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理治療對人體的作用
1、運動治療的作用:維持和改善運動器官的功能、增強心肺功能、促進代償功能的形成與發展、提高神經系統的調節能力、增強內分泌系統的代謝能力、調節精神和心理。
2、物理因子治療作用:消炎、鎮痛、抗菌、鎮靜與催眠、興奮神經-肌肉、緩解痙攣、軟化瘢痕、消散黏連、加速傷口愈合、加速骨痂形成。
3、物理因子治療對人體作用的特點
(1)共同性:①生理作用:改變組織細胞和體液內離子的比例和微量元素含量,引起體內某些物質分子結構變化,影響酶活性,調節物質代謝,使體內產生生物學高活性物質,增強血液和淋巴液循環,改變生物膜、血管、皮膚、黏膜和其他組織通透性,引起組織溫度改變。②治療作用:如促進神經一內分泌信息控制系統功能障礙的消除,提高機體或某些系統、器官的功能水平,改善組織器官的血液循環和營養,促進組織修復和再生,提高局部或全身的抵抗力,鎮痛作用,消炎、消腫作用,緩解痙攣,脫敏或致敏作用,增強機體的適應能力,提高藥物向組織器官滲透等。
(2)特異性:紫外線優先作用於外胚層組織及表皮、皮膚神經末梢感受器;超短波優先作用於結締組織、巨噬細胞系統,並可較明顯地作用於血管系統、自主神經一內分泌系統、骨組織等;直流電優先作用於周圍神經末梢感受器和周圍神經纖維;正弦調制中頻電流,可使疲勞肌肉中RNA含量升高,並能增強大腦皮質、椎體神經細胞、核內脫氧核糖核酸蛋白的熒光強度。
直流電療法直流電定義:一種方向固定、強度不隨時間變化的電流。
交流電定義:一種方向隨時間作周期性變化的電流。
- 生理作用:
- ①使血管舒張
- ②改變中樞神經興奮性、引起內臟和血管的舒張收縮功能、引起骨骼肌的收縮、刺激皮膚感覺神經末梢。
- ③改善腺體的分泌功能。
- ④促進骨折愈合。
單純直流電療法治療作用:消炎止痛、鎮靜和興奮作用、對靜脈血栓的促進溶解作用、促進骨折愈合、調節冠狀動脈舒縮功能治療冠心病、破壞腫瘤細胞和組織治療癌癥。
直流電離子導入的治療作用:①直流電和藥物的綜合性作用。 ②神經反射作用。
低頻電療法
1、低頻電療法定義:醫學上頻率在1000Hz以下的脈沖電流稱作低頻電流或低頻脈沖電流。應用低頻脈沖電流作用於人體來治療疾病的方法稱為低頻電療法。
2、生理作用與治療作用:興奮神經肌肉組織、鎮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增加局部營養、促進傷口愈合、促進骨折愈合、消炎、鎮靜、催眠。
四、經皮電神經刺激療法
1、生理作用和治療作用:鎮痛、改善周圍血液循環、促進骨折、傷口愈合、治療心絞痛。
2、適應癥:各種急慢性疼痛: 各種神經痛、頭痛、關節痛、肌痛、術後傷口痛、 分娩宮縮痛、痛經、牙痛、癌痛、肢端疼痛、幻肢痛等,也可用於治療骨折後愈合不良。
3、註意事項:
- ①治療部位:皮膚有瘢痕、潰瘍或皮疹時,電極應避開這些部位;電極與皮膚應充分接觸以使電流均勻作用於皮膚,以免電流密度集中引起灼傷;電極部位保持清潔,便於通電。
- ②對兒童進行治療時:緩慢開機先以弱電流消除恐懼,再將電流逐步調至治療量。
- ③綜合治療時:先采用溫熱治療法,再行TENS進行鎮痛,可增加局部血流量,降低皮膚電用,增強治療作用。
五、中頻電療法
