扳指,可以说是属于男人的首饰,因为它的前身就是男人打仗时使用的护具——套在手上防止弓箭摩擦伤。
古人亦称扳指为“机”,意义类似于扳机,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就十分流行使用扳指了,流传到清朝才变为首饰。
清朝变为首饰后,和田玉这种贵重材料做的扳指就是权势和地位的象征,非贵胄不能戴,也体现了满洲贵族尚武精神。
扳指的形态
扳指在大家的印象里就是一个粗粗的圆柱形,套在大拇指上的。
其实几千年来,扳指的形制出现过很多种样式,最主要的就是坡形扳指和桶形扳指。
清·扳指(左桶形扳指,右坡形扳指)
桶形扳指就是我们最为熟知的那种,一般为圆柱体,以其大小厚薄来看,又有文武之分,武扳指多素面,文扳指多于外壁雕铸诗句或花纹。
坡形扳指就是扳指外面有一部分是平面的,侧面看是梯形,一边高一边低,所以叫坡形,最早这种扳指上还有弦槽,更方便卡著箭。
不过现代倒是没有这么多讲究了,玉雕师会在扳指上雕金蟾刻龙凤,形式寓意都更为多样。
而且因为和田玉价值贵重,扳指的佩戴意义也逐渐减少,很多扳指的整体很大,但圈口特别小,是套不进去手指的,基本都只做把玩和收藏用。
扳指的意义
扳指的把玩或者佩戴不只是身份的象征,它还有另一层的意思——告诫。
扳指与戒指的使用方法都是一样的,戴于手上有警戒告示之意。
因为“君子以德比玉”,古时君子会在腰间系玉佩用来时时警醒自己,戴扳指也是这个道理。
在满清时,凡劝人戒烟戒酒戒色,就会送一个扳指给他,还在上面刻“戒烟”、“戒酒”、“戒色”的字样。
怎么养才“不克手”
扳指最初做射箭用,都是用动物骨头、犀牛角这种很硬的材料制作,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磨手,也叫“克手”,“克”就是克制、压迫的意思。
因此,满清时的八旗子弟对扳指的制作要求就是:扳指表面必须十分光滑,内部接触手指部分也要光滑柔顺不“克手”。
“不克手”在现代不叫事儿,打磨一下就行,但在当年,玉雕匠人并不能做出现在工艺所达到的光滑,所以当时人们就要常“盘”。
不使用时,常要双手反复搓磨,使制作时肉眼不可见的“毛刺”通过手的“摸”、“搓”逐渐达到光滑。
现在我们买扳指虽然不至于会克手,但购买时也要仔细把玩用手指感受感受。
日常也要注意避免与硬物碰撞,不要带着扳指去碰洗洁精洗发水这种有化学成分的东西。
上一篇