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五月,清廷宣佈要收回川粵湘桂等省的商辦鐵路,然後轉頭又要送給外國人。這個政策直接導致瞭四川保路運動的爆發。保路運動從最開始的罷工罷課發展到後來的武裝起義,直接結果就是 對四川省內而言,保路軍在自自貢的榮縣成立瞭軍政府,這比武昌起義後成立的鄂軍都督府都要早。對四川省外而言,為瞭平定四川的保路運動,清廷又從湖北調來瞭平叛部隊,這使得湖北內部兵力空虛,為武昌起義的成功創造瞭客觀條件。但這個最早獨立的榮縣並沒有做大。反而是在這之後,獨立的成都和重慶成瞭辛亥革命後分治四川的兩股勢力。
成都這邊兒,保路運動的發起人蒲殿俊和四川唯一一支新軍陸軍第17鎮的統制朱慶瀾一起成立瞭大漢軍政府。
重慶這邊,孫中山同盟會的骨幹張培爵和夏之時在重慶成立瞭蜀軍軍政府。民國還沒建立呢,四川就分裂瞭。後來成都這邊兒的大漢軍政府遭遇瞭前清舊軍發動的兵變,兩個帶頭大哥蒲殿俊和朱慶瀾雙雙跑路。叛亂平息後,大漢軍政府的權柄就落到瞭同樣有同盟會背景的尹昌衡手中。尹昌衡是同盟會的元老,但他並不是孫中山和黃興的嫡系,而是黃甫和李烈鈞發起的鐵血丈夫團的成員。這個組織雖然人數不多也就40來人,但很多都有軍校的背景,所以後來成為軍閥的人也就特別的多,比如山西的閻錫山,雲南的蔡鄂、唐繼堯,湖南的程潛,趙恒惕等等都是這個鐵血丈夫團。因為尹昌衡同盟會員的這個身份,所以後來促成榮渝合並才會那麼順利。大漢軍政府和蜀軍軍政府合並成瞭四川軍政府,四川統一。
統一後的四川,由尹昌恒出任正都督,重慶那邊的張培爵為副,尹昌衡把重慶的兵力整合成瞭五個師,這就是民國初年川軍最初的可戰之兵,但這五個師卻來自於五個不同的派系。這也為接下來四川的亂局埋下瞭伏筆。
這五個師分別是原成都大漢軍政府的嫡系部隊,清末新軍組成的第一師;原重慶蜀軍軍政府的遺棄部隊,同盟會人統領的第五師;現任四川都督尹昌衡特意從雲南請回的同學所統領的第四師;跟這幾方勢力關系都不太近保路運動時期成員組成的第二師;清末舊軍組成的第三師。
這時候才剛1912年初,溥儀甚至還沒正式退位呢。不過不管怎麼說,尹昌衡作為同時擁有同盟會元老,原成都軍政府都督,四川本地軍官代表等多重身份的人,也算勉強鎮住瞭場子。為瞭繼續增強自己對四川的掌控,尹昌衡開始發展自己的勢力。他能夠想到的一仗就是他在去日本之前在四川本地就讀的那所軍校,四川武備學堂。他從雲南請回來統領第四師的,就是他的同學劉存厚,他武備學堂的老師胡景伊則被他委任為瞭全川陸軍團長,而以這所學校為主的軍政勢力,就是四川的第一個軍閥派系武備系。
不過尹昌衡這也算引狼入室,因為他那些沒有什麼實際情義的老師和同學,跟他並不是一條心,尹昌衡剛剛主政四川一年,也就是1913年,袁世凱就讓沒有同盟會背景的他名義上的老師胡景伊接替他成為新任的四川都督。
尹昌衡則被發配去瞭川邊,後來幹脆找借口給關瞭起來,直到袁世凱死後才出獄。出獄後他曾短暫投奔過直系的江蘇督軍李純,但沒有什麼作為,再之後就一直隱居在成都,徹底退出瞭政壇,建國後於重慶病逝。
胡景伊主政四川後,副都督、原重慶蜀軍系的張培爵被袁世凱召回瞭北京。胡景伊完成瞭在四川的大權獨攬。