1、定義:應用頻率1~100kHz 的脈沖電流治療疾病的方法,稱為中頻電療法。
2、作用特點:
- ①能克服組織電阻,與低頻電相比,能作用到更深的組織。
- ②雙向無電解作用。
- ③興奮神經肌肉組織。
- ④鎮痛和促進血液循環。
- ⑤有的療法可以選用兩種以上的電流,患者不易產生適應性。
六、幹擾電療法:
1、定義:又名交叉電流。傳統幹擾電療法,即靜態幹擾電療法是將兩路頻率分別為4000Hz與4000士100Hz的正弦交流電,通過兩組(4個)電極交叉輸人人體,在電場線的交叉部位形成幹擾電場,產生差頻為0~ 100Hz的低頻調制中頻電流,這種電流就是幹擾電流。應用這種幹擾電流治療疾病的方法稱為幹擾電療法。
七、調制中頻電療法
1、定義:又稱脈沖中頻電療法,使用的是一種低頻調制的中頻電流,其幅度隨著低頻電流的頻率和幅度的變化而變化,調制中頻電具有低、中頻電流的特點和治療作用。
2.作用特點:兼並中頻、低頻特點
(中頻:
- ①能克服組織電阻,與低頻電相比,能作用到更深的組織、
- ②雙向無電解作用、
- ③興奮神經肌肉組織、
- ④鎮痛和促進血液循環;
低頻:
- ①低頻率、小電流,電解作用較直流電弱,有些電流無明顯的電解作用;
- ②電流強度或電壓可有增減、升降的變化;
- ③對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有較強的刺激作用;
- ④無明顯熱、作用)、電學參數變更。
3、治療作用:鎮痛、促進血液循環、促進淋巴回流、興奮神經肌肉、提高平滑肌張力作用、調節自主神經功能、消炎、藥物離子導入。
4、臨床應用:
①適應證:頸肩背腰腿痛,肌肉扭傷、肌纖維組織炎、腱鞘炎、滑囊炎、關節纖維性攣縮、瘢痕、粘連、血腫機化,註射後硬結,面神經炎、肌萎縮、胃腸張力低下、尿路結石、慢性盆腔炎、術後腸麻痹等;中樞性癱瘓,小兒腦性癱瘓,肌強直,周圍神經炎或損傷引起的弛緩性癱瘓,血管神經性頭痛,胃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膽囊炎,尿路結石,脊髓損傷引起的神經源性膀胱功能障礙、張力性尿失禁、尿瀦留等疾病。
②禁忌證:局部有惡性腫瘤、活動性肺結核、急性化膿性炎癥、出血性疾患,局部有金屬固定物、置人心臟起搏器者,有嚴重心肺、腎臟疾病者等。
③註意事項同音頻電療法(電流量要合適、觀察有無副作用、體內外不得有金屬物品)。
高頻電療法定義:應用頻率100kHz~300GHz,波長3000m~1nm的高頻電流治療疾病的方法稱為高頻電療法。
生理與治療作用:
- ①溫熱效應:改善血液循環、鎮痛、消炎、減低肌肉張力、加速組織生長修復、提高免疫力、治療腫瘤;
- ②非熱效應
九、短波療法
1、作用機制:短波及超短波電流頻率較高,人體對其容抗較低,因此易於通過人體,治療時電極可不接觸皮膚。短波療法主要以電感場法(又稱線圈場法)和電容場法進行治療。
2、治療作用:消炎、消腫、鎮靜、解痙、止痛、改善內臟功能、促進組織修復、抑制惡性腫瘤生長
3、治療劑量:短波的治療劑量按患者的溫熱感覺程度分為四級:
- 無熱量( 1級劑量) :患者無溫熱感,氖光管若明若暗,電流強度100~120mA。適用於急性炎癥的早期、水腫、循環障礙者。治療時間為5~10分鐘,每日1~2次,5~10次為1個療程。
