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這麼大,我想去看看。帶你去一個你曾經去過或者沒去過的地方。
一座活著的古城,雲南建水之米軌小火車
雲南建水至今已有1200餘年的建城史,舊稱臨安,一直是滇南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
建水老城
1910年,法國人修建的滇越米軌鐵路的正式通車,5年後,一條完全由中國民間資本,不允許外國資本入股的個碧石(個舊—碧色寨—石屏)177公裡的寸軌鐵路開工修建,經過21年的修築,火車開始在個碧石鐵路上穿行,這是中國第一條、也是僅存的唯一條民營鐵路。相較於準軌鐵路軌距1435 毫米,寸軌軌距僅有600毫米。1970年後個碧石鐵路改為米軌,2003年客運停運,2010年貨運也全面停運,曾經的“芳華”靜靜地沉睡在野草叢中,任憑風雨剝蝕。
寸軌蒸汽機車
2015年建水旅遊小火車的開通,喚醒瞭這條百年米軌,設四個站,臨安站、雙龍橋站、鄉會橋站、團山站,全程12.82公裡。火車已不是“呼哧”“呼哧”的蒸汽機,而是內燃機。列車車廂融合民國時期中、法特點,裝飾極具異域風情。車標采用原線路“飛輪”樣式。整條線路上可以在火車上領略到民國時期的純中式建築、中西隔壁式站房、純法式建築景觀,還有窗外的田園風光。
6c06fd9a39004fe4da80b1cb8161d302
始發站臨安站為過去建水老火車站。
第一站來到雙龍橋,俗稱“十七孔橋”。雙龍橋位於盧江河、塌沖河交匯處,一橋鎖雙龍。清乾隆年間始建三孔,道光十九年(1839)續建14孔,與原三孔“雁齒蟬聯”,渾然一體,俗稱 “十七孔橋”。橋全長148米,寬3米,遠看猶如一艘樓船,近觀似長虹臥波。橋中建一樓閣,高20米。橋兩端也各有亭閣一座,現僅留有一座。作為雲南規模最大、藝術價值最高的多孔連拱橋,雙龍橋載入中國造橋史冊。
鄉會橋車站建於1936年,是個碧石鐵路最有特色的車站。站房是中法建築特點相結合的單簷現代建築。
團山原住民是彝族,團山是彝語的漢音譯,在彝語中是“有金有銀之地”。後經漢族移民開拓,有600多年歷史。因安靜而未有太多人打擾,“完整保存19世紀風貌特色的原生態村落”,2006年入選世界紀念性建築遺產保護名錄。
團山東寨門
鎖翠樓(北寨門)
39498f5039456ddc9eef4e4dfaed0261
明洪武年間,江西饒州張姓始祖貿易入滇,見團山“形勢聳拔,眾山環拱,甲於全境”,遂遷於此,現團山為張姓人居住的村落。定居後的張姓始祖勤勞躬耕,為後人留下“百忍”傢訓,後輩好學上進,安居樂業,人才輩出。清光緒年間,隨著個舊錫產業興盛,張姓賺到大錢後在傢鄉營造出一座座精美華屋,為古老的團山註入無限生機。
張氏宗祠
張傢花園,房主張國義、張國民,因個舊開礦經商成為巨富。花園始建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由寨門、一進、三進、花園、祠堂和碉堡組成,有大小天井21個,房間119間,為城堡式私傢園林。由於缺乏保護,已顯破敗,在維護之中。
保留比較好的是這座花園祠堂。在滇南山村有這麼規模和精美的祠堂,讓人驚訝不已。
團山村200餘戶人傢,100多戶還保留著鬥飛簷、雕梁畫棟的明清式大宅門。現存民居16座,寨門4座,寺廟3座,宗祠1座,另有一批彝漢文化土掌房建築。是滇南民居建築的巔峰之作,也是滇南工商業發展史的最好實證。
已顯破敗的將軍第,遮擋不住它曾經的豪華。
留苑,建於民國初期。
上廟,建於清光緒三十年(1904),原為村民燒香拜佛之地。民國時經張氏族人商議,在廟內開辦初級小學,後改為初高兩級小學。
6d112b8fc7fc08a13be17f438761785b
乘坐米軌小火車,邂逅建水古村落,不枉臨安之旅。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