張培爵後來在孫中山發動的二次革命中,因為反對袁世凱而被捕,隨後被處死。四川最早兩個軍政府的都督,就這麼雙雙謝瞭幕。
胡景伊主政時期,也正好趕上二次革命爆發,原重慶軍政府軍隊的實際控制人,四川陸軍第五師師長熊克武宣佈重慶獨立起兵討袁。
而這邊胡景伊和劉存厚則都支持袁世凱,所以他們就和熊克武開始瞭四川內部最早的一波內戰同時雲南的蔡鄂也領兵入川征討熊克武。不過袁世凱這個人非常的不地道,前腳剛用完人傢胡景伊和蔡鄂,轉頭就捅刀子。二次革命後,胡景伊和蔡鄂被調去瞭北京,名為升官實為軟禁蔡鄂,後來在袁世凱稱帝時跑回雲南繼續反袁,隨後又帶兵殺回瞭四川,還曾短暫出任過四川督軍,四川也由此進入到瞭滇軍統治時期。胡景伊後來則返回重慶隱居,沒有再參與過任何軍政事宜。建國後在重慶去世。
接替胡景伊的是袁世凱手下的重臣陳宦,這個人的經歷非常的傳奇,是個文體兩開花他的人物。他是湖北人,14歲就中瞭秀才,26歲時又考入瞭湖北的武備學堂,完成瞭文武雙全的一級稱號,轉頭他又考進瞭國子監,隨即又進入到瞭北大前身中國第一所近代大學京師大學堂中就讀,然後他又經自己的叔祖父,擔任吏部右侍郎的陳學芬推薦,投奔清末重臣錫良,在其軍中擔任營長級別的武官,獲得瞭文武雙全的二級稱號。錫良任四川總督時,他又來投奔錫良負責四川新軍的編練以及四川武備學堂的政務管理,所以從某種角度講,這個北洋系的湖北人,也是川軍最老的那批元老,同時也能算作是武備系的。他是尹昌衡的老師以及胡景伊的同事,緊接著他又跟錫良調任去瞭雲南和武備系的劉存厚成瞭戰友。錫良調任東三省總督時,他又跟著去瞭東北。川滇奉三地的新軍,他都當過部隊長官以及軍校的老師,然後他又去德國留過學,回來後就跟瞭袁世凱,是北洋政府參謀部實際上的一把手。1915年,袁世凱讓這麼一個履歷豐富,且有很深川軍背景的陳宦帶著三個旅進入到瞭四川,接替胡景伊成為四川將軍。這也足見袁世凱對四川一地的重視,袁世凱稱帝時,陳宦支持袁世凱,但袁世凱取消稱帝後,他又宣佈四川獨立脫離瞭袁世凱。
袁世凱見狀,就任命駐守在重慶的四川陸軍第15師師長周俊為四川將軍並讓他進攻成都的陳儀。這一時期官方層面上的四川一哥就叫周俊瞭。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繼任北洋政府總統,他任命已經領兵控制四川部分地區的雲南人蔡鄂出任四川督軍,然後將陳怡和周俊都召回瞭北京。作為四川人的周俊後來又被派回四川出任鹽運使,但剛剛上任就去世瞭。而陳怡則徹底並在北京隱居,抗戰爆發後,他拒絕瞭日本人的招攬。39年在北京離世。
蔡鄂處理四川後,四川進入到瞭滇軍時代,雖然蔡鄂本人因病並沒有實際履行過什麼政務,但四川督軍一直都是滇軍將領在把持:雲南人羅佩金,貴州人戴勘先後主政四川,但這些四川名義上的一把手,都不曾控制過全川,隻不過有一把手名頭的人,肯定都會控制成都,但成都之外有多少地盤兒,就要看你有多少。比如1917年戴勘主政時期,戴勘在成都城內,前任羅佩金則領兵駐紮在成都南部的仁壽縣,而同樣有過滇軍背景的四川本地將領劉村厚則駐紮在成都東南的簡陽,由此形成瞭一個三足鼎立之勢。張勛軍復辟失敗後,以劉存厚為代表的武備系得到瞭皖系段祺瑞的支持。劉戴開戰,戴勘兵敗身死,而羅佩金則陷入到瞭滇軍的內鬥中。戴勘倒臺後,武備系的周道剛被推舉為新任的四川督軍,不過他上任沒多久又被趕下瞭臺。隨後劉存厚開始主征四川。