- 微熱量(2級劑量):患者有微弱的溫熱感,氖光管微亮,電流強度130- 170mA。適用於亞急性、慢性炎癥,治療時間為10-20分鐘,每日1次,10-20次為 1個療程。
- 溫熱量(3級劑量):患者有明顯的溫熱感氖光管明亮,電流強度180 240mA.適用於慢性炎癥以及具有局部循環障礙的疾病,如治療急性腎袁竭時采用溫熱量,30-60分鐘, 每日1-2次,5-8次為1個療程。
- 熱量(4級劑量):患者有強烈熱感,領光管輝亮,電流強度240mA以上。適用於惡性腫瘤的治療。
4、適應證:短波主要適用於傷病的亞急性、慢性期,脈沖短波可適用於傷病的急性期。超短波主要適用於傷病的急性期及亞急性期,也可用於慢性期。如軟組織、五官、胸腹盆腔器官的炎癥感染,關節炎、扭挫傷、骨折愈合遲緩、肩關節周圍炎、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神經炎、神經痛、脊髓炎,靜脈血栓形成及褥瘡。短波、超短波高熱療法與放療、化療聯合應用可治療皮膚癌、乳腺癌、淋巴轉移癌、惡性淋巴瘤、宮頸癌、膀胱癌、直腸癌、食管癌、肺癌腹腔轉移癌、骨腫瘤等。
十、微波療法
1、作用機制:作用機制微波輻射於人體時,一部分在體表皮膚上被反射回空間,-部分進人人體,進人人體後一部分被組織吸收,一部分在 各層組織的界面上又發生反射、折射。脂肪組織含水量少、介電常數較低,分米波在脂肪與肌肉的分界面上反射不多,故不致產生“脂肪過熱”的現象,由於厘米波的波長比分米波短,在脂肪與肌肉的分界面上能量的反射較多,脂肪的產熱稍多,脂肪與淺層肌肉的產熱接近;而肌肉組織含水量多、介電常數較高,吸收微波較多,故產熱較多。分米波穿透組織的深度可達7~9cm,穿透肌肉的深度為2.5 -3cm。由於分米波治療時多在人體-側輻射, 故不能穿透更深部位。厘米波穿透組織的有效作用深度為3—5cm,穿透肌肉的深度為l—1.2cm,其作用深度淺於分米波。
2、治療作用:
- ①對血液循環的作用:改善組織的血液循環,增強組織的營養,加快代謝,促使水腫吸收和代謝廢物、炎癥產物和致痛物質排出
- ②對神經肌肉的作用:小劑量微波可增強神經系統的興奮性;中大劑量則加強抑制過程。
- ③對內臟器官的作用:小劑量作用於心臟,可使心率變慢,心電圖示房室傳導延長;作用於缺血性心臟病患者的心區,可以改善心肌血供,減輕心絞痛。中小劑量作用於肺部,可使呼吸變慢,支氣管痙攣緩解,肺通氣量增加,有利於炎癥的吸收。作用於胃腸區,中小劑量可緩解胃腸痙攣,抑制胃酸分泌,胃總酸及遊離酸降低,胃腸的分泌、運動功能正常化;大劑量作用於胃腸區可使胃腸黏膜出血、壞死發生潰瘍穿孔,作用於肝臟可使肝細胞腫脹、變性、出現空泡、壞死,作用於腦、心、肺等臟器,可見嚴重充血、水腫、出血、細胞變性、壞死等損傷。
- ④對內分泌腺的作用:小劑量作用於腎上腺區,興奮腎上腺交感部分,使血中11-脫氫皮質酮和去甲腎上腺素含量增高;作用於胸腺、甲狀腺區,可提高胸腺及甲狀腺功能,淋巴細胞增生活躍,免疫球蛋白升高,降低腎上腺皮質的糖皮質激素活性,呈現免疫刺激效應;作用於頭部,刺激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使糖皮質激素在血液中的濃度和活性升高,呈現免疫抑制效應。大劑量對內分泌腺的激素形成呈抑制作用。
