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十全斗 2023-09-13
澳大利亚历史回眸
澳大利亚历史,是从距今40000年至45000年前人类第一次在澳洲大陆北岸定居开始的。这段时间被定义为澳大利亚史前时期。
澳洲由于地理上的限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一直都是非常孤立的一片土地。这一点,从澳大利亚极具特色的生物群落就可以看出来,比如袋鼠、考拉、鸭嘴兽等生物都是澳大利亚的独有“特产”。亿万年来,这些生物就一直被海洋隔离在了澳大利亚这座“大岛”之上。
人们一般认为,澳大利亚的原住民在最后一次冰河纪期间,从北方来到这里。直到欧洲人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已经有100多万人的原住民在这片大陆上生活。原始的澳大利亚人分为众多的部落,他们讲著上百种不同的语言,用木、石、骨、贝等制作简单的工具,以采集狩猎为生。他们也会进行交易、寻找水和季节性物产,并组织进行原始宗教仪式和图腾集会。例如,澳洲原住民的经典工具——回旋镖,既可作为武器也用于祭祀仪式,回旋镖均匀地扩散到了澳洲大陆各处,只有一些边缘地区没有掌握。可以说,在当时这个极度贫瘠且气候无端的大陆上,发展出了采集狩猎社会可以达到的极致。从人类语言学的视角看,在全澳洲范围内无论何种语系,千万年来它们持续保持了长距离的接触交融,形成独特的语言现象,令人叹为观止。
有学者论述,根据考古研究发现,最早在澳大利亚定居的人类,是生活在距今至少40000年前的“蒙哥人”(Mungo Man)。1974年,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威兰德拉湖区出土的原始人类遗骸,被称为“蒙哥人”,证明了澳大利亚原住民是世界上最古老文化创造者中的一员。不过,根据DNA检测,“蒙哥人”和现在生活在澳大利亚的土著人并没有什么亲缘关系。2011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澳大利亚现有原住民为669881人,约占总人口3%。
有一点值得注意:“澳大利亚原住民”(Indigenous Australian)和“澳大利亚土著人”(Aboriginal Australian)在目前澳大利亚民族划分里是两个概念。前者的范围更大,是对后者和“托雷斯海峡岛民”的统称。这两者也分别用不同的旗帜。但本文是从常识性回顾历史的视角,所以就不去区分这两者了,统一用“澳洲原住民”来指“使用澳洲本地语的人群”(况且笔者本人不太喜欢“土著”这个称谓)。
今天的澳大利亚原住民,在外形上有些像非洲的黑色人种,但是他们和非洲人的血缘关系却不大。有学者称,原始澳洲人由于天敌少,与外界隔绝,生存空间环境对人数有限的部落来说相对优越,文明演化速度相比亚欧大陆明显缓慢,囿于干旱气候条件等原因,以至于到了15世纪澳洲还没有进入农业社会。
关于澳洲原住民的祖先是如何到达澳大利亚的,学术界也有很多争议,其中认可度比较高的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一叶扁舟说”:认为在漫长的岁月里,一些北方的居民出海打鱼或者乘船旅行途中,在偶然的情况下,被季风带到了澳大利亚。第二种是“次冰期说”:认为在1.15万年前的次冰期时代,北方的一些晚期智人为了躲避严寒,一路踏冰南下到达了澳大利亚,后来气温上升,冰川消融,海平面再次上升,这些早期移民就被隔绝在了澳大利亚这片土地上。其实,一些学者也许忽略了另一个事实:澳洲大陆与南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中间那个窄窄的托雷斯海峡,在40000年前是没有的,也就是说,澳大利亚与新几内亚岛当时是陆陆相通的,原始澳大利亚人完全可以携家带口走过来的。类似的情况还有,在35000年前,由于塔斯马尼亚岛通过当时的“巴斯盆地”(今巴斯海峡)与澳洲大陆联通,那里也出现了人类活动痕迹。14000年至13000年前,托雷斯海峡、南澳州袋鼠岛等与大陆的连接土地逐渐减少,巴斯盆地淹没后成为“巴斯海峡”,塔斯马尼亚岛断开和澳洲大陆的联系。8000年至7000年前,托雷斯海峡淹没,新几内亚和澳洲的陆陆联系中断。
