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和諧的國傢要有一個好的“君主”,一個和諧的傢庭同樣也需要一個好的“君主”,你能當好一傢之(君)主麼?那你首先得瞭解“君主”到底是什麼意思。
最早的君主,原本是部落酋長,早先的時候被叫做“尹”,尹就是手上拿瞭根東西,或者就是根棍子吧,甲骨文的字形跟“父”十分接近。
父,字形上看也是手裡拿瞭根棍子。隻不過尹手上拿的那根棍子是“杖”,父手上拿的是“斧子”,當然也有人說父拿的是杖,或者拿的是火炬,解釋下來就是帶領大傢走向光明、走向溫飽和幸福的領路人,這種人往往是一個部落或者團體裡的主心骨。
主,原本是燈芯,或者說火堆也講得通。原始社會,火對人類來說太重要瞭,能夠管理燈芯或者火堆的人那一定是一個部落的主心骨瞭,所以後來主變成瞭主人、主宰。
其實,父、尹,無論手上拿的是火炬,是斧子,還是棍子(杖),都不影響父、尹的領導位置,手裡拿東西本身就是指揮棒的意思,手裡拿指揮棒的人擁有一個團隊裡的指揮權。後來,在軍隊裡,指揮棒變成瞭指揮刀,在朝廷裡,指揮棒變成瞭印璽,無論是刀也好,印璽也好,賦予這些物體權力的都應該是持有人的能力。
如果一個拿著指揮棒的人,同時在說話,擁有一個團體裡面的話語權,則在“尹”下加“口”,就變成瞭“君”,君就是部落的首領在發號施令。
“君”在最早的時候是一個部落裡的勞動者,也就是這個部落的頭領或者族長,後來才演變成國傢的統治者,即“君主”。
作為勞動者和領導者的“君”,最早是因為個人能力突出、經驗豐富被選拔出來的,是幫助大傢解決問題的。 “君主”正是在帶領族群披荊斬棘、困難重重、艱難險阻中突出重圍的時候脫穎而出的。“君主”在策劃方面必然神機妙算高瞻遠矚的,在圍獵方面奮勇當先一往無前的,在擊退敵人方面,一定是指揮若定身先士卒的,在日常生產方面,一定能確保部落年年豐收吃穿不愁的。正是這種能力讓“君主”獲得瞭族群的尊敬和擁戴,成為當之無愧的領袖,有的則因為生前貢獻太突出,死後被尊為神,比如大禹、媽祖,因此“君主”的本義就是領導能力。
所以,要做好“一傢之(君)主”,首先你一定是一個能讓傢庭和諧向上的人,通過不斷學習來提高個人能力,而不是通過喊叫建立權威、教育子女,這樣的“君主”隻會讓一個傢庭變得更加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