- ⑤對血液系統的作用:中小劑量作用於人體後,外周血的白細胞數及中性粒細胞數增多,淋巴細胞減少,紅細胞、血小板無明顯變化。長期接觸微波者血清中總蛋白和球蛋白增高,白蛋白/球蛋白比例下降,血清膽固醇增高,白細胞堿性磷酸酶活性增高。大劑量作用可使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減少,凝血時間延長,但骨髓造血功能未見抑制
- ⑥對皮膚、皮下組織的作用:小劑量可促進傷口上皮生長,加速愈合;但大劑量則可引起皮下組織水腫、壞死、發生潰瘍,持久不愈。
- ⑦對眼球的作用:<10MW/cm2 的輻射對眼球組織無明顯損傷。但較大劑量輻射時,由於眼球組織層次多,接受微波輻射後將發生多次反射、折射;加上眼球含水量多,吸收分米波能量多,沒有足夠的血管散熱,故眼球接受較大劑量輻射後易於發生過熱而出現晶體混濁,為微波性白內障。>100MW/cm2輻射時結膜充血水腫,角膜水腫,晶體升溫達44C、出現混濁,虹膜及眼底充血水腫、甚至出血,損傷嚴重。
- ⑧對生殖系統的作用:睪丸對分米波比較敏感。動物實驗表明較大劑量分米波輻射後,實驗動物的精子生成減少、活力降低、質量下降,卵巢功能和生育能力受損。但在長期接觸微波輻射的男女性工作人員中未發現生育能力受影響的現象。
- ⑨對惡性腫瘤的作用:大劑量可殺滅惡性腫瘤細胞或抑制其增殖,阻滯其修復。適應證:主要適用於軟組織、內臟、骨關節的亞急性、慢性炎癥寫疾病。與超短波基本相間如傷口愈合遲須、 胃炎、潰瘍病、結腸炎、胃腸疼攣、膽囊炎、肝炎、肺炎、支氣管哮嘴、氣美發腰腿痛、前列服炎、術後粘連等:婦科疾病,盆腔炎、附件炎、子官發育不全等:神經痛、周圍神經損傷、中塑根炎、音傾炎、多發性硬化等。短波高熱療法配合放療,化療可用於腫瘤的治療。
十一、紅外線療法
1、光的基本理化效應:光電效應、光熱效應、光化學效應。
2、治療作用:緩解肌肉痙攣、鎮痛、消炎、促進組織再生、減輕術後粘連、軟化瘢痕。
3、臨床應用
(1)適應證:適用於各種亞急性和慢性損傷、炎癥,如軟組織扭挫傷恢復期、肌纖維組織炎、關節炎、神經痛、軟組織炎癥感染吸收期、傷口愈合遲緩、慢性潰瘍、丹毒、凍傷、褥瘡、燒傷創面、肌痙攣、風濕性關節炎、關節纖維性攣縮、多發性末梢神經炎、盆腔炎性疾病後遺癥、外陰炎、乳腺炎、神經性皮炎等
(2)禁忌證:惡性腫瘤局部、出血傾向、高熱、活動性結核、急性扭傷早期( 24小時內)、急性化膿性炎癥、閉塞性脈管炎、重度動脈硬化、局部皮膚感覺或循環障礙、認知功能障礙者等。
(3)註意事項:
- ①首次照射前應仔細問及檢查患者是否有皮膚感覺障礙,如有一般不予照射,必須照射時應嚴密觀察治療部位,避免發生燙傷。
- ②照射部位接近眼或光線可射及眼時,可戴綠色防護眼鏡或以浸水棉花敷於雙眼,以免引起白內障或視網膜灼傷。
- ③新鮮的瘢痕、植皮部位照射時需特別小心,並經常詢問患者, 觀察照射部位反應,以防燙傷。
- ④血液循環障礙部位,尤其有較明顯的毛細血管或血管擴張部位,一般不用紅外線照射。
- ⑤治療過程中要經常詢問患者,註意觀察,如患者出汗多,感覺頭暈、心慌等需立即告知醫護人員
- ⑥治療過程中患者不得移動體位或拉動燈頭,以防身體觸及燈具引起燙傷。
- ⑦ 多次照射後,局部皮膚可出現網狀紅斑,停止照射紅斑即消失。
