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新手上路,車子一旦啟動,那就得在摸索中慢慢悠悠地朝著目的地往前,感謝上周兩位朋友在周末下午茶裡的留言,讓我有瞭第三篇推文的寫作方向——關於如何與青春期孩子相處
我的故事
一直到大學之前我和我媽媽的關系,雖遠說不上水深火熱,但也離那種母慈子孝差的遠,我們常常說不瞭三句話就會起爭執,總是她讓我往東,我就要往西,其實有的時候,我本來是打算往東的,但是她要讓我往東的時候,我就不樂意瞭。大概還記得,有一次她讓我洗碗,其實我本來就打算一會兒就洗碗做傢務的,但是她看到碗還在那裡,就說“你就不能把碗洗一下嗎,你看誰誰誰”,聽到這兒,我原本打算洗碗的心也就被撲滅瞭,“我就這麼懶,你讓誰誰誰來當你女兒啊”也還記得小時候,她在後面拿著棍子追著要打我,我在前面跑,還不忘故意挑釁氣她。我的自我意識簡直強大到偏執的地步。
89064575357bd45e4e445d9dde864168
隨著年齡的增長,心智的成熟,自我意識慢慢建立之後,就不再刻意追求瞭,但是仍然還有餘孽殘留,大概表現就是在職場工作中瞭,比如我負責的工作,我會有自己的節奏和安排,但是領導有時候可能不放心,他會來提醒你,提醒的多瞭,我也就不樂意瞭(要是領導不小心看到瞭這裡,千萬原諒我的小孩子氣),但這個時候我不會也不敢,當然我也沒有需要再用對待我媽媽那樣的方式來應對,因為工作歸工作,自我歸自我,這個得拎得清,也算是我理解中的一個成熟理性的人應該有的態度吧。
談談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是意識的一種形式,指主體對自身的意識。它包括對自身機體及其狀態的意識,對自己肢體活動狀態的意識,對自己的思維、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動的意識。自我觀念、自我知覺、自我評價、自我體驗、自我監督和自我調節控制等是其重要的內容。自我意識的發展過程是個體不斷社會化的過程,是個性特征形成的過程。自我意識是人的個性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09eafafe4bea382ce14813ce5023de86
自我意識發展的兩個關鍵階段
1.5歲-3歲,兒童期
這個時期的兒童,他們會開始用”我“這個人稱代詞而不是名字來稱呼自己。開始出現羞恥感、占有心,要求行為活動自主和實現自我意志,要求“我自己來”,反抗父母控制,其自我意識有瞭飛躍性的發展。
4bc6edf36955fce1d4daa4d5e2606ab6
12-18歲,青春期
這一階段是個體從童年期向青春期過度的時期,也是半成熟、半幼稚、獨立性與依存性並存的時期。生理上的急劇變化和學習生活的變化,使少年期的自我意識有新的覺醒,從一定意義上說,是個體的“第二次誕生”。
此時,孩子們會提出: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我應該怎樣走?少年期能意識到人生道路上的四個問題,其重要意義正如蘇聯心理學傢維果斯基所提出的:“自我意識的發展是過渡年齡的精髓和主要成果”。它在青少年期乃至整個人生歷程的發展具有深刻的影響,是促進人格形成、發展和重建的關鍵。
當你在說孩子叛逆時,你其實是在說什麼
不再被需要、不再被崇拜的缺失感,失控感
當孩子不聽傢長的話,堅持自己的所思所想的時候,我們說孩子叛逆,影視劇裡面的經典臺詞“你長本事瞭,翅膀硬瞭是吧”,潛藏在後面的是父母不再被需要、不再被崇拜的缺失感,還有一種失控感。為什麼我們在生活中,職場中,對方和我們觀點不一致,行動不一致的時候,你不會說對方叛逆呢,因為我們深知,我們彼此是獨立的個體,各有各自的觀點立場和價值感,我們知道彼此尊重,知道求同存異,而回到與孩子相處時,父母會將將孩子的不聽話定義為叛逆,潛意識裡是將孩子看成瞭自己的一部分,他是我的,他得聽我的,按照我說的做,而非一個有自己思想,感受,價值觀的獨立個體。停頓一下,想一想,是這樣嗎
你是在以你經驗世界判斷對方的世界
青春期的我們會表現自負且幼稚。前段時間,和朋友談起以後想做鄉村教育,突然就想到瞭我與我爸之間發生的這個小故事。初中的時候,有一天半夜不知怎的就想到瞭關於我們村如何發展的問題,越想越心奮半夜爬起來,洋洋灑灑寫瞭兩頁紙,關於“統一修建沼氣池,關於村裡塵肺病人的救助,關於發展特色鄉村經濟”。第二天一大早特別驕傲的拿給我爸看,想著能得到一番表揚,沒想到我爸看瞭,回瞭兩個字“天真”,一桶冷水從頭澆到腳。我爸以他的人生經歷和見識,從而判定我那份暢想書是那麼的幼稚而不可實現,他沒想到,我會長大,我會變得比他更有力量。現在想,如果我爸沒有那麼直接的否定,甚至給我一些鼓勵和支持,後面的路會是怎麼樣的,我會走到哪裡。可是時光不會倒退,人生沒有如果。
當你的孩子不再是你的孩子
所以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相處呢,當你不再把你的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而是一個獨立的有自己喜惡,有自己的思想觀點的不斷成長發展的個體,當你把他視作你生命中的一個會陪伴你一程的朋友的時候,你大概也就知道得該如何與他相處瞭。包容眼前這樣一個獨特的靈魂,保護他不收傷害,耐心澆灌滋養,促使他形成一個獨立又強大的人格,這將是你給他的最好的養育。
在這裡分享給大傢法國詩人紀伯倫的一首詩《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
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
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
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
屬於你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象他們一樣,
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因為生命不會後退,也不在過去停留。
你是弓,兒女是從你那裡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著未來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盡力氣將你拉開,
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
懷著快樂的心情,
在弓箭手的手裡彎曲吧,
因為他愛一路飛翔的箭,
也愛無比穩定的弓。
寫在最後
前段時間看瞭一本書《遙遠的救世主》書中有一個情節,男主希望女主可以放棄警察的工作,而從事更有社會價值的工作,於是女主以下面這段話作為回應“我相信你的思辨,你是站在你所能把握的條件上判斷我的前途,但那是你的,不是我的。如果我不是我自己的,而是你的,那就不是我愛你瞭,那是你自己愛你自己,也就沒有愛瞭。”所以我們在親子關系裡,親密關系裡,要常問自己,“我這麼做,這麼說,是因為我愛你,還是我愛我自己。”
掃二維碼,關註我們
微信號|顧卻來徑
永遠不忘對自己的真實,和對自己的思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