人们虽然说不清楚澳洲原住民的祖先究竟是怎样到来的,总共来了几波移民,但是关于澳大利亚这片南方大陆的猜测和幻想,却在很多文明古籍中都有存在。像“澳大利亚”这个名字的由来,出自公元前3世纪的埃及科学家托勒密。他在绘制世界地图时,认为在印度洋南端还存在一片大陆,所以他在地图南端就画了一块陆地轮廓,并以拉丁语中代表南方之意的“澳大利亚”一词命名了这块幻想大陆。同样在阿拉伯和中国的古籍中,也有关于南方大陆的猜测和记载,比如在中国的古籍中就认为在这个世界的最南端还有一片南极大地的存在,神话中的南极仙翁就居住在这里。
而在澳洲原住民之外,最早发现和登陆澳大利亚的人又是谁呢?许多朋友认为肯定是欧洲人啊!其实不然。有史料称,在1432年中国人曾在达尔文附近登陆。根据这几年在澳大利亚北部达尔文市和西澳州珀斯市的考古发现,出土了许多中国明朝永乐和宣德年间的钱币、瓷器和其他文物。这一出土发现不仅震惊了澳大利亚人,也震惊了整个考古学界和历史学界,因为这表明了在澳大利亚早期历史上可能存在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就是在明朝或者明朝之前,澳大利亚原住民就和中国有直接的或间接的贸易往来关系。第二种情况就是在明朝时期,中国人曾到达过澳大利亚,而且在永乐、洪熙、宣德年间,刚好恰逢郑和下西洋的时期,不排除郑和远洋舰队或者郑和的船员曾在这一期间登陆了澳大利亚。
随着在澳大利亚北部和西部出土越来越多的中国文物,西方史学界也从一开始的质疑,到今天开始慢慢选择了相信。就连现在澳大利亚的一些历史教材上,虽然没有直接写是中国人发现了澳大利亚,但也写着“阿拉伯人和中国人可能在欧洲人之前,最先到达了澳大利亚”。
除了中国船队可能在明朝初年到达过澳大利亚外,关于欧洲人是怎样发现澳大利亚的就有了确切的时间和史料记载。
随着公元15世纪的到来,人类历史进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欧洲各国的航海家们都迫不及待的探索那些被隐藏在世界各地还未发现的角落,澳大利亚这片孤独的土地也即将被暴露在人们的眼前。
第一个发现澳大利亚的航海家是荷兰人威廉·扬松。他在1606年在澳大利亚最北端的约克角半岛登陆,成为了第一位抵达澳大利亚的欧洲人。不过澳大利亚第一次被发现的时候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太多关注,因为大家都普遍认为这只不是太平洋上的又一个小岛而已,就连威廉·扬松本人也认为这里是新几内亚湾的一部分,于是在地图上标记了这一地区的经纬度之后就匆匆离开了。
直到36年后,荷兰另一名探险家阿贝尔·塔斯曼奉荷兰执政的命令,再次探索威廉·扬松发现的这块“岛屿”,人们才意识到这是自美洲之后的另一块新大陆。塔斯曼在1642年和1644年,两次对澳大利亚进行探勘和绘制地图,并正式将这片大陆命名为“新荷兰”。也正是因为此次航行成果颇丰,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塔斯曼的航行,澳大利亚的许多地名也以他的名字命名,比如今天的塔斯马尼岛、塔斯马尼亚州、塔斯曼湾等等。
另外,塔斯曼在第一次航行中,还意外的发现了位于澳大利亚东边的新西兰岛,而且当塔斯曼第一次踏上新西兰时,感觉这里的风景和荷兰的泽兰省十分相似,便把这里命名为了“新泽西”,这也成为了今天新西兰这个国家的名称由来。
不过还没等荷兰人完全探索完澳大利亚,荷兰就在英荷战争中败给了英国。荷兰不仅丢失了“海上马车夫”的地位,而且连同澳大利亚在内的许多东方殖民地也被一同割让给了英国人。
之后,英国人继续对澳大利亚进行探索。在公元1770年,英国著名航海家詹姆斯·库克率领的船队完成了环绕澳大利亚的航行,并正式宣布澳大利亚属于英国领土。
但是,此时澳大利亚在各国地图上的名称依旧是当年塔斯曼所命名的“新荷兰”,英国人为了抹除荷兰人对澳大利亚的影响,以及让这里看起来更像英国的殖民地,便采用了上文中提到过的古埃及科学家托勒密所取的“澳大利亚”一词重新命名了这片大陆。至此,澳大利亚的全貌完全暴露在了人们的视野中,整个世界也正式连成了一片。
虽然说澳大利亚在1770年就被宣布属于英国的领土,但此时英国人经营的重点还是在北美殖民地上。这不仅是因为澳大利亚距离英国本土太远,殖民成本太高。另外,在数次探索中,英国人发现澳大利亚这片土地上除了荒漠就是草原,完全没有什么经济效益可言。不过等到了1776年,英国在美洲最重要的殖民地——北美十三州,爆发了独立战争,正式脱离了英国的控制,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新的独立国家,也就是今天大家所熟知的美利坚合众国。而美国的独立,不仅对英国殖民地经济影响巨大,更重要的是也影响到英国本土的社会稳定和治安环境。