- ⑧ 用光浴箱治療時,不應使身體接觸箱內任何部位。夏季因天氣熱,患者出汗較多,要做頭部冷敷,治療後要飲水,防止中暑和脫水。
十二、紫外線療法
1、治療作用:殺菌、消炎、鎮痛、防佝僂病和軟骨病、促進傷口愈合、脫敏、調節機體免疫功能、光敏反應。超聲波療法定義:是應用超聲波作用於人體以達到治療疾病目的的一種物理治療方法,一般常用頻率為800~1000kHz。
2、生物物理學效應
(1)機械作用:
- ①機械作用的產生:壓力差、速度差。
- ②生物效應:改善組織營養、鎮痛、軟化瘢痕、殺菌
(2)溫熱作用:
- ①影響產熱的因素:劑量、頻率、介質性質。
- ②生物效應:產熱不均勻、血液循環影響局部升溫。
(3)理化作用:空化作用、氫離子濃度的改變、對酶活性、蛋白質合成的影響、對自由基的影響、彌散作用、觸變作用。
3.作用機制:①直接作用 ②神經—體液作用 ③細胞分子水平的作用
4、臨床應用
(1)適應證:
- ①軟組織損傷:肱骨外上髁(網球肘)、肩撞擊綜合征、肌肉勞損、軟組織扭挫傷、血腫機化、腱鞘炎、瘢痕組織、註射後硬結、凍傷、凍瘡
- ②骨關節病:頸椎病、肩周炎、強直性脊柱炎、四肢慢性關節炎、腰椎間盤突出癥、半月板損傷、髕骨軟化癥、骨折、顳頜關節功能紊亂。
- ③神經系統疾病:腦卒中、腦外傷後遺癥、腦癱、面神經炎、 腦外亂、癡呆、以及各種神經性痛:如三叉神經痛、肋間神經痛、坐骨神經痛、幻肢痛、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
- ④眼科疾病:臉板腺囊腫、外傷性白內障、中心性視網膜炎、玻璃體混濁等。
- ⑤內科疾病:冠心病、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胃炎、膽囊炎、胃十二指腸潰瘍、功能性便秘等。
- ⑥泌尿生殖系統疾病:尿路結石、前列腺炎、附睪淤積癥、陰莖硬結、慢性盆腔炎、附件炎、輸卵管閉塞、痛經等。
- ⑦其他:早期乳腺炎、 肢體潰瘍、帶狀皰疹、雷諾病、乳突炎、耳鳴、耳聾等。
(2)禁忌證:
- ①活動性肺結核、嚴重支氣管擴張、出血傾向、消化道大面積遺瘍。
- ②心絞痛、心力衰竭,安裝心勝起搏器、心臟支架者,嚴重心勝病的心區和交感神經節及迷走神經部位。
- ③多發性血管硬化,血栓性靜脈炎。
- ④ 化膿性炎癥、急性敗血癥、 持續性高熱。
- ⑤惡性腫瘤(超聲治癌技術除外)。
- ⑥孕婦的下腹部、小兒骨骺部禁用。頭部、眼、生殖器等部位治療時,劑量應嚴格把握。
- ⑦高度近視患者的眼部及鄰近部位。
- ⑧放射線或同位素治療期間及治療後半年內。
(3)註意事項:
- ①熟悉儀器性能,定期測定超聲治療儀輸出強度,確保超聲治療的劑量準確。
- ②治療時首先將聲頭接觸治療部位或浸人水中,方能調節輸出,切忌聲頭空載,同時應避免碰撞聲頭。
- ③治療中聲頭應緊貼皮膚,聲頭與皮膚之間不得留有任何細微空隙;移動法治療時勿停止不動,以免引起疼痛反應。
- ④治療過程中緊密觀察患者反應以及儀器的工作狀態,如治療部位過熱或疼痛,應暫停治療,找出原因,予以處理,避免發生灼傷。
- ⑤水袋法與水下法治療時,應采用溫開水緩慢灌人,水中及皮膚上不得有氣泡。
- ⑥進行胃腸治療時,治療前患者應飲溫開水300ml左右,坐位進行治療。
- ⑦治療過程中不得卷曲或扭轉儀器導線;註意儀器和聲頭的散熱,如有過熱應暫時停機一段時間,再繼續使用。
