地面积168.41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09%;林地面积1605.66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7.58%;草地面积26.83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3%;湿地面积12.63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53%;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101.79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28%;交通运输用地面积38.37万公顷(含农村道路),占土地总面积的1.61%;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75.39万公顷(含水工建筑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3.17%。

矿产资源  广西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尤以铝、锡等有色金属为最,是全国10个重点有色金属产区之一。目前,广西已发现的矿产有171种(含亚矿种),已查明资源储量的有122种,其中85种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十位、12种资源量居全国第一位(锆、钪、熔剂用灰岩、化肥用灰岩、压电水晶、建筑石料用灰岩、玻璃用白云岩、玻璃用砂、高岭土、水泥配料用粘土、水泥配料用泥岩、建筑用大理岩)。

海洋资源  广西南临北部湾,海岸线曲折,溺谷多且面积广阔,天然港湾众多,沿海可开发的大小港口21个,滩涂面积约1000多平方千米,其中有面积约占全国40%的红树林,总面积9617.45公顷。北部湾不仅是中国著名的渔场,也是世界海洋生物物种资源的宝库,生长有已知鱼类600多种、虾类200多种、头足类近50种、蟹类190多种、浮游植物近300种、浮游动物200多种,举世闻名的合浦珍珠也产于这一带海域。

(九)气候水文

气候

广西地处低纬度,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南临热带海洋,北接南岭山地,西延云贵高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水丰沛,光照充足。夏季日照时间长、气温高、降水多,冬季日照时间短、天气干暖。受西南暖湿气流和北方变性冷气团的交替影响,干旱、暴雨洪涝、热带气旋、大风、冰雹、雷暴、低温冷(冻)害气象灾害较为常见。

2016年广西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日照时数偏多。年平均气温21.4℃,较常年偏高0.7℃;冬季平均气温略偏低,春、夏、秋季气温偏高。平均年降水量1647.7毫米,比常年多7%;春、夏、秋季降水量正常,冬季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平均年日照时数1607小时,较常年偏多88小时;夏季较常年同期偏多,冬季、春季、秋季日照时数分别较常年同期偏少。年内出现低温雨雪霜(冰)冻、暴雨洪涝、台风、高温、强对流天气、干旱和雾、霾等天气气候事件,其中1月出现罕见大范围降雪,雪线为有气象记录来最南;春季强对流天气频繁、强度偏强;夏季高温过程多、持续时间长,多地打破当地同期极端最高气温纪录;秋末出现全自治区性寒潮强度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4位;冬季降水量为1983年以来最多,且1月出现罕见冬汛。全年4个台风影响广西,比常年偏少,初台比常年偏晚。气候对农业、旅游业的影响属偏好年景,对林业、水资源、能源和交通的影响属正常年景,对盐业的影响属偏差年景。

各地年平均气温17.6~23.8℃。桂林市北部及三江、南丹、乐业、金秀等地在20.0℃以下,最低的资源为17.6℃;其余地区在20.0℃以上,最高的合浦为23.8℃。全自治区年平均气温21.4℃,较常年偏高0.7℃。冬季平均气温略偏低,春、夏、秋季气温偏高。

各地年降水量723.9~2983.8毫米,桂西大部及三江、龙胜、来宾、武宣等地在1500毫米以下,最少的田林为723.9毫米;其余地区在1500毫米以上,其中东兴、防城、钦州、昭平等地在2500毫米以上,最多的东兴为2983.8毫米。全自治区平均年降水量1647.7毫米,比常年多7%。春、夏、秋季降水量正常,冬季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1.0倍,为1983年以来同期最多。其中汛期(4~9月)全自治区平均降水量1234.4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5%,接近常年同期。

各地年日照时数1231~2209小时。桂北大部及那坡在1500小时以下,最少的龙胜为1231小时,其余地区在1500小时以上,最多的合浦为2209小时。全自治区平均年日照时数1607小时,较常年偏多88小时。夏季较常年同期偏多53小时;冬季、春季、秋季日照时数分别较常年同期偏少50小时、7小时和9小时。

水文

广西河流众多,河川以雨水补给类型为主,集雨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350条。受降雨时空分布不均的影响,径流深与径流量在地域分布上呈自桂东南向桂西北逐渐减少。河川径流量70%~80%集中在汛期(桂东北河川汛期在3~8月,桂西南河川汛期在5~10月,其余汛期在4~9月)。

2022年,全区面平均降雨量为1676.3毫米,比历年均值(1537毫米)偏多9.1%。降雨时间分布“前多后少”,空间分布“东多西少”;江河来水前丰后枯、涝旱急转。全年发生6次大范围强降雨过程,其中4次集中发生在5月23日至6月22日一个月的时间内。7月中旬后,降雨持续偏少,江河来水总量偏少54.8%,桂北、桂中出现了夏秋连旱,桂西北局部地区出现了秋冬连旱。全年共有145条河流225个站点472站次出现超警0.01~5.88米的洪水,最大超警为桂江苍梧县京南镇河段。西江高水位持续时间长,梧州站连续超警长达13天,西江连续出现4次编号洪水,为2008年实行编号洪水以来,编号次数最多的年份。桂江、湘江、蒙江及西江中下游等多条江河全线超警且反复超警,贺江富川县城河段及桂江阳朔县城至平乐县城河段出现10年一遇洪水,湘江全州县城河段及支流万乡河全州县龙水镇河段出现接近20年一遇的洪水,桂江兴安县溶江镇河段出现20年一遇洪水,桂江支流恭城河恭城县城河段出现30年一遇洪水;灵渠出现50年一遇洪水,为1956年建站以来实测最大洪水;红水河支流刁江金城江区九圩镇河段出现超50年一遇洪水,为1976年建站以来实测第二大洪水。西江梧州水文站年来水量2171亿立方米,较多年均值2053亿立方米偏多5.7%。

(十)区划人口

人口

2022年末,广西户籍总人口5743万人,常住人口504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809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5.65%。全年出生人口42.9万人,出生率为8.51‰;死亡人口35.7万人,死亡率为7.08‰;自然增长率为1.43‰。广西是个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居全国第一位,占全区常住人口的37.6%,世居民族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其中壮族占全区常住人口的31.4%。

行政区划

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划为14个设区市,10个县级市,60个县(含12个民族自治县),41个市辖区,806个镇,312个乡(含59个民族乡),133个街道。首府为南宁市。

发表回复

相关推荐

妄图复出的张哲瀚上演疯批大戏,还想拉龚俊下水?

大家好。 好久没和大家聊聊明星了, 这几天有个艺人让我很上头, 那就是告别娱乐圈接近300天, 如今装疯卖傻的劣迹艺人 ...

· 6秒前

芍药是什么?带你走进芍药的前世今生!

嗨,花痴!欢迎来到花派千卉谷! “芍药,犹绰约也,美好貌。此草花容绰约,故以为名。” ——《本草纲目》 花派,绽放生活美 ...

· 2分钟前

芯片的分类

一、从芯片种类划分 (1)计算芯片(大脑):如CPU,GPU,FPGA,MCU,AI等都用作计算分析的,和人体大脑类似。 (2)存储芯 ...

· 9分钟前

增值税税负率如何计算,并附全套税负率预警表格,还不快收藏码住

身为会计,我们都知道增值税的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入*100%!有很多会计都对企业税负率有疑问,也会问:我 ...

· 39分钟前

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

速度空间和速度分布函数 在经典物理学中速度的取值看作连续,可以引入速度空间的概念来描述分子的速度。 简单来说,速度空间 ...

· 44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