这是因为在此之前,英国人主要是开发美洲土地,用来种植棉花和烟草,收成后又运回英国的工厂加工成为棉布和香烟,出售到世界各国以获取利润。而种植园中的工人,除了从非洲购买的黑人奴隶外,还有从英国本土流放过来的各种罪犯,所以自从美国独立之后,英国就失去了他们最大的“监狱”。此时又正值英国工业革命的高潮阶段,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造成劳动力过剩,失业率高涨,衍生出一连串的社会问题,像伦敦、伯明翰等大城市简直成为了罪恶之都,失业的人们只能靠偷抢盗等犯罪手段过活,犯罪率一直居高不下,监狱更是人满为患。虽然英国在美洲的另一块殖民地加拿大还没有独立,但是加拿大距离美国太近,英国人怕流放到加拿大的罪犯也学美国人一样,反抗英国统治搞独立,而且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还受到法国的干扰,于是就停止了向北美流放犯人。
为了解决国内监狱爆满的问题,英国政府刚开始采取了“杀鸡儆猴”的策略,制定了非常严苛的法律,出台了220多项死刑罪名。另外,当时英国的法律对无业人群很是残苛,比如无业者被警察第一次抓到就要遭到鞭打,第二次被抓到就要割去耳朵,第三次抓到就割去鼻子甚至绞死。结果导致英国的犯罪率不仅没降,反而直线上升。英国政府也逐渐意识到严苛的法律不仅没能起到杀一儆百的效果,相反加深了社会矛盾。于是英国议会在经过了数年的讨论之后,决定提高殖民成本,准备开发澳大利亚成为新的罪犯流放地。
1787年5月,在英国内政大臣悉尼子爵的提议下,英国政府正式任命皇家海军上将亚瑟·菲利普为新南威尔士(今天澳大利亚人口最多的一个州)总督,率领一支由211名士兵和83名军医及其家属成员组成的殖民舰队,押送736名死刑犯前往澳大利亚进行殖民活动。在经过了半年多的航行后,殖民舰队来到了澳大利亚植物湾附近,但是他们并没有登陆定居,而是顺着植物湾沿岸又航行了一个月,最终在1788年1月26日这一天,他们找到了一个落脚的好地方,这里水深适合停靠大船,土壤肥沃,也有充足的淡水。于是舰队司令菲利普决定就在这里盖城镇中心,建立殖民地,并以促成这次航行的英国内政大臣悉尼子爵的名字命名了这里,也就是今天澳大利亚国内最大、世界第六大的国际都市——悉尼,同样1月26日也从此成为了澳大利亚的国庆日——澳大利亚日。自从这一天起,英国就开始源源不断的向澳大利亚流放犯人,到1868年最后一批流放犯抵达澳大利亚为止,英国总共向澳洲输出了近17万名罪犯。
而这些来到澳大利亚的流放犯,可以说他们是不幸的,也可以说他们是幸运的。不幸的是他们来这里可不是度假旅游的,也不是单纯的换个监狱关押而已,他们在澳大利亚要负责垦荒采矿、修路建房、种地牧羊等工作,每天的工作长达十二个小时以上。在殖民早期阶段,被澳大利亚史学家称之为“饿肚子的暗黑年代”。幸运的是这些流放犯在澳大利亚非常的自由,他们可以拥有自己的财产,在悉尼就像上下班一样的工作,还能领取殖民地政府发放的劳动报酬,而且服役超过一定时间的囚犯,要么可以选择申请假释,回到英国本土去,要么选择继续待在澳大利亚,殖民地政府会给你提供一块土地用来生活。
许多罪犯就是因为受不了英国国内的竞争环境,才走上犯罪道路,所以很多人都选择了留在澳大利亚,作为狱卒或者是找到其他工作,在这里结婚生子繁衍后代,而这些人也就成了今天的澳大利亚人的祖先之一。正因为如此,便有了“澳大利亚是一个犯人组成的国家”这种说法,其实并不完全正确,因为在这期间,英国自由民也有多达百万人口来到澳大利亚定居。
在殖民澳大利亚早期,英国政府一直处于亏本运营的状态。为了把澳大利亚殖民地由“国企”转为“民企”,让澳洲政府自负盈亏,以减少本国的财政开支,英国政府极力鼓动国内企业去澳大利亚办厂,也积极鼓励公民前往澳大利亚找工作。为此,英国政府还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给予主动选择移民澳大利亚的公民。但在早期阶段,很多英国人还是不愿意漂泊万里的前往澳大利亚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去生活。