這時當年在二次革命中被胡景伊擊敗流亡日本的原蜀軍軍政府總司令熊克武已經回到瞭四川並在滇軍中擔任一師師長,駐守在重慶。劉存厚剛上臺就趕上孫中山發動護法運動,熊克武依然選擇支持孫中山開始和北洋皖系支持的劉存厚作戰,劉存厚兵敗被驅逐,熊克武繼任四川督軍,四川也在名義上倒向瞭廣州軍政府。但實際上,此時的四川卻被滇軍控制,熊克武的部隊也改稱瞭靖國軍,表面上還要聽命於滇軍頭目唐繼堯,這個川滇靖國聯軍總司令。
兩年後也就是1920年,熊克武的舊部呂超突然發難,帶兵攻入成都,熊克武逃亡。但熊克武的根基並未受損,呂超的實力也很有限,很快熊克武就和被他驅逐的劉存厚達成和解,又殺回瞭成都,呂超逃亡。此後呂超一直為孫中山四處奔走,孫中山死後,他先是響應老蔣北伐,中原大戰時又站出來反蔣,反蔣失敗後,因為一些舊的人脈關系,並沒有遭到清算,一直在國府中擔任一些閑職,建國後去世。呂超敗走後,劉存厚也沒能在四川重新站穩腳跟,隻能率殘部撤往川陜邊界。老蔣北伐後,劉存厚投瞭老蔣,在四川達州一帶駐紮,被老蔣任命為瞭第23軍軍長以及剿共第六路總指揮,但在隨後剿共的戰役中,被徐向前所不擊敗,還喪失瞭根據地,被老蔣罷免,此後他一直隱居在成都,49年隨老蔣撤往小島,並逝於臺北。
隨著劉存厚的敗亡,四川徹底進入到瞭大混戰時期。軍官派遣那期一起聽瞭,在大混戰時期,最先冒頭的是速成系領袖劉湘。他接替劉存厚出任川軍總司令,名義上主政全川,緊接著熊克武的第一軍又在劉承勛第三軍的支持下,打贏瞭跟劉湘第二軍的一二軍之戰,劉湘下野。
劉承勛上位繼任川軍總司令,再之後當年劉存厚的舊部保定系的鄧錫侯也成長瞭起來。他在直系北洋政府的支持下攻入瞭成都驅逐瞭劉承勛。
幾乎同時,剛剛戰敗的劉湘也卷土重來,在直系吳佩孚的支持下和自己同為四川陸軍學堂出身的同學楊森一起,擊敗瞭熊克武。熊克武逃離四川,隨後在廣東被老蔣收繳瞭部隊,還被關進瞭大牢,結束瞭他的政治生涯。1970年,熊克武在北京去世。
劉承勛被驅逐後攻入成都的鄧錫侯,因為沒有太過硬的實力,所以直系北洋政府讓劉湘二次上臺主政全川。
但隔年他們又支持楊森上位,這使得這兩個速成系的同學迅速反目。此時又正值第二次直奉戰爭,奉系聯合皖系與孫中山共同導直,劉湘因為記恨直系,所以就開始支持皖系的段祺瑞。直奉戰爭後因為孫中山的突然離世,奉系的張作霖和馮玉祥經過博弈之後,決定讓已經沒什麼勢力的皖系段祺瑞出任總統,段祺瑞上臺後就投桃報李,特意給劉湘新設瞭一個官職川康防務督辦以平衡楊森正在任職的四川督辦,這個邊防督辦和巡閱使一樣,都是北洋時期的專屬官職,能管理地方軍政。馮玉祥就有過一個西北邊防督辦的職務。由此可見,此時的四川不但軍頭多,連行政職務都是一件事情兩套班子。
這時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敗逃的直系將領吳佩孚又在湖北站穩瞭腳跟。他繼續支持楊森,希望其能夠統一全川,作為直系翻盤的根據地。但劉湘卻聯合瞭貴州軍閥袁祖銘一起進攻楊森,楊森敗逃投奔去瞭吳佩孚。