- ⑧治療結束時,將超聲輸出調回“0” 位,關閉電源後方可將聲頭移開。
- ⑨應註意不能用增大強度來縮短治療時間,也不能用延長時間來降低治療強度。
傳導熱療法——石蠟療法
治療作用作用因素:溫熱作用、機械作用、化學作用。
生物學效應和治療作用:①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水腫、炎癥消散。 ②促進上皮組織生長,加速創面愈合,軟化松解瘢痕組織及肌腱攣縮。
十五、磁療法
1、治療作用:止痛、消炎、消腫、鎮靜、催眠、降血壓、可使一些良性腫瘤縮小或消失、修復組織損傷、軟化瘢痕、促進骨折愈合、止瀉。
十六、水療法
1、生理效應:溫度刺激作用、機械效應、化學效應
2、治療作用:對皮膚、肌肉、循環系統、泌尿系統、汗腺分泌、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新陳代謝、神經系統的影響。
十七、冷療法:
1、定義:是應用比人體溫度低的物理因子(冷水、冰等)刺激皮膚或黏膜以治療疾病的一種物理治療方法。
2、治療作用:
- ①對神經系統的作用:興奮作用、抑制作用
- ②對血液循環系統的作用:對周圍血管的作用、對心血管的作用
- ③對消化系統的影響:促進作用、抑制作用、止血
- ④對肌肉的作用:興奮作用、抑制作用
- ⑤對皮膚及組織代謝的作用:降低皮膚溫度、影響組織代謝
- ⑥對炎癥和免疫反應的影響
適應證:
- ①疼痛和痙攣性疾病:如落枕、急性腰扭傷、肩痛、頸椎病、殘肢痛、瘢痕痛、偏頭痛等,偏癱或截癱後肌肉痙攣。
- ②軟組織損傷:用於運動損傷早期血腫、水腫的急救處理和止痛,如韌帶、肌肉、關節的扭挫傷、撕裂傷,纖維織炎、肌腱炎、滑囊炎等。
- ③內臟出血:肺出血、食管出血、胃十二指腸出血等,用體腔循環冷敷法對出血部位進行局部冷療,可以有效地控制出血;腦卒中的患者在急性期對頭部進行冷敷,也可以減少顱腦損傷。
- ④燒傷燙傷的急救治療:適用於面積在20%以下、I~III度熱燒傷,四肢部位的燒傷、燙傷應用冷療治療效果更好,可在損傷早期冰水浸泡損傷部位,直至疼痛消失。
- ⑤早期蛇咬傷的輔助治療。
- ⑥其他:如高熱、中暑的物理降溫;扁桃體術後喉部出血水腫: 類風濕關節炎,重型顱腦損傷的亞低溫治療,對由冷引起的支氣管哮喘、寒冷性蕁麻疹等用冷療行脫敏治療。
3、禁忌證:
- ①內科疾病:高血壓病,心、肺、腎功能不全。
- ②過敏:冷變態反應者,對冷過度敏感者,致冷血紅蛋白尿患者。
- ③局部感覺及血液循環障礙: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雷諾病,皮膚感覺障礙,斷肢再植術後等。
- ④其他:言語、認知功能障礙者慎用。
生物反饋療法:
1、定義:是應用電子儀器將人體內正常或異常的生理活動信息轉換為可識別的光、聲、圖像、曲線等信號,以此訓練患者學會通過控制這些現實的信號來調控那些不隨意(或不完全隨意的)、通常不能感受到的生理活動,以達到調節生理功能及治療某些身心性疾病的目的。
2、應用:機電生物反饋、手指溫度生物反饋、血壓生物反饋、心率生物反饋、腦電生物反饋、皮膚電生物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