直到1850年,人们在澳大利亚的贝瑟斯特、巴拉瑞特等地发现了大规模的金矿。这一消息传开之后,大批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甚至是来自中国的移民开始涌入澳大利亚,想要实现自己的淘金梦。当然,这种一夜暴富的事情只会发生在少数人的身上,大多数来到澳大利亚的人在花费完了所有的金钱和精力之后,只能放弃了幻想,重新找个正经的工作过活。
当时澳大利亚最稳定和最发达行业就是牧羊业,这不仅得益于澳大利亚广袤的草原环境,也得益于从西班牙引进的美利奴羊在澳洲被改良为布鲁拉系美利奴羊。这种羊的繁殖速度和羊毛产量远远高出普通绵羊 ,而且它的羊毛粗细均匀,柔软弯曲,色泽也极好,非常受欧洲纺织厂的青睐。另外,英国自从失去了美国这一块棉花种植地之后,羊毛逐渐开始取代棉花,成为了英国庞大纺织业的主要采购对象,对羊毛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淘金失败的澳大利亚人纷纷购买美利奴羊来进行养殖,以卖羊毛来赚取钱财。就在淘金热刚开始的1850年,澳大利亚全国就已经有了1600万只绵羊,平均每个澳大利亚人拥有39只,而今天澳大利亚生产的羊毛可以满足全世界对羊毛需求的45%,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优质羊毛出口国。所以人们就戏称说澳大利亚是一个“骑在羊背上的国家”,而美利奴羊也成为了这个国家的代名词。
上文中说过,许多澳大利亚移民曾经的身份是无业者和流放犯,而他们当年之所以会成为无业游民,就是因为他们在农村的土地被资本家侵夺,被用去开办更有经济效益的牧场。从而导致了大量的英国农民成为无产者,不得已流向大城市去找工作。这就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羊吃人”事件。然而,当年失去土地的这群人,现在来到澳大利亚,在这里又上演了一出澳大利亚版的“羊吃人”事件,不过他们不再是受害的一方。
随着牧羊业在澳大利亚的兴起,殖民者对于土地和水源的需求迅速飙升,不断向着澳洲草原深处开发,严重挤压了澳大利亚原住民的生存空间。澳洲原住民和曾经的美洲印第安人一样,一方面遭受到殖民者军队的屠杀而死亡,一方面又感染上了殖民者身上所携带的天花、麻疹等疾病而去世,导致人口锐减。
关于殖民者在澳大利亚最为著名的一场屠杀,就是发生在马斯塔尼亚岛的黑色战争。自1803年开始,就有英国殖民者定居在马斯塔尼亚岛上,强占岛上的土地和捕杀岛上的动物,威胁到了以狩猎为生的马斯塔尼亚土著,双方之间冲突不断。后来为争夺岛上的狩猎权,殖民者和原住民之间爆发了战争。在1830年秋,数千白人在殖民总督的指挥下,全部身穿黑衣,手持火枪,排成一个长排,组成一道黑线,向着岛中心一步步前进,企图把岛上的土著全部赶出来,最终导致马斯塔尼亚原住民被殖民者军队屠杀殆尽。
最后,澳洲仅存的原住民全都被殖民者武力驱赶到了一些土地贫瘠、气候恶劣的不毛之地生活,殖民政府还美其名曰,称之为原住民保留地。随着原住民逐渐被驱赶,分散在澳大利亚的各块英国殖民地联通成了一片,于是在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允许下,1901年1月1日,原澳大利亚六块殖民地政府改为州政府,共同组建澳大利亚联邦,定都堪培拉,奉英国女王为国家元首,成为了英联邦的自治领。
澳大利亚联邦成立之后就立刻通过了“白色澳大利亚政策”,简单来说就是要确保澳大利亚是白人的澳大利亚。一方面,澳大利亚制定了基于种族政策的移民法,禁止华人,还有邻近的东南亚各民族,以及所有的非欧籍移民移居澳大利亚。另一方面,澳大利亚政府有组织有计划的,强行把澳大利亚原住民的儿童从各自的家庭带走,交给白人家庭或者是政府机构抚养,想要以此来白化这些原住民的下一代。
这些孩子从小就和亲生父母分离,而且负责照顾他们的那些白人家庭,在当时白澳政策的宣传下,通常都会对这些孩子做出有种族歧视的暴力行为,所以这些原住民儿童无论是从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受到了很大的摧残。而这些孩子就是澳大利亚历史上被称之为“被偷走的一代”,这些被政府偷走的原住民儿童的数量,根据不同学者和机构的估计从2万人到10万人不等。
