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群中股骨粗隆間骨折較為常見,占該群體全身骨折的大部分,由於60歲以上的老年人普遍存在中重度的骨質疏松,而術後必需的臥床造成粗隆間骨質疏松加重,造成瞭術後發生骨折的在移位,髖內畸形等並發癥較高的發生率,因此如何減少骨折側股骨粗隆的骨量丟失,提高骨量成為減少術後並發癥,加速康復的關鍵。
01早期康復(術後1-2周)
患者體位由平臥位改為半臥位並囑患者主動進行深呼吸、咳痰以防止發生肺部感染。
指導患者行患側趾、踝關節主動屈伸運動患肢固定肌肉放松最大限度屈伸趾、踝關節,然後放松。每個彎曲動作保持3s以上,20次為一組,每天4組~6組。
290dbe668684610c614b1bfff125686c
同時進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運動踝關節背屈繃緊腿部肌肉5s後,放松再繃緊再放松,20次為一組,每天3組,並逐漸增加次數和延長時間。
b3f638f626d90c45e388a40a1ae1214b
術後第2天開始利用CPM機進行髖、膝、踝關節屈伸被動運動30min/次,2次/d。患肢主動和被動鍛煉以不痛及自覺有輕度疲乏感為限。
02中期康復(術後3-4周)
仰臥位屈髖、屈膝:運動主動為主,被動為輔。10min/次,4次/d~8次/d。等張收縮:直腿抬高小范圍屈膝屈髖活動,要求離床20cm,停頓5s~10s。10次為一組,每天3組。
開始練習床邊坐位:小腿下垂,並主動屈伸膝關節,逐漸增加運動幅度及患肢外展。
坐起、躺下等主動練習,並行股四頭肌、小腿三頭肌及踝背伸肌等長收縮訓練條件具備後進行離床功能鍛煉。
下床方法:患肢先移至健側床邊,健側腿離床並使腳著地患肢外展、屈髖,由他人協助抬起上身,使患側腿離床,並使腳著地,再扶習步架或由他人攙扶站起每次站立5min~10min,上下午各一次時間可逐漸延長。
03後期康復(4周後)
術後4-5周開始下地不負重行走,初始行走不易過大過快。5min-10min/次,2次/d。以後根據情況逐漸增加行走次數延長行走時間。
術後6周、12周做X線檢查瞭解骨痂生長情況決定下地負重時間。
開始時部分負重做提踵練習、半蹲起立練習以增加負重肌的肌力作髖部肌肉的抗阻屈伸訓練。
X線攝片有大量骨痂生長骨折線模糊後方可完全負重。
總結:隨著康復治療的重要性逐步為大傢所認可,可以預見在未來骨科康復的相關治療技術的專題化將會是重要研究方向之一。關鍵的問題是,對下床站立與負重訓練以及棄拐步行之間的時間點和順序要把握適度,特別是對於早期負重必須持謹慎而客觀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