劉湘和袁祖明也很快翻瞭臉,楊森則在吳佩孚的支持下重返四川。劉楊二人又再次聯手將袁祖名驅逐,袁祖名逃往湖南。貴州老傢也被其手下奪瞭權。
此時正值1926年老將啟動北伐,劉湘和楊森就都宣佈一致,分別被老蔣任命為瞭第21軍和第20軍軍長,但楊森戰前就和吳佩孚走的很近。吳佩孚被北伐軍擊敗後,楊森又收留瞭吳佩孚,所以北伐結束後,楊森就被老蔣免瞭職。我黨著名特工郭汝瑰的堂哥郭汝棟就接替瞭楊森領導第20軍。范哈兒師長的原型范少增也投瞭劉湘。面對眾叛親離的楊森,雖然手裡還有部隊,但也徹底失去瞭爭霸四川的實力。之後他繼續聽命老蔣,也曾圍剿過紅軍,但全面抗戰爆發後,楊森領兵出川,先後參加瞭淞滬武漢,長沙等重要戰役。抗戰結束後,先後主政過貴州和重慶。解放前逃往小島77年,並逝於臺北。
劉湘這邊兒剛趕走瞭楊森,轉頭又發現另一股勢力冒瞭頭。以他堂叔劉文輝以及前面提到過的那個攻入成都驅逐劉承勛的鄧錫侯為代表的保定系,已經開始做大。鄧錫侯先是出任四川都督與劉湘並立。之後四川又新設瞭省主席一職,由劉文輝擔任。但老蔣為瞭瓦解四川的軍閥,還給劉湘任命瞭一個四川善後督辦的。這和段祺瑞當年任命的那個川康防務督辦如出一轍而且這種陽謀取得的效果還出奇的一致。當年劉湘和楊森反目,劉湘又和劉文輝反目。
四川境內規模最大的戰役二劉之戰爆發。 1932年,劉翔控制著重慶擁兵十萬,扼守長江,劉文輝則控制著成都擁兵13萬,雙方算是勢均力敵,但劉文輝這個人在過去幾年的發展中,特別的招仇恨,甚至像鄧錫侯、田頌堯這種和他同出自保定系的前盟友都站到瞭它的對立面兒。也就是說除瞭劉湘自己的100000人外,劉湘還有約100000人的同盟軍,劉文輝就處於瞭絕對劣勢加上劉湘自北伐時期開始,就一直堅定擁蔣,而劉文輝在中原大戰時還勾搭過新桂系的李宗仁。更不要說劉湘的地盤兒還扼住瞭長江航運,劉文輝就徹底斷掉瞭從外界要資源的渠道,但即便這樣,劉文輝在戰爭中仍然實力不俗。劉湘占不到什麼便宜,隻不過關鍵時刻鄧錫侯和田頌堯的背刺,導致劉文輝全線崩潰,結束瞭這場持續時間近一年,投入兵力合計30萬的川軍史上最後一場內戰。 戰後劉文輝率殘部逃往西康,一直擔任西康省主席。劉湘死後他曾想卷土重來,但此時已是抗戰時期,老蔣都搬來重慶瞭,四川也就沒有軍閥生存的土壤瞭。建國後劉文輝曾擔任過林業部部長,1976年病逝於北京。
劉湘在戰後正式就任四川省主席,名義上和實際上都完成瞭四川的統一。抗戰爆發後,劉湘被任命為第七戰區司令長官兼第23集團軍總司令。出川抗戰期間,劉湘曾與山東主席韓復榘舉密謀反蔣,韓遭逮捕被殺。劉湘也與韓復榘被處決前病逝。也有傳聞稱,劉湘之死與戴笠有關。
劉湘死後,保定系的鄧錫侯成瞭川軍本土將領,精神上的領袖。抗戰結束後,他曾短暫出任過四川省主席。建國後也一直在四川擔任軍政要職,64年病逝於成都。
同為保定系的田頌堯,同樣在解放四川時起義,建國後在四川省內任職,75年病逝於成都。
曾經短暫崛起過的軍官系李傢裕,抗戰期間一直戰鬥在第一線,1944年在豫中會戰中戰死於河南三門峽。軍官系的羅澤州,也以李傢峪第47軍副軍長的身份一同出抗戰,抗戰中期離開部隊。進入軍事參與,解放戰爭期間回到老傢成都蒲江縣,建國後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