虽然澳大利亚政府在1967年就停止了强行同化原住民儿童的政策,但一直等到了2008年,澳大利亚政府才第一次就这一政策向澳大利亚原住民做出正式道歉。而澳大利亚对待外国移民的白澳政策则是一直持续到了1978年,澳大利亚国会通过了政府对移民法的修正,才彻底废除了区别对待外国移民的做法。所以,在白澳政策影响了近一个世纪的澳大利亚,至今仍然有许多年纪较大的澳大利亚白人,在骨子里还存在着很强的种族歧视观念,他们不仅对黑色人种存在偏见,也歧视亚裔人群。如果人们关注澳大利亚的消息就会发现,近几年来发生在澳大利亚的种族歧视事件,在数量和手段上,其实与发生在美国南部的白人警察枪杀无辜黑人的案件类似。
不过,许多新生代的澳大利亚白人,在意识到自己祖辈的错误观念后,对澳大利亚政府曾经屠杀原住民和歧视有色人种的做法感到自责和鄙视。他们组织了各种游行示威,要求政府向曾经的错误买单,以及对现存的原住民们进行生活环境改善。但是,有学者称,根据近几年的调查,在澳的亚裔和有色人种,有84.5%以上的人都遭遇过各种程度不同的种族歧视事件。因此,只能说澳大利亚的反种族歧视运动,依旧任重而道远。
聊完澳大利亚史前时期和澳洲内部殖民时期的往事,再来说说澳大利亚在外部战争中的故事。
澳大利亚相对孤立的地理位置,保护了澳大利亚免于卷入外部战争的战火。除了二战期间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澳大利亚北部达尔文等城市曾经遭到了日军的猛烈空袭之外,澳大利亚本土基本上一直都是远离战争硝烟的。
不过,作为大英帝国当时的一个自治领,澳大利亚军队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还是坚定的和英国绑在一辆战车上,其中最著名的一个例子就是发生在一战中的加利波利战役。
一战爆发后,在德国的笼络下,奥斯曼土耳其很快就作为同盟国大哥德国的盟友加入战争,导致了当时英法援助俄国的最重要的一条运输线——黑海航道被同盟国彻底封锁,俄国能够收到的英法援助物资一下就骤降到了原来的二十分之一。所以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就请求协约国盟友英国开辟第二战场,挽救俄国的危局。当时担任英国海军大臣的温斯顿·丘吉尔制定了一个庞大的作战计划:打算利用英国皇家海军的优势,夺取地中海达达尼尔海峡的控制权,然后协约国部队登陆加利波利半岛,进而北上夺取土耳其当时的首都伊斯坦布尔,以迫使土耳其退出战争。
然而丘吉尔的这个作战计划刚一实施,很快就被德国派到土耳其的军事顾问奥托·冯·桑德斯中将完美猜中。桑德斯立刻就命令土耳其军队在英法海军炮火射程之外,掘壕坚守,同时迅速集合周围所有能够赶到加利波利的同盟国炮兵部队,让同盟国军队在炮火上获得了压倒性的优势。
1915年4月25日,英国在土耳其加里波利半岛发起登陆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协约国派出的军队里包括了一支由50000名澳大利亚士兵和15000名新西兰士兵组成的澳新军团。战役以澳新军团失败而告终,澳大利亚军人8709人战死,19441人负伤;新西兰军人2701人战死,4852人负伤。
虽然说澳新军团这6万多人在参加整个加里波利战役的几十万协约国军队之中,只占到了一个很小的比例,但是如果按照当时各国的人口比例去计算,新西兰是这场战役中参战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而澳大利亚则是伤亡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因此,为了纪念两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阵亡的将士,从1916年起,加里波利战役爆发的4月25日成为了如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一个重要国家节日——“澳新军团日”。每年4月25日,澳新两国都放假举行全国性纪念活动,近年来该节日已扩展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英烈以及历次战争中阵亡的将士。值得一提的是,一战中的澳新军团里也有华人的身影,当年有200多名华裔青年加入军团,其中34人战死沙场。
一战期间,澳大利亚占领了南太平洋地区的德国殖民地新几内亚和瑙鲁。1918年一战结束,澳大利亚参加巴黎和平会议,支持国际联盟,获得新几内亚和瑙鲁的托管权。一战后,1921年至1929年有30万英国移民移居澳大利亚。
相比起一战,在二战中,澳大利亚的表现就要更加亮眼一些。
