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元流通以前,每张一百芬兰马克纸币上都印有西贝柳斯的头像;提到芬兰的“国宝”,除了湖边桑拿、费斯卡剪刀、诺基亚手机,每个芬兰人都会自豪地加上一句:“还有西贝柳斯!”;在芬兰反抗俄国沙皇的独立战争期间,西贝柳斯甚至被誉为“民族英雄”;也是因为他,古典音乐在芬兰文化中具有核心地位,芬兰政府每年都给予交响乐团、歌剧院、音乐学校巨额拨款……一位作曲家,何以具有如此重要的影响力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西贝柳斯。
让·西贝柳斯(Jean Sibelius,1865—1957),晚期浪漫主义至早期二十世纪作曲家,被认为是芬兰最伟大的作曲家。童年时期他受家庭影响,对小提琴产生了浓厚兴趣,十几岁开始跟随老师上小提琴课并沉醉于刻苦练习,但由于初学年龄较晚,没能成为专业演奏家,最终选择了作曲,进入赫尔辛基音乐学院学习了四年,又相继到柏林和维也纳深造。在柏林,他得以接触大量的音乐会和戏剧演出,激发了他把民族史诗作为音乐创作素材的兴趣;在维也纳,他迷上了布鲁克纳,兴趣转向管弦乐创作,他的管弦乐作品中铜管乐器的运用和对慢板乐章的注重都受到布鲁克纳的影响。
没有逃脱晚年脱发命运的西贝柳斯
西贝柳斯一生的核心作品是他的7部交响曲。
第1、2部交响曲均创作于芬兰反抗俄国沙皇统治时期,音乐语言和乐曲结构都遵循传统的范式,其高涨的爱国主义精神、振奋人心的英雄主义情怀被视作芬兰民族精神的象征。1904年,西贝柳斯搬到了他在图苏拉湖的森林边建造的住宅,后半生大部分时光都在这里度过,后几部交响曲也在此创作。
第4部交响曲气质忧郁内省,与前三部交响曲截然相反,末乐章不再是坚定果敢的胜利乐章,而是终结于一声“沉闷的巨响”。这部忧郁的作品被一些学者认为是最后三十年“沉默的西贝柳斯”(“silent Sibelius”)的先兆。
第5部交响曲是七部交响曲中唯一一部从头到尾只用大调的,更重要的是,从第五交响曲开始,西贝柳斯在脱离传统奏鸣曲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他不再执著于在几个形象不同的主题之间反复制造对比,而是把短小的碎片化乐思发展至顶峰。他的晚期作品常见主题性的三或四音列,使用各种变奏手段将该音列不断衍生扩展,形成牢不可破的音乐展开过程,听起来一气呵成、十分具有整体性。
第6交响曲采用了Dorian调式,曲式结构延续大胆的创新,配器风格一改对厚重的铜管音色的偏好,而是多用弦乐和木管乐器制造轻盈的音响效果(西贝柳斯形容它为“spring water ”)。
第7交响曲是他出版的最后一部交响曲,虽然只有一个乐章,却被一些评论家誉为西贝柳斯的巅峰之作。此后西贝柳斯陷入了近三十年的创作停滞期,几乎再没重要作品问世,甚至鲜少公开谈论音乐。在20世纪新音乐的滚滚洪流面前,西贝柳斯的浪漫主义音乐语言显得格外保守,他深陷迷茫,焚毁了自己的一些乐谱,在日记中写道“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创新的天才’,作为一个人和一个‘林中幽灵’,我不过占据一席局促有限的地位。”他尝试重拾创作,构思他的第八交响曲,然而最终没能完成。
除了七部交响曲外,交响诗也是他的代表作。他的交响诗全部取材自北欧神话或芬兰民族史诗,创作受到了李斯特的影响。比较著名的有《库沃勒》,是一部带有独奏乐器声部与合唱团的交响诗;以及四乐章交响诗《勒明基宁组曲》,包含了著名乐章《图奥内拉的天鹅》,乐章的主体是一大段飘在加弱音器的弦乐背景上的英国管独奏旋律,意境幽深,描绘了芬兰神话中的冥府图奥内拉的河流上游著一只天鹅的画面。
但是,在西贝柳斯所有的交响诗中,最出名也是最有特殊意义的一首,还是《芬兰颂》(Finlandia,Op. 26)。这部作品创作于1899-1900年,目的是隐晦地抗议俄国侵略。为了躲避侵略当局的审查,这个作品在不同的音乐会上曾使用不同的名字,比如《在芬兰的春天中苏醒时的快乐感受》,《斯堪的纳维亚合唱进行曲》等,颇具高端黑的气质。只可惜当年的泛滥媒体还没有加狗头的修辞手法。这部作品在当时极大地集齐了芬兰人民反抗侵略的民族意识。
此外,他的唯一一部小提琴协奏曲也值得欣赏,至今仍是小提琴家们青睐的曲目,末乐章融入了芬兰民间歌舞的节奏。
原創2023-04-15 11:58·談藥論健原研藥品,僅做展示無任何推薦替格瑞洛是一種新型強效P2Y12受體拮抗劑,自2011年以來已被多部...
如果你现在也遇到了困惑,私信必回 点击下方卡片即可关注创业早读公众号 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一、前言 在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