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盡管長期以來對同志的專門性研究著作及論述很多,但本人除瞭身體力行的身份生活體驗外,並未好好讀過其中一篇,甚至國內如雷貫耳的李銀河先生的《同性戀亞文化》也未曾選購進入我的網上購物車之中。(也許從現在開始,要抽時間拿來仔細的研讀一番)說這些的目的並不是藐視前人的研究,而是時至今日,無論是自己還是眾多同類身份的同仁,都面臨諸多生活中經年累月久撼不動的困惑。如果冒昧做一個群體代表的書寫試驗者的話,將近不惑的自己已來不及仔細斟酌,隻在這個風雪交加的下午迫切地要做一個直抒胸臆的開端,把幾十年來太多的私人體驗、猜想與探索做一個書寫性的試驗,唯一的目的是客觀呈現,而不在乎行文間斷的松散和觀者的褒貶。
(2)妒忌、欣賞、愛慕與性沖動。除卻一般人的生活經驗,同性之間的妒忌情感也經常出現在文學、戲劇與生物界的流行觀點裡。產生妒忌的土壤通常是因為存在相對顯性競爭關系,在兩性關系中這種競爭無非就是交配權和繁殖權的爭奪,這是一種被大眾廣泛認可的天性假定,不關乎個體的差別性傾向,相反,如若不具備這種天性假定則會被認定是個體缺乏生存競爭的能力的表現。妒忌同時也因個體間高度的一致性而產生,具有歸屬的標簽意義,這是在同一顯性性別內允許被接納的心理狀態。因此,這樣的天性假定不但賦予兩性群體以行為規則,從而固化成人類社會千百年來的交往、情感規則,也對那些不遵循該天性假定原則的同伴以排除、警戒或貶低的對待。
欣賞大概是此後才被發展出來的較為高級的人類情感,但不排除在同性之間表達欣賞之情在某些地域或狀況下仍遭世俗之嫌。在心照不宣的環境中,欣賞大概是可被社會接納的同性之間情感的最高狀態。
也不排除有一部分關系會從欣賞到愛慕繼續發展,這是在產生性沖動之前的曖昧階段,但絕不能說凡是愛慕之情都會轉化為強烈且持續穩定的性沖動。而這恰恰是大多數“女同性戀者”對待身份屬性問題最初的困擾。
(3)身份覺察。與男同性戀相比,女同性戀的身份覺察要更模糊和曲折一些,剔除世界范圍內不同地域社會文化觀念的差別,這基本可以歸咎於是生理構造不同而女性的主動性性經驗起步較晚的原因。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性別二元論是穩固且持久的。在接觸到的女同身份信息數量中,有一部分案例表明,女同性戀身份覺察來自於幼兒期(3-5歲,部分文字資料表述這個階段的身份覺察的原因是她們的陰蒂發育較其他女童更充分,因此獲得瞭的起步較早的主動性性經驗),還有部分案例表明,身份覺察發生於青春期的某些同性情愫事件,當然還有部分案例是她們步入傳統婚姻,在體驗瞭兩性性愛與生育之後,陸續隨生活中的偶然事件發生的。需要分別的是,身份覺察有時並不以身份的確定為最後的結果,在上述後兩類的案例中,通常表現為暫時性的生活經歷。
(4)體驗、觀察與模仿。體驗不可復制也永無止境。與女同性戀基於身份覺察發展出的獨有身份體驗相比,外部社會對她們身份體驗的施壓則更為徹底,因而帶來的大量觀察和模仿,進而模糊瞭本就無法明確傳播出的女同性戀身份體驗的事實。觀察與模仿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自衛性質,類似心理學中的“假我”,關乎於在外部社會中取得的利益,如金錢與名譽。另一類是養成性質,在不知不覺中習得外部社會的行為規范,映射到自己的身份體驗與親密關系之中,從而在無法與外部社會共通的小傢庭單元內承載著密度更高的外部社會壓力,甚至是加劇瞭個體處境的不公和身份屬性的壓迫。
上一篇
下一篇
dio,就是嚣张傲慢,又玩世不恭的感觉。 源自《JoJo的奇妙冒险》第三部星辰十字军中的反派角色之一的迪奥·布兰度(dio),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