1941年12月8日凌晨1点45分,在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的2小时前(美国当地时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日军入侵马来半岛。1942年2月1日,日军进攻新加坡。新加坡华侨组成1000多人的“星华抗日义勇军”,与英军和澳大利亚官兵并肩浴血作战,打响新加坡保卫战。英军驻新加坡统帅宣布向日军投降后,星华抗日义勇军被解散,15000多名澳大利亚军人被俘(其中8000多人受虐待死亡)。笔者曾于2010年代到新加坡樟宜机场附近的二战澳大利亚战俘营旧址凭吊。
新加坡沦陷4天后,1942年2月19日,200多架日本飞机轰炸了澳大利亚北部的达尔文港,造成243名澳大利亚人死亡,近400人受伤。这次空袭是澳大利亚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遭受外国袭击。另外,西澳州北部海滨小镇布鲁姆也曾遭到过日军空袭,到现在布鲁姆退潮的时候还可以看到日本军机残骸暴露海滩上。这些,给澳大利亚人心中带来的伤害,一点也不亚于美国的珍珠港事件。于是,澳大利亚政府动员了国内所有的年轻男子奋勇参战,抗击法西斯,以报仇雪恨。
1942年初,日军在南太平洋地区进攻势头正盛。日军高层对接下来的战略目标进行讨论,日军海军要求占领澳大利亚,但日本陆军以兵力不足和后勤不支等为由拒绝。虽然会议暂时否定了攻占澳大利亚的提议,但日本陆、海军一致认为澳大利亚将是英美借以反攻的最大据点,由于日本大部分陆军深陷中国,根本无力出兵登陆澳大利亚,可行的选择将是切断其与珍珠港的联系。这个战略方案被称为“有限南进计划”的折中方案——也被称为“美澳遮断战略”。而作为澳大利亚附近尚在盟军控制下的重要港口——新几内亚的莫尔兹比港成为日军下一个入侵目标。日本若拿下莫尔兹比港,可以为日海军舰队提供一个良好的港口,有利于切断美澳之间的联系通道,并使得日军在南太平洋建立完整的防御纵深,同时为日军未来可能进攻澳大利亚充当跳板。
莫尔兹比港外就是珊瑚海。珊瑚海位于太平洋西南海域,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以东,所罗门群岛以南,因这里有大量珊瑚礁而得名。珊瑚海南北长2250公里,东西宽约2414公里,总面积有479万平方公里。1942年5月4日至8日爆发的珊瑚海海战,是世界海战史上首次交战双方以航母舰载机实施远距离作战的战役。
日本统帅部命令海军中将井上成美率领日军舰队掩护登陆部队进攻莫尔兹比港,代号MO作战,主要兵力包括3艘航母、6艘重型巡洋舰、7艘驱逐舰等。盟军的情报机构破译了日军电文通讯密码,大体获知了日军的作战计划。盟军决定由美海军弗莱彻少将率领太平洋地区仅存的“列克星敦号”和“约克城号”航母为核心的舰队在珊瑚海迎击。珊瑚海海战爆发。
1942年4月30日,日军第五航空战队、第五巡洋舰队和登陆掩护编队的十几艘战舰组成联合舰队开始南下,准备在几天后进驻珊瑚海支援莫尔兹比港的日军登陆行动。然而他们却不知道,美军第8和第17特混编队已先于日军于5月1日进入珊瑚海。同时,珊瑚海海域的一支澳大利亚巡洋舰分舰队(3艘巡洋舰、2艘驱逐舰)也奉命接受弗莱切的指挥。这样,盟军在珊瑚海区域拥有2艘航空母舰、7艘重型巡洋舰、1艘轻型巡洋舰、13艘驱逐舰,以及其他各类舰只共计30艘,舰载飞机143架。
为什么美澳联军能行动得如此迅速呢?原因是早在1942年1月20日,日本124号潜艇被美军击沉,美军随后用潜水作业船从该潜艇上捞出了日军密码本。几个月后,位于珍珠港的美军情报处开始逐渐破译出日本电码,并利用收集的各种分散情报,不仅准确推测出日本联合舰队的进攻目标,连日军准备投入的兵力美军也一清二楚。不得不说,破译了日军的密码是美军在太平洋战争初期能够与日军联合舰队周旋的重要基础。因此,这场海战其实从一开始日军就失去了先手优势。
5月4日,珊瑚海海战爆发了第一场战斗。当天,美军“约克城号”航母出动舰载机,将图拉吉岛附近的日军运输舰队发动袭击,一举摧毁了日军的一批水上飞机。但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大为恼火,因为这一战对日军造成的损失根本微不足道,反而还暴露了美军丧失了占有情报的先机。正如尼米兹所担心的那样,日军在接到消息后立刻意识到美军的图谋,指示“翔鹤号”和“瑞鹤号”航母为主力的机动部队搜寻盟军舰队动向,打算等距离缩小到可以发动空袭时重创美军。
5月7日凌晨,日军派出的12架舰载侦察机中,有一架报告称发现了美军航空母舰、巡洋舰各一艘。于是,欣喜若狂的日军机群立刻先后从“瑞鹤号”和“翔鹤号”上起飞,零式战斗机18架、轰炸机36架,鱼雷机34架,共78架日机向美军杀去。然而,等他们到达目标上空后,才发现敌方并不是美军的航母编队,而是美军由“西姆斯号”驱逐舰护航的加油编队。
随后,日军突击机群在附近海面反复搜索了两个小时,仍未找到其他目标。杀鸡焉用牛刀,大失所望的日军鱼雷机机群于是开始返航。但本着来都来了的心态,36架日军俯冲式轰炸机开始攻击美方的加油编队。美海军“西姆斯号”被击中3颗250公斤的炸弹,其中有两颗在机舱爆炸,不到60秒就沉没了。美海军“尼奥肖号”加油船也被击中7颗炸弹,在海上漂了几天后最终沉没。
不过,日军没想到的是,美军也和他们犯了同样的错误。在日军对美军加油编队重拳出击的同时,美军主力也误以为自己发现了日军的航母和重型巡洋舰。于是美军全力攻击,派出22架鱼雷机、53架轰炸机和18架战斗机直扑对方。但等飞到目标上空后,才发现对方只是两艘轻型巡洋舰和两艘炮艇组成的日军登陆掩护部队,问题出在情报失真,兵力被夸大了。幸好在一番搜索下,美军终于发现了值得攻击的目标——日海军“祥凤号”轻型航母。
做好准备的美机展开了攻势,轰炸机率先俯冲,鱼雷机紧随其后,超低空向日军“祥凤号”杀去。最终,经过93架美机半个小时的轮番进攻后,“祥凤号”身中了了13颗炸弹和7条鱼雷,沉没在即,舰长只得下令弃舰。几分钟后,“祥凤号”彻底沉没,海面上只有一团黑烟和一片油污在珊瑚海扩散开来。自二战开始后,一直战无不胜的日本海军在这里丧失了第一艘航母。这样来看,虽然日美双方都错过了对方主力,但当天美军占的便宜显然要大一些。第二天,战况很快就到了决战。
5月8日早上8点,美军侦察机率先发现了日军主力。在海战中,谁先发现对方就取得了优势,而发现了敌人主力,就意味着真正的决一死战。于是美军率先派出舰载机向日军发起进攻。两艘航母起飞了15架战斗机、46架轰炸机和21架鱼雷机,共82架战机直扑日本舰队。一个多小时以后,美军终于发现“翔鹤号”和“瑞鹤号”航母正航行在乌云密布的海面上,然而等他们发起攻击时,却发现乌云成了日军的天然保护。“瑞鹤号”在发现危险后,立刻躲进了下著暴雨的海面。“翔鹤号”则趁机出动了大批舰载机,美军的鱼雷机和俯冲轰炸机被日军的零式战斗机冲散。慌乱之下,美军鱼雷射进海里,炸弹也是乱投,一番折腾下来,只有两颗炸弹击中了“翔鹤号”。想不到的是,“翔鹤号”的飞行甲板却因燃油泄漏而引起大火。
日军侦察机很快也锁定了美军舰队的方位。几乎在美军战机攻击日军航母的同时,美军“列克星敦号”航母也开始被数十架日机围攻,日机仗着数量上的优势,使用梯形攻击方阵,攻势凶猛。由于美军航母上的舰载机大多已经被派去执行任务,所以美军只能以高射炮反击,同时舰长凭借多年的经验,尽量规避日军的鱼雷。可惜在日军鱼雷机的疯狂围攻下,根本防不胜防。很快,两条鱼雷击中航母左舷,“列克星敦号”产生了7度横倾,舰载机无法再起飞。更糟的是,由于燃油泄漏,“列克星敦号”突然发生爆炸并引起大火,火势迅速蔓延,最终无法控制。下午3点左右,舰长下令全体离舰。下午5点,美海军“费尔普斯号”驱逐舰奉命对其发射5条鱼雷,“列克星敦号”航母最终于在56分钟后彻底沉没,而已经降落到该舰的36架飞机也随之沉入大海。此时,美军的“约克城号”航母上虽然还有轰炸机和鱼雷机27架,战斗机12架,但天色已晚。美军无意再战,匆匆撤退,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航母大战就此结束。
珊瑚海海战,双方军舰彼此突然相遇,基本上反映出双方的战斗力。双方各自损失了一艘航母和一艘驱逐舰,但美国失去了大型航母“列克星敦号”,而日本仅损失了“祥凤号”轻型航空母舰,飞机方面日本损失战机77架,美国损失66架。历史的看,此战日本在战术上获得小胜,美澳联军在战略上获得优势,可以说是日本海军在太平洋第一次受挫。日本海军由于损失的飞机和飞行员无法立即得到补充,被迫中止对莫尔兹比港的进攻。
珊瑚海海战之后,澳大利亚与美国更加紧密联手,决心守卫新几内亚防线。新几内亚岛,是太平洋第一大岛屿和世界第二大岛(仅次于格陵兰)。又称伊里安岛。位于南太平洋的赤道南侧,西与亚洲东南部的马来群岛毗邻,南隔阿拉弗拉海和珊瑚海与澳大利亚大陆东北部相望。在1943年3月至1944年底,美澳联军在南太平洋地区的新几内亚及其附近岛屿持续与日军交战,史称新几内亚战役,美澳联军获胜,日军20万人几乎全军覆没,俘虏不超过2万人。这场战役,虽说澳军涉嫌大量击毙已经放下武器的守岛日军,但日军官兵在绝境中相互吞食也是史实。当时只有750万人口的澳大利亚,在这次战役中,参战人数高达百万人之多,基本上整个国家都投入到了反法西斯战争当中。也正因为澳大利亚人的英勇抵抗,拖住了日军南下的步伐。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以后,作为对战时日军暴行的惩处,澳大利亚对日本战犯进行了严厉的审判。澳大利亚除参加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甲级战犯的审判以外,还在纳闽岛、韦瓦克、莫罗泰岛、达尔文、拉包尔、新加坡、香港、曼努斯等地设立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根据日本方面的统计,澳大利亚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案件294件,涉及949人,其中153人被判处死刑,38人被判处无期徒刑,还有455人判处有期徒刑。
澳军在解放新几内亚的新不列颠岛拉包尔集中营时,大批被日本关押的中国战俘获救。1946年澳大利亚和美国政府派军舰将784名中国战俘送回国,其中包括一部分新四军战俘和上海“四行仓库八百壮士“幸存者34人。之前有自媒体称是1000名国军弟兄和新四军官兵联手暴动越狱,组建“中国兄弟团”,是中国战俘打败了日军,解放了拉包尔,中国军队迎接澳军登陆,此说已被证实是虚假史料。
澳大利亚也得益于在太平洋战场上的亮眼表现,让其在二战结束后对东南亚和南太平洋岛国的影响力陡然上升,此后澳又支持了北方邻居印度尼西亚等国的独立运动,逐渐成为了南太平洋地区的一个强国。澳大利亚联邦政府鼓励欧洲人移居澳大利亚,1948年至1953年有50余万人移入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痛定思痛,选择新崛起的美国当作自己的亲大哥,在二战后美国挑起的亚太地区军事冲突当中,从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到伊拉克战争以及阿富汗战争,澳大利亚都配合美国出兵助威,例如数万名澳军士兵参与越战,阵亡700多人。其实,澳军追随美军四处奔赴战火,并不在意自己是否有直接的战争收益,是否受到国际道义谴责,而是向超级大国美国递交投名状,将持续巩固澳美军事联盟作为澳大利亚的国家安全战略。
1951年,澳大利亚、新西兰与美国签署《澳新美安全条约》,澳大利亚政府全面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关系。1963年,澳美协定同意在西澳大利亚的西北角建立美国海军通讯基地。随着澳大利亚的逐渐强大,走向衰落的英国意识到不能继续控制澳大利亚了。为了防止澳大利亚像当年的美国一样走向完全独立,英国逐渐减弱了对澳大利亚内政和外交上的干涉,只要求澳大利亚在名义上承认英国的宗主地位,给予了澳大利亚联邦更多的自治权。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澳大利亚取得了在内政和外交上的自主权,可以不受英国控制,自由地与他国结盟或派出大使,俨然成为了一个独立政权。到了1986年,澳大利亚国会正式通过了《澳大利亚法案》,取消了英国枢密院作为澳大利亚最高法院的地位,又取得了在立法权和司法权上的独立。至此,澳大利亚彻底成为了一个名义上以英国国王的为元首,但是又完全独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未完待续)
(编者注:本文根据网络资料整理,仅供参考;微信公众号“十全斗”原创 20230912)
上一篇
【点进文章,有目录哦】 眼镜暴利么?答案是:暴利。你确实也是怎么想的,但大多数老板都会说,……成本(大家自觉判断)如果 ...
2023 年 10 月 31 日,苹果发布了全新 M3 系列芯片(M3、M3 Pro、M3 Max),首次采用 3nm 工艺,同时发布了搭载 M3 系列芯片 ...
文章关注关系抽取数据增强,之前的技术在采用基于规则的增强时,既没有保留原始句子的语义一致性,也没有在使用seq2seq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